釋家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衣始灭。三张鬼法自兹始)。
(己亥) ○(正月魏王曹公薨。子丕袭位。三月改建康。十月帝禅位于丕国号 魏。改元黄初。 封帝为山阳公。
四子俱列侯。青龙三年山阳公方崩。寿五十四。以汉天子礼葬于禅陵)。
东汉十二君。一百 (第 0515a 页)
(己亥) ○(正月魏王曹公薨。子丕袭位。三月改建康。十月帝禅位于丕国号 魏。改元黄初。 封帝为山阳公。
四子俱列侯。青龙三年山阳公方崩。寿五十四。以汉天子礼葬于禅陵)。
东汉十二君。一百 (第 0515a 页)
卷(小乘经律论贤圣集传入藏目录)
** 总括群经录上之一
后汉刘氏都洛阳
从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至 献帝延康元年 庚
子。凡一十一帝一百五十四年。缁素一十二
人。所出经律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二百九
十二部。三百九十 …… (第 0477c 页)
通前旧失译经五十九部七十六卷。总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并为汉代失源云。
魂曹氏都洛阳
自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至元帝咸熙二年乙
酉。凡经五帝四十六年。沙门五人。所出经戒
羯磨。总一十二部。合一十八卷(于中四部五 (第 0486b 页)
** 总括群经录上之一
后汉刘氏都洛阳
从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至 献帝延康元年 庚
子。凡一十一帝一百五十四年。缁素一十二
人。所出经律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二百九
十二部。三百九十 …… (第 0477c 页)
通前旧失译经五十九部七十六卷。总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并为汉代失源云。
魂曹氏都洛阳
自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至元帝咸熙二年乙
酉。凡经五帝四十六年。沙门五人。所出经戒
羯磨。总一十二部。合一十八卷(于中四部五 (第 0486b 页)
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庚子年
正
月。操至洛阳薨。寿六十六岁。太子丕嗣王位。
年曰延康。十一月受汉禅。 (第 0769a 页)
改元黄初。 封汉帝
为山阳公。帝在位三十年。寿五十四岁。至魏
明帝青龙二年薨。谥曰孝献皇帝 初平(四)兴
平(二 …… (第 0769a 页)
魏王。子
丕为太子。汉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明年庚
子正月魏王操自邺至洛阳薨。时太子丕在
邺即魏王位。 改元延康。十一月 受汉禅即皇
帝位。 (第 0770a 页)
改元黄初。 大赦。国号魏。追尊父王操武
皇帝。庙号太祖。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
为司空。魏五主合四十五年。
蜀 …… (第 0770a 页)
太子求己代之。权怒废和
为庶人。赐霸死。立少子亮为太子。乙酉年冬
皓迁都武昌。丁亥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庚子
晋武帝太康元年二月。晋伐吴。皓出降至阙。
夏四月晋帝诏赐皓爵归命侯。吴四主合五
十九年。 (第 0770b 页)
魏文帝
丕。武帝太子。庚子年正月即魏王位。建元延
康十一月受汉禅。即皇帝位 改元黄初 黄初(七)。 (第 0770b 页)
庚子 魏 黄初元年 七 |蜀刘氏 |吴孙氏 |
| 辛丑 黄初二年 |备即皇帝位章武元年二 |魏拜权为吴王加九锡权 (第 0770b 页)
月。操至洛阳薨。寿六十六岁。太子丕嗣王位。
年曰延康。十一月受汉禅。 (第 0769a 页)
改元黄初。 封汉帝
为山阳公。帝在位三十年。寿五十四岁。至魏
明帝青龙二年薨。谥曰孝献皇帝 初平(四)兴
平(二 …… (第 0769a 页)
魏王。子
丕为太子。汉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明年庚
子正月魏王操自邺至洛阳薨。时太子丕在
邺即魏王位。 改元延康。十一月 受汉禅即皇
帝位。 (第 0770a 页)
改元黄初。 大赦。国号魏。追尊父王操武
皇帝。庙号太祖。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
为司空。魏五主合四十五年。
蜀 …… (第 0770a 页)
太子求己代之。权怒废和
为庶人。赐霸死。立少子亮为太子。乙酉年冬
皓迁都武昌。丁亥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庚子
晋武帝太康元年二月。晋伐吴。皓出降至阙。
夏四月晋帝诏赐皓爵归命侯。吴四主合五
十九年。 (第 0770b 页)
魏文帝
丕。武帝太子。庚子年正月即魏王位。建元延
康十一月受汉禅。即皇帝位 改元黄初 黄初(七)。 (第 0770b 页)
庚子 魏 黄初元年 七 |蜀刘氏 |吴孙氏 |
| 辛丑 黄初二年 |备即皇帝位章武元年二 |魏拜权为吴王加九锡权 (第 0770b 页)
二(收字号)
* 甲子(汉灵帝中平元年起)庚午(献帝初平元年)甲戌(汉改兴平)丙子(汉改建安) 庚子(魏高祖黄初元年)辛丑(蜀汉昭烈章武元年) 壬寅(吴太祖黄武元年)癸
卯(汉后主建兴元年)丁未(魏明帝太和元年)已酉(吴改黄龙)壬子(吴改嘉禾) (第 0584b 页)
* 甲子(汉灵帝中平元年起)庚午(献帝初平元年)甲戌(汉改兴平)丙子(汉改建安) 庚子(魏高祖黄初元年)辛丑(蜀汉昭烈章武元年) 壬寅(吴太祖黄武元年)癸
卯(汉后主建兴元年)丁未(魏明帝太和元年)已酉(吴改黄龙)壬子(吴改嘉禾) (第 0584b 页)
。既不阐扬圣教。于事莫知祖修。今
各依彼诗书。粗略标其年世。庶知强弱始末发兴○
魏文帝曹丕。操之子。 黄初元年庚子。 受汉禅。都洛阳
○蜀先主刘备。辛丑。都益。二主四十三年。还入魏○吴
孙权。壬寅。都建康。四主五十九年 …… (第 0144a 页)
。纪历三百九十八年。七代五都世录云耳。
* 三国
魏(高祖文帝) 曹丕。操之子。受汉禅。都洛阳。 庚子 即位 (第 0144c 页)
(改元黄初。 五主。四十五年)。
蜀 先主刘备。中山靖王之后。都益(成都)辛丑即位
(改元章武。二主。四十三年) (第 0144c 页)
各依彼诗书。粗略标其年世。庶知强弱始末发兴○
魏文帝曹丕。操之子。 黄初元年庚子。 受汉禅。都洛阳
○蜀先主刘备。辛丑。都益。二主四十三年。还入魏○吴
孙权。壬寅。都建康。四主五十九年 …… (第 0144a 页)
。纪历三百九十八年。七代五都世录云耳。
* 三国
魏(高祖文帝) 曹丕。操之子。受汉禅。都洛阳。 庚子 即位 (第 0144c 页)
(改元黄初。 五主。四十五年)。
蜀 先主刘备。中山靖王之后。都益(成都)辛丑即位
(改元章武。二主。四十三年) (第 0144c 页)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二十四 自永平十年丁卯至是年。共一百五
十三年中。缁素十二人。译经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
十五卷(开元释教录)。
* 三国
魏 姓曹。都洛阳。五主。凡四十五年。
蜀 姓刘。都成都。二主。凡四十三年。
吴 姓孙。都(武昌建业)。四主凡五十九年。 庚子(魏)(高祖丕黄初元) (蜀昭烈王)(备) |(吴太祖)(权) |(十一月献帝禅位于魏王丕改元) |
| 辛丑(二) (第 0018b 页)
己亥二十四 自永平十年丁卯至是年。共一百五
十三年中。缁素十二人。译经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
十五卷(开元释教录)。
* 三国
魏 姓曹。都洛阳。五主。凡四十五年。
蜀 姓刘。都成都。二主。凡四十三年。
吴 姓孙。都(武昌建业)。四主凡五十九年。 庚子(魏)(高祖丕黄初元) (蜀昭烈王)(备) |(吴太祖)(权) |(十一月献帝禅位于魏王丕改元) |
| 辛丑(二) (第 0018b 页)
。是曰后梁。既为
附庸则是影国。周受魏禅因而跱之。仍都江
陵。三主三十三年。绝于开皇七年丁未。始魏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受后汉禅。二年辛丑天
下三分。五十九年。至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
宇宙之内文轨复同。二十三年到晋惠帝永 …… (第 0035c 页)
武帝(十八年)
* 宣帝(二年)
* 静帝(一年)
* 大隋开皇来(十七年都大兴) 魏(庚子) 文帝丕(曹氏字子桓黄初元都雒阳佛入涅槃来至此已八百二十九年)
(辛丑)二 (壬寅)三 吴(孙权 (第 0035d 页)
附庸则是影国。周受魏禅因而跱之。仍都江
陵。三主三十三年。绝于开皇七年丁未。始魏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受后汉禅。二年辛丑天
下三分。五十九年。至晋武帝咸宁五年己亥。
宇宙之内文轨复同。二十三年到晋惠帝永 …… (第 0035c 页)
武帝(十八年)
* 宣帝(二年)
* 静帝(一年)
* 大隋开皇来(十七年都大兴) 魏(庚子) 文帝丕(曹氏字子桓黄初元都雒阳佛入涅槃来至此已八百二十九年)
(辛丑)二 (壬寅)三 吴(孙权 (第 0035d 页)
四主
五十九年。皓立二年魏禅晋。晋立十五年平
吴。若以年分则皓十四年应入晋世。今通收
取结为吴录。自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至元帝
咸熙元年甲申。其间五主四十五年。道俗十
人。所出经律羯磨并旧失译。合三百一十二
部。四百八十 (第 0056a 页)
五十九年。皓立二年魏禅晋。晋立十五年平
吴。若以年分则皓十四年应入晋世。今通收
取结为吴录。自 文帝黄初元年庚子。 至元帝
咸熙元年甲申。其间五主四十五年。道俗十
人。所出经律羯磨并旧失译。合三百一十二
部。四百八十 (第 0056a 页)
汉之世译经三百馀部。
** 魏(都洛阳时天下分魏吴蜀三国)
*** 文帝(丕太祖子受汉禅) 黄初元年 吴主孙权于武昌建昌乐寺。
五年。月氏国优婆塞支谦来雒阳。谦受业于
支亮。亮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 (第 0331b 页)
** 魏(都洛阳时天下分魏吴蜀三国)
*** 文帝(丕太祖子受汉禅) 黄初元年 吴主孙权于武昌建昌乐寺。
五年。月氏国优婆塞支谦来雒阳。谦受业于
支亮。亮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 (第 0331b 页)
首王 一作贵须肖古之子甲午立理二十年 |第二居登王 首露子母许皇后己卯立理五十五年姓金氏 曹魏文帝 黄初(庚子)
七
明帝 大和(丁未)六 |
| 第十一助贲尼叱今 |第十一东川王 | | |
| 青龙(癸丑 (第 0956c 页)
明帝 大和(丁未)六 |
| 第十一助贲尼叱今 |第十一东川王 | | |
| 青龙(癸丑 (第 0956c 页)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 曹魏 「黄初元年。 文帝受汉禅于繁昌。后都洛邑。至元帝咸
熙 (第 0116a 页)
元年。 五主凡四十五年。西域沙门六人。所出经律
羯磨共十三部凡二十五卷。」
【论曰。自汉以来天下一统。建安 (第 0116a 页)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 曹魏 「黄初元年。 文帝受汉禅于繁昌。后都洛邑。至元帝咸
熙 (第 0116a 页)
元年。 五主凡四十五年。西域沙门六人。所出经律
羯磨共十三部凡二十五卷。」
【论曰。自汉以来天下一统。建安 (第 0116a 页)
。二年于鹿野园中。为五人说法。三年为郁
鞞迦叶。兄弟三人说法。满千比丘。四年在蒙头山。为龙
鬼说法。 五年 时。度舍利目连。舍利七日得上果。目连十
五日得上果。六年须达共祗陀为佛立精舍。有十二佛
图。寺有七十 (第 0100a 页)
鞞迦叶。兄弟三人说法。满千比丘。四年在蒙头山。为龙
鬼说法。 五年 时。度舍利目连。舍利七日得上果。目连十
五日得上果。六年须达共祗陀为佛立精舍。有十二佛
图。寺有七十 (第 0100a 页)
十九年。
乙未二十年。
丙申二十一年。
丁酉二十二年。
戊戌二十三年。
己亥二十四年。 庚子 二十五年 (第 0113a 页)
(是年十月 魏曹丕废帝为山阳公称 (第 0113a 页)
魏黄初元年) 。
后汉。
昭烈皇帝(讳备即帝位于蜀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明德有劳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昭烈皇帝辛丑 (第 0113a 页)
乙未二十年。
丙申二十一年。
丁酉二十二年。
戊戌二十三年。
己亥二十四年。 庚子 二十五年 (第 0113a 页)
(是年十月 魏曹丕废帝为山阳公称 (第 0113a 页)
魏黄初元年) 。
后汉。
昭烈皇帝(讳备即帝位于蜀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明德有劳曰昭有功安民曰烈)。
昭烈皇帝辛丑 (第 0113a 页)
来至今。天复三年癸亥。计八百三十七
年矣。
迄至曹魏等者。至汉第四十帝末。归于魏朝曹丕登
位。改为 黄初元年。 魏国既多。今以姓简。故云曹魏。佛
法至此。一百五十五年。巳来出家者众。故云极盛未
禀归戒者。伹受三归 (第 0236c 页)
年矣。
迄至曹魏等者。至汉第四十帝末。归于魏朝曹丕登
位。改为 黄初元年。 魏国既多。今以姓简。故云曹魏。佛
法至此。一百五十五年。巳来出家者众。故云极盛未
禀归戒者。伹受三归 (第 0236c 页)
人雅叹。益相推伏。初汰公开尼一众受戒。而无正
法可凭。至宋元嘉之初。求那方始印定。比丘尼初受。
从前 魏黄初元年 至今大唐开元二年。计有四百九
十五年。论其重受。从宋元嘉十年。至今大唐开元二
年。正当二百八十二年。 (第 0799a 页)
法可凭。至宋元嘉之初。求那方始印定。比丘尼初受。
从前 魏黄初元年 至今大唐开元二年。计有四百九
十五年。论其重受。从宋元嘉十年。至今大唐开元二
年。正当二百八十二年。 (第 0799a 页)
思忆本乡。即附南海商人。而还本国。一去巳
来。更不委耳。此初受戒。但在魏初。未详定是何年月
日。又从 魏初黄初元年庚子岁 后。计有二百一十一 …… (第 0035c 页)
受戒。从魏芳帝嘉平二年庚午巳
来。至今大周长安三年岁次癸卯。总计四百五十四
年。比丘尼最初受戒。从前 魏黄初元年岁次庚子。 至
今大周长安三年岁次癸卯。当四百八十四年巳还。
比丘尼第二重受戒。从宋元嘉十年癸酉巳来。至今
大周 (第 0036c 页)
来。更不委耳。此初受戒。但在魏初。未详定是何年月
日。又从 魏初黄初元年庚子岁 后。计有二百一十一 …… (第 0035c 页)
受戒。从魏芳帝嘉平二年庚午巳
来。至今大周长安三年岁次癸卯。总计四百五十四
年。比丘尼最初受戒。从前 魏黄初元年岁次庚子。 至
今大周长安三年岁次癸卯。当四百八十四年巳还。
比丘尼第二重受戒。从宋元嘉十年癸酉巳来。至今
大周 (第 0036c 页)
,乃至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得持塔供养具供养枝提不?」佛言:「得。」
若佛生日、得道日、转法轮日、 五年 大会日,当
此时得持供养,中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 …… (第 0498b 页)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得收
枝提供养具不?」佛言:「得。」收者,若佛生日、得
道日、转法轮日、 五年 大会日,名出幡盖供养
枝提。若卒风雨,一切众僧应共收,不得言:「我
是上座、我是阿练若、我是乞食、我 (第 0498c 页)
「世尊!得持塔供养具供养枝提不?」佛言:「得。」
若佛生日、得道日、转法轮日、 五年 大会日,当
此时得持供养,中上者供养佛塔,下者供养 …… (第 0498b 页)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得收
枝提供养具不?」佛言:「得。」收者,若佛生日、得
道日、转法轮日、 五年 大会日,名出幡盖供养
枝提。若卒风雨,一切众僧应共收,不得言:「我
是上座、我是阿练若、我是乞食、我 (第 049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