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大是长安旧有明堂也今汉书未见此注不

    可考 五年春正月
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
人宗室子九百馀人徵助祭礼毕皆益户赐爵及金帛
增秩补吏各有差
    …… (第 6a 页)
    其不成礼可知
宋书礼志是时魏都洛京而神祗兆域明堂灵台皆因
汉旧事
魏志明帝本纪太和元年正月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
配上帝

晋书礼志 魏文帝即位
用汉明堂而未有配明帝太和
元年始宗祀文帝于明堂齐王亦行其礼
通典太和元年正月丁未宗祀明堂祝称天子臣某 (第 12a 页)
    又案以上蜀汉
晋书礼志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以下各有等差礼文详

矣汉献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以河北十二郡封魏武帝
为魏公是年七月始建宗庙于邺自以诸侯礼立五庙
也后虽进爵为王无所改易 延康元年
文帝继王位 (第 2b 页)

追尊皇祖为太王夫人曰太王后 (第 2b 页)
黄初元年十一月
受禅又追尊太王曰太皇帝皇考武王曰武皇帝
 三国魏志文帝黄初四年注魏书曰辛酉有司奏造
 二庙立太皇帝庙 (第 2b 页)
 五礼通考卷九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九十
   宗庙时享
汉书文帝本纪 文帝元年冬十月辛亥
皇帝见于高庙
景帝本纪 (第 1a 页)
元年
诏高庙酎(张晏曰 (第 1a 页)
正月旦
作酒 (第 1a 页)
八月
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
(时因 (第 1a 页)
八月
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师古曰酎三重酿醇酒也故以荐宗庙酎直秋反) …… (第 1a 页)
    此

          右后汉庙享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 黄初元年十一月
京都有事于太庙
文献通考魏文帝黄初二年六月以洛京宗庙未成乃
祠武帝于建始殿亲执馈奠如家人礼
 魏志韩 (第 20a 页)
    蕙田案此入而复出之始
祭祀志永元中以窦后配食章帝
    蕙田案两汉皇后祔庙史俱不载惟见此两
    条
晋书礼志 延康元年
文帝继王 (第 36b 页)
七月
追尊皇祖夫人
曰太王后明帝太和三年六月又追尊高祖夫人吴氏 (第 36b 页)
(取成都十二十一年进封曹操为魏/王 二 三年昭烈帝称 汉中王)庚子延康元年(一/)
(是年春正月魏王曹操薨太子丕立冬十月献帝禅位/于魏魏封帝为山阳公在位三十二年改元四魏文帝)
(黄初元年代神元帝拓拔/力微元年是为北魏始祖)
          右后汉
三国志蜀先主传章武元年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
南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 (第 47b 页)
(取成都十二十一年进封曹操为魏/王 二 三年昭烈帝称汉中王)庚子延康元年(一/) (是年春正月
魏王曹操薨太子丕 (第 47b 页)
立冬
(第 47b 页)
十月
献帝禅位/于魏魏封帝为山阳公在位三十二年改元四 (第 47b 页)
魏文帝)
(黄初元年
代神元帝拓拔/力微元年是为北魏始祖)
          右后汉
三国志蜀先主传章武元年即皇帝位于成 (第 47b 页)
          右宋

纪元表己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三十一十十六年宋/亡 二 年广州新)
(会县桂林芳赵良钤等聚众反国号平罗 建元延康/
三十一年崩在位三十五年改元二太孙特穆尔立)
乙未成宗元贞元年(二/)丁酉大德元年(十一改在位十/三年 (第 38b 页)
 照星明虽夜犹昼矣如此则不在城外也何王二赋
 本不在洛京何云许都赋时在许昌也王赋又云朝
 四国于东巡亦赋许昌正会也
魏文帝本纪 黄初元年
注案诸书纪是时帝居北宫以 (第 13a 页)
    次以元帝为父故南顿君以上四世仅奉祠
    园寝未有追尊之典与为人后之礼合先儒
    皆以为不可及也
晋书礼志 延康元年
魏文帝继王位追尊皇祖为太王
夫人曰太王后 (第 6a 页)
黄初元年
受禅又追尊曰太皇帝皇考
武王曰武皇帝
明帝太和三年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夫人吴氏曰
高皇后 (第 6a 页)
          右后汉国学
魏志文帝纪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

鱼豢魏略 黄初元年
之后新主乃扫除太学之灰炭补
旧石碑之缺坏备学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
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 (第 11a 页)
          右汉改正朔
魏志辛毗传文帝践祚毗迁侍中赐爵关内侯时议改
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之统应天顺民至于汤武以战
伐定天下乃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左氏传曰夏数

为得天正何必期于相反帝善而从之
宋书礼志魏文帝虽受禅于汉而以夏数为得天故
初元年
诏曰孔子称行 (第 77a 页)
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
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法制也传曰夏
数为得天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 (第 77a 页)
虞夏故事若
殊徽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
数每四时之季月服黄 十八日
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
旄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馀郊祀天地朝会四时之服 …… (第 77a 页)
新建
皇统宜稽古典先代以从天命而告朔牺牲一皆不改
非所以明革命之义也诏曰服色如所奏其馀宜如虞
承唐但 腊日
用丑耳此亦圣人之制也
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荏县言黄龙
见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 (第 77b 页)
    则依仿周礼而为之可见汉儒皆分三恪二
    王后为二也
          右两汉
三国志魏文帝本纪 黄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
以河内
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 (第 15b 页)
正朔
以天子之 (第 15b 页)
朝车骑号曰治兵上合礼名下承汉制奏可是秋阅
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右汉
晋书礼志 延康元年
魏文帝为魏 (第 9b 页)
是年六月
立秋治
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 (第 9b 页)
制奏可是秋阅
兵魏王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右汉
晋书礼志延康元年魏文帝为魏王是年六月 立秋

兵于东郊公卿相仪王御华盖亲令金鼓之节 (第 9b 页)
   为故国主服
史记项羽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杀义帝汉王闻之袒
而大哭(如淳曰袒亦/如礼袒踊)遂为义帝𤼵丧临三日𤼵使者告
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
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𤼵丧诸侯皆缟素悉𤼵关内
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
帝者

三国志 建安二十五年
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𤼵丧
制服追谥曰孝悯皇帝
魏明帝青龙二年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
阳公为汉 (第 14b 页)
 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

 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
 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二十五年春正
 月庚子
王崩于洛阳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第 15a 页)
二月丁卯
葬高陵
 元和郡县志魏武帝西陵在邺县西三十里
 魏后妃传武宣卞皇后文帝母也太和四年崩七月
 合葬高陵 (第 15a 页)
  以二爻为日也尚广为孙皓筮并天下遇同人之

  颐曰 庚子岁
青盖入洛 (第 60a 页)
庚子
震初爻也震少阳数
  七凤凰元年至天纪四年春三月吴入晋实七年
  若以一九二六之策推之为八十四时则可 (第 60a 页)
 传丁壮就功老弱分析也(又剖析晋陶潜移居诗疑义相与析)又史记律书寅曰析木 又国名书禹贡析支渠搜西戎 

又地名析城属冀州(又邑名左传僖 二十五年
秦取析矣又尸子虹蜺为析翳)又类篇相支切音斯周礼天官醢人 

 馈食之豆脾析 又草名张揖曰析似燕麦(又 …… (第 16b 页)
 箨(又玉篇士衫切同欃见欃字注)又广韵木阑也又锐也 楃(唐韵于角切集韵乙角切𡘋音渥说文楃木帐也博)
(雅帱幕正讹别作幄非)(唐韵房连切集韵韵会蒲眠切𡘋音楩说文楄部方木也春秋传作楄柎杜预曰棺中笭)
 床也左传昭 二十五年
楄柎所以藉干(又何晏景福殿赋爰有禁楄勒分翼张李善注禁楄短桷也)又集韵卑眠切音边  …… (第 67b 页)
 䉛者集韵肉几也(又集韵类篇𡘋所景切音㾪又居迓切音驾义𡘋同)又玉篇集韵𡘋斯义切同杫亦肉几也 
(栚𡘋同亦作㮳见栚字注徐铉曰当从朕省扬子方言槌其横关西曰㮳亦名校)又集韵何交切音肴蚕棏 又关中呼 
(长杖曰条)(集韵类篇𡘋以荏切淫上声乡名在济北)(集韵类篇𡘋测入切音扱㮑林木猊)又类 
(篇恻恰切音㮑木折声)(集韵类篇𡘋胡沟切音侯㮢桃果名)又篇海㮢榆小杉木又㮢栎木也 楅(唐韵)
(彼侧切集韵笔力切𡘋音逼说文木有所逼束也诗鲁颂
而楅衡徐曰楅衡以防牛触人故以一木横于角端也)又周礼 
 天官凌人疏楅土为室曰楅室置生鱼于中糗乾之也( …… (第 68a 页)
 说文木名尔雅释木杨蒲柳详柳字注(又诗秦风隰有杨崔豹古今注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栘杨圆叶弱蒂微风大摇又有)
 赤杨 霜降
则叶赤材理亦赤(又黄杨埤雅黄杨性坚致难长岁长一寸闰年倒长一寸)又博雅白杨刀也 又县名前汉 
 地理志 …… (第 69a 页)
 赵襄子家臣楚隆(又唐韵韵会𡘋疮据切粗去声楚利也又木名出历山)又类篇山于切音疏杜甫送孟十二诗秋风 
 楚竹冷夜雪巩梅 (又叶弭沼切音杪前汉楚元王传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类篇唐亘切音)
(邓博雅担也)(集韵牛具切韵会鱼据切𡘋音遇类篇像人正字通俑类也即木偶)
一作寓前汉郊祀志木寓龙  …… (第 71b 页)
 石砮长尺有咫(又诗大雅榛楛济济陆玑草木疏形似荆而赤茎似蓍)又凡器物坚好曰功滥恶曰楛荀子劝学篇问楛 
(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注康五切音苦韵会果五切)(唐韵古营切类篇涓荧切𡘋音扃木名正)
(字通楄字之讹)(篇海防教切音刨出免疑韵俗谓四十斤为)(篇海洪孤切音乎胡椒也本作胡俗加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郎电切音鍊说文木也尔雅翼木高丈馀叶密如槐而尖三四月开花红紫色实如小铃名)
 金铃子俗谓之苦栋亦曰含铃子可以栋故名(又淮南子时则训 七月
官库其树楝注楝实凤凰所食)又东皋杂录花信 
 风梅花风最先栋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又荆楚岁时记 …… (第 72a 页)
 则堇荁枌榆兔薧滫𤅵以滑之(又礼檀弓诸侯为榆沈设拨注以水浇榆白皮之汁有急播地引輴车使滑)又嵇康养生 
 论榆令人瞑博物志啖榆则眠不欲觉(又周礼夏官司爟注鄹子春取榆柳之火)又本草集解大榆 二月
生荚榔榆 (第 72b 页)
八月
 
 生荚 又桑榆晚景也后汉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地榆草名博雅菗蒢也)又白榆星名古乐府天上何所有 …… (第 72b 页)
 林山(又姓后汉将军榆棘)(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𡘋音由说文柔木也工官以为耎轮徐曰耎轮外固)
 抱之牙也(又集韵类篇𡘋雌由切音
山海经崌山其木多楢郭璞注楢刚木也中车材与说文异)又唐韵与久切音酉 
 柞楢也周礼夏官司爟注鄹子 (第 73a 页)
取柞楢之火(又类篇积也积火燎之也)又溪名孙绰天台赋济楢溪而直进 又唐韵 
(尺沼切音麨赤木名)(唐 …… (第 73a 页)
 驴背及去皮还是驴(又类篇于眷切木名尔雅释木楥柜枊)又集韵于元切音袁义同 又正韵于权切音员络丝 
(俗楥字)(唐韵所教切稍去声亦作梢木上小也类篇剡木杀上也)(集韵楂或作详楂字注)
(同柍)(唐韵陟盈切集韵韵会知盈切正韵诸成切𡘋音贞说文刚木也山海经太山之上多桢女郭注女)
 桢也
不凋(又桢干筑墙所立两木也书费誓峙乃桢干孔传题曰桢旁曰干桢当墙两端者也干在墙两边者也)又桢 
(林县 …… (第 73b 页)
 曰楬杙也椓杙于葬处而书死者姓名也(又周礼秋官明竁注楬头书罪法也)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渠列切音杰义 
 同(又唐韵丘瞎切同止乐器礼乐记鼗鼓椌楬埙篪注疏椌柷也楬敔也柷以起乐敔以止乐)又木豆也礼明堂位
  (第 74a 页)
  (高氏闶曰如弼鄘二国既为卫所并圣人还存弼/鄘之风亦不与卫人并诸侯而存天子之建国也)
  (朱子曰 汉建安二十五年
之初汉尚未亡通鉴便/作 (第 149a 页)
魏黄初元年
夺汉太速与魏太遽大非春秋存)
  (陈之/意)
  (汇纂曰公榖皆以为存陈谓不与楚之灭陈是矣/但公羊 (第 149a 页)
 (楚所灭而土地居民犹在焉圣人不与楚灭之也故/还系之陈如邶鄘二国既为卫所并圣人还存邶鄘)
 (之风亦不与卫人并诸侯而存天子之建国也作朱/子曰 汉建安二十五年
之初汉尚未亡通鉴便 (第 20b 页)
魏)
 (黄初元年
夺汉太速与魏太遽大非春秋存陈之意/ 家氏铉翁曰陈已为楚所县俾其臣僭爵以居之)
 (而犹书陈灾者以盛 …… (第 20b 页)
 (案陈已灭而经书陈灾公谷皆以为存陈而胡传因/之盖不与楚之灭陈也公羊又谓执人之罪人杀人)

 (之贼葬人之君则楚之灭陈似/不失为仗义之师矣殊非经旨)
 附录左传(晋荀盈如齐逆女还 六月
卒于戏阳殡于/绛未葬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趋入请佐)
 (公使尊许之而遂酌以饮工曰女为君耳将司聪也/辰在 …… (第 21a 页)
 (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彻酒初公欲废知氏而)
 (立其外嬖为是悛而止 秋八/月
使荀跞佐下军以说焉)
秋仲孙貜如齐(貜俱/缚反) (第 21a 页)
 (鄘国之风亦不与卫人并诸侯而存天子之建国也/家氏曰陈已为楚所县俾其臣僭爵以居之而犹书)
 (陈灾者以盛德之后见剪于夷特著义存之耳不与/楚得陈也朱子曰 汉建安二十五年
之初汉尚未亡)
 (通鉴便作 (第 18b 页)
魏黄初元年
夺汉太速与魏太遽大非春/秋存陈之意○赵氏曰左氏作灾公谷皆为火按前)
 (后未有书外火也小事若一一书之 (第 18b 页)
 固非本旨以梁山沙鹿为比而谓其已降为县而不
 书楚者系灾所在为名此亦非也存陈之说虽非本
 旨不伤教意 汉建安二十五年
通鉴已纪黄初之元
 朱子以为夺汉大速予魏太亟非春秋存陈之意以
 不与楚之灭而存陈此本可通但公羊家又以 (第 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