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九江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七十三卷目录
九江府部汇考一
九江府建置沿革考
九江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九江府星野考
九江府山川考
九江府建置沿革考
九江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九江府星野考
九江府山川考
职方典第八百七十三卷
九江府部汇考一
九江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本府《禹贡》:荆、扬二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地。战国属楚境。秦设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后属豫章郡。三国吴属武昌郡。晋为庐江、武昌、豫章三郡地,后置浔阳郡,属江州。宋齐因之。梁移九江治湓城,即今府治也。隋置九江郡,领县二:湓城、彭泽。唐为江州,又为浔阳郡,后复为江州。五季属吴。南唐为奉化军节度。宋为江州,领县五,与今同。建炎初,升为定江军江西安抚司。元置江州路。明改为九江府,属江西布政司,领县五。皇清因之,领县五。
德化县〈附郭〉
汉浔阳县属庐江郡,柴桑县属豫章郡。晋初,柴桑县属武昌郡,后属浔阳郡。浔阳县在郡治十五里鹤问寨,柴桑县在郡西南九十里楚城乡。元帝建都扬州,文置九江县,寻又省九江县,入浔阳县。义熙八年,省浔阳县,入柴桑县。梁又析置汝南县。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后,省郡及汝南、柴桑二县,复置浔阳县。时因水患,仍迁县入城,今县治也。十八年,改为彭蠡县。大业初,复置郡,名曰九江。改彭蠡县曰彭城县,寻又改为湓城县。唐武德五年,析彭城县,置楚城县。贞观八年,省楚城县,更置浔阳县。南唐改为德化县,属江州。宋因之。元属江州路。明属九江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
德安县
汉历陵县地,属豫章郡。新莽改曰蒲亭,东汉复为历陵县,仍属豫章郡。晋属鄱阳郡。梁省入柴桑县。隋为湓城县南境。唐武德五年,析置楚城县。武德八年,又以历陵之故址,立为蒲塘驿,隶楚城县,后两改为蒲塘场,寻废。复置者再。五代吴顺义七年,立为德安县,属浔阳郡。宋因之。元属江州路。明属九江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瑞昌县
汉时地,在柴桑之北,浔阳之西,隶浔阳县。三国时,周瑜破赤壁,令程普领兵驻此,忽群乌飞集军中,谶曰:翌日必有祥。既而得捷,遂名为赤乌镇。晋永嘉初,省浔阳,入柴桑县,为柴桑地。隋改湓城县,为湓城地。唐初,复改为浔阳县,地仍属焉。建中时,析立为场。南唐时,升为瑞昌县。宋因之。元属江州路。明属九江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四里。
湖口县
汉为鄡阳镇,隶豫章郡,鄡阳即今都昌县,建武二年,改隶彭泽县,刘宋时,为湖口戍,齐、梁、陈皆为镇,隋属九江郡,唐属浔阳郡,南唐始割彭泽县五柳、彭泽二乡之地升立为湖口县,以在彭蠡湖口,故名彭泽乡,即陶元亮为彭泽时故址,宋属江州,元属江州路明,属九江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
彭泽县
春秋为楚地。秦属九江郡。汉置彭泽县,属豫章郡。三国为吴地。晋初属豫章,怀帝永嘉元年,改属浔阳郡;安帝义熙八年,属九江郡,其县在古彭泽乡,今湖口县。梁属太原郡。隋置龙城县,属江州,后复改彭泽县,属九江郡。唐初置浩州,移彭泽为附郭。武德八年,州废,县属江州。南唐升元二年,徙县于小孤江次,即今县治。宋因之。元属江州路。明属九江府。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九江府疆域考
《通志》九江府疆域图本府〈德化县附郭〉
东至江南池州府东流县界浩山,三百七十里。西至湖广武昌府兴国州界亭子山,一百七十里。
南至南康府星子县界吴障山,三十里。
北绝江街西,即湖广之黄梅县。
自府至省城三百里,至
京师四千六百里。
东西广五百四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德化县
德化附邑也,东至湖口县界彭蠡湖,五十五里。西至瑞昌县界,七十里。
南至德安县界,一百二十里。
北绝江街。
东西广一百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德安县
府南一百二十里为德安,东至南康府星子县界,十五里。
西至南昌府武宁县界,九十里。
南至南康府建昌县界,二十二里。
北至德化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瑞昌县
府西九十里为瑞昌,东至德化县界,二十里。西至湖广兴国州界,五十里。
南至德安县界,四十里。
北绝江至湖广广济县界,四十里。
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湖口县
府东六十里为湖口,东至彭泽县界,五十里。西至德化县界,十五里。
南至南康府都昌县界,八十里。
北至彭泽县界,六十里。
东西广六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彭泽县
府东一百五十里为彭泽,东至江南池州府东流县界,六十里。
西至湖口县界,六十里。
南至南康府都昌县界,一百里。
北扺大江。
东西广六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形胜附本府〈德化县附郭〉
《方舆胜览》:左挟彭蠡,右傍通川,陆通五岭,势踞三江,襟带上流。
《图经》:南面庐山,北枕大江,
《一统志》:山亚五岳,江比四溟,
《元史》:江西襟喉之地。
《旧志》:德安接岷山之脉,彭泽挺文笔之峰。蜀江合湓浦,孤山峙鄡,镇吴楚襟喉,江右冲要,东南望镇也。
德化县 德化山拥千峰,江环九派,冈蜿蜒而逆赴,矶横亘而下关。惜渐就崩圮,幸中江新生,三洲连亘数十里,尚能全其胜概。
德安县 德安接岷山之派,向博山之阳,形如凤翥,势若屏开。西北诸山发自昆崙,层峰叠翠。东北诸山脉自匡庐,鸿惊鹿跂。
瑞昌县 瑞昌东北汇两湖之水,西南耸万叠之峰,背枕韩市,面挹匡庐,形若宿鸾,势如磐石。湖口县 湖口铁屏横峙于前,石钟环抱于侧,据江湖之险,当吴楚之冲。
彭泽县 彭泽据彭蠡,跨海门,砥柱横江,龙城
四塞,亦江右屏藩之邑。
九江府星野考
《府志》府属总《汉书·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
《地理志》:吴地,分九江,豫章属焉。
蔡邕《月令》:斗六度至须女二度,为星纪,大雪冬至,居之吴越分野。
《晋书·天文志》: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国则吴越。
魏太史令陈卓论:郡国所入宿度,斗、牵牛,吴越,扬州:九江入斗一度。
《后汉书注》:玉衡者,斗九星也。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巳日候之:乙巳为豫章,辛巳为丹阳,己巳为庐江,癸巳为九江。
《一统志》:九江府天文,斗、牛分野。
李滢云:按:九江,古吴楚间地,曰星纪之次,于十二辰为丑,于二十八宿分野为斗、牛。自《周礼》至
《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既详哉,其言之矣。但班史魏太史令,及刘文成所列分野度数殊不合。又《天文书》以二十八宿主十二州,而斗兼之,若北斗第二星曰璇,主楚,第四星曰权,主吴,于三台则荆、扬,属上台司命之下星,于天市垣则东,第六星曰吴越,西垣第二星曰楚,于五车则中央一星曰司空,主镇星,越于五纬,则吴楚之疆,候在荧惑。今并列之。
九江府山川考
《府志》本府〈德化县附郭〉庐山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古南障山,匡俗结庐于此。《九微志》云:周武王时,方黼与老聃跨白驴入山仙去,惟庐存,故名。其脉来自高梁白藤,迤𨓦走东北,三面阻水,其西乃大陆群山所奔凑也。其支南行三数十里,尽乎鄱阳之汜,南康郡之所负也。西南行者,尽乎吴城,其东北行三数十里,尽乎南湖觜,其折而西,则尽乎湓浦,九江郡之所居也。蜿蜒蝉联,指列条敷,绵亘垂五百里,洪州诸郡下流之屏障。大岭凡七重,高二千三百六十丈,或云高七千三百六十丈,山无主峰,横溃四出,峣峣寥寥,各为尊高,不相揖拱,异于武当、太华诸名岳。嘉遁之流,继响岩窟,龙潜凤采之士,往者忘归矣。山疏,凡登庐顶,其大道有三:自白云峰寺入者为北道;自含鄱口入者为南道;自净慧寺入者为东道,皆可舆。其他小径皆巉绝,而东南道又荒僻少人迹,好奇者间一至焉。独北道以云峰寺,故缙绅大夫多由之。
天花井山 山疏,天花井山虽居庐阜之末,然其支散为诸冈阜,所行甚远。其东北行者,为乌稍,为丫髻。而丫髻之散,其支有九,其大者为凤皇、栗树、长岭诸山。而长岭之支,西踰磨刀涧,委蛇盘旋,自浔东门入为兵备道,九江卫、九江府诸公署,而尽于湓浦。又小支自栗树岭益西,为城南石塘铺诸冈阜,而尽于孙家湖。山势踊跃,轩轩若飞,若舞若揖,若顾以趋。浔阳、九江府实处其永,地甚胜,而丫髻山侧,又有地,名天子堂,然皆穿凿断裂,不完整。自乌稍、丫髻以至浔阳东门外,凡三凿之,而丫髻所凿处,名缺子坳。当两山间沟而绝之,深八九尺,广五六尺,俗所传铜钉、狗骨厌胜之说,与《桯史》所记无异。而东门之垄,乃凿为大渠,通老鹳塘。当初凿时,其凿处水皆赤如血,然不的知孰凿之者。或曰元顺帝,或曰陈友谅虑兵败,为他人有,故凿。或曰刘基恶友谅都江州得胜地,使谍诱之凿渠,以泄败之。或曰友谅既败刘基,以地形胜虑生英雄觊觎心,言于明太祖而凿也。
康王谷 在庐山。去府城四十里,《竹书纪年》:周康王十六年,南巡狩至九江庐山,即此。
大孤山 在府东南。彭蠡洪涛中屹然独峙,有大将当关,万夫咸服之概。
吴障山 在府东三十里。过此即南康界,或云有吴章者居此,故名。
延枝山 在府治左。
龙门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与骆驼山相对如门。湓水经此入于江。
螺子山 在府城南五十里,由双剑峰发脉蟠结,宛转如螺形。
钦天山 在府城南二里许。
义门山 在府城西六十里,与株岭高良相接,义门陈氏居其下。
大小石门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自瑞昌愁山发脉,二山对耸,中间相去百馀步。山下两傍有石如屏,四面相对,俗云大小城门。
靖居山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昔有人于此射鹿堕胎而毙,其人遂折弓矢,修道,因名山曰靖居。
鸡笼山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有石鸡冠距如生。
骆驼山 在府城西三十里,蹲踞如骆驼,其下有水通大江,《桯史》称落拖山。
株岭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其脉自高良山,多怪石、丛木。
高良山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高耸秀拔,为诸山最。昔有高良氏居此。
柴桑山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寰宇记》云:柴桑,古栗里,陶潜居此。
蛇冈岭 在府城南三十里庐山之麓,其形如蛇游。
凤凰岭 在府城东五里,俗名长岭。
上霄峰 在庐山,上有石室、石梁瀑布,秦始皇尝登此,谓与霄汉相接。有禹刻及秦皇汉武刻。太史公亦尝登此。
圭璧峰 在府城南庐山,北与锦绣峰相并,下有仙人岩,即今白龙潭,上刘越洞。
莲花峰 在府城东南三十里,晋董奉馆此峰下,有杏林遗迹。汉仙官刘纲亦谪居其地。锦绣峰 山葱茜如舒,锦风洞在峰北小山侧,高不满尺,常有风自至,夏寒冬燠,凛凛逼人。香炉峰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庐山之北,峰形圆耸,气霭若烟,南有巨石如人,又曰石人峰。掷笔峰 在大林峰北,相传晋慧远制《涅槃经疏》,成,掷笔于此。
双剑峰 在府城南龙门西,形势插天,宛如双剑,与府治正对。《桯史》:宋乾道中,蜀人唐立方来守九江,谓曹翰攻江州时,寔屠其民。其后李成等寇亦尝入郛,意皆双剑所致,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二城,夹楼而矗,其上谓之匣剑。
石耳峰 在府城南七十里庐山之北,其峰有二,并列高耸,形如两耳。圆通寺在其下,宋人有诗:朝踏红尘暮宿云,往来车马谩纷纷。溪桥下潺湲水,惟有峰头石耳闻。
天池峰 在天池寺侧。
大林峰 在庐山天池寺侧,下有新萝岩、鸡冠石、饭牛池。其峰林木蓊郁。
铁船峰 在天池寺侧。
石镜峰 旧云在庐山之北,形如圆镜,光彩高明,今无此石。
九奇峰 庐山诸峰合观之有九,李白诗:云屏山九,叠云锦张。
佛手岩 在庐山天池寺右,石壁垂下如手。七里冈 在府城南五十里,横亘平旷,袤七里。王弘冈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晋王弘遣白衣人送元亮酒处。
水帘洞 在庐山之下,洞之左右林壑幽奇,门高二十馀丈,四时倾泻如织。
莲花洞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庐山之北,洞门高丈许,藤萝交荫,昼日常黯,有风出其内,水源不竭,通新桥大河。今三峰之下无此洞。洞外溪上,明给事黄云师隐居筑莲谷草堂。
刘越洞 在莲花洞东上一里许,巉壁倚天,洞高广四尺,深不可测。匡俗之师刘越隐于此。咏真洞 去城三十里,在太平宫后山,一名飞云洞。《真仙通鉴》云:有桂心渊者,人谓之桂风子,隐居其间,后尸解去。要不知何代人也。
白鹤洞 在德化县白鹤乡义门株岭山下,门高一丈许,中泉水四时不竭,灌田百顷。内深远无际,俗传白鹤仙人于此修道。
清泉洞 在县南昌乡,去府西九十馀里,洞门高丈许,内深如屋,水源不竭,百顷资其灌溉。浔阳江 在府城西北,洞庭九水合流至此,绕郡城而下四十里,又合彭蠡湖东流入海。龙开河 在城西一里许,长一百五十里,源发瑞昌县清湓乡,东流入大江。水涨由大江而逆
泛为鹤问寨,世传古有龙开之。
湓浦港 在府城西半里,西通龙开河,北通大江,渊深莫测,秋冬不竭。民居两岸,风高水静,长如曳练,可泊舟楫。源发瑞昌县清湓乡,因名。白乐大听商妇琵琶处,今为民积秽壅塞,仅馀一沟,不得通河矣。
濂溪港 在府城南十五里,自庐山西北流合龙开河入江,宋儒周元公寓此,因名。
女儿港 在府城东,发源庐山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水涨可容舟百馀,因孤山峙其前,俗讹作姑遂以名,港东北洲皆白沙,水渍日照之灿如黄金色,曰金沙洲。明太祖与陈友谅战鄱湖时,舣舟洲下,有术士能以术啸风扬沙,风忽转为明用,友谅军尽眯,明师歼之洲上。
将军套港 在南湖觜,明师扼江时,于此作浮桥以渡师。或曰树栅以遏奔冲者。今栅木为沙所壅,犹见其杪云。
小港 在府城西南七里许,一名官牌,夹滨江,可泊舟。
甘棠湖 在府城南,一名景星湖,唐刺史李渤筑堤于湖西,人不病涉。后人怀其德,因名其湖曰:甘棠。上有梁。
鹤问湖 在府城西一十五里,世传晋陶侃择地葬母,至此遇异人云:前有牛眠处可葬。言毕,化鹤而去。
官湖 在赤松乡,去府城西三十里,临大江,春夏江水泛涨,茭苇合生,不容舟楫。其湖产鱼,设河泊所于旁。
宫亭湖 在府城东南九十里,即彭蠡湖下流,《十道志》云:湖神能分风而帆南北。宋秦观宿湖边惜竹轩,梦神女赠诗云:不知水宿分风浦,何似秋眠惜竹轩。闻道文章妙天下,庐山对面可无言。祭酒李时敏诗:一水遥涵万顷秋,微茫何处觅芳洲。西连吴楚三江汇,东道沧溟万里流。仙岛凌空沙上出,晓霞分彩日边浮。知君独得乘槎路,不向烟波倚棹讴。
芳兰湖 在仁贵乡,去府城东二十里,发脉庐山,涧水东流入彭蠡湖,水涨湖光潋滟,水退则一沟泓静,岸草如兰。明少参黄尧彩隐此,构庐其上。
小池湖 沙池湖 杜家湖 俱在封郭洲。
白水湖 即白水港,去府城五里许,水涨为湖,水落为港。
江矶湖 在府城北四十里,旁有矶。
柘港湖 在仁贵乡,去府城北一十五里,水涨为湖,其地宜柘。
庾楼矶 在府治后城外,临江。晋庾亮构楼其上,岁久崩坏,渐及城麓。明嘉靖十一年,知府马纪命工甃石袤亘里许,江城恃以固焉。
仁矶 在县西三十里,宋进士张梦祥隐此。白石矶 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江滨白石巉岩。回风矶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舟楫至此,俱转篷避风。
回龙矶 在府城东北半里许,为郡治下沙,旧名小狮坡,锁江楼建其处,有塔,作文峰。今岸崩,势将及塔。
虎跑泉 在舍利院塔左,慧远与社贤游上方,患水远,有虎跑石出泉。
卓锡泉 在东林寺,周景式《庐山记》:诸道人行卜地,息此而渴。远法师以杖卓地,泉出。
冰壶泉 在东林寺殿后。
聪明泉 在东林寺,陈舜俞《庐山记》:远公与殷仲堪论道,殷才辩纵横,远指流泉谓曰:君侯聪明若斯泉矣。
龙泉 在东林寺外山,天旱,远法师命诸道人读《龙王经》。其侧泉中,有物如蛇而角,腾去,须臾即雨。
神泉 在庐山锦绣峰下,宋绍兴间,皇甫坦隐山中,高宗名其居曰清虚观。初观成,苦水远坦,使人荷锄斸观侧地,应手泉涌。高宗闻,为大书神泉二字赐之,坦镌石壁。今石壁字,不知何在。汤泉 在府城南九十里庐山下。
莲花池 在府学宫前大五亩,郡守苏致中开浚种莲。
鄂王池 在府治南,宋岳武穆节镇江州时凿。后在旧清戎馆。
白家池 在府治西,唐白居易凿以养鱼种荷。白莲池 在东林寺,慧远凿。
宝石池 去府城三十里,在太平宫内,唐元宗赐名也,异石晶荧,夜发光彩。后为乱兵所焚,石
死,池亦荒,翳仅存。
道源池 在德化县学前,明嘉靖时凿。
乌龙潭 在太平宫侧。
白龙潭 在天池寺侧。
虎溪 在东林寺前,慧远送客过此,虎辄鸣。石门涧 在府城南四十里庐山下,水流石岸,如门。
磨刀涧 在府城东三里许,通白水湖,石可利刀,故名。
甘棠湖堤 唐李渤所筑,即今新坝九江郡,城前临湖水,郡气所钟,城藉为壕,舟楫往来,以资搬运,尤为日用急务。李堤久圮。明嘉靖间,兵备陶承学、郡守马纪钟卿,各修筑长堤,而梁之堤形卑下,日久倾颓过半,夏秋江水泛入淹没,冬春则又涸泻无馀。万历癸丑,兵备葛寅亮筑石堤以为固,名西成堤。又建石闸一,上施拖桥,亦以西成名之。闸夫以时启闭,冬春则下板用桥,以注湖水,可资搬运。夏秋则撤板去桥,以通江水。
李公堤 在府城后庾楼矶,风涛冲激逼近城麓,正德九年,郡守李从立甃石为堤,建亭其上,今亭圮于江。
谢公堤 在府城西门外,泥沱觜其地俱淤上,为龙开河、官牌夹二水冲激,崩陷无常。明嘉靖间,兵备谢迪,与户部主事祖琚协谋筑堤,长半里许。
海天堤 在府城西路,通瑞昌旧湖,行者必舟,明正德初,僧通进因其地低洼,请于兵备道冯显,筑长堤五六里许,植柳千株,建寺其侧,题曰海天,皇清顺治间,僧大德拆毁。
胡公堤 在甘棠湖侧,司李胡宗虞修筑,两旁植柳,春日绿接湖光,望之濯濯。
封郭洲堤 县令俞汝为建,自李家口起,至小池口一带,德化民亩暨南昌、九江、蕲州三卫屯在焉。堤成,民始安堵,户有盖藏,遂为永利。严家闸 在江北三十里黄梅地方。明万历三年建堤后,江溢虽障,而内泛无泄,禾稼多淹,以致税粮无出,洲民病甚。三十五年,县令孙同伦按其地形水势,惟黄梅出水为便,因是顺势开通建闸,以时启闭。旱则闭之,以资灌溉,涝则启之,以消内泛。庶水旱不致为灾。
赤松闸 在府城西七十里,明万历四十八年,县令周世盛建闸,泄水千顷,皆为膏腴。
德安县
博阳山 在县治南十二里,《汉书》:豫章历陵县有博阳山。注云:古人以为敷浅,源根盘三十馀里,峰峦奇叠,为邑重镇。
望夫山 在县治西北二十里。《方舆记》云:昔人行役未回,其妻日登此山而望。
葛洪山 在县治北四十里许,世传葛仙翁游此。
石鼓山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许,俗传每天阴,辄闻鼓声。
昆崙山 在县治西北一百二十里,山巅二湖,有王子乔礼斗石,石罅牡丹一本,色如丹砂,传为子乔手种,人间不易移植。
东佳山 在县治西北八十里,其下有紫岩泉。义丰山 在县治一里,昔义门陈氏有良田在此,屡值丰稔,因名。
史君山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唐李渤为江州刺史置书院于此。
乌石山 在仙坛乡,去县治北十里,旁有石,高二丈馀,名狮子岩,东北自庐山来,尽于东西北。自东佳山来,尽于西两岸。相对如门,又名乌石门。其中平畴广野,东西北三河皆潆汇于前一里许,由石门流出。道旁石窍,有泉清冽。其山相传神禹治水所开,今两岸若有疏凿痕。
狮子山 去县二里许,磅礡蹲踞,状若狮子。尖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
道颜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
凤凰山 在县治西北七十里。
孤山 在县北十里,山势孤特。
明山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彭山 在县治西北二十里。
百家山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其山广大盘据数十里。
宝山 在县治西北三十里。
大塘山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山坞有塘约数十亩。
金鸡山 在县西南十里。
白石岩 在县东佳山之巅,高二十馀丈,其岩石色洁白。
紫岩 在东佳泉之上,岩石峻耸,平正如壁,望之紫色莹润,泉出其下,飞白泻碧,猿猱往来,恬不畏人。其泉天晴则西流,雨复注之东。东流则西水遂绝,西流亦如之。若雨晴未定,则西有小水;遇旱,人欲塞其窦,挽之于东,亦不能也。中流名马尾泉,旁流则人开以灌禾者。其下有龙潭,旱则马尾之水微,而潭水多,但不能及远。岁丰则潭水少,而东西流大。自泉西行数步至石洞,深不可及,洞口有仙人迹,及马蹄。遇大雨,浊水喷涌出,或流杉、篙船板、黑鱼诸物。旱则瑞昌、建昌、武陵诸邑之祷雨者必至,至必秉火炬以入,火灭即昏,不知所出。进四十里许有大湖,昔求雨,有善泅者过其湖,见小山及田,或击桃符,用狗首触龙,闻土雷之声,即得雨。自洞西半里至百鸟洞,厥地恒乾,虽大雨不入。洞门有三重,其一光亮宽敞,可容百馀人,石壁上有梅、有松如画,夏集百鸟,冬多宿于其上。其二可容七八十人,进三重,极寒,有小池倒垂尖峰,水滴滴不绝,龙须、虎耳诸草生焉。三重后须火照入,见岩阁然,莫穷其所止。自洞西行半里,有小泉注田,旱暵不竭。又半里至石菖蒲墩,多居屋,可容万人。又一里至长溪山,乃下焉。石洞东行二里至赤壁崖,其石色紫,方圆三十五丈,高二十馀丈,壁光间有微窍,猿猱多攀藏,人取之不能。下一里至观音洞,有石门方圆七丈馀,中有石观音、石香炉,生成自然。洞一里下山。
博阳川 在县治东南,入彭蠡湖,每春夏秋水㳽漫,通四方舟,冬涸,仅容小艇。
庐山河 在县治东北,自庐山乌龙潭发源,西南流至乌石门,与东北二河合。
黄河 在县北,其源自高良铁炉,经黄坂至乌石门,与东西二水合。
西河 在县治西北,至乌石门,与东北二水合,又名三港口。
箬山河 在县西北迎恩门外,与东北诸水合。金带河 在县治西,流经西南,与东北二水合,四面旋绕如带。后以山溪暴涨,县西义丰门外百馀步冲决,与箬山河合而县之水竭矣。明嘉靖二十六年,县令蔡元伟议开之。
吴山泉 在县治西北四十里。
静泉 在县治西北七十里,其泉平地流出,寂然无声。
硖石泉 在县东北二十里硖石岭下,每遇大旱,灌之,禾倍于常岁。
乌石泉 祥前乌石山。
涌水泉 在敷阳山,其泉平地涌出。
佘家泉 在望夫山下。岁旱,乡民于此取水、祷雨。
宝泉 在宝山下。
东佳山 祥前紫岩。
瑞昌县
石沃山 在县北二十五里赤湖水中。
甪里山 在县南四十里,世传汉甪里先生常游此。
苏山 在县西北,相传苏耽冲举于此。
清湓山 在县西七十里,巍然为群山之表,有渊如盆,冬夏不竭,产菱芡甚美。
白龙山 在县西一十里,白龙泉水绕流山麓。榜山 在县治南五里,形如挂榜。
鲤鱼山 去县治三十里。
马头山 去县治四十里。
狮子山 在金城乡,去县四十里。
火炉山 在金城乡。
连山 在县二十里安太乡,九峰相属。
钻天山 其高插天。
洪山 走马山 丫头山 俱安太乡山。
宝山 白马山 横立山
罗城山 韭山 俱甘露乡。
乌石山 在归义乡。
青竹山 在赤湖中,湖水暴长,墩形如故,中多竹。
马脊山 在县治西北五十里。
羊肠山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书堂山 去县七十里,传为王子乔读书处,有石房,石壁墨朱迹。
愁山 在县西六十里,嵯峨陡峻,行者愁焉。赤颜山 在县治西北一百二十里,蛇径鸟道,与玉华洞连,旧传赤松子游此。
鼓山 在洪阳上乡,宋祝仙飞升处。
亭子山 去县十里,宋元丰间,苏轼自黄州往均州视弟辙,经此,题诗壁间,以馀墨洒竹,至今竹生墨点。后人爱之,构亭其上。
王乔洞 在县西二十五里,昔王乔住此。玉华洞 在县西十五里,泉涌如雷,唐僧于洞中获磬,与钱皆汉物,宋赵汝驭诗云:唐僧逢汉宝,山洞得仙名。
赤湖 在县治东北二十里,世传赤松子尝游。下巢湖 古巢父居在县北四十里。
南湖 杨柳湖 俱安太乡。
白马湖 在金城乡。
瀼溪 在县南五十步,唐元结尝居此,有诗曰:尤爱此溪水,而能成让名。
螺溪 去县五里,水中有石如螺。
白龙泉 在县西二十里安太乡,悬岩洞中有潮信之异。昔李成寇境,白龙显应,泉雾四起,贼不敢近。旁有显济庙,宋庆元六年,敕封孚泽侯。温泉 在金城乡,其水常温。
石房泉 在安太乡后海泉,石穴方正如房。张公泉 在安太乡。
王家泉 在甘露乡,泉出石岩,岩上有石,如钟,如宝盖。
大塅泉 在甘露乡,平地涌出,四时不竭,溉田百馀顷。
黄土泉 在归义乡,泉源有潭,其深莫测。鱼泉 在归义乡,春雷震,有小鱼涌出,色皆花。居民闻雷,则候之取食。
五龙泉 在归义乡,出小石,洞中仅容人入,每水大涌则大雨,小涌则小雨,占旱涝甚验。大泉 在归义乡,泉有龙,祷雨辄应。
芦泉 在清湓乡,世传泉与江通,时有故芦涌出。
梅山泉 在王仙乡。
石洋泉 在洪上。
海溪泉 在洪上。
南泉 在洪下悬岩飞瀑,冬温夏寒,溉田数百亩,泉左有洞,多奇石,有龙,祈祷辄应。
王乔泉 在归义乡内,有悬旌滴泉天,窝石钟,王子乔修炼处。
莱子洞 在乌冈山,相传老莱子隐处。
苍城墩 在瀼溪旁,旧有三贤祠。
营盘洲 在螺石口,平地五墩,相传明太祖追伪陈时筑。
丁溪 溪得一铜头,民肖像号为丁公神,极威灵,后乩称:吾乃唐开元礼部尚书杨嗣复也。邑人严祀之。
湖口县
石钟山 有二,上钟山在县南,下钟山在县北,两山对峙,献秀争奇。郦道元谓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石门山 在县治南,两峰对耸如门,当两石间垂流数丈,有石可坐千人。
铁屏山 在学宫前,横亘百步,临江浒。
悫头山 在县南二里,与上钟山连。
武山 在县治东五十里,山旁有双峰,如剑。东石山 在县南五十里,旁有龙井,顶多云气。龙潭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龙潭在其下。马迹山 在县治东四十里,有石如马蹄。浮山 在县南七十里,形如浮龟。
凤山 在县治东南五十里。
屏风山 在县南七十里。
花尖山 在县东四十里,峰如芙蓉。
酬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或云:山下有醴泉。旗山 在松寿山前,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鄱湖鏖战,忽见山巅衣黄者麾旗,而谅浮桥解。松寿山 在旗山后,去县治三里许,以古松名,今凋矣。
黄牛洑山 在县治东南一十里,又名射蛟浦,神仙通鉴,晋永嘉中,真君许逊因蛟精化为黄牛卧沙碛,剪纸化黑,牛与斗俟其战,酣斩左股,是其处。
陪湖山 在县治东四里。
白虎塘山 去黄牛洑山二里许。
谷子山 去白虎塘六里,其形如谷。
城门山 两山相对如门,去谷子山五里。笔架山 去城门山四里。
峡山 在县北三十里,俗望山顶出云,可以占雨。
西山 在县北二十里。
香炉墩山 与西山相连,状如香炉,县治关扃
也。
无相寺山 在牛脚湖,旧有二井出盐,供寺用,今湮。
柘矶山 在县北四里许,其峰峻沙拥之。老台山 在县治东五里,与柘矶山连,上有桓公庙。
黄岭山 在县东四十里。
长岭山 在县南七十里,根盘数十里。
大岭山 在县东二里许,东通彭泽,西扺县治山之高者。
小岭山 在县治南二里,其峰峭拔,险于大岭。禁江 在县西北,上通九江,下接小孤,冬涸。彭蠡湖 在县治南,禹贡彭蠡既潴是也。皂湖 在县东四十里,自刘家市桥来,入彭蠡湖,有巨石,其色黑。
牛脚湖 在县治北一十里,又名牛桥湖,通大江,地接菱石矶。水涨,㳽漫浩荡,涸则浅狭。土目湖 与皂湖支流,连络地界都昌。
白虎塘 在县东南十里,水涨通舟楫,出入彭蠡湖。
射蛟浦 在县治东南一十里,一名黄牛洑,昔汉武帝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疑即此。苏观堤 去县二十里,长二里许,堤旁植柳,当春夏交,绿阴蔽天,百鸟争鸣。涨则野渡丛舟,涸亦白蘋弥望,彭蠡五老大孤诸胜,宛在目前,亦一邑美观也。
虹桥港 在彭泽驿前。
柘矶 在县治北五里,矶出半江,最险。递运所在其侧。
菱石矶 在县北十五里,有巡检司。
杨港 在县北,通大江。
黄家泊 即黄茅潭村居,河泊舟楫。
冷水泉 去县治北二里橛头下,莹澈如冰,鉴味甘不竭。
九曲池 在彭泽乡,晋陶元亮宰彭泽时所浚。暇日与陆修静、周续之流觞而饮,今成小港。洗墨池 在县南三十里,相传陶元亮以涤笔砚者。
圣池 在县南东,岳祠前祈雨有感,因名。石屏 在上钟山巅,壁立如屏。
石几 在石屏,前方平如几。
蟹口井 在县治内,相传晋郭璞取地形似蟹,掘井以象,其口又有蟹眼。井二,在治左右。义井 在县治一里,唐天福间,邑民曹氏开以利人。
彭泽县
观音山 在县北一里,元至正元年四月八日雪集壁间,现大士像因立佛堂山中。
定山 在县南三十里,晋天福元年,有罗汉现此,因立寺。
小孤山 在县治一十里,大江中,一名髻山。大孤似鞋,名鞋山。小孤似髻,名髻山。江侧有彭浪矶,俗讹云:彭浪为小孤婿,庙像遂妇饰而敕额为圣母云。
马当山 去县四十里,横枕大江,烈风撼浪,人为立庙,唐王勃舟过其下,遇神赐以顺风,一夕至洪州,作《滕王阁序》。陆鲁望铭云: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凤凰山 在县西,下有读书岩,潜玉洞。
浩山 在县东九十里,唐李大亮择彭泽山之高者莫若此,因名浩山,而立浩州。
仙迹山 在县东四十里,上有巨人迹。
武山 在建安西南,与庐山夹鄱湖,而峙根盘四十馀里,此亦西南最高处,上有茨菇池,池畔有宝华寺,俗传有赤脚僧炼丹于此。
帽山 去县治东一里许。
横山 在县治南三十里。
石壁鸣山 在五柳乡,群峰拥翠,茂竹佳茗,山灵地迥,为禅丈称首。
石壁山 在县治南四十里,一名玉壶洞,宋有客题诗云:洞前流水碧于苔,洞口桃花扑面开。转头望断意不断,长啸一声须再来。时县尉祈雨于此,见墨迹未乾,追之不得。
香炉山 在石壁山内。
六山 在县治南,五柳乡峰列六。
笔架山 在五柳乡,上有石,如笔架。
李栅山 去县东四十里。
潺河山 去县东六十里。
大鸣山 在游龙山北,众石崔嵬,群木苍郁,四时涧水,注石有声如雷。
小鸣山 与大鸣山峙。
晓石山 去县东一里,环山皆蜿蜒,而此峰独异常秀拔,日出先有光。
柏山 去县北六里,山多柏木。
镜子山 南接西山,北瞷大江,石峰嶙峋,崖有圆石,悬光如镜,在县治南。
狮子山 在铁炉山下。
铁炉山 在县西五里。
青山 在方湖下。
船山 在大泊湖西。
白干山 在大泊湖东,山皆白石。
岳山 双峰耸峙于大泊湖,中合瀼子、山林二水,浩山气势止于此矣。
黄浆山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叠山如甃,上下二洞深邃莫极,岁旱祈雨辄应。
陶王山 在县东四十里,下有陶侃祠。
东岭 在县东半里许。
西岭 在县南半里。
鲍家岭 去县八十里。
石佛岭 有二,一县南三里,一县东五里。长伏岭 在县西三里,峰山矶巡检司后。读书岩 在凤凰山下,宋县尉石振构亭教子,黄山谷为书读书岩三字刻石,今仍存。
白龙岩 在县南九十里岩,壁有白石,如龙。潜玉洞 在县西读书岩侧。
马当洞 在马当山后。
柏山洞 在县北。
垂鱼洞 在县西南五十里,深远莫穷,有石鱼垂于洞,又有石桥棋局钟乳之异。
龙洞 在观音山左,有石如龙。
黄浆洞 在黄浆山,高一丈,深二十丈,泉流不竭。
玉壶洞 在县南八十里,石桥山下,一名仙人岩,高七丈,深三十丈,泉流不竭。
青山湖 在太平乡大江之滨,可泊舟楫。横矶湖 在五柳乡,水涸有石,横立湖侧。周家湖 在新兴乡大江之滨。
大泊湖 在新兴乡,通东流县之香口镇。方湖 在五柳乡。
母鲤湖 在县治南十里,元李时冬月于此得鱼,愈母病。
会口湖 在县北,与磨盘洲接,东至东流县课洲,西南俱至本县课地,北至本湖,出水沟,周回十里。
杨家塘 青湖山 俱方湖东北。
麂子湖 在深井西南。
天井湖 沈湾湖 俱大泊支流。
靠牌湖 在蛾眉洲。
仰天池 在新兴乡,即大江水也。支有二:江水涨,一支西流毛葫洲,一支东流合于江,渺茫罔际,水落则流于马当江。
双溪 在太平乡。
瀼子港 在太平乡,源出浩山,北经东流香口河,入于江,其水泛瀼而清深。
胭脂港 在县治北,遇江水涨,北注入港,可容舟楫。
黄土港 在五柳乡。
张家港 县西二里。
新桥港 在旧县治。
叶家洲 在蛾眉洲东北。
炭洲 在流城洲西北,自萧老洲以下,皆明正德嘉靖间水沙相涌而成者。
彭浪矶 在县北,耸立江滨,与小孤山对,俗讹为彭郎,遂有小姑嫁彭郎语。
峰山矶 在县西南三里,俱有巡检司。
小孤洑 与小孤山对。
魏家洑 在蛾眉洲。
古楼潭 在新兴乡。
清水潭 在县西四十里,其潭水清多鱼。龙潭 在五柳乡龙山下。
陶潭 在大泊湖东。
毛葫潭 在毛湖洲。
金潭 在大泊湖西。
乌石潭 发洪岭。
函玉泉 在山川坛左,自山顶层崖石罅中出,四时清莹,人多掬饮以愈疾,上有古刻函玉泉三字,又名冷水涧。
赤泉 在五柳乡,县南一百里,泉赤色,冬温夏凉,四时不涸,可资灌溉。
西峰井 在广福寺,西峰禅师卓锡遗迹,遇旱有灵湫溢出,村民挹而祷之,辄雨。
煖水井 在横山湖东,四时有泉,温煖可掬。横山港 在横山下。
筲箕港 在潦洪口,源自武山泻油岭富香山出。
安乐港 在县西南三十里。
大港 在县南四十里。
梅家港 在马当山左。
波斯港 在县北蛾眉洲。
山林港 在县东三十里,源出东浣藜坑岭,支流入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