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皇天上帝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九卷目录

 皇天上帝部汇考一
  上古〈黄帝有熊氏一则 颛顼高阳氏一则 帝喾高辛氏一则〉
  陶唐氏〈帝尧一则〉
  商〈汤一则〉
  周〈武王一则 成王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二则 文帝二则 景帝一则 武帝元光一则 元狩一则 元封二则 宣帝五凤一则 平帝元始一则〉
  后汉〈世祖建武一则 中元一则 献帝建安一则 昭烈帝章武一则〉
  魏〈总一则 明帝太和一则〉
  晋〈武帝泰始二则 太康一则 元帝大兴一则〉
  宋〈武帝永初二则〉
  齐〈高祖建元一则〉
  梁〈高祖天监一则〉
  陈〈高祖永定一则〉
  隋〈高祖开皇一则〉
  唐〈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显庆一则 乾封二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代宗大历一则〉
  后周〈总一则〉
  辽〈太祖一则〉
  宋〈真宗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五则 天禧一则 英宗治平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元〈成宗大德一则 武宗至大一则〉
  明〈成祖永乐二则 世宗嘉靖一则〉
皇清〈崇德一则 顺治五则 康熙一则〉

神异典第九卷

皇天上帝部汇考一

上古

黄帝有熊氏作合宫以祀上帝。
《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通鉴前编》:黄帝广宫室之制,遂作合宫以祀上帝。
颛顼高阳氏作乐以享上帝。
《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路史后纪》:颛顼高阳氏作五基六之乐,以调阴阳,享上帝,命曰承云。
帝喾高辛氏以日至,设兆于南郊,以事上帝。
《史记·五帝本纪》不载。按《路史后纪》:帝喾高辛氏以日至,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日月星辰先王偕食絜,其祭服备,其帷帐陈之圭币,荐之黑缯,右社稷而左宗庙,制以溪陵,明鬼神而敬祭,为之数荐,所以重本也。命咸黑典乐为声歌,作九招,制六列五罃,享上帝以中罃。

陶唐氏

帝尧制咸池之舞,以享上帝,及命舜摄位,遂类于上帝。
《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
〈传〉肆,遂也。类谓摄位事,类,遂以摄告天及五帝。王云:上帝,天也。马云:上帝、太一神在紫微宫,天之最尊者。〈疏〉《正义》曰:《周礼》司服云:王祠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是昊天外更有五帝,上帝可以兼之,故以告天及五帝也,郑元笃信谶纬,以为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也。五帝谓灵威仰等,太微宫中有五帝座星,是也。如郑之言,天神有六也。《家语》云: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王肃云:五行之神,助天理物者也。孔意亦当然矣。

《路史后纪》:帝尧制咸池之舞,经首之诗,以享上帝。
商汤伐桀昭告上天神后。
《书经·汤诰》:敢用元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
〈疏〉郑元说天神有六,周家冬至祭皇天大帝于圜丘,牲用苍夏,至祭灵威仰,于南郊,则牲用骍孔。注《孝经》圜丘与郊共为一事,则孔之所说无六天之事,《论语》尧曰之篇所言,敢用元牡,即此事是也。郑元解《论语》云用元牡者,为舜命禹事于时,总告五方之帝莫适用,用皇天大帝之牲,其意与孔异。

武王伐商,告于皇天上帝。
《书经·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
成王 年,周公定祀上帝礼,俾六官,各率其属,以共祀事。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
〈订义〉王氏曰:五帝五精之君,昊天之佐也。

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
〈注〉大旅上帝祭天于圆丘。〈疏〉下经别云祀五帝,则知此是昊天上帝,即与司服及宗伯昊天上帝一也。

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帟重案。
〈注〉郑司农云:五帝,五色之帝。

《春官》:大宗伯之职,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注〉昊天,天也。上帝,元天也。〈疏〉《春秋纬·运斗枢》云:大微宫有五帝座星,即春秋纬文耀钩云:春起,青受,制其名灵威仰,夏起赤受,制其名赤熛怒,秋起白受,制其名白招拒。冬起黑受,制其名叶光纪。季夏六月火受,制其名含枢纽。又元命包云,大微为天庭五帝,以合时,此等是五帝之号也。又案元命包云,紫微宫为大帝,又云天生大列,为中宫大极星星,其一明者,大一。帝居旁,两星巨辰子位,故为北辰,以起节度,亦为紫微宫,紫之言中,此宫之中,天神图法,阴阳开闭,皆在此中。又文耀钩云,中宫大帝,其北极星下一明者为大一之先合元气,以斗布常,是天皇大帝之号也。又案《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郑注云:天皇、北辰耀魄宝,又云昊天上帝又名大一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也。其紫微宫中,皇天上帝亦名昊天上帝,得连上帝而言,至于单名皇天,单名上帝,亦得。故《尚书》君奭云: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郑注云:皇天北极大帝,又《掌次》云:张毡案,设皇邸,以旅上帝,上帝即大帝。《尧典》云:钦若昊天,皆是上帝,单名之事,《月令》更无祭五帝之文,故《夏季》云:以供皇天上帝,郑分之,皇天、北辰、耀魄宝、上帝、大微、五帝,亦是大帝单号之事。若然大帝得单称,与五帝同,五帝不得兼称,皇天,昊天也。〈订义〉王昭禹曰昊天之有上帝,犹国之有君,五精之君,则犹四方之诸侯,诸侯有君道,故皆谓之君,五精之君有帝道,故皆谓之帝。天者,帝之体,帝者,天之用。体嫌于不能降,用嫌于不能辨,故言其降而与物接,则以昊言天,言其升而与物辨,则以上言帝。郑锷曰:周礼有言天,有言昊天上帝,有言上帝,有言五帝,言天则百神皆预,大司乐所谓天神皆降之类是也。言五帝则无预乎昊天上帝,司服所谓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之类是也。言上帝则无预乎五帝,掌次所谓旅上帝,张毡案,祀五帝则张大次之类,是也。言天言帝,神各不同。至于昊天上帝,则兼举其统天言之,以其气之浩浩,故曰昊天以主位乎上,故曰上帝位为最尊,物无以称其德,惟致其精意,可以享之,故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国语》所谓精意以享,谓之禋是也。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元璜礼北方。
〈注〉此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在北极者也。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太昊勾芒食焉。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炎帝祝融食焉。礼西方以立秋,谓白精之帝,而少昊蓐收食焉。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之帝,而颛顼元冥食焉。

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注〉上帝,五帝也。〈疏〉案礼器云:祀帝于郊,而风雨寒暑时,风雨寒暑非一帝之所能为,此祈请亦是求风雨寒暑时,非一帝,故知是五帝也。

小宗伯之职,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
〈订义〉陈及之曰:郑氏惑于六经纬书,以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者,五天也。于是以昊天上帝为皇天大帝,北辰、耀魄宝,由是有六天之说。后世莫能废,至唐,许敬宗始立论非之,近世学者亦知其诞。大宰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掌次曰: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司服曰:祀五帝亦如之。大宗伯亦曰:以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元璜礼北方,小宗伯亦云,兆五帝于四郊,则是为迎气,设于四郊之中,立五兆,所谓五帝者,五行之精气。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郑氏所谓,五人帝从祀之说,则于义未害。盖本《月令》之言,夫人臣如重黎,五行之官尚从祀,则以五德之帝配食于五行精气,或者是欤。案郑氏注,大宗伯青圭礼东方等,谓苍精之帝,然则此所谓五帝者,即郑氏所注,大宗伯之文,谓五帝精气之帝者。郑氏于彼注已是于此五帝之下,又别为五帝名,则为诞矣。

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注〉上帝元天。元谓祀天,夏正郊天也。上帝五帝所郊,亦犹五帝,殊言天者,尊异之也。〈订义〉刘氏曰:天以
一气为四时,生万物。五帝,四时之宰也。易曰:帝出乎震,是也。四圭有邸象,四时本出于一气,五帝而本自于一天也。

始皇二十八年东游海上,行礼祠天主,是时,雍有四畤,祠上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不载。按《封禅书》: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搢绅者不道。其后,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唯雍四畤上帝为尊。〈按《本纪》:始皇东行海上在二十八年。〉
〈注〉索隐曰:四畤,据秦旧而言。秦襄公始列为诸侯,而作西畤,文公卜居汧渭之间,而作鄜畤,皆非雍也。至秦德公卜居雍,而后宣公作密畤,祠青帝;灵公作上畤,祠黄帝;下畤祠炎帝;献公作畦畤,祠白帝。是为四并。高祖增黑帝而五也。正义曰:括地志云:鄜畤、吴阳上下畤是。言秦用四畤祠上帝,青、黄、赤、白最尊贵之也。

高祖二年,立黑帝祠,令祠官以时祀上帝。
《汉书·高祖本纪》:二年,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祠之。按《郊祀志》:高祖立为汉王,二年冬,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名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祀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
高祖六年,置祠官祠九天。
《史记》《汉书·高祖本纪》皆不载。按《汉书·郊祀志》:高祖立为汉王,二年,后四岁,天下已定。长安置祠祀官、女巫。九天巫祠九天:以岁时祠宫中。
〈注〉师古曰:九天者,谓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旻天,北方元天,西北幽天,西方皓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也。其说见淮南子。一说云东方旻天,东南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幽天,北方元天,东北变天,中央钧天也。
文帝十五年,幸雍,郊见五帝。
《史记·文帝本纪》: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
文帝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
《史记·文帝本纪》云云。按《郊祀志》: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明年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临渭,其北穿蒲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煇然属天焉。于是贵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文帝出长安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其明年,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神气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景帝中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祀五畤。
《汉书·景帝本纪》云云。
武帝元光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祀五畤。
《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元狩元年,祀五畤。
《汉书·武帝本纪》: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祀五畤。
《郊祀志》:亳人谬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曰

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日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后郊雍,得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
〈注〉师古曰:五帝谓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黄帝含枢纽也。一说苍帝名灵符,赤帝名文祖,白帝名显纪,黑帝名元矩,黄帝名神斗。
元封二年,郊雍五帝,命粤巫祠天帝。
《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郊祀志》:天子下诏改元为元封。其来年冬,郊雍五帝。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言粤人俗鬼,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嫚,故衰耗。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
〈注〉师古曰:天帝之神。

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
《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宣帝五凤二年春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汉书·宣帝本纪》云云。
平帝元始四年春正月,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汉书·平帝本纪》云云。

后汉

世祖建武元年即位,燔燎告天。
《后汉书·世祖本纪》:建武元年,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
中元元年,帝东巡,祭天于泰山。
《后汉书·世祖本纪》不载。按《祭祀志》:建武三十二年二月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为中元元年。
献帝建安元年春正月,郊祀上帝。秋七月,复郊祀上帝。
《后汉书·献帝本纪》:建安元年春正月,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秋七月,车驾至洛阳,郊祀上帝,大赦天下。
昭烈帝章武元年即位,昭告皇天上帝。
《三国志·蜀先主传》:先主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为文曰: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备敢用元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淊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虽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邦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修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按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先主改元章武。〉

魏号圜丘曰皇皇帝天,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按《晋书·礼志》云云。
明帝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三国志·魏明帝本纪》云云。

武帝泰始元年,以即位告类于上帝。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十二月,设坛于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单于四夷会者数万人,柴燎告类于上帝曰:皇帝臣炎敢用元牡告于皇皇后帝:魏帝稽协皇运,绍天明命以命炎。昔者唐尧,熙隆大道,禅位虞舜,舜又以禅禹,迈德垂训,多历年载。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于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也。诞惟四方,罔不祗顺,廓清梁岷,包怀杨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天人协应,无思不服。肆予宪章三后,用集大命于兹。炎惟德不嗣,辞不获命。于是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黎献陪隶,暨于百蛮君长,佥曰:皇天鉴下,求人之瘼,既有成命,固非克让所得距违。天序不可以无统,人神不可以旷主。炎虔奉皇运,寅畏天威,敬简元辰,升坛受禅,告类上帝,永答众望。礼毕,大赦,改元。泰始二年以宣帝文帝配,祀上帝,除五帝殊号,皆称昊天上帝。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二年春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按《礼志》:泰始二年群臣议,五帝即天也,五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座而已。帝从之。
太康十年,诏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礼志》:太康十年十月,诏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而周官云祀天旅上帝,又曰祀地旅四望。往者众议除明堂五帝位,考之礼文不正。且诗序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宣帝以神武创业,既已配天,复以先帝配天,于义亦所不安。其复明堂及南郊五帝位。
元帝大兴元年春三月即位,告类上帝。
《晋书·元帝本纪》:大兴元年春三月癸丑,悯帝崩问至。丙辰,百寮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诏曰:昔我高祖宣皇帝诞应期运,廓开王基。景、文皇帝奕世重光,缉熙诸夏。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功格天地,仁济宇宙。昊天不融,降此鞠凶,怀帝短世,越去王都。天祸荐臻,大行皇帝崩殂,社稷无奉。肆群后三司六事之人,畴咨庶尹,至于华戎,致辑大命于朕躬。予一人畏天之威,用弗敢违。遂登坛南岳,受终文祖,焚柴颁瑞,告类上帝。惟朕寡德,缵我洪绪,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惟尔股肱爪牙之佐,文武熊罴之臣,用能弼宁晋室,辅予一人。思与万国,共同休庆。于是大赦,改元。

武帝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于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
《宋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初二年春正月辛酉,车驾祠南郊,大赦天下。按《宋书·武帝本纪》云云。

太祖建元元年,柴燎告天。
《南齐书·太祖本纪》: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天。

高祖天监元年即位,告类于天。
《梁书·高祖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类于天。

高祖永定元年即位,告天。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

高祖开皇元年即位,遣使告天。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甲子,上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大赦,改元。

高祖武德元年即位,告天。
《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改元。
太宗贞观 年,定以冬至祀上帝,以春夏秋祀五帝。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贞观礼》:冬至祀
昊天上帝于圆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祈谷,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飨于明堂。皆祀五天帝。
高宗显庆二年,定南郊祈谷及明堂大享皆祭昊天上帝。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高宗时,礼官以谓太史《圆丘祭》,昊天上帝在坛上,而耀魄宝在坛第一等,则昊天上帝非耀魄宝可知,而祠令及《显庆礼》犹著六天之说。显庆二年,礼部尚书许敬宗与礼官等议曰:六天出于纬书,而南郊、圆丘一也,元以为二物;郊及明堂本以祭天,而元皆以为祭太微五帝。《传》曰:凡祀,启蛰而郊,郊而后耕。故郊祀后稷,以祈农事。而元谓周祭感帝灵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谷。皆缪论也。由是尽黜元说,而南郊祈榖、孟夏雩、明堂大享皆祭昊天上帝。
乾封元年,诏祈谷复祀感帝。
乾封二年,诏明堂兼祀昊天上帝及五帝。
按以上《唐书·高宗本纪》俱不载。按《礼乐志》云云。
中宗嗣圣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敕郊祀,惟昊天上帝称天,五帝皆称帝。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杜佑·通典》:永昌元年,敕:天无二称,帝是通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谓为天。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祀之礼,惟昊天上帝称天,自馀五帝皆称帝。
元宗开元 年,王仲丘议祈谷及大雩、大享式,宜祭昊天兼祭五帝。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礼乐志》:开元中,起居舍人王仲丘议曰:按《贞观礼》祈谷祀感帝,而《显庆礼》祀昊天上帝。《传》曰:郊而后耕。《诗》曰:噫嘻春夏,祈谷于上帝。《礼记》亦曰:上辛祈谷于上帝。而郑元乃云:天之五帝迭王,王者之兴必感其一,因别祭尊之。故夏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灵威仰,以后稷配,因以祈谷。然则祈谷非祭之本意,乃因后稷为配尔,此非祈谷之本义也。夫祈谷,本以祭天也,然五帝者五行之精,所以生九谷也,宜于祈谷祭昊天而兼祭五帝。又曰:《月令》,大雩、大享帝,皆盛祭也。而孟夏雩、季秋大享,《贞观礼》皆祭五方帝,而《显庆礼》皆祭昊天上帝,宜兼用之以合大雩、大享之义。既而萧嵩等撰定《开元礼》,虽未能合古,而天神之位别矣。
代宗大历五年冬十一月庚寅日长,至命有司祀昊天上帝于南郊。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云云。

后周

后周欲招来西城有拜胡天之制,皇帝亲焉。
《册府元龟》云云。

太祖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
《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真宗景德三年,定五帝、天皇大帝、帝座龛次。
《宋史·真宗本纪》不载。按《礼志》:景德三年,卤簿使王钦若言:汉以五帝为天神之佐,今在第一龛;天皇大帝在第二龛,与六甲、岳渎之类接席;帝座,天市之尊,今与二十八宿、积薪、腾蛇、杵臼之类同在第三龛。卑主尊臣,甚未便也。若以北极、帝座本非天帝,盖是天帝所居,则北极在第二,帝座在第三,亦高下未等。又太微之次少左右执法,子星之次少孙星,望令司天监参验。乃诏礼仪使、太常礼院、司天监检定之。礼仪使赵安仁言:按《开宝通礼》,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则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盖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是则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又《郊祀录》:坛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差在行位前,馀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都四十九座齐列,俱在十二陛之间。唐建中间,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北极、天一、太一,准《天宝敕》并合升第一等。贞元二年亲郊,以太常议,诏复从《开元礼》,仍为定制。《郊祀录》又云:坛第三等有中宫、天市垣、帝座等十七座,并在前。《开元礼义罗》云:帝有五座,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一在天市垣。即帝座者非直指天帝也。又得判司天监史序状: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勾陈中,其神曰耀魄宝,即天皇是星,五帝乃天帝也。北极五星在紫微垣内,居中一星曰北辰,第一主月为太子,第二主日为帝王,第三为庶子,第四为嫡子,第五为天子之枢,盖北辰所主非一,又非常座之比。太微垣十星有左右执法、上将、次将之名,不可备陈,故总名太微垣。《星经》旧载孙星,而《坛图》止有子星,辨其尊卑,不可同位。窃惟《坛图》旧制,悉有明据,天神定位,难以跻升,望依《星经》,悉以旧礼为定。钦若复言:旧史《天文志》并云:北极,北辰最尊者。又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郑元注《周礼》谓:礼天者,冬至祭天皇于北极也。后魏孝文禋六宗,亦升天皇五帝上。按晋《天文志》:帝座光而润,则天子吉,威令行。既名帝座,则为天子所占,列于下位,未见其可。又安仁议,以子、孙二星不可同位。陛下方洽高禖之庆,以广维城之基,苟因前代阙文,便为得礼,实恐圣朝茂典,犹未适中。诏天皇、北极特升第一龛,又设孙星于子星位次,帝座如故。钦若又言:帝座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惟天市一座在第三等。按《晋志》,大角及心中星但云天王座,寔与帝座不类。诏特升第二龛。
大中祥符元年,车驾临泰山,享昊天上帝于圜台,命群臣享五方帝于山下,加青帝号。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守门卒涂荣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夏四月甲午,诏以十月有事于泰山。六月乙未,天书再降于泰山醴泉北。壬寅,迎泰山天书于含芳园,云五色见,俄黄气如凤驻殿上。九月甲子,奉天书告太庙,悉陈诸州所上芝草、嘉禾、瑞木于仗内。冬十月辛卯,车驾发京师,扶侍使奉天书先道。辛丑,驻跸郓州,神光起昊天玉册上。庚戌,法驾临山门。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圜台,陈天书于左,庆云绕坛,月有黄光。命群臣享五方帝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十一月丁丑,至自泰山,奉天书还宫。按《礼志》:大中祥符元年,青帝加号广生帝君。
大中祥符五年,始亲祀玉皇于朝元殿,加九天司命尊号,设昊天及四位告之。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冬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按《礼志》:帝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元元皇帝。翊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即召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并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与礼官修崇奉仪注。闰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号曰元天大圣后,遣官就南郊设昊天及四位告之。大中祥符六年,铸玉皇尊像,奉安于玉清宫。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六年三月乙卯,建安军铸玉皇尊像成,以丁谓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丙午,诏圣像所经郡邑减系囚死罪,流以下释之。升建安军为真州。乙卯,谒圣像,奉安于玉清宫。
大中祥符七年,上玉皇大帝尊号。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按《礼志》:大中祥符七年,改奉元宫为明道宫,奉安玉皇大帝像。〈又〉七年九月,即滋福殿设玉皇像,奉圣号匣,安于朝元殿后天书刻玉幄次。诏以来年正月上玉帝圣号,帝亲撰文,及天书下,亦以此日奏告,仍定仪式班之。
大中祥符八年,尊上玉皇大帝圣号。
《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八年春正月壬午,谒玉清昭应宫,奉表告尊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奉安刻玉天书于宝符阁。按《礼志》:大中祥符八年正月朔,驾诣玉清昭应宫奉表奏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奉刻玉天书安于宝符阁,以帝御容侍立于侧,升阁酌献。
天禧元年,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
《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春正月朔,诣玉清昭应宫荐献,上玉皇大天帝宝册、衮服。乙卯,宰相读天书于天安殿,遂幸玉清昭应宫,作《钦承宝训述》示群臣。
〈按祀典之称玉皇始此而本末未详今录近世所奉玉皇本行集经于后恐是经或始于此时也〉

按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尔时,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京金阙七宝元苑玉皇宫殿,升光明座,与无鞅数众宣说灵宝清净真一不二法门,是时玉皇尊帝与诸天真,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灵童玉女,九千万人清斋建节,侍在侧焉。于是玉帝知时欲至,即于会前,举六通力,放大光明,遍照诸天无极梵刹,一切境界皆大震动,十方无极,一切世界俱同琉璃玻璃,无有隔碍。十方圣众并乘五色琼轮琅,舆碧辇九色元龙,十绝羽盖,麟舞凤唱,啸歌嗈嗈,灵妃散花,金童扬烟,赞咏洞章,浮空而来。是时梵天一切金仙,大乘菩萨,四众八部,承斯光照,皆乘金碧飞云,玉舆九霞,流景庆霄,四会三辰,吐芳飞香,八凑旋绕,道前雨众,妙花如云,而下遍覆会前。是时,帝光遍照诸天下。烛十方无极世界,同元都境,凡彼人间上近九天,通接交连,至亲至迩。凡彼下方无极世界,山陵坡坂,沟涧溪谷,缅平如掌,六合至迩。三境非辽,天宝台殿,星罗人间。琼瑰罗列,朗耀云衢。七宝栏楯以界道路,玉树仙花茜灿珠实,景秀丹田,芝草绵覆,时彼下方,皆见诸天钧天,妙乐随光旋转,自然振响,又复皆见鸾啸凤唱,飞鸣应节,龙戏麟盘,翔舞天端,诸天宝花零乱散落,遍满道路,是时凡圣骇异,幽闇开光,天人悦庆,踊跃欢忻。凡夫学士尽得飞升,仰观劫仞宝台,俯眄紫云弥罗,是诸世界一切人民咸臻道气,白首面皱,皆得化度,绀发朱颜,少壮幼稚,转增形容,光泽美好,苦恼痊平,普蒙解脱,安乐快然,天下歌谣,欣国太平,当尔之时,神风遐著,万气扬津,天震地裂,枯骨更生,沉尸飞魄,皆得复形,酆都铁围,长夜九幽,即时破坏。地狱苦魂化生,诸天王恶道苦,一时解脱。时诸罪众,以斯光力得生。十方诸大天宫尔,时玉帝即分身,遍于十方诸大天宫,令诸天宫自然化现,白玉为京,黄金为阙,七宝元苑,大光明殿具光明座,幢节幡盖,异宝奇花,遍布是处。尔时玉帝即以所分之身,遍于是处。白玉京中,黄金阙内,七宝元苑,大光明殿,光明座上,普为十方,演说清净解脱之道。时化玉帝,各以无量天真,大圣妙行真人,灵妃玉女,侍列左右。是诸玉女颜容姝妙,端丽奇特,天珍异宝,庄严身相,言音清彻,众所乐闻。是诸玉女其身复出,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土乐;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若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尔时诸生天罪,众既得生,是胜天宫,已缘承慈光摄受之,故便悉得觉悟,各各明了。罪福因缘与诸眷属作天伎乐,来诣帝前,是诸众等,各各含悲,俱发声,言臣等前后经千劫万劫,不见三光,常处黑暗三恶道中,多受苦恼,伏蒙上帝方便放光,悯救我等,皆生天上,是诸恶业悉皆灭尽。无诸系滞,皆得往生。仰朝上帝,各到道前,是诸生天,一切罪众说是语,已稽首,复位。尔时玉帝出大妙音,普告十方诸天圣众,汝等谛听,此诸罪众,旷劫以来,纵无明性,造十恶业,六尘遍染,三业萦缠,肆意任心,曾无觉悟,阴罪阳过,日积月深,背道违真,顺邪弃正,举心运念,动结𠍴尤,遂使命过之后身,落三涂,不得解脱。若非今日遇是法筵,何由出离。尔时诸天化身,玉帝即以神通,不动其所,移接天人,皆令得至清微天宫,玉清圣境。元始会下,是诸众等不觉不知,是时,天尊及会众等见是十方玉帝化身,普皆来集,天尊会前,如无边明镜,照诸形像,互相容入,时诸大众稽首瞻仰玉帝化身,圣中最尊,增长清信,益加志乐,心无退转,起大坚固。时诸天人迩得生天,忽观天尊胜会道场,清净第一无为功德之所,庄严踊跃,欢喜一时,作礼叹,未曾有尔。时十方诸化玉帝俱复一体,坐法座中,法筵清众俱愿欲闻玉帝本行修證,未敢议问,于是天尊普告四众,言往昔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其王无嗣,尝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或崩殁,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幡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从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俦,驾五色龙舆,拥耀星旌,荫明霞盖,是时,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身,诸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导,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白道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悯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礼谢道君,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娠,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燄,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厌,幼而敏慧,长而慈仁。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将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癃残。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加庆,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于此,后又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尽已,又经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弘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證玉帝,说是语已,法筵清众异口同声,叹未曾有。尔时,众中有一玉女,名曰夜光,从座而起,严整衣冠,从容雅步,长跪道前,白天尊言,臣宿昔何幸,仰侍御前,亲奉供养,已经亿劫,三清境界,金阙玉京,寂淡逍遥,快乐自在,嬉游圣域,餐听法音,未曾见此希有之事,不审向来光内所现,十方诸天变现圣境,皆有玉帝应化法身,天真大圣,妙行真人,灵妃玉女,以为侍卫,是诸玉女相貌端严,形体姝妙出众,妙香无与等者,复蒙玉帝神通移接,今皆普集在清微天,未审今此玉女,以何因缘,得證如是无上色身,恩惟圣慈,示以未悟。尔时,天尊谓夜光玉女言,汝固初入圣流,虽有智慧,未能明了。此诸玉女乃自往昔无量劫中,修诸妙行,具解脱,门同清净,信同清净。解同清净,念同清净,行同清净,身同清净,心同清净,意同清净,果同清净,报同大慈,心同大悲,心覆护众,生如母抚,念爱于赤子,奉戒专一,冥心大道,清斋弘誓,千万劫中,尊奉玉帝,此诸玉女非实是女,皆天至真为度群生,现玉女身,是故身色神通,智慧隐显,变化与帝同焉。尔时,夜光闻是说,已心得开悟,稽首欢喜,默然复位。尔时,高虚清明,天主与诸天眷属驭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奏元歌妙乐,咏无量洞章,散天宝花喷,天真香飞,步游空来,诣道前,承天尊玉帝威神之力,是诸宝花即于空中化一宝盖,荫覆大众,无不周遍,是时高虚清明。天主见此希有,稽首长跪。白天尊玉帝言,贱臣懈怠,后会法筵,今日吉庆,直遇法桥,幽显圣凡,普沾圣泽,放大光明,现希有相,上照诸天、四梵六欲,一切乐土,诸真圣众睹此光明,悉皆云集。下照下方无极世界,同元都境,近接九天,灵风奏乐,宫商相和,激朗云庭,皆成洞章。一切众生咸臻道化,酆都铁围,长夜九幽,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尽承光力皆生,诸天得受快乐,今日所散天宝奇花,旋结成盖。遍覆法筵,大会诸众,尽承斯光,威神之力,臣等千劫,良因九天运会,皇道荡荡,正法兴隆。今日大吉,咸仰元功。是时,高虚清明天主以偈赞玉帝,曰:金阙元穹祖,高上玉皇尊,妙相冠诸天,慈光烛三界。真圣妙道师,天人依仗师,大乘垂法语,真一指迷途,功德若虚空,赞扬无穷尽,是穹苍主浩劫之尊,妙见,妙知;无等,无伦,湛寂真净,杳亡杳存。上圣,上灵,大神通光明藏。大丈夫开化人天,教导无穷,大慈大悲,流焕法轮,为度群生,是号玉皇,穹苍真老,妙源清净,智慧辨才,至道至尊,开度众生,故放是光。尔时,高虚清明天主说偈赞已。静默而坐,于是天尊复告四象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威灵恢廓,名声周遍,无幽不烛,神妙巍巍,难可称焉。是帝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而帝,昔虽下生人间,多劫行化,示大神通,而身清净,未尝不在金阙,分身变化,应现随方,利济群生,超升道岸,普垂教化,开悟后人,依教奉行,登真成道,以斯功德之所庄严,是故光明常充诸天,神智妙达,莫可度量,是身光明,皆具妙号,所谓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脱光,大归依光,大功德光,大圆满光,大无碍光,无能胜光,是故汝等欲见是帝,而不可得者,缘以汝等尚于身口,不舍结习,烦恼行业,由是障,故不能得睹是帝慈颜,吾今为汝法会众等,宣示断障之法。汝等大众宜各奉行,时诸大众不胜喜跃,各于至尊几前,稽首作礼,俱欲愿闻,天尊言曰,断障之法,当生大慧,无起疑惑,无起贪嗔,无起淫欲,无起嫉妒,无起杀害,无起凡情,无起凡思,无起昏垢,无起声色,无起是非,无起憎爱,无起分别,无起高慢,无起执著,凝神澄虑,万神调伏,心若太虚,内外贞白,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无令外邪乱其至道,牵失真宗,败其灵根,盗其至宝,致尔万劫。永堕凡流,透入俗网,万魔来攻,百千万劫,不闻妙法。鬼神执诛,从生入死,是故汝等应当志心,善护真宗,无令丧失,如前所说,如是诸障,汝等各各当除断之,身得清净,超度诸难,是名道宝,持法栋梁,更当修奉,是此经典,如近是帝,生尊重心,注想尊容,称扬尊号。然后汝等得睹慈颜,咸蒙护度,普闻妙法,亲奉供养,永无轮转。是时,四众闻是说已,欢喜踊跃,叹未曾有。
英宗治平四年正月,神宗即位,诏以英宗配祀上帝。按《宋史·神宗本纪》:治平四年正月帝即位。按《礼志》
治平四年,诏曰:历代以来,合宫所配,杂以先儒六天之说,朕甚不取。将来祀英宗皇帝于明堂,惟以配上帝,馀从祀群神悉罢。详定所言:按《周礼》有称昊天上帝,有称上帝,有称五帝者,一帝而已。将来祀英宗于明堂,合配昊天上帝及五帝,欲以此修入仪注。并据知太常礼院赵君锡等状:按《周礼》掌次职曰: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祀五帝,则设大次、小次。又司服职曰: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明上帝与五帝异。则宗祀文王以配上帝者,非可兼五帝也。自郑氏之学兴,乃有六天之说,而事非经见。晋泰始初,论者始以为非,遂于明堂惟设昊天上帝一坐而已。唐《显庆礼》亦然。请如诏祀英宗于明堂,惟配上帝,以称严父之义。从之。监察御史里行王祖道言:前诏以六天之说为非古,今复欲兼祀五帝,是亦六天也。望复举前诏,以正万世之失。
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上玉皇上帝徽号。十一月,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宋史·徽宗本纪》:政和六年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徽号宝册。十一月己亥,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按《礼志》:徽宗政和六年九月朔,复奉玉册、玉宝,上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盖以论者析玉皇大天帝、昊天上帝言之,不能致一故也。

成宗大德九年,定郊礼,专祀昊天上帝,又以立皇太子,遣使告昊天上帝。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九年夏四月壬辰,中书省臣言:前代郊祀,以祖宗配享。臣等议:今始行郊礼,专祀昊天为宜。诏依所议行之。六月丙子朔,以立皇太子,遣中书右丞相荅剌罕哈剌哈孙告昊天上帝。按《祭祀志》《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注谓:昊天上帝,冬至圜丘所祀天皇大帝也。又曰苍璧礼天。注云:此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也。在北极,谓之北辰。又云:北辰天皇耀魄宝也,又名昊天上帝,又名太乙帝君,以其尊大,故有数名。今按《晋书·天文志·中宫》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耀魄宝。《周礼》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郑氏以星经推之,乃谓即天皇大帝。然汉、魏以来,名号亦不一。汉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惟西晋曰昊天上帝,与《周礼》合。唐、宋以来,坛上既设昊天上帝,第一等复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与太一、天一等,皆不经见。本朝大德九年,中书圆议,止依《周礼》,祀昊天上帝。
武宗至大三年,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南郊。又定以太祖配享昊天上帝,仍依前代通祭五帝。
《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三年二月甲子,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南郊。冬十月丙午,三宝奴及司徒田忠良等言:曩奉旨举行南郊配位从祀典礼。臣等议,欲今岁冬至,祀圜丘,尊太祖皇帝配享。有旨:所用仪物,其令有司速备之。十一月丙申,有事于南郊,尊太祖皇帝配享昊天上帝。按《祭祀志》:至大三年中书圆议,五帝从享,依前代通祭。

成祖永乐十七年十一月,更上昊天上帝泰号曰皇天上帝,改泰神殿曰皇穹宇。
《明会典》云云。
永乐十九年正月甲子朔,命皇太子诣天地坛,奉安皇天上帝神主。
《大政纪》云云。
世宗嘉靖十七年,更上皇天上帝泰号。
《明会典》:嘉靖十七年,更上皇天上帝泰号,仪前期六日,以酒果脯醢告诸神于圜丘坛下,用帛上具常服。分献陪祀官吉服严办,上至坛所,内赞奏就位,迎神上香,分献官各上香,行两拜,奠献如常仪,典仪唱宣告文,分献陪祀官跪,宣文官立宣告文曰,大明嗣天子御名谨文,移告于大明之神,夜明之神,五星列宿,周天星辰之神,云雨风雷之神,周天列职之神,五岳五山之神,五镇五山之神,基运、翔圣、神烈、天寿、纯德五山之神,四海之神,四渎之神,际地列职、祇灵天下诸神,天下诸祇,戊戌太岁之神,十月神,将直日功曹之神,郊坛司土之神。曰朕祗于来月朔旦,躬率臣民,上尊皇天上帝泰号,仰高元九重,预告于诸神众祇烦为朕运,尔神化昭,尔灵显通,朕微衷于上帝,祈赐允鉴之慈,享朕钦荐之号,为此文告神,宜悉知谨。告宣讫,百官俯伏,兴亚献终献,如常仪送神,行两拜。宣文官捧文,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

皇清

崇德元年
《大清会典》:崇德元年四月,肇祀
天于南郊。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定每岁冬至大祀
天于
圆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为四从坛配享。又定每年正月上辛日


上帝于
大享殿,行祈谷礼。
顺治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四年冬至大祀
天于
圆丘。
上亲诣行礼。
顺治五年

《大清会典》:顺治五年冬至大祀
天于
圆丘,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上亲诣行礼。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四年,
谕南郊祀
天礼宜严重,祀前五日,朕亲诣视牲。祀前一日,朕亲宿
斋宫,如遣官恭代,亦著诣坛斋宿视牲,永著为令。是年正月上辛日,复行祈谷礼。奉

太祖武皇帝配享。
皇上亲诣行礼。三月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圆丘行奉安神位礼。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七年四月,合祀
天地于
大享殿。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六年冬至,大祀
天于
圆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是年题准每岁冬至大祀
天于
圆丘,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以


星辰
云雨风雷分四从坛。

上亲诣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