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录
庵罗果部汇考
庵罗果图
本草纲目〈庵罗果〉
海红豆部汇考
海红豆图
本草纲目〈海红豆〉
海红豆部艺文
红豆赞 宋宋祁
阿勃勒部汇考
本草纲目〈阿勃勒〉
毗梨勒部汇考
毗梨勒图
本草纲目〈毗梨勒〉
波罗蜜部汇考
波罗蜜图
孟熙霏雪录〈波罗蜜〉
本草纲目〈波罗蜜〉
五子实部汇考
贾思协齐民要术〈五子〉
本草纲目〈五子实〉
婆罗得部汇考
本草纲目〈婆罗得〉
诃黎勒部汇考
诃黎勒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诃黎勒〉
本草纲目〈诃黎勒〉
诃黎勒部艺文〈诗〉
抱病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 唐包佶
诃黎勒部纪事
阿月浑部汇考
段成式酉阳杂俎〈阿月〉
本草纲目〈阿月浑子〉
紫𨥥部汇考
本草纲目〈紫𨥥〉
卢会部汇考
卢会图
本草纲目〈卢会〉
没药部汇考
没药图
本草纲目〈没药〉
没药部纪事
阿魏部汇考
阿魏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阿魏木〉
本草纲目〈阿魏〉
阿魏部纪事
质汗部汇考
本草纲目〈质汗〉
占斯部汇考
本草纲目〈占斯〉
骐驎竭部汇考
骐驎竭图
本草纲目〈骐驎竭〉
骐驎竭部纪事
木天蓼部汇考
本草纲目〈木天蓼〉
放杖木部汇考
放杖木图
本草纲目〈放杖木〉
庵罗果图
本草纲目〈庵罗果〉
海红豆部汇考
海红豆图
本草纲目〈海红豆〉
海红豆部艺文
红豆赞 宋宋祁
阿勃勒部汇考
本草纲目〈阿勃勒〉
毗梨勒部汇考
毗梨勒图
本草纲目〈毗梨勒〉
波罗蜜部汇考
波罗蜜图
孟熙霏雪录〈波罗蜜〉
本草纲目〈波罗蜜〉
五子实部汇考
贾思协齐民要术〈五子〉
本草纲目〈五子实〉
婆罗得部汇考
本草纲目〈婆罗得〉
诃黎勒部汇考
诃黎勒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诃黎勒〉
本草纲目〈诃黎勒〉
诃黎勒部艺文〈诗〉
抱病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 唐包佶
诃黎勒部纪事
阿月浑部汇考
段成式酉阳杂俎〈阿月〉
本草纲目〈阿月浑子〉
紫𨥥部汇考
本草纲目〈紫𨥥〉
卢会部汇考
卢会图
本草纲目〈卢会〉
没药部汇考
没药图
本草纲目〈没药〉
没药部纪事
阿魏部汇考
阿魏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阿魏木〉
本草纲目〈阿魏〉
阿魏部纪事
质汗部汇考
本草纲目〈质汗〉
占斯部汇考
本草纲目〈占斯〉
骐驎竭部汇考
骐驎竭图
本草纲目〈骐驎竭〉
骐驎竭部纪事
木天蓼部汇考
本草纲目〈木天蓼〉
放杖木部汇考
放杖木图
本草纲目〈放杖木〉
草木典第三百十一卷
庵罗果部汇考
释名香盖〈《纲目》〉 庵罗果〈《开宝》〉
庵摩罗迦果〈《佛书》〉
庵罗果图
《本草纲目》庵罗果释名
李时珍曰:庵罗,梵音二合者也;庵摩罗,梵音三合者也;华言清净是也。
集解
马志曰:庵罗果树,生若林檎而极大。
寇宗奭曰:西洛甚多,梨之类也。其状亦类梨,先诸梨熟,七夕前后,已堪啖色黄如鹅梨,才熟便松软入药,亦希。
李时珍曰:按《一统志》云:庵罗果,俗名香盖,乃果中极品。种出西域,亦柰类也。叶似茶叶,实似北梨,五六月熟,多食亦无害。今安南诸番亦有之。
气味
甘温无毒。
陈士良曰:酸微寒。
马志曰:动风疾,凡天行病及食饱后,俱不可食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
主治
开宝曰:食之止渴。
陈士良曰: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久食令人不饥。
叶主治
陈士良曰:渴疾,煎汤饮。
海红豆部汇考
释名海红豆〈《海药》〉
海红豆图
《本草纲目》海红豆集解
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人家园圃中。大树而生,叶圆有荚。近时,蜀中种之亦成。
李时珍曰:树高二三丈,叶似梨叶而圆,按宋祁《益部方物图》云:红豆,叶如冬青而圆泽,春开花,白色。结荚枝间,其子累累如缀珠,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似得名,蜀人用为果饤。
豆气味
微寒有小毒。
主治
李珣曰:人黑皮、皯勠、花癣、头面游风,宜入面药及澡豆。
海红豆部艺文
《红豆赞》宋祁红豆,叶如冬青而圆泽,春开花,白色。结荚枝间,其子累累如缀珠,若大红豆而扁,皮红肉白,以似得名,蜀人用为果饤。
叶圆以泽素蘤,春敷子生荚间,累累缀珠。
阿勃勒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阿勃勒释名李时珍曰:婆罗门,西域国名,波斯西南夷国名也。
集解
陈藏器曰:阿勃勒生拂林国,状似皂荚而圆长,味甘好吃。
李时珍曰:此即波斯皂荚也。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波斯皂荚,彼人呼为忽野檐,拂林人呼为阿梨树,长三四丈,围四五尺,叶似枸橼而短小,经寒不凋,不花而实,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大如指头,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味甘如饴,可食,亦入药也。
子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李珣曰:炙黄入药,治热病、下痰、通经络,疗小儿气。
附录罗望子
李时珍曰:按《桂海志》云:出广西,壳长数寸,如肥皂及刀豆,色正丹,内有二三子,煨食甘美。
毗梨勒部汇考
释名三果〈《纲目》〉 毗梨勒〈《唐本草》〉
毗梨勒图
《本草纲目》毗梨勒释名
李珣曰:木似诃梨勒,而子亦相似,但圆而毗,故以名之毗,即脐也。
集解
苏恭曰:毗梨勒,出西域及南海诸国,岭南交爱等州戎人谓之三果树,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诃梨勒而圆短无棱,用亦同法,番人以此作浆,甚热。
实气味
苦寒无毒。
李珣曰:味苦涩,微温,无毒,作浆性热。
主治
《唐本草》曰:风虚热气,功同庵摩勒。
甄权曰:暖肠腹,去一切冷气。作浆染须,发变黑色。大明曰:下气,止泻痢。
李珣曰:烧灰,乾血有效。
发明
李时珍曰:毗梨勒,古方罕用,惟千金方补肾鹿角丸,用三果浆吞之,云无则以酒代之,则此果亦馀甘之类,而性稍温涩也。
附方
大风发脱:毗梨勒烧灰,频擦有效。〈圣惠方〉
波罗蜜部汇考
释名波罗蜜〈《纲目》〉 曩伽结〈《纲目》〉
波罗蜜图
《孟熙·霏雪录》波罗蜜
波罗蜜树,如荔枝树,差大皮厚,叶团有横纹,小枝附树身而生,一枝含数实,花落实出,大如斗。皮亦似荔枝,有刺,类佛首螺髻之状。肉若蜂房,近子处可食,与熟瓜无异。而风韵过之,子如肥皂核,大亦可煼食,味似豆。春生秋熟,交人珍之。《本草纲目》波罗蜜释名
李时珍曰:波罗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安南人名曩伽结,波斯人名婆那娑,拂菻人名阿萨躲,皆一物也。
集解
李时珍曰:波罗蜜,生交趾南番诸国,今岭南滇南亦有之。树高五六丈,树类冬青而黑润倍之。叶极光净,冬夏不凋,树至斗大方结实,不花而实出于枝间,多者十数枝,少者五六枝,大如冬瓜,外有厚皮,裹之若有栗毬,上有软刺礧砢。五六月熟,时颗重五六斤,剥去外皮,壳内肉层叠如橘,囊食之,味至甜美如蜜,香气满室,一实凡数百核,核大如枣,其中仁如栗黄,煮炒食之,甚佳。果中之大者,惟此与椰子而已。
瓤气味
甘香微酸,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止渴、解烦、醒酒、益气,令人悦泽。
核中仁气味
同瓤。
主治
李时珍曰:补中益气,令人不饥轻健。
五子实部汇考
图阙《贾思协·齐民要术》
五子
裴渊《广州记》曰: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本草纲目》五子实集解
李时珍曰:五子树,今潮州有之。按裴渊《广州记》云:五子,实大如梨,而内有五核,故名。
实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霍乱、金疮,宜食之。
婆罗得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婆罗得释名李时珍曰:婆罗得,梵言,重生果也。
集解
李珣曰:婆罗得,生西海波斯国,树似中国柳树,子如蓖麻子,方家少用之。
李时珍曰:按王焘《外台秘要》:婆罗勒似蓖麻子,但以指甲爪之,即有汁出,即此物也。
子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冷气块温、中补腰肾、破痃癖、染髭发。
附方
拔白生黑:婆罗勒十颗,去皮取汁,熊脂二两,白马鬐膏炼过一两,生姜炒一两,母丁香半两,为末,和煎,每拔白点之,揩令入肉,即生黑者。〈孟诜近效方〉
诃黎勒部汇考
释名诃子〈《纲目》〉 诃黎勒〈《唐本草》〉
诃黎勒图
《嵇含·南方草木状》诃黎勒
诃黎勒,树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榄,六路,皮肉相著,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出九真。《本草纲目》诃黎勒
释名李时珍曰:诃黎勒,梵言,天主持来也。
集解
苏恭曰:诃黎勒,生交州、爱州。
苏颂曰: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树似木槵,花白,子形如栀子、橄榄。青黄色,皮肉相著。七月八月实熟时,采六棱者佳。岭南《异物志》云:广州法性寺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每岁州贡,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咸。每子熟时,有佳客至,则院僧煎汤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诃子五枚,甘草一寸,破之,汲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谓之乾明古寺,尚在,旧木犹有六七株。南海风俗尚贵此汤,然煎之不必尽如昔时之法也。诃子未熟时,风飘堕者,谓之随风子。暴乾收之,益小者佳。彼人尤珍贵之。萧炳曰:波斯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棱也。
雷敩曰:凡使勿用毗梨勒,个毗头也。若诃黎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并是杂路勒,皆圆而露文,或八路至十三路,号曰榔精勒,涩不堪用。
修治
雷敩曰:凡用诃黎勒,酒浸后蒸一伏时,刀削去路,取肉剉焙用,用核则去肉。
气味
苦温无毒。
甄权曰:苦甘。
萧炳曰:苦酸。
李珣曰:酸涩温。
王好古曰:苦酸平苦,重酸轻,味厚阴也,降也。
主治
《唐本草》曰:冷气、心腹胀满不食。
甄权曰: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萧炳曰: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
大明曰:消痰下气、化食开胃、除烦治水、调中止呕吐、霍乱、心腹虚痛、奔豚肾气、肺气喘急、五膈气、肠风泻、血崩、中带下、怀孕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并患痢人肛门、急痛、产妇阴痛,和蜡烧烟熏之,及煎汤熏洗。
苏颂曰: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殊胜。
朱震亨曰:实大肠,敛肺降火。
发明
寇宗奭曰:诃黎勒,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其味苦涩,故尔。
李杲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诃子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
朱震亨曰:诃子下气,以其味苦而性急,肺苦急,急食苦以泻之,谓降而下走也。气实者,宜之。若气虚者,似难轻服,又治肺气,因火伤极,遂郁遏胀满,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也。
李时珍曰:诃子同乌梅,五倍子,用则收敛,同橘皮厚朴,用则下气;同人参,用则能补肺、治欬嗽。东垣言:嗽药不用者,非矣。但欬嗽未久者,不可骤用尔。嵇含《草木状》言:作饮,久服令髭发白者,变黑,亦取其涩也。李珣曰:诃黎皮主嗽,肉主眼涩痛。波斯人将诃黎勒大腹等在舶上,用防不虞,或遇大鱼,放涎滑水中,数里船不能通,乃煮此洗其涎滑,寻化为水,则其治气消痰,功力可知矣。
唐慎微曰:金光《明经》言:流水长者,除病。品云:热病下药,服诃黎勒。又《广异记》云:高仙芝在大食国,得诃黎勒,长三寸,置抹肚下,便觉腹中痛,因大利十馀行,疑诃黎勒为祟,后问大食长老,云此物人带治一切病消利者,乃出恶物尔,仙芝宝之,后被诛,失所在。苏颂曰:诃黎主痢,《唐本草》不载,张仲景治气痢有方,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瘥,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方,用诃黎勒三枚,两炮一生,并取皮末之,以沸浆水一合,服之。若只水痢,加一钱匕,甘草末若微,有脓血加三匕,血多亦加三匕。
核主治
苏颂曰:磨白蜜注目,去风赤痛,神良。
李时珍曰:止欬及痢。
叶主治
李时珍曰:下气消痰、止渴及泄痢,煎饮服,功同诃黎勒。唐包佶有病,中谢李吏部,惠诃黎勒诗。
附方
下气消食:诃黎一枚为末,瓦器中水一大升,煎三两,沸下药,更煎三五沸,如曲尘色,入少盐饮之。〈食医心镜〉一切气疾,宿食不消:诃黎一枚,入夜含之至明。嚼咽
又方:诃黎三枚,湿纸包煨熟,去核,细嚼以牛乳下。
〈千金方〉
气嗽日久:生诃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立便有味。〈经验方〉
呕逆不食:诃黎勒皮二两,炒研糊丸,梧子大,空心汤服二十丸,日三服。〈广济方〉
风痰霍乱、食不消、大便涩:诃黎三枚,取皮为末,和酒顿服,三五次妙。〈外台秘要〉
小儿霍乱:诃黎一枚为末,沸汤服一半,未止再服。小儿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圣散。〈全幼心鉴〉风热冲顶、热闷:诃黎二枚为末,芒硝一钱,同入醋搅,令消磨,涂热处。〈外台秘要〉
气痢水泻:诃黎勒十枚,面裹煻火,煨熟,去核研末,粥饮顿服,亦可饭丸,服一加木香。又长服方:诃黎勒、陈橘皮、厚朴各三两,捣筛蜜丸,大如梧子,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图经本草〉
水泻下痢:诃黎勒炮二分,肉豆蔻一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圣惠方〉
下痢转白:诃子三个,二炮一生为末,沸汤调服,水痢加甘草末一钱。〈普济方〉
赤白下痢:诃子十二个,六生六煨,去核焙为末。赤痢,生甘草汤下,白痢,炙甘草汤下。不过再服愈。〈原阳济急方〉妒精下疳:大诃子烧灰,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水洗,后搽之,或以荆芥、黄檗、甘草、马鞭草、葱白煎汤洗,亦可昔方士周守真医,唐靖烂茎一二寸,用此取效也。〈洪迈夷坚志〉
诃黎勒部艺文〈诗〉《抱病谢李吏部赠诃黎勒叶》唐·包佶
一叶生西徼,赍来上海查。岁时经水府,根本别天涯。方士真难见,商胡辄自誇。比香同异域,看色胜仙家。茗饮暂调气,梧丸喜伐邪。幸蒙却老疾,深愿驻韶华。诃黎勒部纪事
《北史·波斯传》:波斯国,土地平正,出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黎勒、无食子等物。阿月浑部汇考
图阙《段成式·酉阳杂俎》
阿月
胡榛子:阿月生西国,番人言与胡榛子同树,一年榛子,二年阿月。《本草纲目》阿月浑子释名
陈藏器曰:阿月浑子生西国,诸番与胡榛子同树,一岁胡榛子,二岁阿月浑子也。
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无名木生岭南山谷,其实状若榛子,号无名子,波斯国呼为阿月浑子也。
仁气味
辛温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诸痢、去冷气、令人肥健。
李珣曰:治腰、冷阴、肾虚、痿弱房中术多,用之得木香山茱萸良。
无名木皮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李珣曰:阴肾痿弱、囊下湿痒,并煎汁小浴,极妙。
紫𨥥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紫𨥥释名李时珍曰:𨥥与矿同,此物色紫,状如矿石,破开乃红,故名。今南番连枝折取,谓之紫梗是矣。
集解
苏恭曰:紫𨥥,紫色如胶作赤麖,皮及宝钿用为假色,亦以胶宝,物云蚁于海畔树,藤皮中为之紫。𨥥树名渴禀,骐驎竭树名渴留,正如蜂造蜜也,研取用之。吴录所谓赤胶是也。
李珣曰:《广州记》云:紫𨥥生南海山谷,其树紫赤色,是木中津液结成,可作胡胭脂,馀滓则玉。作家用之骐驎竭,乃紫𨥥树之脂也。马志曰:按《别本注》言:紫𨥥、骐驎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𨥥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𨥥从叶上出。骐驎竭色黄而赤,从木中出,如松脂也。
苏颂曰: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紫𨥥树出真腊国,彼人呼为勒祛,亦出波斯国。木高丈许,枝叶郁茂,叶似橘柚,经冬不凋。三月开花,白色,不结子。天有雾露及雨沾濡其枝条,即出紫𨥥。波斯使者所说如此,而真腊使者言是蚁运土上于树端作窠,蚁壤得雨露凝结而成紫𨥥。昆崙出者善波斯次之。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𨥥出于蚁壤,乃知与血竭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家亦罕用,惟染家须之。
寇宗奭曰:紫𨥥,状如糖,霜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今人用造绵胭脂,迩来亦难得。
李时珍曰:紫𨥥出南番,乃细虫如蚁虱,缘树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树上,小虫造白蜡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吴人用造胭脂,按张勃《吴录》云:九真移风县,有土赤色如胶,人视土知其有蚁,因垦发,以木枝插其上,则蚁缘而上,生漆凝结,如螳螂螵蛸子之状,人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谓之蚁漆赤絮,此即紫𨥥也。血竭乃其树之脂膏,别见木部。
气味
甘咸平有小毒。
大明曰:无毒。
主治
苏恭曰:五脏邪气、金疮、带下、破积血、生肌止痛,与骐驎竭大同小异。
李珣曰:湿痒、疮疥,宜入膏用。
太清伏鍊法曰:益阳精去阴、滞气。
附方
齿缝出血:紫𨥥、乳香、麝香、白矾等分为末,掺之水漱。〈卫生易简方〉
产后血运,狂言失志:用紫𨥥一两为末,酒服二钱。〈家传方〉
经水不止,日渐黄瘦:紫矿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家藏方〉
卢会部汇考
释名卢会〈《开宝》〉 奴会〈《开宝》〉
讷会〈《拾遗》〉 象胆〈《纲目》〉
卢会图
《本草纲目》卢会释名
李时珍曰:名义未详。
陈藏器曰:俗呼为象胆,以其味苦如胆也。
集解
李珣曰:卢会生波斯国,状似黑饧,乃树脂也。
苏颂曰: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
李时珍曰:卢会,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是木脂,而《一统志》云:瓜哇、三佛、齐诸国所出者,乃草属。状如鲎尾,采之以玉器捣成膏,与前说不同,何哉。岂亦木质草形乎。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宋开宝曰: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瘘、解巴豆毒。李珣曰:主小儿诸疳热。
甄权曰:单用杀疳蛔,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苏颂曰:研末傅𧏾齿,甚妙。治湿癣、出黄汁。
发明
李时珍曰:卢会乃厥阴经药也,其功专于杀虫、清热,已上诸病皆热与虫所生,故也。
苏颂曰: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浸淫。用斑蝥、狗胆、桃根诸药徒,令蜇蠚,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卢会一两,炙甘草半两,研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拭净傅之,立乾便瘥,真神奇也。
附方
小儿脾疳:卢会、使君子,等分为末,每米饮服一二钱。〈卫生易简方〉
没药部汇考
释名没药〈《开宝》〉 末药〈《纲目》〉
没药图
《本草纲目》没药释名
李时珍曰:没末皆梵言。
集解
马志曰:没药生波斯国,其块大小不定,黑色似安息香。
苏颂曰: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脂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采无时。
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是波斯松脂也。状如神香,赤黑色。
李时珍曰:按《一统志》云:没药树高大如松,皮厚一二寸。采时,掘树下为坎,用斧伐其皮,脂流于坎,旬馀,方取之。李珣言:乳香是波斯松脂,此又言没药亦是松脂,盖出传闻之误尔。所谓神香者,不知何物也。
修治
同乳香。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宋开宝曰: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大明曰:破症瘕宿血、损伤瘀血、消肿痛。
王好古曰:心胆虚、肝血不足。
李珣曰:堕胎及产后心腹血气痛,并入丸散服。李时珍曰: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发明
甄权曰:凡金刃所伤,打损踠跌、坠马筋骨疼痛、心腹血瘀者,并宜研烂,热酒调服,推陈致新,能生好血。寇宗奭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踠跌,皆伤经络,气血不行,壅瘀作肿痛也。
李时珍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附方
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止: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为末三两,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图经本草〉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
金刃所伤,未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钱,以童子小便五分,酒半盏,温化服之,为末亦可。〈奇效良方〉
小儿盘、肠气痛:没药、乳香等分为末,以木香磨水,煎沸,调一钱服,立效。〈杨氏婴孩宝鉴〉
妇人腹痛、内伤刺:没药末一钱,酒服便止。〈图经本草〉妇人血运:方同上。
血气心痛:没药末二钱,水一盏,酒一盏,煎服。〈医林集要〉产后恶血:没药血竭末各一钱,童子小便,温酒各半盏,煎沸服,良久再服,恶血自下,更不生痛。〈妇人良方〉女人异疾,女人月事退出,皆作禽兽之形,欲来伤人,先将绵塞阴户,乃顿服没药末一两,白汤调下,即愈。〈危氏方〉
没药部纪事
《北史·漕国传》: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多阿魏、没药、白附子。《宋史·层檀传》:层檀国在南海傍,城距海二十里。地春冬暖。药有木香、血竭、没药、硼砂、阿魏、薰陆。
阿魏部汇考
释名阿魏〈《唐本草》〉 阿虞〈《纲目》〉
薰渠〈《唐本草》〉 央匮〈《涅槃经》〉
形虞〈《天竺名》〉 稳展〈《根名》〉
哈昔泥〈《蒙古名》〉
阿魏图
《段成式·酉阳杂俎》阿魏木
阿魏木,出伽阇那国,即北天竺也。伽阇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拂林国僧弯所说同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本草纲目》阿魏释名
李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国呼为形虞,《涅槃经》谓之央匮;蒙古人谓之哈昔泥。元时,食用以和料,其根名稳展,云淹羊肉味香甚,功同阿魏,见《饮膳正要》。
集解
苏恭曰:阿魏生西番及昆崙,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暴乾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又婆罗门云:薰渠即是阿魏,取根汁暴之如胶,或截根日乾,并极臭。西国持咒人禁食之,常食用之云:去臭气。戎人重此,犹蜀中贵胡椒,巴人重负蠜也。
李珣曰:按《广志》云:生昆崙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云南长河中亦有,如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
苏颂曰:今惟广州有之,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与苏恭所说不同。
陈承曰:阿魏,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种之,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李时珍曰:阿魏,有草木二种,草者出西域,可晒可煎,苏恭所说是也。木者出南番,取其脂汁,李珣、苏颂、陈承所说是也。按《一统志》所载,有此二种,云出火州及沙鹿海牙国者,草高尺许,根株独立,枝叶如盖,臭气逼人,生取其汁熬作膏,名阿魏。出三佛齐及暹逻国者,树不甚高,土人纳竹筒于树内,脂满其中。冬月破筒取之,或云其脂最毒,人不敢近,每采时以羊系于树下,自远射之,脂之毒著羊,羊毙。即为阿魏观,此则其有二种,明矣。盖其树低小如枸杞、牡荆之类,西南风土不同,故或如草如木也。系羊射脂之说俗,亦相传,但无实。据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以其多伪也。刘纯诗云:阿魏无真却有真,臭而止臭乃为珍。萧炳曰:人多言煎蒜白,为假者。
雷敩曰:验法有三:第一,以半铢安热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二,将一铢置于五㪷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鲜血色;第三,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乾便是真者。凡用乳钵研细,热酒器上,裛过入药。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唐本草曰: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
李珣曰:治风邪鬼疰、心腹中冷。
大明曰:传尸冷气、辟瘟、治疟、主霍乱、心腹痛、肾气瘟瘴、禦一切蕈菜毒。
汪机曰: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
朱震亨曰:消肉积。
发明
萧炳曰:阿魏下细虫,极效。
李时珍曰:阿魏消肉积、杀小虫,故能解毒辟邪,治疟痢疳劳尸,注冷痛诸證。按王璆百《一选方》云:夔州潭远病疟半年,故人窦藏叟授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两,研匀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即愈。世人治疟,惟用常山砒霜。毒物多有所损,此方平易,人所不知。草窗周密云:此方治疟,以无根水下;治痢,以黄连木香汤下,疟痢亦多起于积滞,故尔。
附方
辟鬼除邪:阿魏枣许为末,以牛乳或肉汁煎五六沸,服之。至暮,以乳服安息香枣许,久者不过十日,忌一切菜,孙侍郎用之有效。〈唐崔行功纂要〉
恶疰腹痛,不可忍者:阿魏末,热酒服一二钱,立止。〈永类钤方〉
尸疰中恶、近死尸恶气、入腹终身不愈:用阿魏三两,每用二钱,拌面裹作馄饨十馀枚,煮熟食之,日三服,至三七日永除,忌五辛油物。〈圣惠方〉
㿗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所致:用阿魏二两,醋和荞麦面作饼,裹之煨熟,大槟榔二枚,钻孔溶乳香填满,亦以荞面裹之,煨熟,入硇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糊丸,梧子大,每食前酒下三十丸。〈危氏得效方〉小儿盘肠、内吊腹痛不止:用阿魏为末,大蒜半瓣,炮熟研烂,和丸,麻子大,每艾汤服五丸。〈总徵论〉
脾积结块:鸡子五个,阿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作十服,每空心细嚼温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乃积化也。〈保寿堂经验方〉
痞块有积:阿魏五钱,五灵脂炒,烟尽五钱为末,以黄雄狗胆汁和丸,黍米大,空心唾津送下三十丸,忌羊肉醋面。〈扶寿精方〉五噎膈气:方同上。
痎疟寒热:阿魏、胭脂各一豆大,研匀,以蒜膏和,覆虎口上,男左女右。〈圣济总录〉
牙齿虫痛:阿魏、臭黄,等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绵裹一丸,随左右插入耳中,立效。〈圣惠方〉
阿魏部纪事
《北史·漕国传》:漕国,在葱岭之北,汉时罽宾国也。多阿魏、没药、白附子。《宋史·层檀传》:层檀国在南海傍,城距海二十里。地春冬暖。药有木香、血竭、没药、硼砂、阿魏、薰陆。
质汗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质汗释名李时珍曰:汗音寒,番语也。
集解
陈藏器曰:质汗出西番,煎柽乳、松泪、甘草、地黄,并热血成之。番人试药,以小儿断一足,以药纳口中,将足蹋之,当时能走者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金疮、伤折、瘀血、内损、补筋肉、消恶血、下血气、妇人产后诸血结、腹痛、内冷不下食,并以酒消服之,亦傅病处。
附方
室女经闭、血结成块、心腹攻痛、质汗:姜黄、川大黄炒各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温水下。〈圣济总录〉
占斯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占斯释名李时珍曰:占斯范汪方谓之良无极,刘涓子鬼遗方谓之木占斯,盛称其功。而别录一名炭皮,殊不可晓。
集解
别录曰:占斯生泰山山谷,采无时。
陶弘景曰:李当之云:是樟树上寄生树,大衔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为之,非是真也。按桐君《采药录》云:生上洛如木,皮状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纵一横,今市人皆削,乃似厚朴而无正纵横理,不知此复是何物,莫测真假也。
气味
苦温无毒。
甄权曰:辛平无毒,茱萸为之使。
主治
别录曰:邪气、湿痹、寒热、疽疮、除水坚积血、症月闭无子、小儿躄不能行、诸恶疮痈、止腹痛,令女人有子。甄权曰:主脾热,洗手足水烂伤。
陈藏器曰:解狼毒毒。
附方
木占斯散:治发背肠痈疽痔。妇人乳痈、诸产症瘕,无有不疗,服之肿去,痛止,脓消,已溃者便早愈也。木占斯、甘草、炙厚朴、炙细辛、栝楼防风,乾姜、人参、桔梗、败酱各一两,为散酒服,方寸匕,昼七夜四,以多为善。此药入咽,当觉流入疮中,令化为水也。痈疽灸不发败坏者,尤可服之;内痈在上者,当吐脓血;在下者,当下脓血,其疮未坏及长服者,去败酱一方,加桂心。〈刘涓子鬼遗方〉
骐驎竭部汇考
释名血竭〈《纲目》〉 骐驎竭〈《唐本草》〉
骐驎竭图
《本草纲目》骐驎竭释名
李时珍曰:骐驎,赤马名也。此物如乾血,故谓之血竭。曰骐驎者,隐之也。旧与紫𨥥同条,紫𨥥乃树枝上虫所造成,今分入虫部。
集解
苏恭曰:骐驎竭树,名渴留;紫𨥥树,名渴禀。二物大同小异。
马志曰:二物同条,功效亦别。紫𨥥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𨥥从叶上出。骐驎竭色黄而赤,从木中出,如松脂。
李珣曰:按《南越志》云:骐驎竭是紫𨥥树之脂也,欲验真伪,但嚼之不烂,如蜡者为上。
苏颂曰:今南番诸国及广州皆出之,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旧说与紫𨥥大都相类而别,是一物,功力亦殊。雷敩曰:凡使勿用海母血,真相似,只是味咸并腥气。骐驎竭味微咸,甘似卮子气也。李时珍曰:骐驎竭是树脂,紫𨥥是虫造。按《一统志》云:血竭树略如没药树,其肌赤色,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多出大食诸国,今人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独孤滔丹房鉴源云:此物出于西胡,禀荧惑之气而结,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久而灰,不变色者为真也。
修治
雷敩曰:凡使先研作粉,筛过入丸散中,用若同众药,捣则化作尘飞也。
气味
甘咸平无毒。
大明曰:得蜜陀僧良。
主治
《唐本草》曰:心腹卒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去五脏邪气。
李珣曰: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
王好古曰: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太清修鍊法曰:益阳精、消阴滞气。
大明曰:傅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
李时珍曰: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瘛疭。
发明
李时珍曰:骐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附方
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骐驎竭、硫黄末各一两,每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新久脚气、血竭:乳香等分同研,以木瓜一个,剜孔入药在内,以面厚裹,砂锅煮烂,连面捣丸,梧子大,每温酒服三十丸,忌生冷。〈奇效方〉
慢惊瘛疭,定魄安魂,益气:用血竭半两,乳香二钱,半同捣成剂,火炙溶丸,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化下,夏月用人参汤。〈御药院方〉
鼻出衄血: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血痔肠风:血竭末傅之。〈直指方〉
金疮出血:血竭末,傅之立止。〈广利方〉
产后血冲、心胸满喘、命在须臾:用血竭、没药各一钱,研细,童便和酒调服。〈医林集要〉
产后血运、不知人及狂语:用血竭一两,研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圣惠方〉
收敛疮口:血竭末、一字麝香少许,大枣烧灰,五分同研,津调傅之。〈究原方〉
臁疮不合:血竭末傅之,以乾为度。〈济急仙方〉嵌甲疼痛:血竭末傅之。〈医林集要〉
腹中血块:血竭、没药各一两,滑石、牡丹皮同煮,过一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服之。〈摘元方〉
骐驎竭部纪事
《宋史·层檀传》:层檀国在南海傍,城距海二十里。地春冬暖。药有木香、血竭、没药、硼砂、阿魏、薰陆。木天蓼部汇考
图阙《本草纲目》
木天蓼释名李时珍曰:其树高而味辛如蓼,故名。又马蓼亦名天蓼,而物异。
集解
苏恭曰:木天蓼,所在皆有生山谷中,今安州、申州作藤蔓,叶似柘,花白,子如枣许,无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啖之以当姜蓼。
陈藏器曰:木蓼,今时所用,出山南凤州,树高如冬青,不凋不当,以藤天蓼为注,既云木蓼,岂是藤生,自有藤蓼耳。藤蓼生江南淮南山中,藤著树生,叶如梨光而薄,子如枣,即苏恭以为木,天蓼者。又有小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树如卮子,冬月不凋,野兽食之,是有三天蓼,俱能逐风,而小者为胜。
苏颂曰:木天蓼,今出信阳,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开花,似柘花,五月采子,子作毬形,似苘麻子,可藏作食,苏恭所说自是藤,天蓼也。
李时珍曰:天蓼虽有三种,而功用髣髴,盖一类也。其子可为烛,其芽可食,故陆玑云:木蓼为烛,明如胡麻。薛田咏烛诗云:地丁叶嫩和岚采,天蓼芽新入粉煎。
枝叶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唐本草曰:症结积、聚风劳虚冷,细切,酿酒饮。
小天蓼气味
甘温无毒。主治
陈藏器曰:一切风虚、羸冷、手足疼痹,无论老幼轻重,浸酒及煮汁服之,十许日,觉皮肤间风出,如虫行。
发明
陈藏器曰:木天蓼,出深山中,人云久服损寿,以其逐风损气,故也。藤、天蓼、小天蓼三者,俱能逐风,其中优劣,小者为胜。
子气味
苦辛、微热、无毒。
主治
甄权曰:贼风、口面喎、斜冷、痃癖气、块女子虚劳。
根主治
李时珍曰:风虫、牙痛,捣丸塞之,连易四五次,除根勿咽汁。
附方
天蓼酒治风,立有奇效。木天蓼一斤,去皮细剉,以生绢盛,入好酒三斗浸之,春夏一七,秋冬二七日,每空心日午下,晚各温一盏,饮若常服,只饮一次,老幼临时加减。〈圣惠方〉
气痢不止,寒食一百五日,采木蓼暴乾,用时为末,粥饮服一钱。〈圣惠方〉
大风白癞:天蓼刮去粗皮,剉四两,水一斗,煎汁一升,煮糯米作粥,空心食之,病在上吐出,在中汗出,在下泄出,避风。又方:天蓼三斤,天麻一斤,半生剉,以水三斗五升,煎一斗,去滓,石器慢煎如饧,每服半匙,荆芥薄荷酒下,日二夜一,一月见效。〈圣惠方〉
放杖木部汇考
释名放杖木〈《纲目》〉
放杖木图
《本草纲目》放杖木集解
陈藏器曰:生温括睦婺诸州山中,树如木天蓼,老人服之,一月放杖,故以为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一切风,血理,腰脚轻身,变白不老,浸酒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