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烂柯山部汇考
  图
  考
 烂柯山部总论
  西安县志〈山川志〉
 烂柯山部艺文一
  烂柯山记         唐陆庶
  前题          宋留文溟
  烂柯山诗文集序      明瞿溥
  青霞洞天游记        胡翰
 烂柯山部艺文二〈诗〉
  游烂柯山         唐项斯
  题烂柯山四首        刘迥
  前题            李深
  前题            羊滔
  前题            薛戎
  前题            孟郊
  前题            钱顗
  前题            赵湘
  烂柯山         宋冯熙载
  前题            卢襄
  前题            陆游
  前题            汪忱
  前题            赵抃
  前题            朱熹
  前题           白玉蟾
  前题            杨明
  前题            徐霈
  前题           赵师圣
  前题            王瓒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
              元萨天锡
  烂柯山          明解缙
  前题           胡宗宪
  陪宴烂柯山三首       徐渭
  前题           沈明臣
  烂柯山二首         瞿溥
 烂柯山部杂录
 三衢山部汇考
  图
  考
 三衢山部艺文〈诗〉
  三衢山          明秦云
 三衢山部纪事
 三衢山部杂录
 大若岩部汇考
  图〈缺〉
  考
 大若岩部艺文一
  大若岩记        宋林一龙
 大若岩灵真宫铭       元虞集
 大若岩部艺文二〈诗〉
  大若岩         元林清源
  前题          明王叔杲
 大若岩部纪事
 大若岩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烂柯山部汇考

晋樵者王质观弈烂柯之石室

王质烂柯一事,或谓听琴而然,或谓观弈而然,总之近于荒诞。但其山在今浙江衢州府城南二十里,《道书》谓为青霞洞天,烂柯福地,自当是宇内胜区也。其山上有石室,又名石室山,又名石桥山。
烂柯山图烂柯山图

考考

《水经渐江水注》: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年,改曰信安,水悬百馀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有如石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东阳记》云:信安县有县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其水分纳众流,混波东逝,径定阳县,夹岸缘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汉献帝分信安立溪亦取名焉。按《述异记》:信安郡有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山中,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按元和《郡国志》:石室山,一名桥山,一名空石山,晋中朝时,王质听琴,烂柯于此。
《洞天福地记》:第二十五福地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
《方舆胜览》:浙东路绍兴府烂柯山,一名石室,又名石桥山,在信安乃青霞第八洞天。晋樵者王质入此山,忽见桥下二童子对奕,以所持斧置坐而观。童子指示之曰:汝斧柯烂矣。质归,见乡闾已及百岁云。按《三才图·会烂柯山图考》:烂柯山,在府城南二十里,一名石室,下有石桥,《道书》谓此山为青霞第八洞天,烂柯福地。晋樵者王质,观奕烂柯即于此。
《潜确类书·区宇部》:烂柯山,在衢州府城南,一名石室,《道书》谓青霞第八洞天,云是晋樵者王质观弈烂柯处。
《浙江通志·山川考》:烂柯山,在衢州府城南二十里,一名石室,《道书》谓为青霞第八洞天,烂柯福地。晋樵者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对弈,观之,局方终,而柯已烂,即于此地。又《旧志》云:烂柯石室,一名景华洞天。按《衢州府志·舆地志》:烂柯山,在西安县南二十里,晋樵者王质观弈,烂柯于此。又《东阳记》谓:王质入山,见四童子弹琴而歌。质倚斧柯听之,而斧柯漼然烂尽矣。
宝岩寺,在县城南二十里,烂柯山梁,大同七年建,宋景德间赐额。
集仙观,在县城西二十里烂柯山下。
《西安县志·山川志》:烂柯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石室,下有石梁,《道书》谓青霞第八洞天,烂柯福地。晋王质入山,见二童子弈,即于此。其山又名景华洞天,山下有寺,名石桥寺,寺门山径幽寂,有虬松数株,皆千馀年物,名战龙松,石室在半山,空洞弘厂,高广各二十丈许,偃若虹桥,前有日迟亭,后临深谷。山腰裂一隙,才径寸,长十丈馀,窥见山外天日,名一线天。山顶建塔其上,登之可望郡城,名最高顶,旧称柯山四景。日迟亭、延览林、峦丘壑最胜。旧太守瞿溥建,后圮。今重修,又战龙松侧,新构一亭,棂槛空明,阶戺韶秀,极清旷之致。

烂柯山部总论

西安县志

山川志

按王质烂柯事,诸书所载,悉同《旧志》。惟郦善长《水经注》,小有异同。旧云:有二童子弈而观,郦云见四童子弹琴歌而听。旧云归时已及百岁,郦云已数十年。从未有析而正之者。第二说皆云是西晋太康年间事,亦未知质是太康年归耶,抑自太康年入山耶。魏太武都代北,善长被遇,得侍帏幄,计其时,战争无虚日,善长又足迹未至江南,恐不能无传述之讹也。从来神仙不肯使人见,而未尝不欲使人知。故质之见二童子,值二童子欲见之也。意亦以樵夫胸中本不知有神仙,故作游戏以示之耳。

烂柯山部艺文一

烂柯山记         唐陆庶


观夫巨石横空,矫如惊龙,南走群峰,北控遐陆,不远人世,宛如蓬瀛,得非权舆之初俾宅。真仙而幽赞人民,脱笼槛于兹地,则樵夫之遇,二仙其所以示,化欤庶牧于是邦迨兹。五祀政惟自守。人亦安止。乘春多暇,爰契心期,冥搜信宿机类,如洗天地之万类,吾生之忧乐,将不芥于胸中矣。心境相得不知吾之遇灵境,欤灵境之遇吾欤。

《前题》宋·留文溟

烂柯山者,衢之胜地也。群山盘回,一径深入。丹崖翠壁辉,映林麓屹巨石,而偃蹇驾危桥以横空。清泉流澌,旁出岩窦,天造地设,诚有可观而药炉丹灶陈列其中。石磴楸枰遗迹,犹在。岁月迁改,仙凡迥隔,碧桃已谢,瑶草不生。招黄鹤以无凭,问青鸟而音断。徒令人俯仰遗迹,想像叹赏而已。骚人墨客,往往喜谈乐道。题咏赓酬,于是感而为之记。

烂柯山诗文集序      明瞿溥

烂柯之山,去郡治二十里,《道书》所称青霞第八洞天。巨石横空,神镂天划,而境地夐绝。泉木清幽,宜为仙人窟宅,问弈而来者题咏不乏。乃掌记阙然,时物迁改,断碑破壁,榛芜苔藓,攫于好事者之所。私而馀无几矣,余病其遂湮灭也。公馀之暇,搜得诗文若干首,稍诠次之,俾寿诸梓。嗟夫,古人之神与兹山之胜,所托以不朽者,安必不在斯也。山川虽奇,得兹刻而益永。千百什一,将来之绪宁有既乎。

青霞洞天游记        胡翰

道家所谓青霞洞天者,世名烂柯山,即晋王质观弈棋处。在今信安之兴贤里,余恒愿游以乏同志,不果。今年夏,与郡守龙泉章公三益,会诸生,出城南门,舆行十里,至武坪,又数里渡沙步溪,又出入篁筱,中十馀里抵山之麓,有寺曰宝岩,观曰仙集,栋宇皆已剥陊,道士除道。遂循观右拾级而上,飞梁横亘通趾。顶皆石卷,如螮蝀,其下划然可居,得地如坻者,东西深百馀尺,广半之巨木,蔽空飘风。汎木叶虚徐漫衍,后先不绝,凉满襟袖,如坐碧云苍雪间。求遗刻得唐宋以来陆庶,钱顗,徐霖,游钓诸名辈,往往可识然。惟庶碑最古,余与客旁缘石磴,登山之脊出所。坐梁石上,四顾皆林阜,溪流蛇行,野中东南诸峰,矗立苍翠掩蔼,则紫薇诸岩也。问道士过梅岩,精舍所在莫有知者。

烂柯山部艺文二〈诗〉

游烂柯山         唐项斯


步步出尘氛,溪山别是春。坛边时过鹤,棋处寂无人。访古碑多缺,探幽路不真。翻疑归去晚,清世累移晨。

题烂柯山四首        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其二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其三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烂柯有遗踪,羽客何由访。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其四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能以上代中,遂将人代隔。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前题》李深

坐引群峰小,平看万木低。双林春色上,正有子规啼。

《前题》羊滔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

《前题》薛戎

登岩已寂历,绝顶更岧峣。想像如天近,窥临与世遥。

《前题》孟郊

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变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惟馀石桥在,犹自凌丹虹。

《前题》钱顗

春郊杂遝拥红旌,共访仙踪啸傲行。云径直从深崦入,石梁宛在半空横。岩边瑶圃新开出,洞里芝田旧种成。羽客一枰无复见,青山留得烂柯名。

《前题》赵湘

仙人与王质,相会偶多时。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树高明月在,风动白云移。未得酬身计,閒来学采芝。

烂柯山         宋冯熙载

昔游龙蟠之御室,碧落洞天分甲乙。飞泉万斛如镕银,直泻山腰逗岩溢。一泓百尺琉璃青,中有片石削砥平。地炎蒸石石生乳,石乳满岩悬佩璎。仙风逼人有仙气,梦魂几年骑鹤行。今有烂柯之石桥,石桥雄傲昂碧霄。两山直立作桥足,天柱突兀撑天高。日晶下衬赤光起,屹然金背穷灵鳌。云埋雾锁雪色净,白虹贯天横玉腰。鲧力未能平浲水,浩浩襄陵曾到此。砠山洗出石中泥,露出骨格骊龙峙。秦皇东欲游蓬莱,神人鞭起何崔嵬。不然巨灵奋高掌,劈破气母胚腪胎。上通人度鸟道峻,下视绝壁龙门开。天成地造势欲坠,险怪可逼神谈咍。陵谷巳变旧渊实,无复异物掀风雷。南山诸峰高摩天,一削万仞芙蓉颠。东西乌巨最奇绝,上有楼阁排金仙。北山偃蹇雄插地,旁掩群山若拳砺。虬蟠虎踞不飞动,孤起一峰轩翠气。掀眉环视如指掌,堂堂直上天门敞。彤霞瑞云几段奇,皓月清风两明荡。泉石花草不足数,岂顾宫阙排银榜。宜乎羽人开奕枰,一子著破千年情。无弦琴上弹哑曲,岂以黑白分死生。樵夫浪游亦到此,所以心醉忘其形。呜呼石桥吾家山,二十七年人世间。玉龙在手不称意,聊复尔尔猿鹿间。人生穷达贵自适,古书浊酒开朱颜。尻轮神马时一到,捶风十尺青琅玕。桥前老松作龙吼,桥外古刹钟声寒。梦清俗耳揖仙气,息黥补劓完雕肝。收罗万象付毛颖,豪气一洗相如悭。何须穷荒访碧落,石桥石桥吾到难。

题烂柯山          卢襄

巨灵抬手劈华山,山痕断处苍石顽。秦王怒撼驱山铎,山色无由侵碧落。武夷刳腹初云奇,至今惨淡风云悲。争如此地烟霞窟,天半飞梁青崒屼。初疑地母从此漏泄元气胎,又恐倏忽当时凿破混沌骨。不然山中清气成苦寒,僵死玉虹长不没。神仙之说多好诬,烂柯此事端有无。何为秦皇汉帝徒,区区不及岩下担樵夫。胡不逐琴高兮骑鲤鱼,胡不携弄玉兮乘凤雏。笑抚云和燕天姥,醉劈麟脯邀麻姑。奚为终日守棋局,而与樵者铛脚居。当时多有隐君子,往往此辈反不愚。晋人坠穴初不死,亦见围棋二仙子。坐来更获饮玉浆,因问张华始知此。固知此说真不虚,松桧插天青有馀。不然安得秀气至今在,可与嵩少终南俱。予生本亦出仙冑,避秦博士元姓卢。恨身所乏灵气尔,也欲买山来结庐。移家都向烟云住,笑指岩前采樵路。有时岩下见樵夫,便欲从渠采樵去。樵夫土偶元非真,兀坐看棋春复春。棋中究竟识不识,莫误后来来看人。

《前题》陆游

篮舆访客过仙村,千载空馀一局存。曳杖不妨呼小友,还家便恐见来孙。林峦巉绝秋容瘦,楼堞参差莫气昏。酒美鱼肥吾事毕,一庵那得住云根。

《前题》汪忱

幽禽不复惊棋响,深谷犹能答斧声。塔坏尚馀鸿雁意,井荒谁放辘轳鸣。

《前题》赵抃

换世昔传仙局久,登高今喜使车还,平原丰稔农欢庆,犴狴空虚吏放闲。

《前题》朱熹

局上閒争战,人间任是非。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

《前题》白玉蟾

擘破红尘觅紫烟,烂柯山上访神仙。人间只说无閒地,尘里谁知有洞天。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水暖泛芝田。吟馀池上聊欹枕,风月潇潇吹白莲。

《前题》杨明

洞天春远日行迟,几点星残仙子棋。樵斧烂柯人换世,碧桃花影未曾移。

《前题》徐霈

流水桃花夹岸开,战龙入路即蓬莱。石根萝月棋声远,天上松风仙子来。千仞长虹横碧落,五云佳气拥银台。考亭一派还方寸,雪液黄芽空浪猜。

《前题》赵师圣

姑蔑城南问烂柯,篮舆踏翠晚来过。岩前云拥杉松老,席上棋敲日月多。四序秋光浮澹荡,半空钟韵绕嵯峨。仙人去后馀残局,风雨山深长薜萝。

《前题》王瓒

不逢仙子敲棋局,犹见樵夫上翠微。曲径巉岩龙骨转,寥天空阔鹤群飞。
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元萨天锡

洞口龙眠紫气多,登临聊和采芝歌。烂柯仙子何年去,鞭石神人此地过。乌鹊横空秋有影,银河垂地水无波。遥知题柱凌云客,天近应闻织女梭。

烂柯山          明解缙

频年曾到烂柯山,看著残棋不肯还。自是太平舒化日,神仙常只在人间。

《前题》胡宗宪

十里云山一径通,天门高敞五云中。披云把酒兴不尽,直上峰头踏玉虹。

陪宴烂柯山三首       徐渭

万山松柏绕旌旗,少保南征暂驻师。接得羽书知贼破,烂柯山下正围棋。
其二

偏裨结束佩刀弓,道上逢迎抹首红。夜雪不劳元帅入先擒贼将出围中。
其三

帷中谈笑静风尘,只用先锋一两人。万里封侯金印大,千场博戏采毬新。

《前题》沈明臣

轻裘缓带一跻攀,靖海平蛮指顾间。手自题诗临石壁,烂柯山作燕然山。

烂柯山二首         瞿溥

翠叠崔巍玉砌通,花浓松劲拂苍穹。山衔半壁轻云外,树绕长虹细雨中。洞冷仙风传笑语,局残明月下长空。最堪吏隐纤尘净,丘壑多情伴醉翁。
其二

公馀野望爱冥搜,旧迹规恢胜景幽。古寺高华天日晓,新亭春霭洞云浮。披襟曳履行还住,撤席抠衣去复回。巫山何处是,暂将石室作并州。

烂柯山部杂录

明·瞿溥日《迟亭记》:三衢多灵山,如九仙、太真、紫霞、白石,夙称神仙奥宅。惟石室以烂柯最著。去郡治稍近。叶淑衍《修柯山亭记》:三衢郡城之南,青霞洞者,相传有樵子观弈罢,而斧柯已烂。归来,人代几换之说。似不足信。或者昔人游息于此,爱其岩壑幽异,徘徊不忍去,遂有长日如年之羡,于是托为柯烂世换之说,以见尘氛迥,隔别有壶中天地,亦有列子御风,庄叟化蝶,同一寓言,亦未可知。独是其山不甚高,而跻其巅,可以望远,环数十里,川原如罗,可置几席,其洞不甚怪险,而穹梁百尺,可以翔步四瞩,松沸鸟呼,流云低匝,令人目霁而神寂,其地距城闉不甚远,游人可朝往暮归,无仆痡马瘏之苦,则虽借仙真怪诞之说。以佐骚人逸士之品题,嘲咏似亦无不可者。

三衢山部汇考

常山县之三衢山

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府常山县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石室,又有碧玉洞。
三衢山图三衢山图

考考

《方舆胜览》:浙东路衢州三衢山,在常山县。《图经》云:昔有洪水暴出,流兹山为三道,因名。
《三才图会·三衢山图考》:三衢山,在常山县北二十五里,昔有洪水暴出,流兹山为三道,故名。峭峰奇石玲珑,绀碧夭矫槎牙,不可名状,上有岩洞,名曰碧玉。中有石室,旁通二门榜,曰玉龙。
《浙江通志·山川考》:三衢山,在衢州府常山县城北二十五里。按《隋志》:昔有洪水暴出,流兹山为三道,因谓之三衢,州名以此。
《衢州府志·舆地志》:三衢山,在常山县北二十五里,州以此名。
《常山县志·山川考》:三衢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峭峰奇石,耸叠平地,玲珑巀崒,绀碧一色,蟠屈夭矫,槎牙锋锐,翼而飞,拱而植,不可概举,画史莫能状也。

三衢山部艺文〈诗〉

三衢山          明秦云


吾闻句践之国,乃在大江之南,沧海之西。千岩万壑四方山水会聚,处处金梯玉洞上与星斗齐。三衢谽谺倚晴昊,猿愁猱迷无乌道。浑如石家金谷园中,横搴云锦步障五十里,若教赤松元一见之,定轻十洲小三岛。昔者鸿濛之气初凿开,滔滔浲水漫天来。尧老舜忧鲧无功,土窟木巢成祸胎。天教苍水使者口衔赤符授鲧子,咨尔开山掘地泣天癸。惟有此山土堵石斥不可以透溜,遂召巨灵擘作川形卓三矢。山开地死自古夹道草木皆不生,但见乘黄油碧往来不绝重行行。行人醉眼罨画里,安石能无宇壑情。我亦江湖怀魏阙,一寸丹心未华发。身到云烟早下来,先买轻舟向吴越。

三衢山部纪事

《广舆记》:宋赵鼎,解州人,南渡后,僦居三衢。高宗朝为中兴贤相。

三衢山部杂录

《方舆胜览》:钱安道云:自浙江而东环郡皆山,唯信安得山水之胜,而三衢山,又信安之绝境。
衢州,郡名三衢,《元和志》云:以州有三衢山,故名。吴会须知云:以路通三越,故名。
衢州,析壤三衢,去天一握。

大若岩部汇考

《道书》第十二福地之大若岩
大若岩,一名真诰岩,一名赤水山,又名石室山。在今浙江温州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又有小若岩,与此山相并,故俗又称为大小若山云。


《洞天福地记》:第十二福地,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方舆胜览》:浙东路瑞安府大若岩,在城北一百五十里,其山水石清澈,佳处略如雁荡,又有水帘谷。按《潜确类书·区宇部》:小若岩在永嘉县,东、西二溪合流岩下,汇为龙潭。又有大若岩,与之相并,其下时出赤水,又名赤水山。道书为第十二福地,上有石室可容千人,又名石室山,沿山峭壁高十二丈,传是石室步廊。三国时,永宁朱孺子于此食枸杞仙去。唐邑人傅隐遥亦居此山,辟榖修炼,至调露元年上升。今有登仙岩,大若岩是旁有天台山,其形如甑。罗列十三峰于前,后中有傅岩瀑布,泉蟾蜍石,龙听洞,石柱诸胜,又有石匮山,上一方石,传是黄帝缄玉版金券之秘者。
《浙江通志·山川考》:大若山,在温州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赤水山,《道书》为天下第十二福地,乃地仙李方回所治。三国时,王元贞居此修炼,其徒朱孺子掘枸杞根煮之,饮其汁,飞升。梁陶弘景于此纂集《真诰》,故又名真诰岩。调露中,道士傅隐遥亦于此飞升。有石室可容千人,此山地势幽阻,水石清奇,略如雁荡云。按《温州府志·山川考》:大若山,在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赤水山。相传有赤水时出,饮者必寿,为天下第十二福地,乃地仙李方回所治。有石室,可容千人。石室之北,有龟岩瀑布。
小若山,在府城北一百里,层岩壁立,面南有洞,下临深壑,最为奇胜。
《永嘉县志·山川考》:大若岩,为天下第十二福地,乃李方回真人所治。其东西两溪,合流岩下,汇为龙潭。相传有赤水时出,又名赤水山,有石室可容千人,又有龟岩瀑布。
登仙岩,即朱孺子食枸杞根汁升仙处。
小若岩,水石清奇,景致尤胜。

大若岩部艺文一

大若岩记        宋林一龙


大若岩者,即石室也。在永嘉郡南溪小源,从郡北江口入,愬流而上,山盘水折。凡一百五十里,有洞状如卷螺,呀立千尺,深窈虚廓,梁陶弘景尝集真诰于此。所谓石室也。山皆从西北来,积天地奇崄之气,磅礡纠郁,或峭众激,为芒,为角,为高峻,或怒自决为罅,为龛,为大窍,而其溃散不可收拾者。又复泄为飞瀑,卒为诡石吞吐,变现感遇,凝射千态万状,莫可名数。而真诰石室,则其精神聚会也。山水俱到众妙,盖昔名之曰大若福地者,其说盖出于道家。云大若岩之外去十数里,又有小若岩。世人类以今文,若字推其初所以名之者,义皆无。当按古文岳字,其上皆从山凡字谱中字,从山者,皆山之貌像,名称也。而人莫之识者,盖古字之不传久矣。自秦变古字,以小篆隶书,法行厥久,风气浸移,日趋简便,承讹袭谬。人用其私。盖今之所谓古者,已非古矣。余读古文十二篇,《周易》始得见此字,盖古文岳字,皆如此。因表而出之,使人知自有宇宙,则有此岩,自有此岩,则有此名,而所以定其名,而发其奇者,则自余始。

大若岩灵真宫铭      元虞集

大若岩者,在温州府永嘉县北八十里,道书所谓赤水山福地者也。其山周围五十里,岩高十七丈,深百四十尺,广倍之。石环中虚,容光东启,居焉如在屋室。大抵世言洞穴多在幽暗险绝,必旁行仄入,莫穷其所至。篝火扪索,乃颇有见以为奇,未有若是之明爽者也,有石高十数丈,当其前若门屏然,其北有东西两溪,合流注岩下,汇为龙潭。而南出其西溪,相传有赤水时出,饮者养寿。今山下多老人,百十岁。而赤水不常有也。沿溪皆奇石,可以物象名者,若香炉、石笋、屏霞、莲花之属,凡数十处,其不可名者,至多也。溪之源有瀑布,皆垂数百尺,一曰谷漈,一曰傅岩,傅岩尤奔怒者也。晋永嘉中有傅隐遥、王元贞者隐此洞。其弟子朱孺子见白犬走枸杞丛中,疑之,掘得根若犬形者,煮食之,身轻登石台仙去。故名。其台曰飞升台,而枸杞丰茂异常,产来游者,皆撷茹之。后亡,或云犹有人见之,其后陶隐居著真诰此岩,又名真诰岩。又尝炼丹层岩中,夜坐时或望见光煜煜,然云是丹光也。唐时人间以水旱疾疠祷岩下,辄应。咸通七年恩王府参军知永嘉监崔元德始请于朝,立祠,度道士居之。与田四百五十亩,禁樵采一里,宋宣和中建三清宫岩中赐名广福灵真宫,岩中风雨不及,至今若新成者,又有两殿五祠一钟楼,皆在岩下。道馆庖库在岩外,庆元中道士娄怀玉王师皓知宫事,皆修。治之入国朝,用温州道录,兼领后其徒散,理别业,宫废不治,大德四年道士曹渊龙始专居之,私出钱募人垦其山,堤其水,除导其堙芜,得田数十亩,益以己私产,悉资宫中之用,作斋堂治。凡屋之当治者,几二十年而宫事备。天子玺书护之俾,其徒世相传,勿敢有所易,渊龙,瑞安人,其先累世事,故宋致位清显,故家凋丧方,从黄冠游。至是两被恩命提点,宫事盖吉士也。宜其如此渊龙,尝曰:上岩后山一里最高处,游者至此,闻钟磬声相戒,勿敢动而去。渊龙数至其所,无所闻,然实奇胜地。属郡虞集曰:此殆子元应耳。元教嗣师吴道人曰:此可铭,故为著铭。曰:若中虚容,作室门。出震当离日,承阙端镇,巨石陶朱君,千百年赤水隐源,水葛绵绵,曹渊龙修其宫,学仙翁万灵受命,斥物怪非有道者,勿敢至。矧敢坏勒以吾铭,示千载。

大若岩部艺文二〈诗〉

大若岩         元林清源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如桃源。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群仙炼丹坛。人间风雨不敢到,梁时栋宇今犹存。陶公真诰已入奏,孺子昆崙去未还。帝遣蛟龙护灵石,时闻钟鼓鸣空山。箫台回光日月白,河汉挂影星辰寒。休粮道士逐白犬,种桃金母驱青鸾。千年茯苓长根蒂,百岁老人古衣冠。曾闻赤水出岩洞,饮者白日生羽翰。前朝此地禁樵采,迩来胜地多凋残。长松滴露封丹灶,独鹤衔烟锁洞门。神仙有楼不肯住,我辈走马何时閒。愿分半间明月屋,自种数亩枸杞园。岩头独坐洗尘耳,消此两涧清潺湲。

《前题》明·王叔杲

灵石中开室,连峰面剌天。由来称福地,曾此集群仙。云护丹崖古,霞标法界元。乘秋延眺望,身世觉超然。

大若岩部纪事

《永嘉县志》:梁陶弘景,丹阳秣陵人,齐高帝相。永明十年,挂冠神武门,栖茅山,与梁武有旧。及即位,书问不绝。一日梦神告云:欲求还丹,三永之间。知是永嘉。永康永宁之际,遂居楠溪青嶂山,卒,谥贞白先生。今真诰岩、白云岭,皆其遗迹。

大若岩部外编

《续神仙传》:朱孺子,永嘉安国人也。幼而事道士王元真,居大若岩,深慕仙道,常登山岭,采黄精,服饵。一日,就溪濯蔬,忽见岸侧有二小花犬相趁。孺子异之,乃寻逐入枸杞丛下。归语元真,讶之,遂与孺子俱往,伺之。复见二犬戏跃,逼之,又入枸杞下。元真与孺子共寻掘,乃得二枸杞,根形状如花犬,坚若石。洗挈,归,以煮之,而孺子益薪,看火三日,昼夜不离灶侧。试尝汁味,取吃不已。及见根烂,告元真,来共取。始食之,俄顷而孺子忽飞升,在前峰上,元真惊异。久之,孺子谢别元真,升云而去。今俗呼其峰为童子峰,元真后饵其根尽,不知年寿,亦隐于岩之西陶山。有采捕者,时或见之。
《永嘉县志》:傅隐遥爱大若岩,结庵以居,辟榖修炼。至调露元年上升,今有登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