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石柱县” 相关资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四十八卷目录

 石柱宣抚司部汇考
  石柱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石柱宣抚司疆域考〈形胜附〉
  石柱宣抚司山川考
  石柱宣抚司公署考
  石柱宣抚司田赋考
  石柱宣抚司风俗考
  石柱宣抚司祠庙考〈寺观附〉
  石柱宣抚司物产考
  石柱宣抚司古迹考
 邑梅洞长官司部汇考
  邑梅洞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邑梅洞长官司疆域考〈形胜附〉
  邑梅洞长官司山川考
  邑梅洞长官司公署考
  邑梅洞长官司田赋考
  邑梅洞长官司风俗考
  邑梅洞长官司祠庙考
  邑梅洞长官司物产考
  邑梅洞长官司古迹考
 地坝副长官司部汇考
  地坝副长官司田赋考
 四川诸獠部汇考

职方典第六百四十八卷

石柱宣抚司部汇考

石柱宣抚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禹贡》:梁州之域,春秋为巴国界,战国为楚巫郡地,秦属黔中郡,汉置牂牁郡,晋析为夜郎郡,后周置施州,唐改清江郡,宋时蛮酋大虫虎什用,授镇国上将军铜牌铁印石柱,安抚司大使元改石柱军民府,寻升石柱军民安抚使司,后以生彝作耗,为定虎什用获受赏,改升石柱军民宣抚使司。明玉珍僭据以先纳牌印授石柱安抚司,明洪武七年,安抚使马克用出降,次年升石柱宣抚,管辖土民,世袭隶重庆卫,属川东道,

皇清裁重庆卫,隶重庆府。

石柱宣抚司疆域考

《总志》东至黔江县界二百里。
西至酆都县界一百七十里。
南至武隆县界一百七十里。
北至忠州界二百二十里。
东西广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九十里,自司治至省城二千三百九十里,至
京师六千八十里。
形胜附。《旧志》:山连黔播,地接荆湘,内处土民,外镇诸洞。

石柱宣抚司山川考

      《总志》
凤凰山 在治西北二百五十里,形如飞凤。马头山 在治西北二百四十里,山顶有马王庙。
大峰门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两崖壁立,中通人行。
万聚山 在治北一百里,众山环聚回合。石凉伞山 在治东北一百四十里,形如张盖。斑布山 在治西南二百四十里,色如斑布。鼓楼山 在治东南一百里,山顶旧有鼓楼。倚夭山 高插云霄,上有普贤道场,久经荒废,俗称方斗山。
石柱山
清水潭 在治西北二十里,其水四时莹澈。龙潭 在治西四百里,相传潭有龙潜。
三江溪 在治东北二十里,三江水会合。

石柱宣抚司公署考

      《总志》
司治 明洪武初宣抚马克用建。

石柱宣抚司田赋考

《府志》原额粮五十八石四斗五升。
随印粮田九石七斗,今
见在粮六十八石一斗五升,每斗折银六分五釐四毫。
见折徵粮银四十四两五钱七分一釐。

石柱宣抚司风俗考

《总志》僻居彝落,习尚质野,人有巴、汉、蛮、彝之殊音,地乃石多土少之瘠壤,伐木烧畬以种五谷。

石柱宣抚司祠庙考

      《总志》
韩璩生祠 宋景定中,璩为守,平彝寇,全民命民立生祠祀之。
寺观附。普安寺 在治北。
常清观 在治东。

石柱宣抚司物产考

      《总志》
黑铅       麂皮

石柱宣抚司古迹考

      《司志》
古楼寺 相传自宋时建,屡经兵火,止存遗迹。

邑梅洞长官司部汇考

邑梅洞长官司建置沿革考

   《总志》《禹贡》:梁州之域,秦、汉、唐、宋、沿革悉同酉阳,元为佛乡洞,明玉珍据蜀以本洞置邑梅沿边洞军民府,明洪武初,革军民府仍为邑梅洞,八年改设长官司,隶酉阳宣抚司,永乐初改隶重庆卫,属川东道。

皇清裁重庆卫,隶重庆府。

邑梅洞长官司疆域考

《总志》东至湖广镇溪千户所界七十里。
西至贵州乌罗长官司界二十里。
南至平头著可长官司界一百里。
北至酉阳宣抚司界一百三十里。
自司治至省城一千一百三十里,至
京师六千八十里。
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三十里。
形胜附。《旧志》:镇诸洞之要冲,接五溪之流派,左连荆楚之襟裾,右通贵州之喉吭。

邑梅洞长官司山川考

     《总志》
寿山 在治西南六里,茂林奇木,屹立霄汉,常有烟霭苍翠,四时不变。
黄牛山 在治东三里,前代土官杨四舟、高殿始自贵州乌罗过此山,见土地膏腴,宜于耕稼,因喜槌黄牛以赛神。
韭山 在治南八里,昔有人遗韭种于山顶,韭长一丈馀,四时茂盛,民多食之。
鼎柱山 在治西北五里,二山齐耸如鼎足。擎围山 在治西北四里,四围峭壁,擎摩云汉。凯过河 在治西北十里,源自乌单三洋溪流出,会买赛河,注入辰州大江,傍有凯于寨,行者于此过渡。
地澄溪 在治西南十五里,溪水清澈,可鉴毛发。
遵岫溪 在治西十五里,溪水屈曲,缘山西流。

邑梅洞长官司公署考

     《总志》
邑梅洞司治 向东。明洪武中杨金凤创业。

邑梅洞长官司田赋考

《府志》原额秋粮四十四石,内除养廉秋粮四石,今见在熟粮四十石,每斗折徵银四分二釐五毫,见折徵银一十七两。

邑梅洞长官司风俗考

《总志》《旧志》:语异蛮音,衣穿短布,用木浪槽而为臼,沥苦蒿水而代盐,婚姻以牛只为等,病疾以巫觋为医。

邑梅洞长官司祠庙考

     《总志》
川主庙 在治南五里。
寺观未载。

邑梅洞长官司物产考

     《总志》
白鹇    画眉    五味子
厚朴

邑梅洞长官司古迹考

     《总志》
福泉山广济堂 司治北一里,明洪武初杨金奉出粟济饥,是堂适成,因名。

地坝副长官司部汇考

地坝副长官司田赋考

     《府志》明原额秋粮七十二石,内除养廉秋粮五石,抛荒秋粮二十一石七斗。

皇清见在熟粮四十五石三斗,每斗折银四分。
见折徵粮一十八两一钱二分。

四川诸獠部汇考

穆帝永和二年,李势乱蜀,蜀始有獠患。
《晋书·穆帝本纪》不载。按《晋书·李势载记》:势诛李奕,大赦境内,改年嘉宁。初,蜀土无獠,至此,始从山而出,北至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馀万落,不可禁制,大为百姓之患。势既骄吝,而性爱财色,常杀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国事。夷獠叛乱,军守离缺,境宇日蹙。
《续博物志》:宁国论云:蜀中本无獠,犍为、德阳山谷洞中攘攘而出,转转渐大,自为夫妇而益多,夫土乾则生蚤,地湿则生蚊,积谷则生蠹,腐肉则生蛆,蛆化为蝇,蝇又自生蛆,蛆又生蝇,岂有穷乎。

北魏

世宗正始 年,獠王赵清荆入寇梁州,刺史羊祉击走之。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按《魏书·獠本传》: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好相杀害,多不敢远行。能卧水底,持刀刺鱼。其口嚼食并鼻饮。死者竖棺而埋之。性同禽兽,至于忿怒,父子不相避,惟手有兵刃者先杀之。若杀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谢其母,母得狗谢,不复嫌恨。若报怨相攻击。必杀而食之。平常劫掠,卖取猪狗而已。亲戚比邻,指授相卖,被卖者号哭不服,逃窜避之,乃将买人捕逐,指若亡叛,获便缚之。但经被缚者,即服为贱隶,不敢称良矣。亡失儿女,一哭便止,不复追思。惟执盾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能为细布,色至鲜净。大狗一头,买一生口。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所杀之人,美鬓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至有卖其昆季妻奴尽者,乃自卖以供祭焉。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既薄且轻,易于熟食。建国中,李势在蜀,诸獠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攻破郡县,为益州大患。势内外受敌,所以亡也。自桓温破蜀之后,力不能制,又蜀人东流,山险之地多空,獠遂挟山傍谷。与夏人参居者颇输租赋,在深山者仍不为编户。萧衍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正始中,夏侯道迁举汉中内附,世宗遣尚书邢峦为梁益二州刺史以镇之,近夏人者安堵乐业,在山谷者不敢为寇。后以羊祉为梁州,傅竖眼为益州。祉性酷虐,不得物情。萧衍辅国将军范季旭与獠王赵清荆率众屯孝子谷,祉遣统军魏胡击走之。世宗 年,立巴州以统诸獠,又立隆城镇所绾獠户。
《魏书·世宗本纪》不载。按《魏书·獠本传》:后萧衍宁朔将军姜曰复拥夷獠入屯南城,梁州人王法庆与之通谋,众屯于固门川,羊祉遣征虏将军讨破之。傅竖眼施恩布信,大得獠和。后以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法僧在任贪残,獠遂反叛,勾引萧衍军围逼晋寿。朝廷忧之,以竖眼先得物情,复令乘传往抚。獠闻竖眼至,莫不欣然,拜迎道路,于是而定。及元恒、元子真相继为梁州,并无德绩,诸獠苦之。其后朝廷以梁益二州控摄险远,乃立巴州以统诸獠,后以巴酋严始欣为刺史。又立隆城镇,所绾獠二十万户,彼谓北獠,岁输租布,又与外人交通贸易。巴州生獠并皆不顺,其诸头王每于时节谒见刺史而已。肃宗孝昌 年,梁益二州遣将攻巴州,执始欣斩萧玩,以傅昙表为刺州。
《魏书·肃宗本纪》不载。按《魏书·獠本传》:孝昌初,诸獠以始欣贪暴,相率反叛,攻围巴州。山南行台勉谕,即时散罢。自是獠诸头王相率诣行台者相继,子建厚劳赉之。始欣见中国多事,又失彼心,虑获罪谴。时萧衍南梁州刺史阴子春扇惑边陲,始欣谋将南叛。始欣族子恺时为隆城镇将,密知之,严设逻候,遂禽萧衍使人,并封始欣诏书、铁券、刀剑、衣冠之属,表送行台。子建乃启以镇为南梁州,恺为刺史,发使执始欣,囚于南郑。遇子建见代,梁州刺史傅竖眼仍为行台。竖眼久病,其子敬绍纳始欣重赂,使得还州。始欣乃起众攻恺,屠灭之,据城南叛,萧衍将萧
玩率众援接。时梁益二州并遣将讨之,攻陷巴州,执始欣,遂大破玩军。及斩玩,以傅昙表为刺史。后元罗在梁州,为使陷,自此遂绝。
恭帝三年,开府陆腾讨陵州獠,破之。
《魏书·恭帝本纪》不载。按《周书·獠本传》:魏恭帝三年,陵州木笼獠反,诏开府陆腾讨破之,俘斩万五千人。

武帝保定二年,陆腾攻獠,拔铁山,三城降之。按《周书本纪》不载。按《周书·獠本传》:保定二年,铁山獠又反,抄断江路。陆腾复攻拔其三城,虏获三千人,降其种三万落。
天和三年,梁州恒棱獠叛,总管长史赵文表讨降之。
《周书本纪》不载。按《周书·獠本传》:天和三年,梁州恒棱獠叛,总管长史赵文表讨之。军次巴州,文表欲率众径进。军吏等曰:此獠旅拒日久,部众甚彊。讨之者皆四面攻之,以分其势。今若大军直进,不遣奇兵,恐并力于我,未可制胜。文表曰:往者既不能制之,今须别为进趣。若四面遣兵,则獠降走路绝,理当相率以死拒战。如从一道,则吾得示威恩,分遣使人以理晓谕。为恶者讨之,归善者抚之。善恶既分,易为经略。事有变通,奈何欲遵前辙也。文表遂以此意遍令军中。时有从军熟獠,多与恒棱亲识,即以实报之。恒棱獠相与聚议,犹豫之间,文表军已至其界。獠中先有二路,一路稍平,一路极险。俄有生獠酋帅数人来见文表曰:我恐官军不悉山川,请为乡导。文表谓之曰:此路宽平,不须导引,卿但先去,好慰谕子弟也。乃遣之。文表谓其众曰:向者,獠帅语吾从宽路而行,必当设伏要我。若从险路,出其不虞,獠众自离散矣。于是勒兵从险道进,其有不通之处,随即治之。乘高而望,果见其伏兵。獠既失计,争携妻子,退保险要。文表顿军大蓬山下,示以祸福,遂相率来降。文表皆慰抚之,仍徵其税租,无敢动者。后除文表为蓬州刺史,又大得獠和。
建德 年,以李晖为梁州总管,治诸獠。
《周书本纪》不载。按《周书·獠本传》:建德初,李晖为梁州总管,诸獠亦并从附。然其种类滋蔓,保据岩壑,依林走险,若履平地,虽屡加兵,弗可穷讨。性又无知,殆同禽兽,诸夷之中,最难以道义招怀者也。

文帝仁寿 年,以卫元为资州刺史。
《隋书·卫元传》: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元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元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高祖大悦,赐缣二千馀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徵为卫尉卿。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元晓之曰:天子诏徵,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高祖武德 年,乌武獠宁长真遣使请降,以为钦州都督。
《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有飞头獠者,头欲飞,周项有痕如缕,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头忽亡,比旦还。又有乌武獠,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饮药,故自凿齿。有宁氏,世为南平渠帅。陈末,以其帅猛力为宁越太守。陈亡,自以为与陈叔宝同日而生,当代为天子,乃不入朝。隋兵阻瘴,不能进。猛力死,子长真袭刺史。及讨林邑,长真出兵攻其后,又率部落数千从征辽东,炀帝召为鸿胪卿,授安抚大使,遣还。又以其族人宁宣为合浦太守。隋乱,皆以地附萧铣。长真,部越兵攻丘和于交趾者也,武德初,以宁越、郁林之地降,自是交、爱数州始通。高祖授长真钦州都督。宁宣亦遣使请降,未报而卒。以其子纯为廉州刺史,族人道明为南越州刺史。按《酉阳杂俎》:獠在牂牁,其妇人七月生子,死则竖棺埋之。
武德六年,乌武獠长真献大珠。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六年,长真献大珠,昆州刺史沈逊、融州刺史欧阳世普、象州刺史秦元览亦献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皆不受。道明与高州首领冯暄、谈殿据南越州反,攻姜州,宁纯以兵援之。
武德八年,长真陷封山县,昌州刺史庞孝恭掎击暄等走之。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云云。
武德九年,獠首长真死子,据袭诏遣官,谕降之。按《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明年,道明为州人所杀。未几,长真死,子据袭刺史。冯暄、谈殿阻兵相掠,群臣请击之,太宗不许,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叔谐、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持节宣谕。暄等与溪洞首领皆降,南方遂定。
太宗贞观三年,南平獠,遣使内款。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南平獠,东距智州,南属渝州,西接南州,北涪州,户四千馀。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珰。俗女多男少,妇人任役。婚法,女先以货求男。贫者无以嫁,则卖为婢。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其王姓朱氏,号剑荔王。贞观三年,遣使内款,以其地隶渝州。
贞观 年,益州獠反,诏抚之。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大抵剑南诸獠,武德、贞观间数寇暴州县者不一。巴州山獠王多馨叛,梁州都督庞玉枭其首,又破馀党符阳、白石二县獠。其后眉州獠反,益州行台郭行方大破之。未几,又破洪、雅二州獠,俘男女五千口。是岁,益州獠亦反,都督窦轨请击之,太宗报曰:獠依山险,当拊以恩信。胁之以兵威,岂为人父母意耶。
贞观七年八月辛未,东、西玉洞獠寇边,以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讨之,獠平。
《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贞观七年,东、西玉洞獠反,以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平之。
贞观八年正月辛丑,张士贵及獠战,败之。按《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不载。
贞观十二年,巫州、钧州、明州、壁州、诸獠相继叛,皆讨平之。
《唐书本纪》:贞观十二年二月甲子,巫州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败之。十月乙未,钧州山獠反,桂州都督张宝德败之。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败之。十二月辛巳,壁州山獠反,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讨之。按《唐书·南蛮传》:十二年,巫州獠叛,夔州都督齐善行击破之,俘男女三千馀口。钧州獠反,桂州都督张宝德讨平之。明州山獠又叛,交州都督李道彦击走之。是岁,巴、洋、集、壁四州山獠叛,攻巴州,遣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破之于壁州,掳男女万馀,明年遂平。
贞观十四年三月,罗、窦二州獠反,广州总管党仁弘败之。
《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十四年,罗、窦诸獠叛,以广州都督党仁弘为窦州道行军总管击之,掳男女七千馀人。太宗再伐高丽,为船剑南,诸獠皆半役,雅、邛、眉三州獠不堪其扰,相率叛,诏发陇右、峡兵二万,以茂州都督张士贵为雅州道行军总管,与右卫将军梁建方平之。
高宗永徽元年十二月庚午,琰州獠寇边,梓州都督谢万岁死之。
《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高宗初,琰州獠叛,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刺史谢法兴、黔州都督李孟尝讨之。万岁、法兴入洞招慰,遇害。显庆三年,罗、窦生獠酋领多胡桑率众内附。按《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云云。
仪凤元年正月丁卯,纳州獠寇边。
《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上元末,纳州獠叛,寇故茂、都掌二县,杀吏民,焚廨舍,诏黔州都督发兵击之。〈按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仪凤〉代宗大历二年,秋桂州獠反。
《唐书本纪》云云。按《唐书·南蛮传》不载。
德宗贞元 年,嘉州生獠为乱,西川节度使韦皋讨平之。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贞元中,嘉州绥山县婆笼川生獠首领甫枳兄弟诱生蛮为乱,剽居人,西川节度使韦皋斩之,招其首领勇于等出降。或谓增栅东凌界以守,皋不从,曰:无戎而城,害所生也。獠亦自是不扰境。
宣宗大中 年,群獠叛,刺史刘成师及节度使柳仲郢降之。
《唐书本纪》不载。按《唐书·南蛮传》:戎、泸间有葛獠,居依山谷林菁,踰数百里。俗喜叛,州县抚视不至,必合党数千人,持排而战。奉酋帅为王,
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大中末,昌、泸二州刺史贪沓,以弱缯及羊彊獠市,米麦一斛,得直不及半。群獠诉曰:当为贼取死耳。刺史召二小吏搒之曰:皆尔属为之,非吾过。獠相视大笑,遂叛。立酋长始艾为王,踰梓、潼,所过焚剽。刺史刘成师诱降其党,斩首领七十馀人。馀众遁至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谕降之。始艾稽首请罪,仲郢贳遣之。

代宗景泰元年,高珙筠戎诸夷反,都指挥周贵等击破之。
《总志》:景泰元年正月,高珙筠,戎夷人,并起声言,汉人每年公差下砦,徵粮害我,我当出报,遂缚公差于树,杀之,各攻本县,屠长宁,劫庆符、江安、纳溪,烧庐舍,恣杀掠江南诸县,俱成赤地。事闻,遣佥都御史李匡、监察御史刘浣经制其事,时盛暑,地多疫疠,士卒死者甚众,匡、浣俱婴疾,浣卒,匡寻愈。遣都指挥周贵等破箐前、昔乖等砦,俘斩数百贼,舍米粟,负财物,入深箐大军,围之削木皮以食,饿死者甚众,馀乃乞降。
英宗天顺五年,命总兵许贵征戎县诸夷。按《总志》:五年,戎县夷连年流劫,奏遣总兵官许贵讨平之。
宪宗成化元年,侍读周洪谟请设都,掌土官以统诸夷,不果行。
《总志》:成化元年,戎县都掌夷频岁入寇,遣都御史汪浩、都督芮成征之,侍读周洪谟上疏,请于都掌照九姓司设长官,使砦主自择素所信服者命为土官,下兵部议行,时浩在成都,成在叙州,知戎县汉民不欲彝人割置土官,乃不用,本县勘报惟召邻县夷酋,导参议王礼等诣都掌诸砦,谕以设官之意,诸夷大悦。首二百人诣叙州,见成,谢成犒之而赏以布,令还戎县以俟寻遣人报浩,会奏,谓都掌、箐前、大坝三处,宜设三长官司,令诸夷自择大首领三人为长官,次首领三十四人为冠带,把事、协赞土官分理各砦。疏入方议,铸印。九月,汪浩至戎县,其汉民不欲置土官者,以甘言啖浩,谓成所招诸酋,虽授以官终不能禁其劫掠,此皆枭雄,一可当百,宜乘机除之,则馀孽皆庸劣,不足虑也。浩不知其诈,遂决意欲杀之。合诸酋来迎谒,浩谕之曰:朝廷与官,多可招三千蛮民来我,即与诸酋,果麇至,既入谒,即闭营门。浩帐下,壮士皆露刃环列,时诸酋自纳款之后,久释兵革,皆俯跽听命,浩厉声责之,诸夷叩首请罪,露刃者皆前杀二百七十馀人,一夷跃起,夺卫士刀,刺杀二人,而后死。浩使人报成,成曰:是成所招者,已与公会奏矣。奈何杀之犹预数日,不得已与浩合奏,夷始虽归降,终则异志,且欲伏兵敌杀官军,不得已调大军剿之,斩首若干,破砦若干,朝议亦遂寝,既而诸砦馀党赴贵州。总兵伪降,都指挥丁实等出迎之,夷人伏兵四起,官军五十馀众皆没,又声言欲寇四川,浩等闻之,夜奔长宁。还成都时,官军夜行迷道,人马堕溪谷,死者不可胜计,众贼追浩等,不及,乃攻长宁于城下。言曰:是尔周侍读使都御史诱杀我父兄,务尽杀一城人。适闻戎县人乘虚捣巢,乃解围去,时贵州兵屯金鸡池,四川兵屯戎县。两军坚壁不出,夷人由其间循江南直抵纳溪合江,如履无人之境。诸县官民士庶皆露次江北,贼屠江安贾家砦,掠合江等县,人畜无算,时三司以成浩等既奏,贼宜剿不宜抚,故劳饷供军,既不能剿又不能抚,乃以事闻朝,命如可抚,仍抚之。于是夷人遂听命,使夷首十二人赴京,贡马十二,铜鼓一,具乞。仍设土官,但畏浩等不敢言枉杀父兄事,浩等欲实前奏,终不与设官,夷人益恨,复肆抄掠。三年,兵部尚书程信等平诸夷。
《总志》:三年,遣总兵官襄城伯李瑾、兵部尚书程信等率兵讨诸夷。十二月,大军至芮城,由戎县进,都御史陈宜、参将吴经由芒部进,都指挥韩忠由普水脑进,贵州总兵吴荣为左哨,由李子关进,汪浩督、参将辛用为右哨,由渡船铺进,大军前后斩首千馀级,俘贼属四百口,还所掳男女百馀,获铜鼓十七,牛马器械无算,烧贼巢二百馀砦,诸贼既平,程信等奏改大坝,为太平置长官司举永宁土人黄錤为长官于渡船铺,置泸州卫,寻举佥事严正为副使,韩忠为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川贵地方,六年之间,赖以宁谧。武宗正德十年,葛魁与夷人普法恶煽乱,寻伏诛。
《总志》:初,葛魁夷人普法恶与夷女米浪通,生
子假,称浪为王,母子为弥勒佛,恶为天官,潜刻符印,造旗剑,集僰苗猓等夷,各给符印一张使佩之,又作诸幻,妄谋为不轨,夷人愚惑,倾心事之。至十年十二月,夷部与筠连县流民苏冲等争田有隙,屡诉不直,恶乘众忿,诱之,复雠屠杀数百人,于是诸夷寨俱叛,众几万人。攻城堡,劫财杀人,焚庐舍,僭伪号。事闻,上命巡抚马昊、总兵吴坤调成都等卫官军二千,酉阳、天全土军五千,马湖、猡𤞑五百,巴通新达荣渠等县,乡勇一万征之。七月,昊令土巡检安宇招抚,白水江四十八寨来降。十月,昊督都司张麟、杜琮西从筠路坤督都司曹昱、知县步梁等东从珙路,又命通判赵文振监乌蒙东川军,南从本路,刻期夹攻,昊自高县兼程抵上罗计堡。时巡抚熊相代、江良贵摄纪功,亦星驰至叙,互相淬厉,破落崖川山洞、猫儿山洞鸡爪山、卜火龙、响黄沟等寨,又并攻青山寨不下,乃视旁近之碓,丘坡高峻,略与寨等营以逼贼。二十一日,取峰崖寨,普法恶败走,涪州乡勇皮邦兴追斩之。
十二年,普法恶馀党复乱兵,备田荆统兵平之。按《总志》:十二年,恶馀党推阿尚为主拒守,取磨底等寨。三日,赵文振取大井坝,擒首恶羿子阿设者,过贼党悉平俘斩三千馀,其坠崖溺水与民之死于贼者,不可胜计。五月,阿尚等来降,乡兵邀功杀之,量田官复增额粮,夺降者之田,以授他人,众心危惧,流民谢文义等乘机煽惑聚众三千馀人。九月,攻围筠连县,守禦官望风奔溃,署印训导李韶竭力拒守,贼乃还。御史卢雍令知府陆芸招抚,贼党乃降。十一月,复攻筠连,兵备田荆统兵适至,平之。
神宗万历元年,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平九丝蛮。
《总志》:嘉靖以来,戎蛮负险屡肆劫掠,叙州、泸州、江安、纳溪俱罹荼毒之惨,蛮中桀酋阿大、阿二、方三等俱僭王号,雄据九丝城,势甚猖獗。万历元年,巡抚都御史曾省吾声罪请讨,诏许之。于是公率左右布政罗瑶、冯成能、参政王宫用、参议沈伯龙、副使李江、佥事周思充、总兵刘显起、废总兵郭成、安大朝、参将张泽等,如叙州仗节誓师,大徵土汉兵,益以募卒,共十四万有奇。悉隶总兵,刘显以副使李江监军,江建议先攻凌霄城,次都都寨,先剪其两翼,然后进攻九丝,显从之。五月,拔凌霄城。六月,拔都都寨。八月,进逼九丝。九丝峻绝天险诸夷,殊死拒不得下,官军亦以仰攻为难,江请省吾下令,土汉官兵先登九丝者为上功,诸军闻令思奋,冀得重赏,会天雨雾。浃旬,把总吴鲸、土舍、杨王宗购死士,夜半衔枚腰縆上。未明,斩关径薄蛮所,蛮惊惧不知所出,自相纷拿,又五路兵并进冲击,蛮颠踣蹂藉,死无算,九丝遂平。先后下蛮寨六十有奇,燔营舍六千所,擒斩俘获四千六百有奇,擒酋王三十六,招安三千六百,拓地四百里,获铜鼓九十三面,省吾又请改戎县为兴文,即内官寨列雉为城,名曰建武,设总兵、兵备、佥事坐镇之,隶以安边,同知一,守备司一,坐营司一,守禦千户所一,儒学一,其他阨塞悉设堡,守禦官兵则自泸州卫中前二所徙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