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辽州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六十五卷目录

 辽州部汇考一
  辽州建置沿革考
  辽州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辽州星野考
  辽州山川考
  辽州城池考
  辽州关梁考

职方典第三百六十五卷

辽州部汇考一

辽州建置沿革考

      州县《志》本州
高辛氏帝喾创置九州,冀州其一也。辽为冀州之域,唐尧制如高辛虞舜肇十有二州,分冀东之地而为并州。辽属并夏禹又定为九州,辽复属冀殷制。因于夏周成王封虞叔于唐,辽为唐地。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初属韩,后属赵。秦始皇改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辽属上党郡。汉武帝置十三部,辽为冀州。涅县地属上党晋。析涅县改置乐平郡州隶焉。后魏置辽阳县。北齐省隋改置辽州治辽山县。大业初州废以县属并州。唐武德元年复为辽州,治乐平寻改名箕州。移治辽山明皇先天初,因避讳改仪州。天宝元年为乐平郡。属河东道肃宗乾元初,复为仪州。五代梁仍改辽州。宋熙宁中废入辽山县隶平定军元丰中。复置辽州,治辽山县金为南辽州。元为辽州,属平阳路。明以辽山县并入辽州,直隶山西布政司。分隶冀南道。编户二十七里,弘治十五年增为三十里。领榆社和顺二县万历。二十三年缘汾州改府,复以辽距沿甚远,将冀宁道所属永宁州,数起隶汾州府,以辽州所辖二县转属冀宁道。皇清因明之旧,康熙四年裁去冀宁道,直隶布政司。
自明崇祯间流寇陷城,屠杀几尽。至今民穷户稀,编户减并十一里。
和顺县
禹贡属冀州。春秋时晋大夫梁馀子食邑,《左传》书梁馀子养御是也,汉为上党郡,沾县地晋属乐平郡。赵石勒起自武乡县,曾据其地北齐为梁。馀县又曰平城县。隋始改曰和顺,因境内有古和顺城,故名属并州。唐初曰义兴,仍属并州寻属辽州。宋熙宁中省入辽山县,平定军元祐初。复置属辽州金元明仍旧名。皇清亦未之改也,计县之里,凡二十有二历经兵燹之后止归并五里矣。
榆社县
榆社之名昉于隋。由来未远,但前此之际或并为郡,或属于州,名称不一。按禹贡为冀州之域,至周分冀为幽并二州。汉为涅县地属上党郡。晋始制武乡县,属乐平郡。石勒割上党,刈陵县涅县沾县,置武乡郡。后魏太和十五年,自故涅城移治南亭川。隋开皇初,废郡为县,分南亭川为武乡,改涅县为榆社。刈陵为黎城,沾县为乐平,俱属韩州。唐贞观中,韩州废仍以四县俱属潞州。后五代晋韩王。王建立于此,以其地多桑榆,亦仍曰榆社。宋太平兴国二年,武乡属威胜军即今之沁州。榆社属辽州。至元明以迄。皇清皆仍之嘉隆,以前犹与武乡。同隶冀南分守道。
万历四十二年,汾州改府榆遂隶冀宁分巡道。崇祯年间,属省城分巡道,驻劄辽州。皇清顺治年间,又属汾州冀南道。寻属山西分巡道。
今两道俱裁。

辽州疆域考

     《通志》州县《志》合辽州疆域图

本州
东至武安县二百二十里。
西至榆社县九十里。
南至武乡县一百八十里。
北至和顺县九十里。
东南至黎城县二百一十里。
东北至邢台县三百里。
西南至沁州二百二十里。
西北至和顺界七十里。
东北广三百一十里,南北邪二百七十里。自州治西北至省城二百六十里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
和顺县
东抵直隶顺德府邢台县界七十里。
西抵太原府榆次县界一百二十里。
南抵辽州界四十里。
北抵太原府乐平县界四十里。
东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东西广一百九十里,南北邪八十里,由县治西。至州治一百里,西北至省城三百馀里北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
榆社县
东至武乡岭四十里。
西至太谷县一百四十里。
南至武乡县六十里。
北至和顺县一百六十里。
东南至李道庄五十里。
东北至杏榛北界四十里。
西南至王宁四十里。
西北至马陵关八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邪八十五里,自县治东至州治九十里,至省城〈阙〉里东北至。
京一千二百里。
形胜附本州
《地理志》:山川险峻,地少平坦,面临漳水,背倚太行,左峙东盘之隘口。右跨西岭之岑壑。《郡志》:居太行之绝巅,当晋豫之交,会十八盘峙。其左八赋岭,踞其右重冈峻阜邃壑丰林有烟。岚苍翠之状,环抱掩映之势。
和顺县
东倚黄榆,西襟八赋南枕石鼓,北控松子四岭,环峙虽曰弹丸。然僻隶万山之中,亦一撮要之区也。
榆社县
榆虽褊小环地,皆山环山,皆水雨集之时,势若滔天。

辽州星野考

         《州志》州属总载
辽晋地也,晋语曰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晋《天文志》云: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为实,沈分躔又称太原。入井二十九度,上党入鬼二度。子产曰:参为晋寰宇,又按《通志》云:太原辽沁,入觜参井据此。则辽之分野可测矣。

辽州山川考

     《通志》州县《志》合本州
太行山 起自。
盛京入终南州,居绝顶故及之。
辽阳山 在州东南三里,势如孤冢,盘踞三里。高二里许,上有辽阳神祠,后魏以此名县。鳌峰 在州东一里许,上有文昌祠。
东云山 在州东十里许,为辽之巨镇。其色苍翠,其峰高耸,丰林茂木郁然深秀,云兴则雨故名。
紫阳山 在州东三十里。一作紫羊山,云旧有羊入洞中,出则毛色尽紫。
瓮洪山 在州东十里许,谷如瓮形,故名松柏。成林内有资圣寺,栖真洞。
箕山 在州东六十里,壁间有文字,杳迷难辨。唐以此名州,昔益避禹之子,亦栖此春秋先轸败敌于箕,即此地也。
五指山 在州东七十里,山形壁立,上有仙人
掌迹。
十八盘 在州一百二十里,东西一径,盘旋路有十八转,故名即黄泽关。
摩天岭 在州东九十里,峰峦峻绝势,欲摩天故名。
转鞍岭 在州东八十里,岭势高险,崎岖难行故名。
武军山 在州南七十里,武军寺村有数峰挺然峭立,各高千仞。有矫矫不屈之状,故名。土门岭 在州南三十里许,两峰对峙如门,故名。
翻辕岭 在州南三十里,其路陡险故名。洗耳泉 在州东六十里。
甘泉 在州东十里许,瓮洪山。
温泉 在州东七十里,冬天寒栗,其气如雾,花卉开发故名。
龙潭 在州东八十里,其深莫测。土石不能入。时有水兽出其间,人不能识。土人有海眼之传。昭懿泉 在山西腋,其地可剧饮有临流。击节之致。相传圣母之泽流于百世云。
谷驼泉 在州西默照寺后。
老鹳泓 在石匣村西五里,冬日冰结,内有楼台寺塔之状,随人意想所至,无不似之。
和顺县
云龙山 在县西三里,有龙王殿,殿内有石井,有雷音台真人庙。
麻衣山 在县北五里,上有麻衣古寺,石屋圣迹昔宋太祖征太原,道经此山祝佛。
凤凰山 在县西八里,势如孤冢,有凤集此故名。
合山 在县东四十里,其山盘踞。上多松柏,下有郎君娘子二泉。上有祠敕赐额,曰懿济圣母显泽侯。
首阳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
九京山 在县西北五里,一名九原山,檀弓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即此。
山 在县西八十里,上有山神祠,敕赐额曰昭济圣母。
三尖山 在县西九十里,以上三峰并峙故名。石鼓岭 在县南三十里上,有石类如鼓。松子岭 在县北三十里,极崎岖有关旧置巡检司久裁。
石猴岭 在县西北四十里,有漳水出焉流经县东。
夫子岭 在县东一百里,人传孔子周流天下亦曾憩此。
八赋岭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两山对峙若八字,有南北二关,现置巡检司。
黄榆岭 在县东太行山顶,旧置巡检司久裁。黑壁洞 在县南四十里,北山其深莫测洞口。若闭旧有一僧,开之冷气悉出,疑即郝壁洞。仙人洞 在县东十五里内,有乐响喨故名。马岭洞 在县东六十里,山似新月,内一空洞,入洞内转南用梯上又有一洞,内可容千人。有一石佛,天旱祷之即雨。
漳河 有三:一出县西一百里。八赋岭名小漳,水流经榆社县合黄花岭水,至武乡县西五里合涅水,至襄垣县东北合浊漳。一出县北,一出县南分流城下,至县东合流入辽州境。
梁馀水 源出县西,石猴岭流经县来合清漳。水深水 在县东七十里,源上有龙王庙,北流经乐平县,东南八十里。水神谷合沾水一作水神水。
武乡水 源出县西一百里,孙膑坡经流榆社武乡县界。
万泉水 源出县东合山,东流合漳水。
饮马池 在县西山阴,水湛清彻,相传石勒常饮马于此。
玉津泉 在县东北三里,俗名水井,沟有泉,有井冬不结冰,夏不满溢,有尼寺曰玉津庵。邑人士女多游,观清洁不浊故名。
召公泉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合山之东。西溪水 在云龙山椒,其泉有三,冬夏不涸,南崖下凝冰重结。六月不消水流下注,邑人掘为潢池资以沤麻焉。
牛村池 在县牛川村。
沤麻池 在县东北三十里,李阳村后赵石勒尝与,李阳争此池及勒为王。引阳臂云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海眼泉 在县东六十里,有海眼寺,其水澄清,波涛汹涌,又名清河。冬寒数里不冻。热气上升,
水鸭鸳鸯群戏于河。
温泉 在县东南四十里,冬寒无冰。
榆社县
笔架山 在县南三里,正与儒学相对视之如笔架。文光错杂翠色,相晖山下则漳水环流,俯临城郭一邑大观也。
梓荆山 在县西十里,隆陡绝上有梓树一株,垂阴蔽日。古色苍然,建梓岳大王庙其神最灵春秋列之祀典。
五峰山 在县东六十里,其峰五出。
箕山 在县东三十里,即箕子始封处。
禅隐山 在县西六十里,有龙蟠虎踞之形,寂静清幽莫可名状。旧传有高僧隐此,内有古刹一所。
高榆山 在县北十五里,山巅处有田一顷,四方皆壁立陡绝。
马鞍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积石嶙峋高入云。汉中峰两岐,形如马鞍,故以名山。
清凉山 在县东五十里,脉与太行相接,有古刹一区。广植松柏夏无盛暑。故以清凉名之。帽盒山 形如帽盒之制,在县西南五十里,最高处正与漳水相对。
北泉山 在县北八里,中有古刹,殿阁楼台峙立于水绕山环之内。士人多读书于此,相传有一牛入寺化而为石,今有石牛遗迹。
黑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其山甚高,过于诸山广植松树山巅有庙,黑山神主之。每年七月十五日土人进香如林。
顶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群峰突起,上有顶山神祠。
县岭 在县北八里,上建帝君庙一区。
武乡岭 在县正东四十里,岭下即仪川河源,上建漳龙庙一区。
赤土岭 在县东南四十里,其土独赤。
狮子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以形似名。
黄花岭 在县西五十里,漳水经其下西南流入武乡界。
郝壁洞 在县南四十里,北山其深莫测,洞口常闭旧有一僧,开之冷风突出遂闭。
狼儿岭 在县东北二十里,岭下即仪川河源。车道岭 在县西四十里。
四县崰 在县西六十里,其巅最高。上轶游气,下临绝壑。登斯山者,祈县太谷徐沟。太原一望皆在目中,故以名之。山之东有一树,俗名邓青。取其枝入水五色毕现。且叶繁密则年丰叶稀,疏则年歉亦异木也。
尧神冈 在县西南四十里,山巅处相传尧都平阳密迩斯地,其巡狩时常登此山,以柴望告登之后人。思其德不见其人。故为之立庙以祀焉。每岁四月初八日四乡村犹祭享云。
漫天岭 在县正西六十里,高可接天。
摩天岭 在县西北六十里。
仪川河 其源有二:一出县正东四十里,武乡岭下。一出县东北狼儿岭下,俱经县东北王景。村合流入漳河泛滥为灾,任性漂塌榆民尝有隐忧云。
漳河 出县西北六十里,黄花岭至县西南合仪川河长八十里,广八里,南与武乡河合每遇霪雨洪涛怒浪。漂塌民田地址,尽为河伯之乡,榆邑之首害也。
东汇泉 在县东五里,泉从地涌,其水甚多旧有太谷县民佃种邻地治为稻田,数十亩今废亦徒有水而已。
蓝玉泉 在县东四十里,蓝玉寺下其形颇高,可以灌田。
柳滩泉 在县东北五里许,旧建官亭书斋一所,引流在内,宾客以时。
栝河 在县北。
三元泉 在县东三十五里,漳源铺间从石中三穴流出,其味甘美。
瀑突泉 在县南五十里,从石中涌出,夏凉冬暖,水傍绿草,四时不枯。
海眼泉 在县西三十里,一大石覆之,若启淜湃莫当。
北泉 即北泉山下所发也,泉上建昭泽龙王庙。
温泉 在县南三十里,县村北冬月无冰,有从石中四出者,有从地下涌出者,蘋蘩蕴藻可荐,鬼神且昧爽之。时热气升腾,如有薰灼之状,故曰温泉。
丹井 在通元观元至正间道,人贾自希炼丹
处。俗传有疾者服之即愈。
石井 在县南十里,潭村往日无水,居民苦之。有异人指之曰:此石下有泉。遂凿之深三丈,阔半之石底。忽开裂,泉遂涌出一乡之人物皆资之。

辽州城池考

        州县《志》本州
州城池 古辽阳城在今城之北,土人传为帝颛顼之子,祝融所建唐武德三年,因枯河侵害移建于兹。元末院判贺宗直重筑。明景泰中知州黄钺成化中知州。王钺胡源同知李朝正德中知州杨惠代有修葺。周围四里三十步,高三丈,厚约一丈八尺。濠深八尺,阔三丈,门有三。东曰永清,南曰阳和,西曰长乐门,楼三座。嘉靖甲子知州康清因望气者,言城以北为主。北以无门,而因无楼主。势为弱,乃帮筑敌台创建城楼一座。隆庆元年,知州赵云程增筑高计三丈七尺,厚二丈。敌台二十五座,砖垛一千三百有馀。角楼四座,巡警铺二十四座濠,设内外重墙四面,城楼各扁其上。东曰东接太行,曰青。阳发育。南曰南带漳水,曰朱明长养。西曰西通全晋,曰金德归城。北曰北拱神京,曰元功敛肃。规模视昔称雄矣,明崇祯癸未冀宁道毕拱辰浚濠池,设女墙。皇清顺治己丑,山贼围攻七次,数月不克,下年来城西南角,漳水漂隳约半里许。知州宋德芳尝加意挑筑第河,患未远本基弗固。故卒无底于成。康熙壬子知州杨天锡目击漂缺,毅然以修复为己任。躬亲董劝就近补筑十数年,于兹获睹完城,若复旧趾以全形,势则功费浩繁,尚有俟焉。
外县
和顺县城池 土城一座,周围二里零二百五十步。高连砖垛三丈七尺,根阔二丈五尺。收顶一丈五尺,门三座。南曰:康阜。西曰:宝凝。北曰:拱辰。角楼敌台共十一座,砖垛口二百四十个,窝铺一十五间,外壕深二丈五尺。
榆社县城池 土城二座,系上下其城迎艮为龙,垒石成壁居于高阜。明嘉靖五年,因流寇大掠西关,苦于无城。乡官常应文上其议于西台,创建关城一座。合抱如环。民乐安止虽,无砖石之甃而地理可据。实封疆之称固者也,东为上城,地形高二丈。宣德年改建因高为城,又加筑一丈,厚一丈,周围二里许。城门三。东曰:望京。南曰:宣化。西曰:永熙。城楼七西为下城。隆庆五年,知县吴从改筑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周围三里。城门三。北曰:柔远。西曰:通晋。南曰:带漳。城楼五铺,所六门各一城,外池堑深五尺,广一丈,每十垛一窝,铺以为巡。更夫甲夜宿其土疏。散每年修筑。

辽州关梁考

        州县《志》本州
黄泽关 即十八盘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接壤河南设巡检司。
阳和桥 在州南门外。
小石桥 在州西四里。
羊角桥 在本村。
通晋桥 在州西门外。
七里桥 在七里店。
黄漳桥 在本村。
高欢桥 在高欢洞前。
梁峪桥 在州南。
粟城桥 在本村。
永济桥 在南火神庙岭。
突堤桥 在州北十五里。
平王桥
东五指桥
翻辕岭桥
和顺县
黄榆岭口 在县东七十里,为太行绝顶。路通直隶。顺德府所谓一夫当关,万马难度。南连清风,北接马岭口。直上二十里,崎岖险峻。为东边第一要处。黄榆古戍即此。设有防兵据守。松子岭口 在县北四十五里,为和顺乐平两县交界。蜿蜒幽曲绵亘二十里。潞泽辽赴京孔道,设有防兵据守。
八赋岭口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仪城镇其岭。
有二悬崖,曲道设有二关口。西北曰:黑虎关赴太原要路。西南曰:青龙关赴平汾。要路设巡检一员,领弓兵把守。
东河桥 在邢村离县八里,路通河南系木桥。康熙十年重修。
通济桥 在河北离县二里,路通北京系木桥。康熙十一年重修。
南河桥 在爨村离县五里,路通潞安系木桥,唐熙十二年重修。
榆次县
黄花岭 在县西五十里,旧有巡检司今废。马陵关 在榆社县西北八十里,旧有巡检司今废。
寓仙寨 在县西北七十里,上有天池。
古寨 在县东南三里,高三十丈,东南俱有涧,洞中深暗,最可避寇。
官寨 在县北五十里,西南陡绝,一径可登山。巅平旷可容三百馀人,相传元末兵乱,官民尝避于此,故寨犹以官名。
黑山寨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天池。河南桥 在县南一里许。
云簇桥 在县西三十里。
浴浪桥 在北泉。
云桥 在东门外。
廉村桥 在县西三里。
峡口桥 在县西八里。
北马浍桥 在县西南十五里。
南马浍桥 在县西南二十里。
和平桥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韩村桥 在县南三十里。
桃杨桥 在县西二十五里。
东周村桥 在县北十里。
南村桥 在县西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