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唢呐
(嗩呐)
- 波斯语的译音。或译为“苏尔奈”、“唢拿”、“唆呐”、“锁呐”。簧管乐器。 金 元 时由 波斯 、 阿拉伯 一带传入我国。《清文献通考·乐二十三》:“其乐器有大鼓、小鼓、铜号、铰子、嗩呐、喇叭。”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非常热闹的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掩住了风声。” 沈从文 《萧萧》:“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国语辞典
唢呐
拼音suǒ nà
- 乐器名,吹管乐器。古觱篥之属,本回族乐器,原名「苏尔奈」。以木管为身,由细渐粗,上开八孔。木管上端为一细铜管,细铜管前端可套以芦苇制哨子。木管下端承接一个铜质的喇叭口。音色高亢宏亮。今常见于北管、客家八音。现代国乐合奏与独奏,常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等不同调性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