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辨明 拼音biàn míng
  • (1).分辩明白,申明。辨,通“ 辩 ”。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臣本待辨明亦了,便拟杀身谢责,岂料圣慈尚在,薄贬 同州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不幸为匪人厚诬,弟辈又不为辨明。” 清 刘大櫆 《江先生传》:“先生未之辨明,则其说具载方册之中,而人顾莫之见。”
  • (2).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清 刘大櫆 《续难言》:“彼世之人,自京国以至闾阎,自王公以及黎庶,辨明而起,夜分而未息,采金于山,采珠于海。”参见“ 辨色 ”。
  • (3).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国语辞典 辨明 拼音biàn míng
  • 辨别清楚。《西游记》第三八回:「果然扫荡妖氛,辨明邪正,庶报你父王养育之恩也。」
汉语大词典 辨色 拼音biàn sè
  • (1).犹黎明。谓天色将明,能辨清东西的时候。礼记·玉藻:“朝,辨色始入。” 郑玄 注:“辨犹正也,别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得及第:“选内人美少者十馀辈,执烛跨乘列于 长兴 西门。既而将入,辨色,有朱衣吏驰报曰:‘ 胡子 郎君未及第。’诸炬应声掷之于地。” 明 高攀龙 《三时记》:“酒酣下榻,觉而辨色矣。”
  • (2).察看脸色。《再生缘》第六一回:“这件事,岂难决断岂难分,不要讲,详情就理须明印,就算是,辨色观风也晓闻。”
国语辞典 辨色 拼音biàn sè
  • 1.天刚亮,能辨别物色的时候。《礼记。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唐。权德舆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诗:「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唐。元稹《莺莺传》:「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
  • 2.分辨颜色。如:「辨色测验」。《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 3.辨别脸色。如:「鉴貌辨色」。《西游记》第一四回:「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