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束刍 (束芻) 拼音shù chú
  • (1).捆草成束。《诗·唐风·绸缪》:“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明日贼攻城,设百楼, 巡 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 束薪 ”。
  • (2).成束的草。宋史·荆罕儒传:“ 罕儒 令人负束刍径趋 太原 城,焚其东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潍水狐:“驴之为物庞然也……倘执束刍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受羁勒矣。”
  • (3).后汉书·徐稚传:“及 林宗 有母忧, 稚 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后因以“束刍”称祭品。 明 李东阳 《望狄梁公祠用前韵》:“寄远束刍谁与致,冲寒瘦马不胜骑。” 明 袁宏道 《哭江进之》诗序:“乙巳秋,闻 进之 兄卒于 蜀 ……欲躬致束刍,值有邑乘之役,素车白马,未卜何日。”
国语辞典 束刍 拼音shù chú
  • 1.将乾草裍扎成束。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也作「束薪」。
  • 2.成束的乾草。《宋史。卷二七二。列传。荆罕儒》:「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门,焚其东门。」《聊斋志异。卷二。潍水狐》:「倘执束刍而诱之,则帖耳辑首,喜言朅勒矣。」
  • 3.祭品。明。李东阳 望狄梁公祠用前韵诗:「寄远束刍谁与致,冲寒瘦马不胜骑。」《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致祭曰束刍,春祭曰礿,夏祭曰禘。」
汉语大词典 束薪 拼音shù xīn
  • (1).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一朝而屋坏,臣恐束薪不足以支之也。” 清 朱鹤龄 《广志》诗:“兰艾同荣,望秋则槁。虽在束薪,终是芳草。”
  • (2).比喻男女成婚。《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马瑞辰 通释:“诗人多以薪喻婚姻……此‘束薪’、‘束刍’、‘束楚’,《传》谓‘以喻男女待礼而成’是也。”
  • (3).捆柴。 唐 皮日休 《樵子》诗:“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 宋 陆游 《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乃束薪爇火,抛阶下。瞬息烟蔽房屋,对面相失。”
国语辞典 束薪 拼音shù xīn
  •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