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穿针戏 (穿針戲) 拼音chuān zhēn xì
  • 旧是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竞穿七孔针为戏,谓可从织女星求得智巧。 唐 沈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 邯郸 人妓妇 李容子 ,七夕祀织女,作穿针戏。”参见“ 乞巧 ”。
汉语大词典 乞巧 拼音qǐ qiǎo
  •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国语辞典 乞巧 拼音qǐ qiǎo
  •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