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海顺隋末唐初 589 — 618
释海顺
姓任氏
河东蒲坂人
容貌方伟音韶圆亮。
长面目少髭髯。
仪服不群于众有异。
少处寒素生于田野。
早丧慈父与母孤居。
孝爱之情靡由师傅。
廉直之性独拔怀抱。
每恨家贫无资受业。
故年在志学尚未有闻。
乃慷慨辞亲。
脱落求道出家。
依于沙门道逊
道光玄胄名扇儒宗。
具见后传。
躬事学礼昼夜诵经。
初无暂替。
文不再览日殆三千。
岁登具受履操逾远志业尤勇。
念守所持誓无点累。
仍以威仪粗著身过可防。
语笑易为口非难护。
乃因他患缄默不言。
却扫蓬扉事心而已。
方以学行之始慧解为先。
遂阅讨众经伏膺玄宰。
方等诸部咸禀厥师。
皆探赜研几贵言领意。
栖岩寺沙门神素者。
性好幽栖尤专二论。
远承寄调思扣冲关。
乃荷帙登峰咨参讲肆。
徒属既众钻仰殊多。
有所询求但举纲要。
频时属请微以为繁。
虽愠色不形。
而劳心可验。
逡巡退席曰。
陈亢问一得三。
今者请一蒙二。
亦何遽乎。
曰何谓耶。
答曰。
一则见忤。
一则闻义
既悟其所述。
因斯自革。
于是无疑不断。
有滞必申。
至于杂心隐括备在婆沙。
研精专一始终该统。
或下山分卫。
而执卷披文。
或企足接明假照寻读。
莫不洞开枢要妙鉴幽原。
尝以馀席言于曰。
海顺旷劫深尤不逢贤圣。
周旋五趣莫能自免。
致生兹秽土对此凡缘。
未能出有欲河登无为岸。
将不由心驹失辔而晦沈坑塪者乎。
因涕泣𣽈襟。
歔欷哽塞。
又曰。
每念二轮交辙。
息驾何门。
六道长驱。
思归无路。
言及斯事载怀惶悚。
且生得为人。
启期亡忧于贫贱。
出家弘道。
僧度不易于公侯。
今兼之。
一何可庆。
又以。
大冥之室仰属传灯。
虽不面奉如来。
而幸遇法师耳。
不量短绠辄揆深源。
愿得赐以明珠投之浑浪。
如此则一生有获。
千载无恨也。
遂即言笑如常容仪自若。
曰。
敢闻君子志矣。
恐不副雅怀。
后累居僧任。
果停讲席。
以法轮罕
遂欣禅味。
沙门道杰者。
颖秀定慧。
希慕风景。
乃致书曰。
敢稽首大师门下。
每欲理静摄心山泉毕志。
但以无明大夜非慧炬不辉故。
栖寄法筵听览玄旨。
至于人物聚集。
颇劳低仰。
况乃大限百年小期一念。
傥从风烛前路奚凭。
所以策驽骀之疲。
想千里之远。
定门玄妙辄希辄入。
逆其不逮益用盘桓。
伏愿开含养之怀。
退人以礼。
得书美其锐情玄畅也。
乃报曰。
促路非骐骥之逸辔。
灌木岂是鸾凤之栖息。
故当引水而沐枯鱼。
戢翼而朋寡鹤耳。
脱其不尔。
幸无略光阴。
顺得书会疾。
遂不果行。
而为人高简雅素。
自归清众绝交氓俗。
尝有说种性高尚祖祢荣贵者。
以誇于
莞尔而笑曰。
我释种馀晖。
法王之子。
尚须谦让自下不敢傲诞欺人。
岂期庸庸之徒翻欲恃鬼陵物。
遂振手而去。
故趋时之士。
皆不及其门。
反俗之宾颇入其室。
而道行纯洁性好追踪。
曾刺血洒尘供养舍利。
兼以血和墨书七佛戒经。
剋己研心类皆如此。
尝寻付法藏传说。
如来涅槃法付承继。
迄于师子罽宾嘱累。
斯书词事既显若亲面焉。
因斯悽感涕零如雨。
曰恨不及彼圣人拔兹沈俗也。
又常于宵分归命三尊。
同住邻居无得闻者。
或解纳覆彼寒夫。
或减食而充喂者。
志好活愉无求知足。
有赠衣帛者。
终不以介意。
曾纵容曰。
自任则乐。
而未曾制物从我。
随物则苦。
而未曾以我违物。
且鸟不栖渊鱼不巢树。
未必解随和让之道。
而各得其所宜者。
亦犹我不夺物荣物不妨我辱矣。
又作三不为篇。
其一曰。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研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旴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存今好长纵来怨。
是以反迹荒径息景柴门。
其二曰。
我欲刺股锉刀悬头屋梁
书临雪采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
将恐鸟残以羽。
折由芳。
笼餐讵贵。
钩饵难尝。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其三曰。
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
箱盈绮服厕富甘肴。
飘扬弦管咏美歌谣。
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
无过日旦靡越风朝。
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顺神晤骇群出言成录。
著集数卷。
于时真法陵迟俗尚谀谄。
讷言敏行者为愚。
巧词令色者为智。
廉洁正性众或致讥。
故顺履贞直之心。
居危不乱涅而不缁。
可谓怀素风焉。
沙门行友者。
志行严正才慧英悟。
与顺素交。
因疾参候。
顺曰。
先民有言。
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三覆斯言一何可信。
世人强求知解。
而不欲修行。
每思此言良用悽咽。
吾谓夷烦殄惑。
岂直专在说经。
以法度人。
何必要登高座。
授非其器。
则虚失其功。
学不当机。
则坐生自恼。
友遂制息心论以对之。
文甚宏冠。
顺曰。
观弟此作。
理如未尽。
友曰。
息心之论应有数篇。
谓显观述宗释疑成义。
但以理玄词密非当世之所闻故。
容与于灵津。
戢鳞而未进。
慨时哉之不遇。
始绝弦于此耳。
顺乃重说遗教。
悲叹无已。
先有沙门慧本者。
逸亮高世僧也。
思与顺结山林之操。
会顺方学问未暇允之。
本独谢时世。
罔测所往。
后每思之。
言辄凄泫曰。
本公若乘龙之游濯足云表。
吾虽攀恋自恨萦身嚣俗。
升沈相异徒为悲矣。
且忘怀去来者。
朝市亦江湖。
眷情生死者。
幽栖犹桎梏。
苟其性之不失。
不无居而不安。
其得志慕情为如此也。
于时卧病连稔。
自知不痊。
遗文累纸呈诸师友。
而形同骨立精爽逾健。
旁问后事。
顺曰。
患身为秽器。
暂舍欣然。
鱼鸟无偏水陆何简。
然顾惟老母宿缘业重。
今想不得亲别矣。
若弃骸馀处。
傥来无所见。
有致煎恼。
但死不伤生。
古言可录。
顺虽不孝。
岂敢以身害母耶。
既报不自由。
可侧柩相待。
遂令逊法师说法。
领悟欣然。
须臾卒于住寺。
春秋三十。
唐武德元年八月十五日也。
沙门行友著己知沙门传。
致序其事。
友今被召弘福。
充翻译之选。
建名时俗云。
刘知几唐 661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1—721 【介绍】: 徐州彭城人字子玄
刘知柔弟。
高宗永隆进士
获嘉主簿
武则天时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迁秘书少监,参与编修则天皇后实录》。
又著《史通》四十九篇,于景龙四年成书。
玄宗开元初左散骑常侍,仍领史事,坐事贬安州别驾
卒谥文
知几前后修史三十年,主张秉笔直书,以为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1—721 字子玄,晚年以字行,排行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高宗永隆元年(680)进士第,授怀州获嘉主簿,曾多次上书言事。
武后末年起,长期担任史职,曾预修《三教珠英》、《唐史》、《姓族系录》等书,纂述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实录。
玄宗开元初,官左散骑常侍封居巢县子
开元九年(721)坐子刘贶事,贬安州别驾,不久即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著《史通》20卷,论列历代史书之体例与内容,探讨各书之优劣得失,为史学史上之重要理论著作。
有文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另敦煌残卷《珠英学士集》中尚存诗3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敬昭道唐 673 — 7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25 【介绍】: 河东人
弱冠明经擢第,授汝州武兴主簿
怀州获嘉洛州王屋主簿
睿宗延和中,迁大理评事
开元初玄宗拟亲征吐蕃昭道请罢巡边,擢监察御史
寻迁侍御史
坐事贬尉氏
官至太子舍人
姚子彦盛唐 691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68 【介绍】: 河东人字伯英
进士第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文词雅丽科,历任清苑获嘉永宁
二十九年又举明四子科。
右拾遗,累迁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
天宝十四载,宣慰江东淮南
肃宗时,再拜中书舍人,曾两知贡举
又任礼部侍郎光禄卿左散骑常侍
代宗广德二年,授秘书监
严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天宝间,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孔目官,累加太仆卿
与高尚力劝禄山反。
禄山叛,专居左右以画筹
禄山称帝,拜御史大夫
寻以潼关难破,禄山斥逐之,旋仍召归。
禄山后深居高拱,大将等进见,皆因以白事。
肃宗至德二载,与李猪儿同杀禄山,立安庆绪皇太子
庆绪即位后,兄事,每事必先问之。
庆绪势蹙,获嘉郭子仪,乘传诣长安,拜司农卿
常允之
允之
开元朝官怀州获嘉县主簿
李育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州人
李谔孙。
隋亡,归李密
王世充破,以郡降之,拜陟州刺史
代兄守殷州,城陷而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