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僧道因隋末唐初 587 — 65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侯氏
濮阳人也。
七岁丁内艰免丧。
求师于乡里之灵岩寺
不浃旬。
诵通涅槃二帙。
落发益加砥砺即事讲演。
及升戒品。
旋习律仪。
彭城嵩法师
传摄大乘论。
门徒鼎盛。
于众中过见推揖。
每令覆讲后隐太岳凡阅四秋。
将诣洛无与偕者。
方以时禁不可独行。
但念观音。
旁有皓首沙门
从何许来相𢹂入城。
忽不知所在。
人以为冥感所致。
避难三蜀之多宝寺
开摄论维摩
听者千数。
暹法师东海人也。
尤负才艺。
傲视群众。
每造因辄改容。
酬遣总管邓国公窦琎行台左仆射赞国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公卢承庆
岳牧官僚。
俱申虔仰。
彭门山寺久经颓废。
以习道安居之暇构坏营圮。
蔚成净坊。
尽刻三藏经典于寺之北岩
玄奘法师
翻译于京师大慈恩寺
诏起因校定。
兼充正义。
师深加叹赏。
慧日寺楷法师延请说法。
帝城缁侣。
得所未闻。
专业涅槃华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
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大乘对法佛地等论。
及四分律等。
摄论维摩有疏。
显庆三年三月
终于慧日。
明年反葬于彭门。
春秋七十有二。
释道因
姓侯氏
濮阳人也。
禀祜居醇含章纵哲。
覃吁之岁粹采多奇。
髫龀之辰殊姿特茂。
孝爱之节慈顺之风。
率志于斯心以极。
年甫七岁丁于内艰。
嗌粒绝浆殆乎灭性。
成人之德见称州里。
免丧之后思酬罔极。
出家之志人莫我移便诣灵岩寺求师诵习。
曾不浃旬通涅槃经二帙。
举众惊骇谓为神童。
落发已来。
砥砺其行揣摩义章
即讲涅槃。
宿齿名流咸所叹服。
及升上品旋学律仪。
又于彭城嵩法师所传摄大乘。
嵩公懿德玄猷兰薰月映。
门徒学侣鱼贯凫趋。
讲室谈筵为之嚣隘。
遂依科戒而为节文。
年少沙门且令习律。
晓四分者方许入听。
因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于众中迥见推揖。
每敷摄论即令覆讲。
后隐泰岳凡经四秋。
将诣洛中。
属昏李陵夷法纲严峻。
僧无徒侣弗许游方。
于是杖锡出山孑焉超迈。
恐罗刑宪静念观音。
少选之间有僧歘至。
皓然白首请与偕行。
迨至铜街暨于金地。
俯仰之际莫知所在。
咸谓善逝之力有感斯见。
未几避难三蜀居于多宝寺
好事者素闻道誉。
乃命开筵摄论维摩
听者千数。
时有宝暹法师
东海人也。
殖艺该洽尤善大乘。
昔在隋朝英尘久播。
学徒来请接武磨肩。
暹公傲尔其间。
仰之弥峻每至因之论席肃然改容。
沈吟久之方用酬遣。
抗音驰辩雷惊波注。
尽妙穷微藏牙折角。
益州总管邓国公窦琎行台左仆射国公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公卢承庆
及前后首僚西南岳牧。
并国华朝秀重望崇班
共籍芳声俱申虔仰。
乃于彭门山寺习道安居。
此寺往经废毁院宇凋弊。
慨然构怀专事营缉。
未移再稔蔚成净场。
又以九部微言三界式仰。
缅惟法尽将翳龙宫。
遂于寺之北岩刻书经典。
穷多罗之秘[袌-包+矢]。
尽毗尼之正文。
纵尧世之洪水襄陵
任赵简之北山燎狩。
必无他虑。
与劫齐休。
既而清猷远畅峻业遐昭遂简宸衷乃纡天綍。
追赴京邑大慈恩寺
玄奘法师翻译。
校定梵本兼充證义
师偏奖赏之。
每有难文同加参酌新翻弗坠有力焉。
慧日寺楷法师者。
聪爽温赡声蔼鸿都。
首建法筵请开奥义。
帝城缁俗具来咨禀。
欣焉相顾得所未闻。
研几史籍尤好老庄。
咀其菁华含其腴润。
包四始于风律。
综五声于文绪。
故所讲训内外该通。
其专业者涅槃华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大乘对法佛地等论及四分等律。
其摄论维摩仍著章疏。
已而能事毕矣。
示疾终于长安慧日寺
显庆三年三月十一日也。
春秋七十二。
明年正月旋神座于益部。
二月八日窆于彭门光化寺石经之侧。
道俗送葬数有数千。
弟子玄凝等。
嗣其香火。
至龙朔中中台司藩大夫李俨制碑。
欧阳通书焉。
康希诜初唐 645 — 7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5—715 【介绍】: 唐人字南金
年十四明经登第
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转左金吾卫录事参军,拜洛州河清
历海、、饶、、台六州刺史
有集。
姚崇唐 650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721 【介绍】: 陕州硖石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避开元年号,又改名。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参军
武周时,累擢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出为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诛张易之计议
睿宗立,进中书令,以奏请使太平公主出居东都,贬申州刺史
玄宗先天二年奏治政十事,帝皆纳之。
复迁紫微令,罢冗职,修制度。
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奏请各道捕蝗,蝗灾讫息。
后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
卒谥文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21 字元之本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利同名,武后时以字行,至开元时,避帝号更名崇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镇)人。
高宗时举下笔成章科,授濮州司仓参军,入为司刑丞
武后天授中,历夏官员外郎郎中侍郎
圣历三年(700),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
司仆卿,犹凤阁鸾台三品
出充灵武道大总管
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寻迁中书令
出为申州刺史,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等。
玄宗先天二年(713),复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开元四年(716),以开府仪同三司,罢知政事
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贞(两《唐书》本传曰文献)。
十七年赠太子少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
三居相位,为唐代名相之一。
工诗善文,《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姚崇(650-721),字元之本名元崇
其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隋末移居硖石(今陕西陕县),后家于洛阳
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
武后朝,累迁至夏官侍郎同平章事
出为灵武道大总管、常、、许等州刺史
睿宗立,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中书令
复出为、徐诸州刺史
玄宗开元初复入相,迁紫微令,封梁国公
长于吏道,号为名相,与宋璟并称“姚宋”。
有《姚崇集》十卷,己佚。
全唐诗》存诗六首。
僧慧云初唐 655 — ?
释慧云
姓姚氏
湖湘人也。
性识精明气貌疏朗。
高宗麟德元年
正十岁矣。
邈然有出尘之志。
二亲多厌沮之。
其心匪席不可卷也。
父哀其所愿。
从往南岳祖禅师禀承慈训。
而能黠慧好味经教。
沈默如也。
至于弱冠于岳寺受具足法。
自专护戒且善毗尼。
寻罢讲科专营福事。
发言响答化俗风从。
立事绝私士庶钦揖。
乃出重湖而游荆郢。
江南振锡浙汭携囊。
务在劝人令舍悭病。
随处盖造葺修寺宇二十馀所。
皆功成不宰。
天后久视元年江北行化因缘未会。
长安元年来观梁苑
夜宿繁台。
企望随河北岸有异气属天。
质明入城寻睹。
歙州司马宅西北园中池沼。
徙步临岸见澜漪中有天宫影。
参差楼阁合沓珠璎。
门牖䌽绘而九重仪像逶迤而千状。
直谓兜率之宫院矣。
睹兹异事喜贯心膺。
吾闻智严经说。
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
此不思议之境界也。
今决拟建梵宫答其徵瑞。
乃挂锡于安业寺。
神龙二年丙午濮州属县报成寺
发愿为国摹写弥勒像。
举高一丈八尺。
募人出赤金。
于时施者委输逡巡若丘阜矣。
遂振橐籥程巧工。
一铸克成。
相好奇特殆景龙四年庚戌六月温王让位奉睿宗
叔父也。
景云元年于寺东廊南隅造别殿安圣容。
治材方议版筑。
檀越众议纷纭未成建树。
至二年辛亥福慧寺经坊北。
新安典午郑景宅。
方事兴工掘得古碑。
北齐天保六年乙亥岁置建国寺
乃高欢嗣子文宣帝也。
睹之者皆惊叹。
同舍利弗悲蚁垤焉。
采访使君称异再三。
遂沿此记改福慧为建国寺
迎取安业圣容及殿材至寺。
太极元年五月十三日
改元延和
是岁刑部尚书王志愔采访使
至浚郊宣敕。
应凡寺院无名额者并令毁撤。
所有铜铁佛像收入近寺。
移所铸像及造殿宇门廊。
犹亏䌽缋。
遇新敕乃辍工。
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
重礼重告曰。
若与此有缘当现奇瑞策悟群心。
少顷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
满城士庶皆叹希有。
是时生谤毁者随丧两目。
又有舌肿一尺许者。
远近传闻争来瞻礼。
舍施如山乃全胜概。
像坐垂趺人观稽颡。
涉恶报者云望像为其悔过。
斯须失明者重视。
舌卷者能言。
皆愿为寺之奴持钟扫地也。
采访使王志愔贺兰务同录祥瑞。
奏闻睿宗潜符梦想。
有敕改建国之榜为相国
盖取诸帝由相王龙飞故也。
仍敕佛授记寺大德明干。
同共检校功德勿令州府烦扰。
中书舍人贾曾侍郎崔沼给事中卢逸中书侍郎平章事岑羲
皆捐俸禄共构因缘。
或启发心之元
或施外护之力。
先天中行传神于潞邸。
玄宗即位。
至八月十五日上皇御书寺额。
奉诏令大德真谛并弟子二人品官一人赍敕赐幡华及寺额至。
迎受悬挂。
道化梁园身荣福树。
百龄有限四相交迁。
终于寺之别院。
葬今京之东郊寺庄塔亭存焉。
时号造寺祖师
去世后天宝四载造大阁号排云。
肃宗至德年中造东塔号普满者。
至代宗大历十年毕工。
造塔。
僧能分身行化难测品阶。
文殊维摩是王府友吴道子装塑。
开元十四年
玄宗封回敕车政道往于阗国
摹写天王样就寺壁画焉。
僧智俨募众画西库北壁。
三乘入道位次皆称奇绝。
今之殿宇皆大顺年火灾之后盖造。
宋太祖重修。
翰林待诏高益笔迹壁画。
时推笔墨之妙矣。
郑昈唐 700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荥阳人
郾城北海
安禄山反,率众击杀附逆者,迁沂州刺史,谕降五千人。
滁州刺史
萧颖士盛唐 717 — 768
唐诗汇评
萧颖士(717-759)字茂挺 萧梁宗室后裔,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居于颍川(今河南许昌)
四岁能文,十岁入太学
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对策第一,授金坛
桂州参军,丁家艰去职。
天宝初,任秘书正字,搜求遗书,因“慢官离局”被劾免,居濮阳,以教授为生,人称“萧夫子”。
后召为集贤校理,不屈于季林甫,降资参广陵军事。
十载,因人荐入史馆待制,复调参河南府写事。
安史乱起,为山南节度使源洧掌书记
卒,入淮南李成式幕为扬州功曹参军掌书记
乾元中,为诸道租庸使第五琦从事,赴嵩条迁祔先人遗骨,客死汝南逆旅。
颖士工文能诗,奖掖后进,名重一时。
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
有《梁萧史谱》二十卷,《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均佚。
后人辑有《萧茂挺文》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颖士字茂挺
梁鄱阳王恢七世孙。
开元二十三年进士
对策第一。
天宝初秘书正字
劾免。
留客濮阳
学者皆从授业。
号萧夫子
召为集贤校理
尝作伐樱桃赋讥李林甫
见疾免官。
林甫死。
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有宠。
颖士知将乱。
托疾游少室山
乾元初扬州功曹参军
至官信宿去。
客死汝南
年五十二。
门人共谥曰文
贾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天宝九载(750)进士及第
萧颖士濮阳时,从而受业。
颖士东府,门人送行者12人,赋《送萧颖士东府得路字》诗送之。
事迹散见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唐诗纪事》卷二七。
全唐诗》存诗1首。
张万顷
唐诗汇评
张万顷,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进士第
天宝六载,官河南法曹
安禄山反,受伪职河南尹
至德二载,陷贼官六等定罪,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
乾元元年,自濮州刺史广州都督岭南五府爷度使。
上元二年,以赃眨巫州龙溪县
全唐诗》存诗三首。
宋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
名相宋璟之子。
历任濮阳尉氏
濮阳时,萧颖士往访,赋诗言志以赠别。
后坐罪流贬,不知所终。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新唐书·宋璟》。
全唐诗》存诗5首。
李彻
贞王元晓再从孙。
初封东莞郡王
徙封濮阳郡
宗正卿
吴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宪宗元和间,由水曹翰林
年四十即致仕。
初自延陵濮阳,后乐贵溪山水之秀,隐居其间,好学善文,屡辟不就。
杨敬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贞元会昌间人,字茂孝
排行八
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杨凌子。
宪宗元和二年(807)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
元和十年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文宗大和九年(835)七月,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转同州刺史
开成末年,代郑覃国子祭酒
未几兼太常少卿,后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及《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诗纪事》卷五一、《登科记考》卷一七。
其以文学名播当时,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马。
好与士类交接,李贺项斯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
所作《华山赋》最为驰名,尤为韩愈李德裕所赏。
《赠项斯》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4。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断句6。
董昌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人
宪宗元和中,为淮西吴元济部属,初为吴,再为郾城
十二年,以城降唐。
泗州长史
大和中,为邕管经略使,累平溪洞。
因枉杀录事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
开成元年,量移硖州刺史
拾遗魏谟疏言其不堪任牧守,遂改授洪州别驾
王仙芝唐 ? — 8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8 【介绍】: 濮州人
私盐贩出身。
僖宗乾符二年率数千人起事,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
次年濮阳发表檄文,指斥唐朝罪恶,攻克濮州曹州
旋与黄巢合兵。
三年,占领蕲州,攻下鄂州,转战于宋、安、等州及荆南各地,又分兵进攻江西
五年,在黄梅唐将曾元裕所败,战死。
彭景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瀛州河间人
中宗景龙末太常博士
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请罢之,不从。
中宗死,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武后所杀,不得其葬所,景直请纳其袆衣以葬。
官终礼部郎中
赵博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冀州人
赵涓子。
进士第
文章俊拔,性率嗜酒。
陈许节度使曲环辟为从事,后权知舞阳县事。
宾筵之间,傲忽少检,不能容。
时朝廷方讨淮、蔡,遂诬奏博宣吴少诚赂为反间,又妄说国家休咎,诏令杖四十,流康州
人皆以为枉。
吴元济中唐 783 — 8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3—817 【介绍】: 沧州清池人
吴少阳子。
宪宗元和九年袭位不遂,自领军务,纵兵屠舞阳,焚叶县,掠鲁山襄城,威胁洛阳
后为裴度讨伐,将士多叛离。
其割据地蔡州唐将李愬袭破,被俘,斩于长安
王建前蜀 847 — 91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建 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907年—918年
天复 907年九月—907年九月 用唐昭宗年号(七年)
武成 908年—910年
通正 916年—916年
天汉 917年—917年
光天 918年—918年 或作光大、广大。六月后主王衍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18 【介绍】: 五代时前蜀创建者。
许州舞阳人,一说陈州项城人
字光图
少无赖,贩私盐为业。
唐末,从忠武军队将,随杨复光黄巢军,擢为都头
后赴成都僖宗行在,被田令孜收为养子。
僖宗长安为神策军宿卫
僖宗光启二年,护驾幸兴元,出为壁州刺史
文德元年,授永平军节度使
后建攻破成都,据两川。
唐昭宗天复三年封蜀王
后梁灭唐,遂自立为蜀帝,史称前蜀
在位十六年。
庙号高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7—918 字光图排行八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一作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
少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人称“贼王八”。
后投忠武军,累迁列校
广明乱后,为都头,入蜀驰援。
僖宗归京后,分典神策军
不久,出为壁州(一说利州)刺史
在蜀召集亡命及溪洞酋豪,先后攻占剑南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地。
昭宗天复三年(903),被封为蜀王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成都称帝,前蜀
在位12年,蜀中颇为安定。
庙号高祖
事迹见《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十国春秋》本纪。
全唐诗》存诗1首。
字光图
许州舞阳人
初为列校
田令孜养为假子。
诸卫将军
大顺中累加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
景福二年同平章事
乾宁四年
攻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
遂据有两川之地。
光化三年中书令
命以西川节度使东川武信军两道都指挥制置等使。
赐爵琅琊王
四年改封西平王
天复三年加守司徒
进爵蜀王
七年。
梁受唐禅。
遣使宣谕。
拒不纳。
遂称帝。
国号大蜀。
改元武成
光天元年六月殂。
年七十二。
僭谥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庙号高祖
王宗寿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许州舞阳人,一说陈州项城人字永年
王建族子,一说许州民家子,以其同姓,录为子。
工琴弈,为人恬退,好道家之学。
前蜀王建武成中封嘉王,后领镇江节度使
王衍立,进太子少保
为淫乱,宗寿切谏之。
后唐前蜀被杀,宗寿亡入熊耳山
后唐明宗天成三年,上书求葬衍宗族,许之。
遂仕后唐,官至平卢节度使
以寿终。
王衍前蜀 899 — 92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衍 918年—925年
乾德 919年—924年
咸康 925年正月—925年十一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9—926 字化源原名宗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蜀先主王建第十一子。
初封郑王
永平三年(913)立为太子
光天元年(918)嗣位,改名衍
在位九年,宴游无度,所用非人,国势日衰。
咸康元年(925)后唐,国亡。
次年初,被押送洛阳
行至秦川驿,被杀。
世称后主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有传。
王衍好诗文,尤喜为艳丽之辞。
曾集录古今艳诗200篇,编为《烟花集》5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断句1联,词2阕。
《全唐诗续拾》又补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