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彭氏。开封东明人。父諲力农。尤明佛经诠旨。母邢梦游伽蓝。揽器物而娠。旋以语其父。父喜曰。必生男子。当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为弟子。授净名仁王法华经。即能覆诵。既落𩭄。从其师。礼文殊于五台。遂受具。当是时。浚郊之清朗。睢阳之道雅。以法华。而其师以唯识。是皆内实而外名者也。故章获历扣密传。以资开演。筵张席启。徒侣环列。垂二十载。未尝小辍。周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朝。赐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录道深之荐。赐号义明大师。俄示疾终。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坏。初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坏。固知持诵法华之验。有如此者。开宝五年。门人树塔并葬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铭。
释傅章。俗姓彭氏。开封东明人也。厥父諲即邑甸之上农也。尘务之外正见不回。恒读佛经悬解诠旨。母邢氏尝梦入法宇手探道器。因而娠焉。与父知怀非常之子。指腹誓令出俗。年甫十一。乃礼本邑唯识师秘公为师。一见异之。初授净名仁王法华三经。及削发去周罗。随秘公游五台礼文殊应迹之地。其年受具。为息慈日便于浚郊清朗法师座下听习法华经。后于睢阳道雅法师重温前业。寻学唯识于本师。颇揭厉于义津法水。又亲附副僧录通慧。因明且臻其极章。日诵三经兼二戒本。讲贯训徒向二十载。未尝少辍。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周高祖赐紫方袍。大宋乾德二年左街僧录道深。荐于太祖神德皇帝赐师号曰义明。俄示疾而终于本院。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未绝之前命笔作偈警世。而赠诸朋执矣。所度弟子一十五人。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卜京之南原用茶毗之法。薪尽火灭得舌且不灰。众叹戒德。门人檀信共立塔焉。则开宝五年也。先是厥父恒务法华经。终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实为罕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为塔铭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979
【介绍】:
宋宋州宋城人,字拱辰。初隶赵匡胤麾下,以才干称。宋初,为军器库使。太祖讨泽、潞,及征淮扬,以为京城巡检。累迁枢密副使。太宗太平兴国初,拜枢密使。性勤介,人不敢干以私,然颇吝啬,前后赐予万计,悉聚而蓄之。及罢机务,悉以市善田宅,时论鄙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99
【介绍】:
宋蓟州人,徙居睢阳,字允升。师事戚同文,少能属文、善词赋。太宗太平兴国初擢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益州。雍熙二年,为江南转运副使,遇狱事,查其情实,施以轻典,获优诏褒奖。端拱中,知益州还,迁御史中丞。后以久病不能履职。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命知单州,卒。以儒厚长者称于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宋州睢阳人。初为道士,住京城建隆观,善医诊。太宗为京兆尹时,怀隐以汤剂祗事。太平兴国初,诏归俗,命为尚药奉御,三迁至翰林医官,参与编修《太平圣惠方》。未几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1
【介绍】:
宋应天府宋城人,字利往。登进士第。授汝南褒信尉,调石首主簿。尝按部民父子坐重辟者,使父抵法而子免,人称其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范阳人,后徙郑州,字幼几。登进士第。历官大理寺丞、三司户部副使、工部侍郎,曾知陇、延、秦、杭、郓等州及应天、河南等府。所至简严,乐道人善。知杭州时,不事宴游。在郡数年,不市一物,及离任,唯市《白乐天集》一部。后召拜御史中丞。卒年七十。谥恭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济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梓州榷盐判官。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知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涛悉留不遣。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8—1041
【介绍】:
宋应天府人,徙居杭州馀杭,字公量。太宗端拱二年进士。补济阴尉。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扰边,数上疏论边事。奉使陕西还,绘《西域图》、《河西陇右图》。累擢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坐交通周怀政,出知光州,再贬和州团练副使。复为翰林学士、给事中。仁宗景祐二年拜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坐事罢。复知扬州,加资政殿学士知应天府。卒谥文肃。尝奉诏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等集。
全宋诗
盛度(九六八~一○四一),字公量,馀杭(今属浙江)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补济阴尉。试学士院,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奉使陕西,绘《西域图》以献。改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降监洪州税。起知建昌军,三司盐铁判官,改起居舍人、知制诰。为翰林学士,加史馆修撰,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寇准罢相,出知光州。丁谓贬,起知筠州,更虔、滁、苏三州。还知审刑院,出知扬州。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为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罢知扬州、应天府。以太子少傅致仕。康定二年卒(《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年七十四(《东都事略》卷五五)。谥文肃。有《愚谷》、《银台》、《中书》、《中枢》等集,已佚。《宋史》卷二九二、《东都事略》卷五五、《咸淳临安志》卷六五并有传。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家贫,性至孝,佣田以事母。真宗咸平中,母卒,力自办葬,不掩坟圹,昼则负土筑坟,夜则恸哭柩侧。尝为盗劫衣服,后知其至孝且贫,悉还劫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宋开封考城人,字仲豫。真宗景德初进士。为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在谏职数言事。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官终天章阁待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应天府楚丘人,字安国。登进士第。太宗至道初主置行帐司,帐成迁工部郎中。真宗时出知曹州,徙邢州。会契丹大入,而城堞原经地震坍塌,帝密诏可相机弃城,肃匿诏不发,督丁壮登城,严阵以待,敌遂退。擢枢密直学士。官终知泰州。
全宋文·卷二○七
边肃,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知于潜县,迁太常博士、尚书度支员外郎、工部郎中。真宗朝出知曹州,徙邢州。会辽兵大入,而城堞摧圮,无守备。肃督丁壮乘城而辟诸门,悉所部兵阵以代之,辽兵小败即引去。以功擢枢密直学士,徙宣州。后历知河南府、天雄军、真定府。私以公钱贸易规利,贬岳州团练副使。后徙武昌,起知光州、泗州,卒于泰州任。《宋史》卷三○一有传。
全宋诗
杜衍(九七八~一○五七),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大中符祥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补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仁宗初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宝元二年(一○三九)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一○四三)任枢密使,主持新政。次年九月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因新政裁抑侥倖,为权贵嫉视,为相仅百日而罢,出知兖州。七年,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南都(今河南商丘)凡十年。皇祐中加封祁国公。嘉祐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年八十。谥正献。《宋史》卷三一○有传。 杜衍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杜祁公摭稿》一卷为底本,参校《事文类聚》前集(简称类聚)、《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等书。另从《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中录诗十四首。
全宋诗
韦不伐(九七九~一○五一),字次德,原籍南京宋城(今河南商丘),后因其祖葬谷城,遂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久处应天府书院师席,年五十馀始为房州司法参军。后以张方平荐授乾州军事推官。又以大理寺丞知许州司录,退居襄阳。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四。事见《乐全集》卷三九《韦府君墓志铭》。
全宋诗
蒋堂(九八○~一○五四)字希鲁,号遂翁,宜兴(今属江苏)人。家于苏州(今属江苏)。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历知临川县,通判眉、吉、楚州,知泗州,召为监察御史。仁宗朝任侍御史,因谏阻废郭皇后事,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又降知越州,徙苏州。入判刑部,擢三司副使。复历梓夔路安抚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知应天、河中府及洪、杭、益、苏州,累迁枢密直学士。皇祐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六年卒(《文恭集》卷三九《蒋公神道碑》),年七十五。史称其清修纯饬,好学工时,有《吴门集》二十卷。《宋史》卷二九八、《吴郡志》卷二五有传。 蒋堂《吴门集》久佚,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堂二十世孙鐄掇拾遗篇,编为《春卿遗稿》、《春卿遗稿续编》各一卷。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武进盛宣怀重雕,并增《补遗》一卷。今以盛氏本为底本,编为一卷。参校守山阁丛书本《吴郡志》(简称吴志)。《吴郡志》及他书所存集外诗,另编为第二卷。
简介
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应天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