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简介
字君善,号宝威,别号碍影居士,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诸生。入清,隐居平邱,后竟作浮屠,镌一私印曰江东沈姓第三僧。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卒。著有《平邱集》。
全台诗
王忠孝(1593~1666),字长孺,号愧两,福建惠安人。明崇祯元年 (1628)进士,担任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廿八月。后虽有多次平反机会,但均未能复职。崇祯十七(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为反清复明奔走数年。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师攻下厦门、金门两岛。忠孝知事无可为,乃应郑成功之邀,与好友辜朝荐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东渡澎湖,四月移居台湾。忠孝留台期间,颇受郑氏父子礼遇,与宁靖王、沈光文、徐孚远诸遗老时相过从,于旅台之第四年病逝台湾,享年七十四岁。王忠孝生平诗作无多,据《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书,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载诗作不过九十五题,约百馀首。王忠孝诗的内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动乱为主,可纳入明代遗民文学的传统来观察。 目前可见王忠孝作品,最齐全者为台湾省文献会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根据书前〈点校说明〉,该书乃据王忠孝后裔所辑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台湾省文献会之刊印本,仅保存传志类中的〈王忠孝传〉、〈王氏谱氏〉二文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丛书第二辑之八),由福建师大教授方宝川根据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师大抄本为底本刊印。以下所录即以方宝川编校的《王忠孝公集》为底本,参考台湾省文献会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4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济宁人,字朝彻,别号凫岫。明崇祯四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左谕德。李自成破京师后,自杀不成,南走江南。入清,流转于丹阳、常州一带,郁郁而死。所撰《玉堂荟记》,记明末世局朝政物态人情,另有《静远堂稿》。
简介
字内三,号研存,江苏嘉定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二)进士。入清不仕。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卒,门人私谥曰贞宪。有《冰抱集》。
维基
王泰际(1599年—1675年),字内三,苏州府嘉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王泰际中式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弘光时,和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侯鼎铉、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章甫、徐懋贤、倪元善同在户部共事,任湖广司主事。南京失陷,王泰际留书黄淳耀,提及欲隐居之事,黄淳耀回信教导隐居要求,他终身恪守。其家有房三间,题名「寿研」,自称「研存老人」。清朝官员抚相继请他出仕,皆推辞不应。康熙十四年(1675年)去世,年七十七。知县陆清献为他作祭文、建坟墓,喻之为庞德公、陶靖节,学者私谥贞宪先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61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隶汉军正白旗,瓜尔佳氏。初为明广宁守备,明天启二年降清,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间劝降明大凌河守将祖大寿。崇德间从攻皮岛及锦州等地,擢至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都统)。顺治元年入关,转战至江南,授镇海将军,驻防镇江。卒谥忠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新乡人。明崇祯四年进士,授知县,官至兵部尚书。先迎降李自成,自成败走后降清军,又南投明弘光帝。南京陷落后,再降于洪承畴。在清官至工部侍郎,降授江南徽宁道。顺治十七年,坐编刻《无声戏》,自称“不死英雄”,籍其家,流宁古塔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3—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徐州人,字年少,又字介若、内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寿,又号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若若。崇祯三年举人。清兵入关,江南各地陷落后曾起事,被俘不屈,为人救助得脱。隐居山阳,后迁徙无常。诗文以外,兼能书画雕刻刺绣。有《隰西草堂集》、《遁诸唱和集》、《墨论》、《印说》。
词学图录
万寿祺(1603-1652) 字年少,一字介若,斋号隰西堂。徐州人。万历举人。明亡誓不降清,更名寿,字内景,自署沙门慧寿,着儒服僧帽,往来吴楚间,世称"万道人"。善诗文、书画,旁及琴、棋、剑、曲、雕刻、刺绣,尤工人物画,精篆刻书法。与阎尔梅被人并称为"徐州二遗民"。有《隰西堂集》、《墨志》、《隰西草堂词》。
简介
字年少,一字介若,又字内景,江苏徐州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崇祯三年(1630)举于乡,五上公车不第。清兵南下时避地吴中。清顺治二年(1645),起兵抗清,未几,兵败被执,卒以得脱。遂祝发为僧,自号沙门慧寿,又号明志道人。遁迹斜江间,既乃卜居淮阴之隰西草堂。九年卒。有《隰西草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年少,徐州人。崇祯庚午举人,有《隰西草堂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50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清满洲镶红旗人,纳喇氏。天聪六年,从攻察哈尔部。崇德间,从攻明锦州、松山、塔山。顺治初,从多铎下江南,官至江宁副都统。
维基
方拱乾(1596年—1666年—方拱乾),名若策,字肃之,号坦庵,直隶桐城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诗人、学者。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夏四月初三日出生。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少詹事。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入京,明亡。当时,方拱乾同多数大臣被关押,“以美婢四名贿赂贼将罗姓”,得以逃脱南归。顺治九年,以江督马国柱推荐,起补弘文院学士,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南闱科场案”获罪,其五子方章钺因与主考官方犹“联宗”而中举人,皇帝令刑部将方章钺“速拿来京,严行详审”,后与章钺发配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家属认修京师前门城楼工程,依《大清会典事例》得以赎罪,十月赦还,将别之际,在壁上题下〈书茅屋壁〉一诗,“莫言万里无人境,兀兀三年认作家。”。康熙元年(1662年)回到江南故土,流寓扬州荷阴客舍,以卖画为生。同年,因“衰年性健忘,似多漏轶记”,手写《绝域纪略》。康熙五年(1666年)卒。有六子六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49
【介绍】:
清太祖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初封贝勒。崇德元年,进封豫亲王。四年,以故降为贝勒。七年,松山战后,叙功进豫郡王。顺治元年,随多尔衮进关,破李自成,进亲王。为定国大将军,南下河南,破李自成,进抵西安;转而南下,破扬州,取江南。三年,为扬威大将军,率兵破蒙古苏尼特部。次年,进封辅政叔德豫亲王。康熙间追谥通。
维基
段上彩,山西省泽州直隶州阳城县(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进士出身。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山西乡试举人。清顺治三年,登进士,后官至江苏沐阳县知县。当时阳城县参加山西乡试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卫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举;次年十人又参加会试,全登进士,史称“十凤齐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麓。明崇祯七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甲申年,被李自成任为直指使。清军入北京,起为吏科给事中。顺治间与冯铨等相倾轧,降官。康熙间历任刑、兵、礼部尚书,屡疏为江南请命,又为傅山、阎尔梅开脱,为士人所称。诗文与钱谦益、吴伟业称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集》、《香严词》等。
词学图录
维基
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号芝麓、香岩,直隶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临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学家,崇祯甲戌进士,任给事中。明亡,降闯,随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礼部尚书。其诗文并工,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明万历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少年早慧,擅长八股文,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十八岁联捷进士,拈阄筮得湖广蕲水县(今湖北浠水)知县,对抗农民军,“增城浚壕以守”,历七年无恙,“蕲人德之,立生祠祀焉。”崇祯十四年(1641)秋,龚鼎孳以“大计卓异”返京,隔年授兵科给事中,尝有“一月书凡十七上”的纪录,直声震天下。娶江南歌妓顾眉生。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等人,又疏诋吕大器为陈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狱,崇祯十七年二月,出狱。甲申之变,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视北城。大顺灭亡,睿亲王多尔衮至,龚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给事中,又升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顺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忧,请赐恤典,工科给事中孙珀龄严劾鼎孳是明朝罪人,“辱身流贼,蒙朝廷擢用,曾不闻夙夜在公,惟饮酒醉歌,俳优角逐。闻讣仍复歌饮留连,冀邀非分之典,亏行灭伦,莫此为甚!”有司议降二级,后遇恩诏获免,恢复原官。大学士冯铨被劾,睿亲王会集科道官员质讯,龚鼎孳弹劾冯铨依附魏忠贤作恶,冯铨反指责龚鼎孳曾接受大顺朝北城御史之职。多尔衮问龚鼎孳是否属实,龚鼎孳承认说是,但又补充:“岂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徵亦曾归顺太宗。”多尔衮责骂说:“人果自立忠贞,然后可以责人。己身不正,何以责人?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贼比唐太宗,殊为可耻。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论人,但缩颈静坐,以免人言可也。”后来冯铨任职如故。顺治十二年十月,龚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级调用。因所荐顺天巡按御史顾仁贪污伏法,再降三级。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谥「端毅」。乾隆三十四年,诏削其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苏州人,名稼,以字行,又作子嘉、子玠。伶人。顺治间游京师,与吴伟业、龚鼎孳等人往还,吴为赋《王郎曲》。后归里。御史李森先巡按江南,以其淫奢无状,枷死苏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
【介绍】:
清盛京抚顺人,字葵阳。天聪间,随太宗取遵化,留守之,屡却明军。崇德七年,隶正黄旗汉军。顺治初,从多铎徇陕西,破潼关,下江南,取扬州,招抚江北州县,官至陕西提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91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翼王。明诸生。黄淳耀弟子。嘉定被清兵屠城时,避兵乡间,远走浙东,于危难中保存侯峒曾父子遗文。康熙间,被举鸿博。召试时故意多作规切语,使主持者不致献,因得罢去。有《续经籍考》、《十三经注疏类抄》等。朱彝尊《经义考》多取其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8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泰州人,字宾贤,号野人。独喜吟诗。家甚贫,虽丰岁常乏食。又睹明清易代江淮生灵涂炭之惨,与当地灶户受盐商剥削之苦及河患、军运等害,见闻亦切。其所作诗字字皆血泪,可称诗史。有《陋轩集》。
清诗别裁集
字宾贤,更字野人,江南泰州布衣。著有《陋轩诗》。○野人居泰州之安丰盐场,濒于海,刻苦成诗,人无知者。自周栎园侍郎盛称其诗,人争重之,由是陋轩之名与诸名家相埒。○渔洋诗以学问胜,运用典实而胸有炉冶,故多多益善,而不见痕迹。陋轩诗以性情胜,不须典实,而胸无渣滓,故语语真朴,而越见空灵。然终以无名位人,予持此论,而众人不以为然。然其诗具在,试平心易气读之,近人中有此孤怀高寄者否?
癸卯孟春,周栎园司农将之青州,过扬州,遗予《陋轩诗》一卷,盖海陵吴君嘉纪之作也。披读一过,古澹高寒,有声出金石之乐,殆郊、岛者流。近世之号为诗人者众矣,掇拾汉、魏,挦扯六朝,以献酬标榜为名高,以类函韵藻为生活,此道膻秽榛莽久矣!如君白首藜藿,戢影穷海之滨,作为诗歌,托寄萧远,若不知有门以外事者,非夫乐天知命,乌能至此?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有吴君,今乃从司农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
泰州之安礼场,海滨斥卤之乡也。明正德间,有布衣曰王艮,号心斋,以理学闻。不百年,有布衣曰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以工诗闻。自两贤相继出,而四方谭安丰场人物者,皆啧啧心斋、宾贤不置。心斋能为严苦峭厉之行;而宾贤忧深思远,所为诗,多不自知其哀且怨者,似与颜子之箪瓢陋巷,曾晰之沂水舞零,旨趣殊焉。余不获及见心斋,犹幸得交宾贤,垂三十年,习知其为人,盖醇厚而狷介者。狷介则知耻,醇厚则善自责,善自责则恕于人。其怨也,悲于人有所不平之谓也;其哀也,不过自鸣其所遇之穷。且以为诗不出于诚意,则不足传也,故其体如此。今有斥人者曰:「汝不诚。」则受者必艴然怒。而诗之不诚,则往往强自托于佩玉鸣珂以为文,不必标枝野鹿以为质也。然乎?否乎?此其非是亦最易别白者矣!然予每三复其诗,又未尝不深有慨于古法之久亡也。自乡举里选废,而《简兮》《考槃》之诗作矣;自井田废,而《大田》《南山》之诗作矣。贤如宾贤,而穷如此,吾不独为宾贤悲也。后世有位君子,有读宾贤之诗如吾之悲者,愿无如吾之徒悲,而慨然以举行周礼为任,庶几怨调罕闻;而宾贤之诗,有益于人之国家不既多乎?或曰:「宾贤今之处士,独无意于学颜、仓与?」曰:命不同也。颜、曾非穷人也。夫既得圣人而为之师,且其家庭亦必有可乐者;颜渊死于颜路之前,而曾晰父子间事,孟子略载之。忧于国而乐于家,穷于出而通于处,宾贤都未有此也,而何疑于其哀且怨乎?嗟乎!宾贤之哀怨,乃其诗之诚也。心斋践履笃实,其学一本于诚,使宾贤得与生同时,则亦心斋之徒矣,岂独以其诗鸣哉!
今天下何处士之多也?以余所见,今富贵利达者之家,其坐客多世俗所称处士者焉。彼富贵利达者,视其家食用玩好之物无不具,独不能具其文章,通知古今载籍之语。乃挟其势与利,思钩致贫贱失志、稍知诗与文、又自骄语为高士者,以充其玩好之一物;而彼骄语为高士者,欲以其诗与文汲汲然求知于人,不幸贫贱,失志益甚,遂俛首甘心,充为富贵利达者之玩好而不辞。余观古处士,未常不受知于富贵之人,特其终身所受知者,一人而已,名且大显于天下。古富贵之人,于天下之士,固无所不好,然诚得士之报,使天下后世,信其心之诚;然好士者,亦不过一二士,未若今天下两者相遇多而相得者不益彰也。以毛公、薛公之隐于博徒卖浆也,知从之游者独信陵君耳!同时平原君亦好士,未常知毛公、薛公在其国中也。以北郭骚之贤,几不受知于晏子;既知之,又几失之。盖贤者之难知,而又不肯屑屑求知于人若此。以予观我友泰州吴子野人之诗,与其所以立身持己者,可谓不愧古处士;而当世之大公卿好士者之众,能深知其诗与其立身持己不愧处士,笃好之表彰之如不克者,惟栎园周先生一人。即阮亭且云:「我官扬州三年,未知海陵有吴子,今乃从周司农公知之。」予益以叹吴子之为处士,非予所见为多者之处士也。周先生之知处士,果有异于世之所为好士者也。两人者,皆远矣,皆不可及矣!予故乐得而叙之。康熙戊申首夏,吴下同学弟计东,书于广陵玉笑亭。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噫!何真隐之难也!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史臣之论率如是。以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若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噫!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若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茶,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数十年来,扬郡之大害有三:曰盐筴,曰军输,曰河患;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瞭然在目。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虽少陵赋《兵车》,次山咏《舂陵》,何以过?使其得志,出厥怀抱,裨益军国民生不浅,奈何托之空言也!然而吴子蒿目怆心、孤吟而永叹者,尚不止此。予自申、酉杜门垂廿载,不知户外事,独时时耳吴子名。辛亥,馆海陵,以为必识吴子,越十年,不识如故。今年癸亥夏四月,始定交于馆舍。予见吴子,大喜;吴子见予,亦大喜;为张宴置酒相乐也;已而相泣。呜呼!予当初闭户时犹壮盛,即吴子亦未艾;乃今吴子近七十,予亦去耆无几,吾两人者皆老矣,而始得一遇;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不可重为太息哉!吴子诗自三事而外,怀亲忆友,指事类情,多缠绵沉痛;而于高岸深谷,细柳新蒲之感尤甚。予读之往往不及终卷而罢。而吴子酒半出袖中诗属为序,予亦何能究其言、悉其旨乎?少陵云:「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而《陋轩集》中,亦有「往事不得忘,痛饮求模糊」之句。然则予之不尽言也,亦犹少陵之不忍问也,又若吴子之百觚千爵以祈模糊也。悲夫!
国初人甚喜谈诗,自公卿大夫士而下逮氓庶旁流,多争自琢磨,附于风雅。其在上者,如合肥、娄东、大梁之属,难更仆数,而要皆有其集盛传于世。惟穷悴隐居,以诗自命,而莫附青云,名随湮没,绝可惜也。往时名人,亦有选本,附载数人,卒成挂漏。其真能直逼古人者,不少概见,即其书亦未历久而废弃无存矣。当时以处士有集行世者,凡数人,吾郡吴嘉纪野人与焉。野人初处海滨,无意于世,遭汪悔斋先生于场下,乃奇而称之;归与蛟门、豹人、孝威诸公为之扬誉,遂甚为郡城夙老所许;而诸商好文者,争延致之。今所刻《陋轩集》,皆其力也。野人诗未为极至,然亦自具性情,不寄他人篱壁,传之后配,固当有数十首可存不废者,乃其名竟得悔斋以传。其视老死乡而生平含毫苦吟,祗成荣花飘风、好音过耳者,顾不甚幸也哉!吾宗人崆峒先生名敏,高邮州学生,不及贡而殁。同邑丁子先先生,名元甲,府学生,当贡而适遇停贡八年,亦不及复而殆。其子震三、施敬,与予交善。三人诗绝佳,高出野人数倍,皆以穷悴不传,到今几无有知其人者。士不幸终困胶庠,并一二诗之传后,尚有数阨焉,不深可痛乎!呜呼!野人其真厚幸也已。
《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康熙改元,司农来扬州,因汪舟次知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诗》,司农所命也。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阮亭时官扬州推官,(顺治十七年任。)因司农知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康熙六年,钱塘汪芾斯分司东淘,雅重先生,为裒其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吴周祚序言之甚详。汪公当自有序,惜不传。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剞劂,汪蛟门序,称其刊刻精好。今世所传《陋轩诗》原刻,即方本。余家藏二部,一为先君子所遗,今归家仲。余所藏,乃妻大父仲松岚先生圈评本,内子巾箱中物也。周、汪两刻,余未见。其最后者,嘉庆时,栟茶场缪竹痴所刊,刻手远逊于前。且原诗六卷,离为十二,失其旧矣。然其表章前哲之功,正不可没。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顷选先生诗入《海陵诗徵》,为国朝诗人之冠,特诠次其说。(夏荃)
吾友夏君退庵,既购得缪氏所刻《陋轩诗》集板,又获陋轩未刻诗册,辑为两卷,刻成未及印行,遽归道山。哲嗣子猷以集见示,并乞为之序。余谓野人先生诗,前人序之已详,复何俟鄙人赞说。而续刻始末,则固不可不序也。先是东淘施君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册,一为孙豹人手订,一为陋轩自钞。乾隆戊子,宫君节溪游东淘,于井亭处见之,携归。其孙文波为退庵僚婿,取以相赠。计诗三百六十馀首,其已见《陋轩诗》刻者,约十之一,馀皆世所未见;又得周栎园、孙豹人序两篇,亦前集所未有。退庵详加遴选,得诗百二十馀首,分为上下卷,以付诸梓,将与初集并行。此事详晓所著笔记中。退庵所得诗册,余未之见。然观初集,犹间有酬应之篇,而续集则皆陶写性灵之作,以是叹退庵抉择之精也。余犹忆辛丑闰三月间,退庵自郡城归,舟已将发,过禅智寺,于坏壁石刻中,录得先生二绝句云:「长公诗句在香台,六百馀年没草莱。片石不愁零落久,琅琊居士会寻来。」「拭尽寒烟旧藓痕,新题陈迹共相存。老僧漫说因缘事,绿草春风满寺门。」此诗盖为渔洋先生获东坡石刻而作,初集、续集皆未载。退庵得之狂喜,遍以告诸同人。情景宛然在目,因并记之,以见其搜辑之勤如此。退庵博雅多才,著作甚富,所辑海陵文徵、诗徵,尤有关乡邦文献。倘有好事者取以付梓,庶不负退庵辛苦缀辑之意也。
吴野人先生《陋轩诗》,以周栎园司农所刻为最初本。康熙前壬寅,司农来扬州,因汪舟次知野人,为序其诗,梓而行之,名曰陋轩,司农所命也。同时作序者,有计甫草、王阮亭两公。阮亭时官扬州推官,因司农知野人,雪夜被酒,为作诗序,翼明,走急足寄陋轩,当在是时。今集中并无王序,即《带经堂集》亦未编入,殊不可解。康熙丁未,钱塘汪芾斯分转东淘,雅重先生,为裒全集,得诗四百首,续梓以行。吴周祚序言之甚详。厥后方于云(鸿逵)合先生前后诗重付梓人。汪蛟门序称其刊刻精好,此语信然。余家藏《陋轩诗》,为先君子所遗,乃方刻也,近亦罕有。汪、周二刻都未及见。嘉庆时,栟茶缪竹痴(中)复为剞劂,刻工较逊于前;且原诗六卷分为十二,失其旧矣。然其表彰前人之功,自不可没,此《陋轩诗》四刻之原委也。道光辛卯,缪板归富安徐氏,顷又展转出售,余即购回,但字多漫漶,重加校订,阙者补之,讹者正之,阅五月而蒇事,因诠次其说于简末。乡后学夏嘉谷谨识。
曩者读新建王文成公集,于泰州得识一王心斋先生,盐丁中之麟凤也。不百年而吴野人先生又继之起焉,亦泰州盐丁也。抱道食贫,超然云表,人仰之如青天立鹤,高不可攀。胸有所触,辄随意吟咏,调不师古,亦不法今,寂寂焉独弹无弦之琴,以自适其性情而已。茅屋一椽,不蔽风雨,晏如也。殁后遗有《陋轩诗》稿,自存者半,散存于各亲友者亦半。大都抒写其忠孝节义之怀,借以箴世,与才士骚人之作异焉。一时贤士大夫先后为之搜辑刻行,仅成七册,脍炙人口久矣。兵燹后版灰烬,原诗罕有存者,后之人咸以不及诵读为憾。岁民国八年己未,吾友杨绳武茂才,偶于荒肆中购得之,珍如拱璧,集友复加校雠,亟谋重梓印行,发幽光而著潜德,诚古君子之用心也。携诗示余,属为序,辅深愧不文,辞不获已。诵其诗缠绵悱恻,言浅而意深,可以示惩,可以示劝,《三百篇》温柔敦厚之旨,先生其独有会心乎!自号野人,孔子从先进之意也,野人而更进乎君子者也。名其诗曰《陋轩》,颜子乐箪瓢之意也,愈陋而愈贤者也。于戏!若两先生者,均以极贫之盐丁,而一念自克,遂能奋起庸俗之中,上与孔子为徒。王子能传孔子之道者也,吴子能传孔子之诗者也。殊涂同归,后先一辙。谓野人先生之诗为诗者可也,谓野人先生之诗即心斋先生之道,亦无不可也。吾读吴野人之诗,吾益叹《三百篇》之有功于世道人心为匪浅也,宜乎吾友杨君之亟谋梓行也。民国九年,夏历庚申三月,禹县方硕甫撰于扬州。
《陋轩诗》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嘉纪撰。嘉纪字野人,泰州人。泰州多以煮海为业,嘉纪独食贫吟咏,屏处东淘,自铭所居曰陋轩,因以名集。其诗颇为王士禛所称。后刊板散佚,此本乃其友人方于云裒集重刻者也。其诗风骨颇遒,运思亦复劖刻,而生于阴季,遭逢荒乱,不免多怨咽之音。
吴野人《陋轩诗》六卷,信芳阁活字本,为《清初十家诗钞》之七。据康熙十八年汪懋麟序,野人诗初集,为周栎园所刻。汪芾斯分司东淘,为再刊其集。方于云复裒其前后诗刊之,懋麟所序即此本也。计东序初集之刊,在康熙戊申,先于于云凡十二年。吴周祚序于云所刊,(案,「于云」当为「注芾斯」之误。)共四百馀首。今六卷本,盖野人没后,其友程岫所刊者,后于于云凡五年。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秋客广陵,再过云家,则野人已前死数月,遗稿多放失未梓,云家悉捃拾排缵,付其友汪悔斋太史发梓,为《陋轩集》六卷。」凡一千十二首。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江村诗》者,岫所撰。云家,岫之字。信芳既复刻,又称泰州缪氏有重刊本。盖缪中(竹痴)刻《陋轩集》,依汪刻强分十二卷,时在嘉庆甲戌。刻成未印行,后其族弟锦,为之补板行世,则道光庚寅矣。缪刻集板,后归夏退庵。退庵又得东淘施井亭藏陋轩未刻诗二卷,三百六十馀首,选出百二十馀首,编为续集,分上下二卷,附刻集后,刘文淇为之序。然则野人之诗,先后凡七刻矣。读野人诗,如沁寒泉,如沃冰雪,如饮甘露,如触幽香。然肝肠甚热,急人之饥,过己之饥;急人之溺,过己之溺。是真有情,不能从形迹求也。程岫《江村诗》二卷,袁承福《啸竹诗钞》八卷,皆号高逸,能衍野人之绪馀。野人名嘉纪,字宾贤,泰州东淘人。
清诗别裁集
字惟一,江南盐城人。顺治戊戌赐进士第二人,官至侍读学士。著有《世耕堂诗集》。
维基
孙一致(1619年—1693年),字惟一,号业澜,亦号箨庵,江南盐城大孙庄人,清初政治人物。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早年受叔父孙矩的教导,自小能读四书五经。顺治十一年(1654年)考取江南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学士。康熙元年(1662年)以亲老告归。康熙六年(1667年)走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工于诗,学宗杜甫,宋曹说:“孙学士的诗,其阴绝高远奇矫无比,七子不足拟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患风湿麻痹症。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病卒。其好友宋曹、刘沁区编有《世耕堂诗集》两卷。
维基
霍炳,山东济南府青城县人,进士出身。崇祯十二年,乡试中举。顺治三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任刑部郎中。顺治十四年,升任江南按察使司佥事、淮海道。顺治十七年,改任江南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江宁兵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