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创作地点
移蔡帖785年1月19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
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
天也。天之昭明。
其可诬乎。有唐之德。
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869年 晚唐 · 唐彦谦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
引用典故:东海桥 飞燕 黄龙见谯 中原无鹿
册府藏馀烈,皇纲正本朝。
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咫尺言终直,怆惶道已消。
泪心传位日,挥涕授遗朝。
飞燕潜来赵,黄龙见谯
既迷帝鹿,难问贾生雕。
穆卜缄縢秘,金根辙迹遥。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罗织黄门讼,笙簧白骨销。
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
邂逅江鱼食,凄凉楚客招。
文忠徒谥议,子卯但箫韶。
未见公侯复,寻伤嗣续凋。
流年随水逝,高谊薄层霄。
柱石林公远,缣缃故国饶。
奇踪天骥活,遗轴锦鸾翘。
近者淮夷戮,前年归马调。
始闻移北葬,兼议荫山苗。
圣泽覃将溥,贞魂喜定飘。
异时穷巷客,怀古漫成谣。
真阳县素丝堂记1097年闰2月25日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八、《柯山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
庆历中,起居钱公守真阳,名其燕寝曰「素丝堂」。
绍圣初忝守是郡,此堂具存。
而四年谪齐安,道蔡之真阳
真阳宰钱君,起居之孙也,授馆于县舍。
其西有堂,宏敞而高洁,寒暑之居咸宜,而钱君名之曰「素丝」,而属予记之。
惟钱氏有大功事于吴,为宋忠臣,著于令甲,而子孙仕于朝,以才德为名臣者相继,号为天下甲族。
观钱君所以名堂之意,则其洁己守公之意,有自来矣。
钱君治真阳,不劳而庶务举,与客终日清言于堂上,视其规画,继其祖无难也。
起居讳彦远吴越忠懿王之孙。
闰月二十五日
王太保986年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河东先生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兵者以诈行,以奇胜,以谋先,以勇固。
失此四者,败之道也。
开生长河朔间,读书为文之外,好寻前古兴亡成败之迹。
自儿童时,复见烈考每每话后唐庄宗迄于晋、汉朝与北虏战争之事,历历如在眼前。
开今夏中随兵馈粮,北抵涿州
观其北虏用兵之法,皆如往昔烈考所言。
察其国家将卒之徒,即有异也。
以朝廷自周世宗淮南,收秦凤
太祖皇帝荆湖,破西川、广南,灭吴;
皇帝平晋吴越、瓯闽,三十年中,兵出即胜,谋动即成。
今天朝兵虽多,将虽众,其为争胜之道,视北虏犹视吴、蜀、晋、楚之师,所以开谓其有异而乃失其利也。
北虏非吴、蜀、晋、楚之匹也:用非诈也,不能及其心;
出非奇也,不能敌其众;
动非谋也,不能防其奸;
战非勇也,不能捍其力。
轻而视之,易而行之,非所以利也。
北虏昨自祁沟之役洎此,入数月也。
逐我师而回,乘胜也;
念己地之侵,蓄怒也。
乘胜而蓄怒,今其来也,必选其劲虏精骑,尽率其群,决入吾境,势甚锐耳。
刘与李不能坚壁清野,备而避之,非善之将者也。
譬之恶兽,有暴其巢窟者,退必咆哮攫齧,肆害于物,当此之时,未可制其横猾也。
茍俟其怒心发极之后,从而图之,可为易耳。
今闻北虏尚在瀛州界内,开计其来也,肯此而退乎?
虏使间者南入深、冀,先行侦察也,勿以其寂然无声,谓其息也,此乃谋其往耳;
勿以其居然不动,谓其止也,此乃窥其便耳。
明公承命而来,禁旅旋至,开欲乞候兵师到此,即请尽出甲兵,多持旌旗,缓行而前,至府北属县已来,扬声云大军数十万相次而至,夜即多以火鼓,张其兵势,仍请分命两道而行。
北面城邑军兵,闻必增气。
若贼虏有南顾之心,闻之必未敢轻易而进;
若贼虏本无南顾之心,此行不远而回,又且无害于我。
况大河之北,郡县累累,民居相邻,户仅百万,闻王师而大至,其心宁不顿得安乎!
俟其旬浃间,城池修完,北虏不进,即请明公相度乞圣驾行幸天雄军驻跸,而后进军,渐抵贝、冀,声援边方。
若得北虏退归,河朔无事,即却贼安边之功,尽成明公之勋业也。
儒学议兵,不识远大,僭易闻启,惶惧实深。
开再拜。
参政吕给事986年二月十一日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二月十一日将仕郎、守蔡州上蔡县令柳开,谨献书于执事
人之罪莫大于不忠不孝,今有之,得以言于执事执事必听而信矣,哀而怜矣。
夫国家以科第爵位取士者,要欲安民治国,扶树教化。
自千百人中,始得一人登名礼部
礼部吏部为州县吏,复于千百人中,始得一人登名朝籍,立之于明廷,居之以显位,出入受寄,承天子宰相指画,理平小大。
是乃求人任官,非为易也。
其有轻而弃之,自取败祸者,岂得为忠乎?
一举中进士第,凡五年为吏郡府,而入朝四迁五命,得殿中侍御史,三典大州,受皇朝名位非不重也。
而一旦不忍小忿,与人任气争斗,紊烦上心,削去朝籍,逐为县令
不能重主上之命而固守名器,辱君父任使之意,名书刑籍,使万方议而笑之,以为国家任非其人,斯不忠之罪也。
父任监察御史乾德三年卒于泗州官舍,至雍熙甲申岁,二十年矣。
其间母氏洎叔父三人、叔母氏、兄辟与诸嫂氏,又七人相继亡殁。
以游学从宦,生计牢落,竟未能克襄葬事。
又幼弟稚妹,婚嫁失时。
江南数年,每一念至,不觉心神绝死。
前年,自知润州得替归京,以家在河北,曾具此二事白于政事堂,中蒙执事赐以贝州之命,甚为获所愿也。
到治所后,方经营婚葬。
三月,长兄闵卒于昭义军节度推官
又不两月间,次兄肩吾自知郢州罢还阙下,行次唐州而卒。
后不十旬,兵马都监赵嘉监押廷玉,以官事苦相侵逼,致各忿争,天怒降威,追官作宰,窘辱颠沛,极不忍言。
向所求来河北营度迁葬婚嫁事,无所能也。
呜呼!
为人子,父母叔婶兄嫂氏计十四人死而不葬馀二十年,弟妹成人又失婚嫁,名辱身困,岂为孝乎?
不孝之罪也。
每念此事,开诚不忠不孝人也,罪亦大矣,生何为矣!
直以诸孤孩孺累累满前,寒饿徬徨,家仅百口,非知而大有力者,莫能救之。
执事,不敢言布衣旧常知矣。
今天下大臣中立朝廷受上知者,唯执事一人为最,位居相府,名动寰区,亦大有力矣。
若是,而非执事者不能救矣。
执事非此时也,即又不能大施其力矣。
何者?
凡上之施恩威于下有非常者,必上不能直行而专为也,必左右有以非常之善恶先闻于上也,然后上乃行非常之威以罚恶,非常之恩以赏善耳。
昨获罪,实甚非常。
今仰望于执事者,望执事以非常之善言闻于上,乞行非常之恩。
况以执事当此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便,可以行非常之惠,救非常之辜于也。
闻方今大发师徒,必有征伐,是非常之时也。
国家事繁务众,文武要人,是非常之便也。
执事若念昨触犯刑章,无毫发赃贿,上不负国,下不侵民,止以王事与同职争竞,审言于上。
又开平燕袭晋之年,催运楚、泗八州,及起遣镇州粮草八十万计,随驾先行,皆获周旋无误,前后任使,咸以干局。
言之具列于上,乞于今时重难极处,使之以赎前罪。
如此,是执事可以行非常之惠也。
执事力言于上,取于下,舍其罪戾,役以重难,离此州县之中,再列班行之末,是救非常之辜也。
执事因此时垂大惠,即救甚为易耳。
若此时执事不赐哀怜,特加振拔,即无缘免此危困穷戚也。
惴惴旦暮,死亡可期。
若过此时,俟于他日,执事纵欲致于无过之地,救于久困之涂,亦难为力,而无其便矣。
直写危恳,且陈短书,号伏尘泥,朝夕望命,唯执事悯之。
死罪死罪。
史馆相公986年三月六日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三月六日将仕郎、守蔡州上蔡县令柳开,谨沥血献书于相公
人于天不可得而升,得升于天者,凡骨为仙,知不死于尘世耳。
京城不可得而见,今得至于京城,得见于相公,即灾害可免,穷困可伸,脱出泥滓之中,再登霄汉之上,知不难矣,与其升天为仙,其亦不远。
何者?
负罪南迁,逐为县令,囚系下位,愁忧日煎。
骨肉之间,疾病太半,俸薄家贫,食不充饱。
父母没世,闭骨浅草,弟妹婚嫁,绝无遂心。
茫茫天地之中,为厄穷极矣!
去年以不忍小忿,与同职以王事争斗,上辱皇帝任使之意,下玷相公变化之恩。
虽不犯赃,虽不负国,虽不怠慢公事,虽不侵害黎民,其如君子用和,儒者立行,即何远乎!
自致之罪戾亦极矣。
厄穷且如是,罪戾亦如是。
若守职在县,夐隔路途,虽欲言之于相公,无由得至京城矣。
今来率领部民,馈辇军食,路出天阙,迹达相门,即诚可陈,事可谋。
受恩门下已十五年,相公忍不哀而念之哉!
相公积仁累行,亘围物表,草木虫鱼,尚加惠养,况于反肯无情乎!
自知免灾害,化穷困,出泥滓,上霄汉,在相公一言有馀,知不难于今日矣。
是行也,变祸为福,易愁为娱,期之朝夕,自可前贺。
凡遭逢天命之归己者,帝王之位可得;
遭逢人主之用己者,将相之位可得;
遭逢宰相之知己者,公卿之位可得。
古人与今人穷达,此理一致耳。
无如是有遭逢者,求而且为难矣。
上天景命,下属圣君,万方承平,远绝古昔,是天命永归于皇家也。
高坐庙堂,密运筹策,子视,奴命,是人主之大用相公也。
自应举历官,出入门下,屈伸动静,钜细承恩,是遭逢于相公也。
不能慎守名器,大掇悔尤,退黜朝行,沉落坑阱。
茍无此事,即相公也,岂惜公卿之位乎?
呜呼!
每一念之,不觉心死,古谓噬脐不及者,正在开耳。
相公悯察。
茍不垂惠,则柳氏之族必也衰亡。
再拜。
李宗谔秀才986年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河东先生集》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秀才足下:贤愚之生,无择其所处也,惟其人在乎心别耳。
文章之所主,道也。
古之为学,公卿士大夫之子弟,立身行道,取位与名,必用之。
后之公卿士大夫之子弟,惟取位为丰逸之具,乃罕学焉。
其学者,非章句浅末之类,求第有司,进明天子者也;
学谓立言垂教,行义炳炳,如古贤君子耳,贵家子少专焉;
专之者,惟穷悴孑孑,介特寒士,愤悱之不胜所作也。
贵家子能此者,自汉而下四十年,开能识者,为足下一言之。
周末故范鲁公相国,子弟中惟今杲立节好学,相国洎朝之百执事,以至后进群生,皆知而奇待焉。
乃至今来,以文得名,以文得位,居贫御众,能偕古人有道,惟杲可尚。
四十年中得相位者,仅十家,而其淳诚遗直,材略杰异,不贪不佞,巍然有良相之风者,亦惟鲁公耳。
十家子有亡有存,于今为世言者有几?
得位齿于卿大夫者,于今复有几?
其为名不时异者,与不得位而泯没者,斯无异也,孰偕杲哉!
此无他,惟学与不学耳。
去年春在贝州,有幕吏刘去华,新拜观察推官之命而来郡中,开始见之,辞气恢然,举止详熟。
间求其所从来,即其道出于贤尊相公之门下。
召与之语,即数数称足下行事不类于贵家子。
足下出即乘蹇驴,张弊盖,从小仆,不佩文犀诸金具,带、衣惟纯色常服;
不哗妄,心能别是非,有信义
耽学好文,文之辞章卓异峻拔。
居其家,相国多器之;
与士大夫群进后生游,众必推尚。
开当闻之时,诚欲识足下面耳。
今年春,过京师,托进士崔景之于足下。
开所志者,愿与足下为一时之交,非求媚也,直欲与足下使世称谓叹美,以道相得耳。
中执宪赵公魏时,开于今夏中日得奉于左右,常言足下为今时之俊人伟才,将特荐进于上,要足下赞教化,惠邦家,为天下之雄冠也。
开今来得复旧官,留于京邑,思与足下朝夕游处,各尽其所怀,以其事役劬劬,卒未得相见。
数日前,崔秀才袖足下文一轴及《永泰门义井铭》石本一篇见贶,读之竟日,知称咏足下者不为谬矣。
足下之文雅而理明白,气和且清,真可贵也。
足下若不废于学,勤勤然,即至于道,其不难矣。
名称禄位,必由己立。
十数年外,可与杲为敌耳。
贵家子群不能远望辙迹,况能踵哉!
贤尊相公懿德洪业,近年无及,真又与鲁公不相上下,是知四十年间,惟足下与范两家父子为贤。
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也,足下惟勉之。
开俟下成之惟速,冀后人仰望足下清尘,知开言为不佞。
开性直好古,立朝且孤,与之朋游,罕见其类,志之大者,望于足下耳。
所遗文谨留为好,请无赐罪让。
开白。
宋故中大夫左补阙致仕高公墓志铭986年夏五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河东先生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郡府间年贡士上列,宰相择辞臣、学官,躬五试之岁,岁三月甲子渤海高南金,治毛、郑《诗》,中第,在殿方引卷召名,上视之曰:「高书记子乎」?
大臣覆之,曰:「然」。
上曰:「頔在乎?
当老矣」。
南金对曰:「臣父年八十一,在矣」。
上曰:「朕昔迎后(符氏。),抵魏,王命頔曰佐朕膳。
頔上手不懈,兢兢然,多礼人也」。
大臣交赞荐之。
退呼南金问者三。
上曰:「授汝父左补阙其致仕。
吾旌善人,用劝天下」。
致仕官无俸入,赐钱十万,令于魏取之。
翌日,南金捧命来归,公拜之。
幕府吏动天子加殊命,非常者也。
夏五月,开自贝贬逐南行,过公宇下,见公冠大顶乌纱叠帽,衣缁缘褐縠单裘,手右曳杖,左捧囊,中出锦引幅,茜牙轴,纹绫背纸押,押第署朱镂印文,披之,即新诰也。
公持之如不胜,感涕下𧸘,君至也。
明年春三月丁丑,开率县民馈军伐燕,路出大名,乡之人语曰:「公当去月辛酉殁矣」。
夏五月庚寅,开随兵回,使告其孤曰:「愿铭公墓,以报公厚知于我也」。
润、南金与鼎三子,列公行事以请。
唐建中年,太常七岁女子以父彦昭事能死贼中,谥之为悯,名曰妹妹。
彦昭守濮阳,背贼纳归于德宗,封平恩郡王
同州文学讳衡
衡生西吾,隐而不仕。
西吾生公
公字子奇,用文取进士高第,历慈丘遂平主簿,安、申等州,大名府观察支使
周显德中魏王奏授公掌书记
开宝二年,王移凤翔府,至洛,帝止之。
公从王罢归,复选授旧官。
六年,丁太夫人琅邪王氏忧,终丧足不越庭户。
府帅李公复奏公如故。
上二年,有诬奏公以老而怠其任者,急诏庭见责之,辞不小屈。
上曰:「尔实止为一书记,其久而曾无莅他事乎」?
公对曰:「臣守道俟命,不茍不竞,乃如此也。
府钜细事无官者,臣兼治之,非止在臣所职书记耳」。
上曰:「若何谓老不治务乎?
尔去,复其位矣」。
七年,公始以疾免。
昔王之未去府也,左右惟贪虐取下,下所不能堪。
及王之去,即羞惧无敢一游于魏者,独公居之,前后三十年,不迁不离。
始至之日,与告终之夕,出处进退,语默用舍,无革无愧,人无咎言,世谓公君子也。
公至魏之初,有群小吏遇公于涂中,趋而候公,公即停驾揖之。
有大吏复若是,公乃降,答以礼。
至公免职,公固不易。
以是吏多避去,不敢见。
与公言,经史子集,举而问之,则公恳恳诵之,无有舛忘,皆如目前事。
公为文精且典。
手抄书千卷,字细如豆,无漏无误,老而益精。
得之者,藏为书宝。
信义忠勇,孝爱仁恕,公不阙一。
公长子浣暨公夫人赵郡李氏,先公而死。
某年月日,以公归大名府元城县某乡某里李夫人之坟葬焉。
公三女:孟适故兴元府司录参军晁;
仲适将作监丞李策;
季适著作佐郎集用砺,未归而夭。
南金解褐,得沙河
鼎应进士举
公卒之日无恙,教诫后事不乱。
铭曰:
群万浩浩,公独有道。
驱谀竞偷,公学优优。
易世一官,行积名完
公之所易,人之所难。
赀充位崇,死矣其空。
方之在公,我殊彼同。
以诰何慝,乃褒何德。
岁纪未极,斯焉消息。
惟天聪明,视谛听诚。
凑声渊穆,无适莫程。
埃坌窒目,奔夷且覆。
纳吉必经,反危以宁。
此之云远,其逝不返。
岂惟于人,亦惟于身。
我来旧乡,公今云亡。
厥善其长,厥裔其昌。
写我心伤,刻为辞章。
与党评事760年 唐 · 元结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大理党晔,好閒自退,元子爱之,作诗赠焉。
自顾无功劳,一岁官再迁。
跼身班次中,常窃愧耻焉。
加以久荒浪,惛愚性颇全。
未知在冠冕,不合无拘牵。
勤强所不及,于人或未然。
岂忘惠君子,恕之识见偏。
且欲因我心,顺为理化先。
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
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禅
监察御史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臣某言。臣伏奉某月日敕。
除臣监察御史里行。依前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
忽承天泽。不胜庆喜。
负荷恩任。伏增忧惧。
臣在至德元年。举家逃难。
生几于死。出自贼庭。
远如海滨。敢望冠冕。
陛下过听。疑臣有才谋可用。
谓臣以忠正可嘉。枉以公诏徵臣。
延问当时之事。言未可取。
荣宠已殊。事未可行。
授任过次。其时以康元狡逆。
陛下忧劳。臣亦不辞疲驽。
奉宣圣旨。招集士卒。
师旅未成。又逢张瑾奸凶。
再惊江汉。臣恐陛下忧无制变。
遂曾表请用兵。陛下嘉臣恳愚。
频降恩诏。圣私殊甚。
特加超擢至今。臣自布衣。
未踰数月。官忝风宪
任兼戎旅。今不劳兵革。
凶竖伏辜。臣不可终以无能。
苟安非望。自奸臣逆命。
于今六年。愧无寸能。
苟求禄位。分符佩印。
不知惭羞。戮辱及之。
死将不悔。陛下忍而从者。
其可胜言。臣才弱识下。
非智无谋。循涯顾分。
实自知耻。臣老母多病。
又无弟兄。漂流殊乡。
孤弱相养。伏愿陛下矜臣愚钝。
不合齿于朝列。念臣老母。
令臣得以奉养。则圣朝无辱官之士。
山泽有纯孝之臣。不任悃之至。
谨遣某官奉表以闻。谨言。
省官乾元三年上来大夫唐邓等州县官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方城县旧万馀户今二百户已下其南阳向城等县更破碎于方城县正员官及摄官共有六十人。
以前件如前。
自经逆乱。
州县残破。
唐邓两州。
实为尤甚。
荒草千里。
是其疆畎。
万室空虚。
是其井邑。
乱骨相枕。
是其百姓。
孤老寡弱。
是其遗人。
哀而恤之。
尚恐冤怨。
肆其侵暴。
实恐流亡。
今贼寇凭陵。
镇兵资其给养。
今河路阻绝。
邮驿在其供承。
若不触事救之。
无以劳勉其苦。
为之计者。
在先省官
方城湖阳县正官及摄官
并户口多少。
具状如前。
每县伏望量留令并佐官一人。
馀并望勒停。
谨录状上。
请收养孤弱状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当军孤弱小儿都七十六人张季秀等三十九人无父母周国良等三十七人有父兄在军)
以前件状如前。
小儿等无父母者。
乡国沦陷
亲戚俱亡。
谁家可归。
佣丐未得。
有父兄者。
其父兄自经艰难。
久从征戍。
多以忠义。
遭逢诛贼。
有遗孤弱子。
不忍弃之。
力相恤养。
以至今日。
迄令诸将有孤儿投军者。
许收驱使。
有孤弱子弟者。
许令存养。
当军小儿。
先取回残回易杂利给养。
谨录状上。
请给将士父母粮状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军将二千人父随子者四人母随子者二十八人。
以前件如前。
将士父母等。
皆因丧乱。
不知所归。
在于军中。
为日亦久。
夫孝而仁者。
可与言忠信。
而忠信者。
可以全义勇。
岂有责其忠信。
使之义勇。
而不劝之孝慈。
恤以仁惠。
今军中有父母者。
皆共分衣食。
先其父母。
寒馁日甚。
未尝有辞。
其将士父母等。
伏望各量事给其衣食。
则义有所存。
恩有所及。
俾人感劝。
实在于此。
谨录状上。
箧中集序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元结作箧中集。或问曰。
公所集之诗。何以订之。
对曰。风雅不兴。
几及千岁。溺于时者。
世无人哉。呜呼。
有名位不显。年寿不终。
独无知音。不见称颂。
死而已矣。谁云无之。
近世作者。更相沿袭。
拘限声病。喜尚形似。
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
然哉。彼则指咏时物。
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可矣。
若令方直之士。大雅君子。
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
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
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
五十馀年。凡所为文。
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
稍见师效。能似类者。
有五六人。于戏。
自沈公及二三子。皆以正直而无禄位。
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
异于是者。显荣当世。
谁为辩士。吾欲问之。
天下兵兴。于今六岁。
人皆务武。斯焉谁嗣。
已长逝者。遗文散失。
方阻绝者。不见近作。
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
命曰箧中集。且欲传之亲故。
冀其不亡。于今凡七人。
诗二十二首。时乾元三年也。
哀邱表760年 唐 · 元结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乾元庚子
元子理兵于有泌之南。
泌南至德丁酉为陷邑。
乾元已亥为境上。
杀伤劳苦。
言可极耶。
街郭乱骨。
如古屠肆。
于是收而藏之。
命曰哀邱。
或曰。
次山之命哀邱也。
哀生人将尽而乱骨不藏者乎。
哀壮勇已死而名迹不显者乎。
对曰。
非也。
吾哀凡人不能绝贪争毒乱之心。
守正和仁让之分。
至令吾有哀邱之怨欤。
严司空谢招讨使814年10月21日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臣某言。
中使某乙至。
伏奉今月十九日敕。
以臣兼充申光蔡等州招讨使
并赐臣手诏两道。
天光下济。
圣泽逾深。
捧诏惭惶。
心魂战越
臣某中谢
伏以陛下威加四海
德被万方。
下蜀无束马之劳。
平吴但斩鲸而已。
百蛮述职。
九有怀仁
凡在生成。
孰不柔茂。
而蕞尔元济。
天将剿除。
寘蟊贼于其心。
假蝼蚁以为聚。
父死不葬。
王命未临。
擅胁师徒。
偷侵县道。
此诚仁人孝子决愤激忠之日也。
陛下尚先含垢
未忍加诛。
曲示绥怀。
俾臣招抚
臣诚虽恳到。
性本孱愚
任重忧深。
惊惶失据。
然以苗心可化。
舜舞方兴。
仰荷威灵。
冀其柔服
臣即日与邻道计会。
奉宣诏旨。
诱谕顽凶。
威爱并施。
使之来格。
如或尚驱枭獍。
不袭椒兰。
臣则誓死剪除。
俾无遗孽。
其归投百姓等。
臣并准诏别加优恤。
置在安全。
仰副圣情。
不令惊扰。
臣先奉恩诏。
令臣发赴唐州
不获奔走伏谢阙庭。
无任恐惧之至。
代谕淮西814年10月21日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某月日。山南东道节度兼申光蔡等州招抚使检校司空严某。
致书前彰义军兵马使侍御淮西士官吏申光蔡等州百姓等。奉十月十九日诏书。
以某充申光蔡招抚使。某月日遣使赍敕送付界首布告讫。
某顷镇太原。与侍御伯父相国公同受恩寄。
交问岁时。欢好不绝。
仅十馀年。可谓至矣。
侍御尚书继当宠命。某又领镇荆南
前好复修。款密如旧。
吊丧问疾。礼无不时。
亦可谓勤矣。某与侍御伯父先父既等夷。
侍御实丈人行。固已私矣。
况朝廷以侍御因丧扰惑。迷误诏旨。
欲思致训。未忍加兵。
仍以某为招抚之使。是尚书之嗣既绝。
而由某有复联之望。捧诏以来。
夙夜忧叹。不任怜痛之怀。
某欲上徵古类。恐引谕不明。
切为诸公以近事灼然在耳目者言之。今侍御弃丧背礼。
舍父干君。诱聚师徒。
希求爵位者。岂不以贞元末年
天下方镇物故。往往依凭众请而得者。
十恒二三。以此为自偷之證耶。
甚不然也。德宗皇帝御天下日久。
春秋高。理务便安。
不欲生事。或谋及卒伍而置师长
盖一时之权也。今天子二十八即皇帝位。
控一海内。臣妾夷狄。
赫然皇威。熏灼白日。
杨惠刘辟李锜犹守故态。谓朝廷未即诛擒。
曾不知逾月之间。皆头悬稿街。
腰斩都市。此诸公之所闻见也。
自是蛮夷慑窜。戎臣震惕
相与奔走朝阙之不暇。今庙堂之上。
命将择帅。容易于授卿长。
侍御希求非望之志。安得复行于今日哉。
此众不可凭位不可取之明验也。今侍御蓄聚糗粮。
缮完城垒。偷侵县邑。
不自危亡者。岂不以贞元中相国为谗邪所斗。
错误朝章。韩太保率众奉词。
相国终以宥免。又以此为自偷之證耶。
又不然也。日者谋议之臣。
算画不审。韩太保行阵之将耳。
总统非所长。而又徵天下乌合之众以授之。
是以迁延进退。不时成功。
然犹相国悔过乞降。深自咎责。
朝廷多之。仅乃全活。
相国躬服节俭。衣食与士卒同。
蓄货力耕。向三十载。
然后粗能支一战耳。今尚书驭众日浅。
侍御年位俱卑。诸将之在下者。
皆怏怏苟容。非有威怀信服之志。
百姓日蹙。赋敛月加。
天兵四临。耕织尽废。
窃闻壮者劫而为兵。老弱妻孥。
吞声于道路。而欲以相国三十年拊循积聚之力为自比。
甚相悬矣。况国家命全军之将。
用不竭之资。乌尚书董怀汝之师。
李尚书举陈许之众。柳中丞以鄂之全军军于安陆
令狐中丞淮南之锐旅屯于寿春。某以襄阳之劲卒数万集于唐。
而又益之以魏博之骁骑江陵之强弩。
以攻则彼有压卵之危。以守则我无出疆之费。
用三州之赋。敌天下四海之饶。
以一旅之师。抗天下无穷之众。
虽妾妇騃孩。犹知笑之。
而况于义夫壮士哉。若圣天子推含垢之化。
图不战之功。使环而守之。
塞其飞走。则男不得耕。
女不得织。盐茗之路绝。
仓廪之积空。不三数月。
求诸公于枯鱼之肆矣。傥或神算风驱。
天威电激。使齐攻四面。
各裂一隅。彼若聚而待之则自穷。
分而应之则不足。东抗则西入。
南备则北侵。腹背受攻。
首尾皆畏。赤族之刑既迫。
舆榇之计方施。则固难期于曩时之宥免矣。
此又力不可支势不可久之明验也。今侍御厚利买交。
严刑劫质。谓王师可敌。
谓已众不离者。岂不以大将李义等言甘约重。
许以死生之为耶。又不然也。
李锜据吴楚之雄。兼榷管之利。
选才养士。向十五年。
独以张子良为腹心不贰之将。故授以锐健先锋之兵。
又以裴行立为骨肉不欺之亲。故授以敢死酬恩之卒。
然而一朝迁延王命称疾不朝。子良朝倒戈以攻于外。
行立纵火以应于内。则戮死。
而张裴甚荣。此又诸公之所闻见也。
刘辟乘韦令饶衍之后。廪藏谷帛。
以亿万计。啖养士卒。
凭恃阻固。以仇良辅有朴厚不摇之心。
是以成其要害而授之兵。然而天兵一麾。
因垒来下。席卷馀孽。
巴蜀大定。则戮死。
而良辅甚荣。此又诸公之所闻见也。
卢从史内蕴私邪。外张威武
荧惑天听。逗留王师。
以乌尚书有委用亲信之恩。故授之以爪牙卫已之众。
然而睿略潜施。元凶就执。
尚书清垒整旅以俟命。从史放死。
尚书甚荣。此又诸公之所见闻也。
此数君子者。岂受利不厚。
誓约不明哉。盖逆顺之理殊。
而子孙之祸大也。且田太保季安藉累代继袭之势。
身没之后。允子不肖。
将卒聚谋而请之天子。天子嘉其忠而与之。
赉百万之财以赡军。复三年之赋以励俗。
郎署之英以荣其宾介。而坐专席操郡国者又相继。
彼魏博三军之士。岂独不受恩于田氏父子耶。
盖苦其束缚禁闭。终日以城门为战场。
思复泰然游泳于王泽耳。今国家用乌尚书为重镇。
所以警诸将囚缚受赏之功。用仇大夫为先驱。
所以警城堡降下宠荣之利。使田大夫统魏博向义之旅。
所以励三军去邪附正之机。奈何侍御碎六尺之躯。
李义辈求福之费。绝公侯之嗣。
淮西军受赏之资。其为人谋也则厚矣。
自谋何薄哉。此又将不可恃而兵不可保之明验也。
今天子垂恻隐之诏。建招抚之名。
侍御若束身归朝。将吏等继踵向阙。
纵不得与乌尚书张金吾分封并位。受立功之赏。
独不得与田怀谏命服趋朝。奉先人之家嗣乎。
且张伯靖五溪之蛮隶耳。聚徒杀人。
为恶甚大。圣上怜其愚。
诏某招致之。而犹据戎行之右职。
忝佐郡之清员。岂独于侍御淮西之将吏。
而阻其自新之路哉。谚曰天不可违。
又曰时不可失。书至之日。
善自图之。如或违天失时。
寝而不报。则王师进击于外。
义士潜谋于中。身首之戮指期。
肘腋之危坐见。异日为天下戮笑。
李义等成封侯之利。岂不大哀哉。
戎事方殷。未获周尽。
感念平昔。兴然动怀。
祭淮渎文814年10月21日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淮水
维元和九年岁次甲午十二月朔甲辰某日辰。
使谨遣某。
用少牢醴酒之奠。
昭祷于淮渎长源公之灵。
浩浩灵源
滔滔不息。
流谦处顺。
润下表德。
清辉可鉴。
浮秽不匿。
月映澄鲜。
霞明焕赩。
经界区夏。
左右万国。
百川委输
万灵受职
越海贡诚。
载舟竭力。
明哲用兴。
凶戾潜殛。
眇尔吴顽。
蔑然蟊贼。
鸱张蔡郊。
蚁聚淮侧。
丧父礼亏。
干君志愎。
天子命我。
涤除妖慝。
卒乘桓桓。
戈鋋嶷嶷。
电率爪牙。
雷胸臆。
王心示怀。
士剪犹抑。
柔叛诱衷。
取顺舍逆。
咨尔有神。
逮尔有极。
彼暴我仁。
彼枉我直。
归我者昌。
倍我者辟。
不斩祠祀。
不湮沟洫。
不殄渠魁。
不虐畏逼
不进梯冲。
不耀矛戟。
火灭燎原。
人归寿域。
然后洁神牛羊。
奉神黍稷。
告神有成。
谓神不忒。
尚飨。
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河中军府兼管内河堤劝农使驻泊军马公事护军彭城郡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公墓表景祐四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彭城公天圣七年四月薨于蒲,后三年,其子几葬公河南伊汭乡尹樊里。
又五年,几以著作佐郎方城,告于故吏尹某曰:「予父晚节,始得以谏议事先帝。
逮今天子初即位,列于从官,亮节直声,为时名臣。
然在朝廷不四五年,淹恤外藩,弗至大任。
是故道充于友朋,而未被于民论;
议通古今,或沮于当世,平素蕴蓄,有所不伸;
潜德隐行,晻暧弗彰。
大惧夫流风遗烈,寖失其传,愿揭石墓左以表之」。
恳让不克,辄论其阀阅云。
公讳烨,字耀卿
咸平初进士第,历河中临晋开封封丘主簿河南颍阳
著作佐郎、监陕州商税。
著作郎、知河中龙门县通判益州
天禧初,擢为右正言,旋判三司勾院,赐五品服。
三年,以本官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四年,改右司谏,换工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事判流内铨
五年,赐三品服,改三司户部副使
乾兴泛恩,转刑部,旋改吏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转运使
未赴职,奉使契丹
还,以本官充龙图阁待制知三班院提举诸司库务
天圣二年,同知礼部贡举,权开封府
三年,迁刑部郎中,充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
五年,徙河中府
治河中凡二年,年六十二。
公少为古文章,笃于风义。
始举进士,与张景定交论道,深相师友。
为龙门宰,部有群盗,杀人不忌,会公领尉事,自捕悉擒之。
公曰:「此剧盗也,送府或有叛去者。
且尉兵弱,不足为捍防」。
皆命斩之,一府服其果。
文康王公镇蜀,有以威暴上闻者,会公自蜀召还,对日,真宗问曰:「凌策王曙治状何异耶」?
公曰:「前凌策,岁丰少事,得以平易治之。
比岁小歉,人剽轻,其心易摇,故王以严刑制之。
然所诛杀,特盗贼耳,未尝变陛下他法」。
帝善之。
初为谏官,属岁荐饥,后河东郡,公上言:「岁数不登,力役屡起,元元困苦,道殍相望。
宰相事也,未闻有济之之术,愿策免以塞群望」。
疏寝不报。
京师民间传有灵泉,饮者愈疾,议建祥源观。
诏初下,公上言:「前世有传圣水愈疾者,皆诞妄不经。
今盛夏亢阳,大兴土木,以营不急,非国事也」。
上清宫建,凡有兴作,皆推本符瑞,以答天贶,臣下罕有以土木沮议。
公沿古守正,无所惮焉。
又抗论时政,前后数十事,今掇其要者。
公以外官有劝农之号,而使穷民转徙,污莱弗辟,盖考课弗明,吏职废弛,寖以及此。
昔邵信臣南阳,辟田三万顷,此实效也。
守宰居位,皆积日以幸迁,非有意于民者。
宜申明考课法,一切为殿最以督之。
又请禁民弃孝养而事浮图、老子者,或受父母教及亲亡者勿禁。
先帝世,吏一受赂,终身不见齿。
及天禧晚政,稍被宽贷,或复得进。
公请重其制,累赦勿原。
又以荒岁入粟者,止与上佐虚名假之,不足为权时之制,宜自万石而上,得与武臣奏补子弟为比。
吏部旧制,择善吏为御史府主簿、三司法官。
时有旧臣,亦以亲属补其员,公请罢之,因言近臣对见,不当为子弟乞恩,以开幸进。
公以古之荐士受上赏,今罪有从坐,而赏不著,非沮劝之道。
宜较其章著者,推以恩典。
国家景德后,分部置使,总按刑狱,公以为郡守皆朝廷臣,转运使已专刺举之职,复置使按郡,非所以责任守臣而息狱讼也,当罢之。
河北平,诏劳帅臣逮吏卒,独不及民,公请蠲两河岁赋以宽之。
又建言黜章句篆刻之伎,崇尚学术,复聘士之礼。
其章疏大较如此,施行者盖一二焉。
有唐故事:拾遗、补阙,掌供奉、讽谏,得以廷论政事。
国朝授者,或兼儒馆,或领外字,专以宠文雅材干之臣,非复曩时职事。
天禧诏书置谏官、御史十二员,首得公与肃简鲁公宗道
二人为谏官,凡所论列,拜疏而已,未尝请对。
公援举故事,自是常得对,遂为故事。
及迁司谏,会论疏决刑狱事,章不下,固让不拜。
翌日章报,乃受命。
公厚于故旧,始终无少间也。
王文康寇莱公责官,朝士无往者,公叹曰:「友朋之义,独废于今世耶?
坐谴无愧矣」。
乃出饯之。
雅爱处士李渎之为人,终,公陈其高退之行,诏赠著作郎
其敦笃如此。
西京日,有归老之志,求领留司御史台,不允。
比召还,不诣阙,愿徙河中,卒如其请。
难进易退,有古君子之风焉。
公之先,代郡人,后魏孝文之迁都,因徙家于洛阳
十二代祖环镌,北齐中书侍郎
环镌生坦,大理卿
坦生政会,唐武德功臣封渝国公
政会生元意,尚太宗南平公主,位至洪州刺史
元意生奇,为吏部侍郎天授中为酷吏所陷。
奇生获嘉令慎言慎言河东褧,褧生秘书郎藻,藻生蔡州刺史符,符生洪洞圭,圭兄弟八人,崇龟、崇望最显,崇龟位至清海军节度使,崇望相昭宗,至左仆射
圭生大父赠太保讳岳,仕后唐,终太常卿
夫人赵氏封天水郡太夫人
太常生烈考赠太保讳温叟,事皇朝,终御史中丞
夫人李氏封永乐郡太君
公两娶赵氏,皆赞善大夫杲之女。
郡君有子七人:长曰贶,将作监主簿
次即著作君;
次曰先,将作监主簿
次曰邕、忱、兆、兢,并太常寺太祝
贶、先早亡。
女二人,长适大理评事王珣琇,次幼。
刘氏自中丞而上,事备累朝国书。
著作兄弟皆开敏有材称,著作又登进士第,能世其家矣。
今世衣冠,虽或前朝旧族,然经乱,大概离去旧邦,不则爵命中绝,谱谍散缺,无如刘氏蝉联盛大者。
又自渝公而下,至今十世,犹葬尹樊里,此其尤异者也。
初,以领贡部,某得奏名,及为河南,以掾吏事公,故著作君以家世之旧为请。
某撰述非工,独能不曲迂以私于人,用以传信于后,故叙先烈则详其世数,纪德美则载其行事,称论议则举其章疏,无溢言费辞,以累其实。
后之人欲见公德业,当视于斯文为不诬矣。
景祐四年月日刻石。
按:《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明抄本。
唐故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平原郡司空公神道碑827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氏系自有周。叔虞封晋。
其支子有受邑于伯为采地者。因以为姓。
后世生宗。宗以直显。
景公厉公之时。三郤恶宗。
共谮杀之。其客毕阳。
以其子州黎奔楚。于是改伯为
及汉有鸿者。由议郎魏郡
子孙家焉。故为魏郡也。
有季纂者。入唐为工部尚书
敬仁蕲州长史。生謇为河南永宁
大理寺少卿。生造为怀之获嘉
即公之父也。公讳良器
字公亮。生十二年。
安禄山东郡获嘉守县印不去。
为贼将所害。公既免丧。
怀平贼志。乃学击剑。
依父友王奂尝曰。
汝额文似临淮。面黑子似颜平原。
其必立。临淮太尉光弼也。
年十七。得汝州龙兴
王奂从事尉府。荐之太尉
召与言。遂授以兵。
使平安越之盗。累授左武卫中郎将
以所将兵隶于浙西。广德岁中。
盗陷江东十州。公帅所将兵来婺州
功多进左武卫将军。平方清于洞中。
赐钱五百万。破张三霸海上。
左金吾卫将军。为都知兵马使
大历初。潘狞虎据小伤。
胡参据蒸里。江东大扰。
公将卒三千人骑五百人与战。皆破之。
斩首三千级。执俘一千人。
诏加检校光禄大夫苏州别驾。又加左羽林大将军
殿中监察御史李栖筠问公年。对曰二十有四。
战阵几何。曰六十有二。
李公叹曰。相识甚近。
得公甚深。勉哉。
公泣涕谢曰。遭时丧乱。
父死家破。誓弃性命。
以除寇雠。私志未立。
岂敢望为明公之所知哉。建中初尝至京师
宰相杨炎召之语。公因言两河有事。
职税所办者。惟在江东
李道昌无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许诺。其冬遂并宣越与浙西以为一。
而以晋州剌史韩滉道昌焉。及德宗如梁州
李希烈汴州。逐李勉
遂僭帝号。寇陈州
宁陵使公将卒万人救陈并宁陵
是时刘元佐败于白塔。收其卒保宋州
使将王彦昭守宁陵希烈拥水灌其南。
筑埇道亲临其北。令军中曰。
明日日中陷城。公闻之。
厉所将兵。成阵以进。
恐城陷不及。使弩手善游者五百人。
沿汴渠夜进。去城数里。
没于水中。遂得入。
及旦。贼驱勇卒登城。
城中伏弩悉发。皆贯人毙。
其后希烈始知救兵得入。杀守将
因罢去。将昌集城中人哭曰。
向非浙西救至。则此城已屠矣。
遂拔襄邑。收漳口。
宋州由是获全。李希烈遂失汴州
奔于蔡。诏封平原郡王
食邑三千户。特进兼御史中丞
贞元二年西平。诏曰。
休勋茂伐。书于竹帛。
戎籍乃为裨将副。非所以褒功宠德也。
其以为左神策军将军知军事兼官如故。五年诏与太尉侍中瑊等三十六人图形于凌烟阁
上亲御。即其形而赞之。
八年大将军。士卒之在市贩者。
悉挥斥去。募勇者代之。
故为所监者不悦。明年
公之故人有犯禁宿于望仙门者。卫使奏言。
遂转右领军卫大将军。所监者乃用其衙将魏循代为将军
自是军中之政。不复在于将军矣。
十五年兼英武将军使十八年迁左领军兼御史大夫
十九年闰十月。以疾卒。
年六十一。天子为之废朝。
陕州大都督明年
于万年毕原。夫人康氏先殁。
后始附葬。有子曰元封。
蔡州剌史。曰耆。
谏议大夫。曰元凤
澄城主簿。曰夔。
襄州参军。三女皆幼。
以元封及耆累赠为司空。夫人追封魏国太夫人
初公与王栖曜李长荣皆事韩晋公栖曜至鄜坊。
长荣河阳泽潞。皆拥节有土。
公自少则戮力破贼。及壮解宁陵猗杖之围。
希烈之所以兵不及于宋。而江东以全者。
实公之所为也。功最高。
位独以不副。克生良子。
能大厥家。太和元年
翱自庐以谏议大夫徵。路出于蔡。
元封泣拜。且曰。
先公之碑未树。教后嗣其果有辞俟也。
公不可听。乃铭曰。
公生十二。未壮家毁。
誓殄父雠。不怯勇死。
释官就军。焯有其勋。
擒凶盗平。威明显闻。
人谁不贵。孰胜其位。
由卑至巨。莫匪躬致。
宣疏土疆。报未功当。
是生后人。绍庆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