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冲相寺田业界址石记 宋初 · 释行源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
寺内常住激湍田地壹段,载录咸通十四年界址,已于大佛殿内置立石碣记标竖讫。伏思久之堂殿隳摧,切要永远有凭,今更狮子山下再凿山图,重标地界,明显确实,以责他时记验有凭者。乾德元年岁在己卯三月己巳朔,十日戊寅,寺主僧行源记。
按: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三九,宣统三年刻本。
过张真人洞(两当驿西乱竹谷口,张果真人所隐处) 北宋 · 张方平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张真人洞
谷口巑岏狮子山,洞门高掩白云閒。
自惭末裔无仙骨,名利途中鬓已斑。
入越录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一、《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五、《名山胜概记》卷一八、《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淳熙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自金华与潘叔度为会稽之游。辰后出旌孝门,五里,至关头,南折入会稽路。二里,桐树岭。八里,东藕塘。城东陂塘此为大,溉田甚博。它时夏秋之交辄涸,今岁雨泽以时,田不卬水,秋深犹㳽漫也。十五里,含香,民居颇成聚落。道旁野塘,木芙蓉初发,映水殊有思致。十里,义井。五里,上下仓。十里,孝顺镇。十里,自驿路北折入香山路。五里,宿杭慈潘氏庄。凡行七十里。是日凝阴不开,风袭人已有力,始御裌。四山云气滃然,冈峦出没。申后微雨,夜遂大。
二十九日早,冒雨行二里,小凤林寺。涉溪,屈曲稻塍间,泥淖没屦。五里,苦山。二十里,梅口,邸舍蠲洁胜官道。盖行贾避义乌市征,往往出此。十五里,香山,林壑稍邃。八里,下稠岩景德寺,寺屋可百年,绘事皆朴质。饭于小轩,方池丛竹皆有趣,然稍芜矣。七里,塘口。自是复出驿路,老梧离立道旁,濯濯如青玉干。又二里,宿逆旅。凡行五十九里,晡后雨方歇,所历大氐悤悤,不能详也。
三十日早发,二里,石斛桥,溪流潺潺,岸旁大石如屋,桥西走浦江道也。度桥而北十里,石牛,有楼临路。楼下牖户亦明敞,主人留小语,云创以待使客,非其居也。所谓石牛者,道下塘卧石若牛,水满不可见。五里,洞井,居民依小坡植鸡冠花数百本,冠距低昂,大类尸乡咒鸡翁舍。云薄见日,已而大霁。十里,新界。自石斛桥道出两山间,少旷土,至此山围始宽,秋稼极目,黄云蔚然,过义乌、东阳、浦江、永康四县巡检寨,婺、越界焉。五里,邵家湾。观五指山,其巅石如骈拇,然近视不若远望。饭民家,舍后水竹可步。逢驱羊行贾者数百蹄,散漫川谷,风毛沙肋,顿有汧陇秋色。五里,涉枫江。土俗谚云:「第一扬子江,第二钱塘江,第三枫江」。盖甚言其水波恶,实小溪耳。闻春夏颇湍悍,今仅至胫而已。南岸有覆斗山,山形正方,若斗覆。五里,兴乐。槿花夹道,室庐篱落皆整。五里,界牌陇。平坡浅草,隐隐起伏,环山城立,真监牧地也。五里,牌头市。道分为两,北道出渔浦,度浙江,入杭;东道入越,轮蹄担负,东视北不能十一。市傍斗子岩,岩旁狮子山,首昂背偃,略类狻猊。五里,寒热阪。五里,宿砚石村。凡行六十五里。娄愒,逆旅墙壁横斜,多市侩榜帖,大要皆尤人语,斯其所以为市道与?悚然久之。
九月一日,晨雾上横陇,东嶂出日,金晕吞吐,少焉全璧径升,晃耀不可正视。升数尺,韬于云,绚采光丽,因蔽益奇,非浮翳所能掩。露稻风叶,皆鲜鲜有生意。五里,里湖。五里,蔡家坞。五里,桐木岭。五里,诸暨县。入县北门,人烟犹萧疏。县方筑社,南垣两松,樛枝小异。里许,至市。自县治前东折度下桥,桥屋半圮矣。并大溪行,流甚壮。其源一自东阳,一自浦江,一自孝义,至街亭合流,径县城,又径萧山浮桥,入浙江。县东陶朱山颇雄,自入新界,已岿然见之。出县东门,山益远,川原益旷,田莱多荒,盖沮洳不宜稼而然。五里,放生桥。道左女贞新叶生,黄绿间错,如行闽粤荔枝林。五里,马秀才店。店旁小室,随事莳花草,马久罢举矣。三里,双桥坂。二里,乌石。其南入剡,百里而近。十五里,苦李桥,溪碛颇清浅,木阴扶疏。百馀步,入山径。五里,至新店湾,复得平地。五里,栗桥,登栗岭。五里,冷水,望东岭神祠,缥缈云间。下坂,稻穟垂黄,际山数十里,平铺如拭。洋洋乎富哉,丰年之象,道中所未见也。五里,宿枫桥镇。前岁析诸暨之十乡,即镇为义安县,今年五月废。凡行七十里。薄暮,小雨。
二日,辨色发枫桥,阴风薄寒。十里,乾溪,溪桥榆柳数百株,有十围者。过桥绕山足行十里,古博岭,岭左右皆丛筱。五里,洪口,有别径入明。自枫桥而上,美竹佳树相望,近洪口,曲折循小溪,水声㶁㶁,风物渐佳。十里,含晖桥亭,天章寺路口也。遂穿松径至寺,寺盖晋王羲之兰亭,山林秀润,气象开敞。寺右臂长冈,达桥亭,植以松桧,疑人力所成者。法堂后砌筒引水激高数尺。堂后登阶四五十级,有照堂,两旁修竹,木樨盛开,轩槛明洁。又登二十馀级,至方丈,眼界颇阔。寺右王右军书堂,庭下皆杉竹。观右军遗像,出书堂,径田间百馀步,至曲水亭,对凿两小池,云是羲之鹅池、墨池。曲水乃污渠,蜿蜒若蚓,必非流觞之旧,斟酌当是寺前溪,但岁久失其处耳。由曲水亭穿小径涉溪,复出官道数里,买舟泛鉴湖。湖多湮为田,所存仅如溪港,然秋水平岸,菰蒲青苍,会稽、秦望、云门诸山,互相映发,城堞楼观,跨空入云,耳目应接不暇。入水门,过南堰,历府学天庆观,至禹迹寺门舍舟。外氏寓舍此寺。拜外祖母温国钱夫人、伯舅、叔舅。温国八十一矣,气貌视听才类五六十人。与叔度同馆于书室。
三日,游外氏园,有梅坡、月台、菊潭、𣏌菊堂、竹隐、蒲涧、橘洲,因寺废地葺治之,十六七成矣。最胜者梅坡,绕亭皆梅,前对蒲涧、橘洲,野水湾环,岛溆掩映,如在江湖。而竹隐一径深幽,阶庭清閟,亦其次也。又过义恩师院,院与杞菊堂邻,十年前尝识之。午后,自园后门穿僧庵,度小桥,转三两曲至圆通寺,旧乃兴福寺子院,去岁废兴福入圆通,合二为一,扫地更新。面势端直,殿庑华敞,殿后犹未毕工。循旧路,复穿园中归。园后边河,岸木成阴。舅氏云此即蜀桤木也,植之方数年,往时表里无障蔽,今不复见道上车马矣,杜子美所谓饱闻桤木三年,大信然。是日薄阴。
四日,饭已,侍伯舅,同叔度、詹季章徽之泛小舟出南堰,绕城缘鉴湖,访苏仁仲、计议师德于偏门外,皆前日初至所历也。啜茶道宁堂,不甚高大,位置颇稳惬,砌下瑞香两本,面皆丈馀。仁仲,苏子容丞相孙,致仕閒居,年垂八十,道前辈事亹亹不厌。出旧书数种,《管子》后子容手书:「庆历乙酉家君面付」。犹苏河阳所藏也。纸尾铭款云:「惟苏氏世官学以儒,何以遗后?其在此书,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其曰「书秩铭戒」者,子容所识;其曰「先公铭戒」者,铭语亦同,盖子容之子所识也。纸背多废,笺简刺字异今制者,末云:「牒件状如前,谨牒」。如前辈所记,署衔多杭州官,称子容云「知府舍人」,乃知杭州时也。归舟,烟雨晻霭。游大能仁寺,闳壮光丽,甲于会稽,重殿复阁,金碧相照。寺,吴越钱氏所建,颓废久矣,新于今主僧常坦之手。二十年前见坦于此寺,方为板下僧,相与步败檐毁垣间,慨然有兴作意,具道规模次第,果不愆其素,有志者事竟成如此,然益知民力之困也。
五日,义恩师约饭,偕者苏仁仲、伯舅、叔舅、潘叔度、詹季章、丁茂才松年、六七表弟。暨中食开霁,晴光发窗,心目颇快,饭罢复阴。晚步过寺桥,历沈氏、李氏园,皆荒芜,独脩竹犹森然。
六日,偕石天民斗文、潘叔度,自寺桥直道过郡庠,道傍多流水乔木,殊不类廛市。教授厅后环碧亭小愒,环亭皆水,败荷折苇,秋思甚浓。石应之宗昭、高应朝宗商亦继来,遂自直舍入学。夫子殿居中,修廊广庭,长松错列。讲堂榜以明伦,后有稽古阁,制作皆雄伟而阁下尤胜,疏达开豁,拥墙密竹如云。晚冒雨归。
七日,雨不可出。过詹季章位小阁,因重屋楼板,其间纵三弓,横半之。南北取屋山为明远山,竹树历历如画,芦簟仰承,穹窿若船背,幽洁极可爱,名以越舲,其状真类小舟也。八日早,过大中戒珠寺,王右军故宅也。屋多人少,颇牢落。门有两池,亦称右军鹅池、墨池,略无意趣,政如天章者,皆后人彊名之耳。殿后地渐峻,石应之寓居在焉。遂与应之登雪轩,轩占卧佛殿右偏,湖山聚落,皆来献状,以宜于观雪得名。今虽不与雪值,然雾雨空濛,亦奇观也。寺后即蕺山。蕺,菜名,《图经》云越王嗜蕺,尝采于此。
九日早,雨少止,侍伯舅,同潘叔度、詹季章泛舟赴苏仁仲饭。舟经卧龙山下,竹洲柳岸,略如苕霅,卧枝拂水,尤奇。饭罢登舟,中涂小泊,步游西园,郡圃也。其北飞盖堂,下临大池。其中集春堂,四隅各一亭,东春荣、西秋芳、南夏阴、北冬瑞。其南扬波堂,面城水木幽茂,两小亭对峙,东曰逍遥,西曰裴回。园之西即曲水,先入敷荣门,右转至右军祠,穿修竹坞,遂登山。山盖版筑所成,缭绕深邃,曲径回复,迷藏亭观,乍入者惶惑不知南北。山背有流杯岩,凿城引鉴湖为小溪,穿岩下,键以横闸,激浪怒鸣。过闸遂为曲水,长庑华敞,榱栋椽柱,皆涂斲象竹,绕以清流,甃以苍石,犬牙参错,殆若天成。俯砌水中为礅,流杯至礅傍辄自近岸,盖庑中为三井,吸水势使然。曲水之上,激湍亭、惠风阁,规模若都下王公家。山顶崇峻庵,其胁骋怀亭,面亭依山,为岩壑然,皆涂塈不可支久。下山,右绕至清真轩,刻桷象栟榈,平阶荼蘼架甚茂,但为蔓草萦乱刺眼耳。曲水乃前守史丞相浩所凿,往年见其新成,今竹树皆成阴而亭榭稍稍圮剥矣。复登舟还禹迹。
十日,午后,同叔度泛舟过南堰,出门穿鉴湖支港,斜雨入篷,衣袂沾濡。七里,独山野桥,烟树可画。出山口,港渐狭,又七里道树,舍舟步田间,泥潦没屐。一里许,至坚密庵,拜外大父墓。庵屋才八九閒,窗槛幽洁。夜分,四山风雨翛然,始闻秋声。
十一日,晨起,冒雨蹑屐,登舟入城。至能仁寺,赴常坦师饭,七六弟在焉。遂过报恩光孝寺,寺后飞来山,即《图经》所谓怪山也,传云自琅琊飞至,其说不经。其巅有塔,采绚甚华。塔下有鳗井,乃小石窍。自唐以来神之,谓鳗能时出妖祥,近世不复见矣。井故依山坳坡陁,有古意,近僧甃使就整,遂无可观。有濮安懿王祠庙寓此寺,有园令领吏卒守之。主僧明哲,往岁尝识之新昌,设蜜术汤甚清美,晚还禹迹。
十二日,雨不可出,借《图经》寻近城名山,须雨霁遍游。晚,石应之来宿。
十三日,过午雨止,诸葛寿之千龄、高应朝、石应之、孙季和应时,约往丁氏园。遂同汎舟至新河,步入园。园多海桧,但绾结阏其天性。后墙皆密竹,轩楹大敞,宜夏不宜冬。宿东偏小室,会宿者叔度、应之、季和。
十四日,自丁氏园偕叔度、寿之、应朝、应之、季和登舟出五云门,入鉴湖,湖面独此为阔。隆兴初,吴给事芾浚湖未一二尺,多得古棺,皆刳木为之,盖汉未凿湖前冢墓也。然后知古人为湖,特因地势筑堤,堤立而湖成,不待深疏凿也。今自五云门,重堤隐然达于曹娥五六十里,民间谓之省塘。此乃故湖堤,湖田之民,每毁堤以决积水,故堤缺而湖废。异时有意复湖者,第修完省塘,则盗湖之田,不待废而自为陂泺矣。自湖尾入若耶溪,过后汉郑弘庙。传所记樵风蚤暮,迎送舟楫,采薪者云至今犹然。半里,石帆山,山横若张帆。又数十步,秦始皇酒瓮,乃山脚两石,粗类瓮盎。又一二里,舣舟游龙瑞宫,方士谓之阳明洞。天穿松径数百步,至宫。宫后三峰,翔舞飞动,势若覆压,大略如栖贤望五老,特欠其二耳。中峰乃会稽山,祠官春秋用事焉。由西庑循山径,观龙见坛。其旁即禹穴,乃大石中断成罅,殊不古,殆非司马子长所探也。又数步,飞来石,老木槎枒,石壁如削。缘磴道至钱秀才庵,遂自东庑出院。院皆扃闭,独遇一客道士,云绵州人。复登舟径鉴湖,湖天夕照,水村渔屋,皆被光景。日所入,诸山如在全雾中,天下绝境也。暮泊告成观,宿于明远堂下小室。
十五日,晨,谒大禹祠。
早出仪凤门过狮子山有感而作 明 · 湛若水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忧世山容蹙,还过狮子山。
即愁狮子吼,未放豹韬閒。
戍卒反金革,天兵压玉关。
如闻飞檄报,生缚渠魁还。
答长兴李府使可依暨书 明 · 具凤龄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柏潭先生续集卷之三
篁茅篱落瘴江边,铜虎南分路几千。
梦里五云天宛尔,镜中双鬓雪飘然。
鲸喷碧海千层浪,狮吼苍峰万叠烟。
昨夜东风一枝信,客窗梅月向人圆(府望有狮子山)。
皂角儿 明 · 张四维
出处:六十种曲 双烈记 第四十二出
羡栖霞路接灵源。汎桃花胡麻仙饭。
拜观音大士山岩。发慈悲度人弘愿。
又早到狮子山。呼猿洞。
北鹫峰。南屏岭。
萃奇深远。烟中列岫。
夕阳远天。欲言还。
行歌互答。归路声喧。
狮子山下 其一 明 · 赵彭年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溪阴集卷之一
新绿满园春已阑,落花风起晚来寒。
疏帘寂寞谁相伴,狮子山头月似盘。
狮子山下 其二 明 · 赵彭年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溪阴集卷之一
梨花亭下无尘杂,卧听儿子读书声。
更怜狮子山如画,雨后高峰夕照明。
向湖边 送黄俞邰吴游 清 · 龚翔麟
押词韵第三部
狮子山前,千林飞雪,门闭不通车盖。
剥啄谁来,脱征衫相对。
有故人、苍羽殷勤,忘形便许,就枕筱窗星碎。
千顷楼登,记青溪柳外。
灯市香街,招我悬珠会。
春好正在树,听提壶花豸。
何事匆匆,小沙棠钱买。
向吴云深处诗囊载。
冲潮落、风静月中闻紫佩。
盼取归时,话五湖虾菜。
阅江楼 清 · 金朝觐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高楼控引大江流,狮子山头迹尚留。
天意自分南北堑,偏安时作帝王州。
朱栏凭尽三吴盛,碧水飘来六代愁。
岂为埋金无王气,何缘诚意不如娄。
寄怀江宁张子莼太守四首 其四 清 · 周赓良
押词韵第四部
世路多险巇,当关盛豺虎。
投足偶不慎,适遭鼠辈侮。
才大用本难,但可闭深户。
愿葆松柏姿,弗与哙等伍。
峨峨狮子山,空翠日翔舞。
皎皎秦淮月,流晖满澄宇。
期践就菊言,理楫待容与。
极目吴山云,好振皋禽羽。
金陵杂诗(作者注:「二月二十夜。」)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出处:此诗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载《洪弃生先生全集》、连横《台湾诗荟》。
虎踞龙蟠古帝阊,湖山虽歇尚苍苍。
微茫无数前朝迹,叠嶂长江绕建康。
下关浦口水悠悠,阛市东南(编者按:「东南」,《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作「金陵」。)占上流。
狮子山头白门路,兵(编者按:「兵」,《洪弃生先生全集》作「明」。)旗不似阅江楼。
残泉犹有五龙澄,四角皇城剩两棱。
游遍帝乡如驿传(编者按:「传」,《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侍」。),明宫过后过明陵。
一路青青叫画眉,朝阳门外柳如丝。
马蹄踏过(编者按:「过」,《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遇」。)钟山背,何处昭明饮马池。
朱雀桥空古色稀,燕飞不见旧乌衣。
秦淮桃叶流如故,画舫青溪日暮归。
废苑荒台感不禁,青溪流水到而今。
祇馀一曲残杨柳,无复当年九曲深。
无数遥峰对近鬟,楼头青压水西(编者按:「西」,《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面」。)关。
南唐风景今安在,一簇清凉寺里山。
寓公好事有袁郎,士女风流映小仓。
今日随园鸿爪尽,茫茫二十四云房。
孤冷偏能耐久留,一层半亩在山头。
随园不及龚高士,残照秋风扫叶楼。
东吴阅后又南朝,淮色山光两寂寥。
故国周遭都已(编者按:「已」,《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原缺,据《台湾诗荟》补。又:「已渺」,《洪弃生先生全集》作「渺渺」。)渺,石头城去大江遥。
虎丘访古八首 其七 千顷云 清末至现当代 · 吴研因
七言绝句 押文韵
虎踞空馀千顷云,不栽瑶草幻羊群。
烟霞赚得狮回顾(遥对狮子山,苏人有狮子回头望虎丘之谚。),风雨犹堪龙一耘。
下关夜眺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狮子山头昨日风,江樯簇簇尽趋东。
黄旗紫盖人安在,璧月琼枝梦易终。
拄颊漫劳伤志业,生儿是处每英雄。
袖中短策谁能会,卧看春灯绕柁红。
云浮蟠龙洞 现当代 · 莫仲予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莫仲予集卷一
蜿蜒一洞拟蟠龙,石乳流泉禹凿功。
狮子山头云漠漠,奇瑰尽在此山中。
四月二十五日午后偕省诗词学会诸公由花亭湖乘船至牛镇参观诗教成果展览 当代 · 汪茂荣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倾怀且覆掌中杯,一舸犁波过午才。
最远山疑谪仙住,至清水诧跳鱼来。
风尘澒洞心初定,诗卷纵横眼忽开。
逋景谁能追火急,夕阳在树晚钟催(太湖牛镇卧佛狮子山有禅宗二祖禅堂。)。
六月卅日有悼 当代 · 添雪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癸未
自由一切流浪中,理想独行归夜空。
时代暂添新足迹,少年不识老心忡。
歌倾热血惊你我,梦逝天真与赤红。
狮子山前遥望起,明时焰火贺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