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封阳兴子弟诏永平元年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故侍中卫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其以汝南鲖阳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弟博为㶏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后汉·阴识传》附)
贾复子邯阴兴子员诏(元年四月丙戌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盖褒德赏功,兴亡继绝,所以昭孝事亲,以旌善人。
故仁不遗德,义不忘劳,先王之令典也。
特进胶东侯贾复,佐命河北,列在元功;
尉阴兴,忠贞爱国,先帝休之。
今兴子博,孙敏,顽凶失道,自陷刑以丧爵土,朕甚怜之。
其封复子邯为胶东侯,兴子员为㶏强侯袁宏《后汉纪》十一)
奏议王式 东晋 · 卞壶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四
王式继母,前嫁夫终,后嫁父。
父终,持服葬讫,还前夫家。
前家亦有继子,养至终,遂合葬于前夫。
为制出母周服。
辞以「父临终,母求去,父许诺」。
就如其辞,必也正名,依礼为无所据。
若父在,与亡臧否有命,须显七出之责,则当存时受遣,告宗庙而弃之。
无缘以绝义之妻留家制服。
父不及礼义,或以情相许,或疾在临困谬乱,听使去留自由者,此必为相要以非礼,相要以非礼,则存亡无所得从,宜正之以礼。
魏颗父命,从其治不从其乱,陈乾昔属其子尊己,殉殡二婢子。
尊己以非礼不从,《春秋》、《礼记》善之。
并以妾媵,犹正以礼,况其母乎!
礼,妇人三从。
母于夫,事生奉终,居丧以礼,非为既绝之妻。
及亡制服,不为无义之妇。
不绝之验,彰于制服。
自云守节,非为更嫁。
考行无绝于夫,离绝之断,在夫没之后。
夫之既没,是其从子之日,而以为出母比,此母以子出也。
即何以子出其母,而致使存无所从以容居,没无所归以托终也?
寄命于他人之门,埋尸于无名之冢。
若是父亡后,母寻没于家,必不以为出母,明矣。
许诺之命一耳,以为母于同居之时,至没于前子之门而许以为母,所处不同而以为出母。
此为制离绝于二居,裁出否于义断。
离绝之断,非而谁!
假使二门之子皆此母之生,母恋前子,求去求绝,非礼于后家,还反又非礼于前门,去不可去,还不可还,则为无寄之人也。
必内尽匡谏,外极防闲,不绝明矣。
何至守不移于至亲,略情礼于假继乎!
继母如母,圣人之教。
为国士,闺门之内犯礼违义,开辟未有,于父则无追亡之善,于母则无孝敬之道,存则去留自由,亡则合葬路人,可谓生事不以礼,死葬不以礼者也。
母依前子,非为更嫁;
日月远近,理有异。
礼,长子不为出母服,出继母尤不应服。
,长子也,又母非所生,不应服坦然,而乃制服,明前绝无徵,违礼莫据;
内愧于心,欲以诈眩视听,托过厚以制饰。
寻其事情,考之正礼,义不容恕。
母再嫁,前后俱继,何慈如此!
事受之日,应有过礼之贬,出之者宜受莫大之责。
礼义之阙,发于事亲,伤孝敬之道,亏损时教,不可以居人伦铨正之任。
宜请议,即下禁止。
侍中司徒临颍荀组,敷宣五教,实在任人,而含容违礼,曾不贬黜;
扬州大中正侍中平望亭侯陆晔淮南大中正散骑侍郎胡弘等显执邦论,朝野取信,曾不能率礼正违,崇孝敬之教,并为不胜其任。
请以见事免、弘官,大鸿胪削爵土,廷尉结罪(《晋书·卞壶传》,《通典》九十四,太兴三年淮南中正王式继母先嫁有继子,后嫁父,父临终,继母求去,父许有遗命。及父亡,母制服积年,后还前弱子家,及亡,与前夫合葬,追服周。杜夷、江泉、荀崧、萧轮议皆恕御史中丞卞壶奏。)
议温矫不应辞职 东晋 · 西阳王羕
 出处:全晋文卷十七
太宰、西阳王羕司徒临颍公组,骠骑将军即丘子导,侍中纪瞻尚书周顗散骑常侍荀邃等议,以「昔伍员挟弓去楚,为吴行人以谋楚,诚志在报雠,不苟灭身也。
温峤遭难,昔在河朔,日寻干戈,志刷雠恶,万里投身,归赴朝廷,将欲因时竭力,凭赖王威,以展其情,此乃矫之志也。
无缘道路未通,师旅未进,而更中辞王事,留志家巷也。
以为诚宜如明诏(《晋书·礼志中》。案:《温峤传》有《三公八坐议》,与此意同,而文全异。今以彼篇入阙名类。)
荆州吏民诗二首 其二 南梁 · 萧绎
 押先韵
莫言不汉远,烟霞隔数千。
何必黄丞相,重应临颍(同上)
侯景降梁表 南梁 · 王伟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
臣闻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
上下猜贰,则封疆幅裂。
周邵同德,越常之贡来臻;
飞恶离心,诸侯所以背叛。
此盖成败之所由,古今如画一者也。
臣昔与丞相高王,并肩戮力,共平灾衅,扶危戴主,匡弼社稷。
中兴以后,无役不从,天平及此,有事先出。
攻城每陷,野战必殄。
筋力消于鞍甲,忠贞竭于寸心。
乘籍机运,位阶鼎辅。
宜应誓死罄节,仰报时恩,陨首流肠,溘焉罔贰。
何言翰墨,一旦论此?
臣所恨义非死所,壮士弗为,臣不爱命,但恐死之无益耳。
丞相既遭疾患,政出子澄。
澄天性险忌,触类猜嫉,谄谀迭进,共相构毁。
而部分未周,累信赐召,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
甘言厚币,规灭忠梗。
其父若殒,将何赐容。
惧谗畏戮,拒而不返,遂观兵汝、颍,拥旆周韩。
乃与豫州刺史高成广州刺史暴显颍州刺史司马世云荆州刺史椿襄州刺史李密兖州刺史邢子才南兖州刺史长宣齐州刺史许季良东豫州刺史丘元征,洛州刺史可朱浑愿、扬州刺史乐恂、北荆州刺史季昌、北杨州刺史元神和等,皆河南伯,大州帅长,各阴结私图,克相影会,秣马潜戈,待时即发。
函谷以东,瑕丘以西,咸愿归诚圣朝,息肩有道,戮力同心,死无二志。
惟有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一驿走来,不劳经略
且臣与高氏衅隙已成,临患赐微,前巳不赴,纵其平复,终无合理。
黄河以南,臣之所职,易同反掌,附化不难。
群臣颙仰,听臣而唱。
若齐宋一平,徐事燕、赵。
伏惟陛下,天网宏开,方同书轨,闻兹寸款,惟应霈然(《梁书·侯景传》,太清元年,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请降。)
隋公进爵为王诏大象二年十二月甲子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七
天大地大,合其德者圣人,一阴一阳,调其气者上宰
所以降神载挺,陶铸群生,代苍苍之工,成巍巍之业。
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应百代之期,当千龄之运,家隆台鼎之盛,门有翊赞之勤。
心同伊尹,必致,情类孔丘,宪章文武。
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入处禁闱,出居藩政,芳猷茂绩,问望弥远。
往平东,人情未安。
燕南赵北,实为天府拥节杖旄,任当连率。
柔之以德,导之以礼,畏之若神,仰之若日,芳风美迹,歌颂独存。
淮海榛芜,多历年代,作镇南鄙,选众惟贤,威镇殊俗,化行黔首。
任掌钩陈,职司邦政,国之大事,朝寄更深,銮驾巡游,留台务广。
周公陕西之任,仅可为伦,汉臣关内之重,未足相况。
及天崩地坼,先帝升遐,朕以眇年,奄经荼毒,亲受顾命,保乂王家。
奸人乘隙,潜图宗社,无君之意已成,窃发之期有日。
英规潜运,大略川回,匡国庇人,罪人斯得。
两河遘乱,三魏称兵,半天之下,汹汹鼎沸。
祖宗之基已危,生人之命将殆。
安陆作衅,南通吴、越蜂飞虿聚,江、汉骚然。
巴、蜀鸱张,翻将问鼎,秦涂更阻,汉门重闭。
画筹帷帐,建出师车,诸将禀其谋,壮士感其义,不违时日,咸得清荡。
九功远被,七德允谐,百僚师师,四门穆穆。
光景照临之地,风云去来之所,允武允文,幽明同德,骤山骤水,遐迩归心。
使朕继踵上皇,无为以治,声高宇宙,道格天壤。
伊尹辅殷,霍光佐汉,方之蔑如也。
营丘曲阜,地多诸国,重耳小白,锡用殊礼。
萧何优赞拜之仪,番君越公侯之爵。
姬、刘以降,代有令谟,宜崇典礼,宪章自昔。
可授相国,总百揆,去都督内外诸军事大冢宰之号,进公爵为王,以隋州之崇业,郧州安陆城阳温州宜人应州平靖、上明,顺州淮南,士州之永川昌州广昌、安昌申州义阳、淮安息州新蔡建安豫州汝南、临颍广宁初安蔡州蔡阳郢州汉东二十郡为隋国。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加玺绶、远游冠、相国印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
隋国置丞相已下,一依旧式(《隋书·高祖纪》上)
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王氏之先。代为佐命
秦之霸也。则王离楚国而三将连衡。
汉之兴也。则王陵项籍而五侯同拜。
南阳克定。应图谶而作司空
西晋聿兴。合歌谣而济天下。
昔者伊尹伊陟。但保乂于商朝。
太公桓公。唯夹辅于周室。
萧何之后。居食禄而无闻。
邓禹之孙。在当涂而不嗣。
未有夏殷三统。金木五迁。
册命重光。轩裳代袭。
则我琅琊之郡。有冠盖之里乎。
建昌之县。有公侯之子乎。
公讳义童。字元稚
其先琅琊临沂人也。永嘉之末
徙于江外。皇运之始。
迁于五陵。今为雍州万年人也。
祖僧兴。会稽
梁安郡南安县开国侯。禄位千石。
圭符五等。营室回于羽仪。
山河入于盟誓。父方駼。
梁正閤主簿伏波将军梁安郡上仪同三司
惠和之性。有文武之才。
伏波将军。从征等于马援
仪同三司开府均于邓骘
家馀积庆。郡不乏贤。
代临本州。则元宾之父喜形于色。
继为本守。则张翕之子迎者如云。
齐国逊位于梁庭。及隋人内禅于皇室。
夏禹之鼎。宝命集于周朝
御龙之家。世禄归于范氏。
公台阶茂绪。昴宿精灵。
五百岁之贤才。一千年之王佐。
忠规武节。学府词林。
元方闺门。敬其有德。
少游乡里。称其善人。
实惟清庙之器。是曰皇家之宝。
韵谐金石。奏虞庭之八音。
德合圭璋。列涂山之万国。
黄河一曲之水。莫测其源。
赤城千丈之岩。未阶其峻。
群童忽聚。缀帛而引幡旗。
父老相呼。授履而传兵法。
隋授左勋卫率。非其好也。
河东离析。海内风尘。
天子溺于胶船。诸侯问于金鼎。
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
高祖神尧皇帝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三河之雷电。平四海之历象。
武王之仗黄钺。一月临于孟津
高帝之执朱旗。五星聚东井
公瞻乌于屋。射隼于墉。
陈平则间行而去楚。郦生长揖而归汉。
奉符系组。观轵道之降王。
偃武修文。见山阳散马
初拜车骑将军。稍迁右屯卫将军
录有功也。考于周典。
崇德报功。稽于春秋。
策勋命爵。车骑万队。
备凉土之羌戎。卫军千兵。
京师之屯禁。于时天下初定。
边方未辑。二十八舍。
尚有吴越之妖氛。一十三州。
犹积东南之杀气。武德四年
诏公为江南道招慰使。鼓琴而送。
受命而行。乘使者輶车
掌行人之旌节。陆贾至于南海。
先责尉佗。隋河入于九江
即徵黥布。诏除泉州都督
封建昌县男食邑三百户
斗牛星象。舜禹精灵。
境接东瓯。地邻南越。
言其宝利。则玳瑁珠玑。
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
门容驷马。位列三刀。
防薏苡之讥嫌。绝简书之流谤
岂直广州清节。酌贪泉石门
合浦神君。返明珠于涨海。
贞观三年。诏迁散骑常侍
果州刺史。授期天帝。
肇迹人皇。南充国之旧都。
西宕渠古邑。冈峦纷纠
天彭双辟而作门。珠贝浮沈。
巴水三回而成字。公入参师友。
出居方伯。金蝉左貂
朱旗曲盖。才临蜀郡
即闻来暮之歌。初践益州
已听中和之乐。七年。
诏迁银青光禄大夫。行恒州刺史
西街毕昴。北岳恒山
天开太乙之宫。地列并州之镇。
境分灵寿将乐羊之所封。
邑对行唐赵王惠文之所筑。
公政成期月。风行万里。
邓晨一郡。汉帝称为主人。
李广数年。匈奴号为飞将
行尝计日。郭伋不负于童儿。
郡异中平。王观无私于任子。
既导德而齐礼。亦胜残而去杀。
三禾在殿。将拜郑宏。
两雁随车。坐悲虞国。
享年若干。以十五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
薨于洛阳清化里。公家传将相
世有忠贞。属离乱之宏多。
值风雷之草昧。河宗两日。
负鼎而谒成汤渭水七年。
垂钓而西伯将军再命。
刺史三迁。种皓栾巴
牧人之良翰。庞参虞诩
将帅之宏规。立事于当年。
扬名于后代。兄国卬。
谷州刺史。弟国稀。
仁州刺史荆枝擢秀。
棣萼生辉。何止平舆二龙
是为贾家之三虎。唐虞之际。
四岳分居。赵魏之间。
八男为郡。公虽勋缔构。
位总班条。金友玉昆
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
倒屣迎宾。无笑客美人
有拜宾之童隶。策名委贽。
善始令终。生当封侯。
克成丈夫之志。死而可作。
无忘事君之道。越十六年二月二日
葬于伊阙县万安山。诏赠杂物百段。
给议仗往还。礼也。
亭连长乐。城枕高都
守阙塞者汝宽。适伊川辛有
北瞻洛汭。尚想元凯之坟。
东望邢山。依然国侨之墓。
夫人阳翟县河南褚氏。即太常卿阳翟康侯亮之女。
中书令河南郡公遂良之妹也。宋公子之流派。
褚先生之苗裔。宏夫人之礼。
传淑女之诗。有文在手。
归于鲁国。有凤和鸣。
适于陈氏。邑之石窌。
县以封邱。夫尊于朝。
妻贵于室。仙人暂别。
初悲寡鹤之声。宝剑才分。
终合双龙之气。以某年月日。
薨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祔于建昌公之旧兆。长子师本。
太穆神皇后挽郎袭建昌公
韩王祭酒岐州司士参军定州安喜县令。誉闻州里。
学富邱山。以卿子而为郎。
以象贤而开国。朝游楚泽。
暮宿燕宫。东临石柱
雍为积高之地。右会长星。
唐是中山之邑。出游邻国。
不以陪臣见轻。上谒邦君
不以属官相待。洛阳朝觐。
适见双凫。东都墓田。
行悲驷马。以年月日。
终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即陪葬于先兆。次子师表。
左千牛备身。迁尚辇直长
许州临颍博州堂邑沧州乐陵绵州万安果州西充县令。能传祖业。
克嗣家声。有言偃之文章。
仲由之政事。晨陪紫极。
绕钩陈之六星。旦奉黄麾。
屯玉车之千乘。至若繁昌土宇。
魏文帝之墠坛。堂邑提封。
汉陈婴之侯国。河分九道。
渤海东临。江派五津
昆崙北指。莫不爱人以礼。
为政以德。钟离意之禁暴。
不用尺刀。公孙述之有神。
能持五县。次子师元。
巂州都督府徵县。次子师楚。
夔州都督府云安县有秀。
羔雁成行。滇北数十尹。
莫大邛都之县。邑东七百里。
唯有巫山之峡。言其县职。
入于阙门。叙其邑人。
鸾鸟翔于学舍。咸能生尽其孝。
丧尽其哀。积粟万钟。
思负米而何得。榱题三尺。
泣吾亲而不见。卜其宅兆。
麟凤匝其冈峦。陈其簠簋。
春秋变其霜露。思传旧德。
式建丰碑。戴安道作颂于郑元。
蔡伯喈披文于郭泰魏武皇读而称妙。
非所望焉。夏侯湛见而陋之。
固其宜也。铭曰。
厥初兮后稷。导生人兮知稼穑。
降及兮文王。精翼日兮衣青光。
东迁兮郏鄏。晋上宾兮帝乡
秦三将兮继代。汉五侯兮克昌。
狼山兮峻极。等淮水兮灵长。
惟祖考兮鼎盛。佩金璋兮謺映。
彼山川兮降灵。生玉树兮青青。
张良昴宿。乘傅说兮箕星。
出忠兮入孝。武纬兮文经。
陈嘉谟兮制千里。摛藻思兮掞天庭。
有隋兮丧乱。土崩兮瓦散。
皇运兮权舆。人神兮攸赞。
值笙镛兮变响。属天地兮贞观。
河两日兮事殷。井五星兮归汉。
带长剑兮炜煜。拥幡旌兮照烂。
周命兮惟新。云雷兮尚屯。
控东南兮荒景。负江海兮未宾。
陈礼乐兮命使。动輶车兮辚辚。
用蛇符兮泽国。颁虎节兮山人
专一方兮革面。重九译兮称臣。
天垂兮星纪。地连兮交趾
山草树兮潜移。蜃楼台兮郁起。
合浦太守。为广州刺史
归涨海兮明珠。饮石门贪水
冲天兮八翼。代出身兮万里。
全蜀兮奥区。枕邛笮兮倚巴渝。
灵台兮古迹。有充国兮旧都。
丰貂兮左珥。介士兮前驱。
浚三刀兮持节两日兮剖符。
降鸣鸠兮大夏。骋神马兮长衢。
毕昴兮分野。兰堂兮四下。
汉皇帝兮国都。耿将军兮坛社。
恒山兮诏邓。犹朔方兮命贾。
李北平兮汉飞。郭并州兮竹马。
瞻泰阶兮坐蹑。惜天年兮不假。
伊大姓兮颍川。有美人兮婵媛。
桂生兮因地。女嫁兮因天。
见乘龙兮奕奕。睹飞凤兮翩翩。
蘧瑗兮有礼。笑虞邱兮未贤。
始衔悲兮昼哭。终共尽兮千年。
卜龟谋兮习吉。陈旨酒兮嘉栗。
车徒俨兮在门。旌旆纷兮竟术。
洛桥兮南渡。从国门兮右出。
树萧萧兮有风。云惨惨兮无日。
指邱陵兮一闭。与天地兮相毕。
悲孝子兮纯深。孰忧思兮可任。
诉高天兮泣血。蹐厚地兮崩心。
树碑兮神道。无愧兮词林。
历阳之都兮水没。圆峤之海兮山沈。
外孙幼妇。生白玉兮黄金。
夷子赵氏碣颂696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夷子讳元亮(一无亮字)字贞固
汲人也。本居河閒
代为大儒。至祖掞。
尤博雅耽道。隋徵八学士
与同郡刘焯俱至京师。补黎阳郡长。
始居汲焉。有二子。
礼舆礼辕。舆官至临颍县
辕为校书郎。并著名当代。
昭夷即礼舆季子也。元精冲懿。
有英雄之姿。学不常师。
志在遐远。年二十七。
褐衣游洛阳。天下名流
翕然宗仰。群蒙以初筮求我。
昭夷以元毂发机。故蓬居穷巷。
轩冕结辙。时代议迫阨。
不容其高。乃屈身泥蟠。
求禄下位。为幽州宜禄县
到职逾岁。默然无言。
唯采药弹琴咏而已。州将郡守
穆然承风。君之道标浩如也。
因巡田入陇山。见乌支丹穴。
密有潜遁之意。苍龙(一作丙)申岁
大梁遭命不造。发痟疾而卒。
时四(一作三)十九。呜呼哀哉。
天下士人闻之。知与不知。
莫不为之垂涕。盖伤其有济时之量。
而无长驻之年。夫上德道全
器无不顺。中庸以降。
才好则偏。有张也之庄。
无展也之道。好由也之勇。
缅回也之仁。侈宰予之言。
遗澹台之行。务端木之智。
宁武之愚。或正而不奇。
或达而过杂。君独五味足。
六气和。通众贤之不兼。
畅群才之大适。虽不至于圣。
道其殆庶乎。故人无閒言。
物饱其义。吾尝论人事有十。
君得其九。一不至者。
命也夫。于戏。
名闻天下。而不达于堂上。
智周万物。而不适乎一人也。
其时欤。其事欤。
君故人云居沙门释法成嵩山道士河内司马子微终南山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吴郡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太原王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夭。
鼎饪不实。百代祀德。
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
谥者行之迹。君囊括代道。
位屯时艰。困乎臲卼。
光景不耀。乃共稽骘旧行。
谥定名。问于元
象曰明夷于昭夷。昔叹才位不兼。
大运有数。尝哀时命。
而作颂云。诸公以余从君之游最久。
故秉翰参议。其颂曰。
天道宏运兮物各有时。匪时不生。
匪运不成。昔者元精回潏。
阳九滔灾。大人感生。
尧禹恢能。阴阳既和。
元帝传家。五百数终。
桀骜暴邪。子乙提运。
水火革明。匪贤不昌。
尹乃阿衡。六百运徂。
受始淫狂。西伯考元。
历在躬昌。匪雄不决。
匪谋不臧。姜牙皓眉。
实逢其良。投钓指麾。
奄有八荒。周有天下。
七百馀年。太公之后。
不闻大贤。岂无仲尼
负道周旋。无势一挈。
无土一廛。然则大运之所来。
时哉时哉。时隘业隘。
运巨功巨。苟非其时。
草木为伍。昭夷作颂云尔。
又尝著汲人嚜记。言变化之事。
且曰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陈希烈左相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门下。仲虺相汤。
言宣雅诰。子鱼佐魏。
任总中兵。将代天工。
允凭时杰。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宏文馆学士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上柱国临颍县开国侯陈希烈
逸量宏达。英才卓迈。
既履直而成范。亦资忠而炳德。
学该流略。义惟守于经门。
文丽风骚。言必诠于理要。
黄枢贰职。侍讲金华
紫府宏真。参谋玉铉。
岁月逾久。而其道弥光。
人师有属于在三。王度式歌于画一。
畴咨既久。亮采惟熙。
宜正貂蝉之荣。用兼喉舌之寄。
可行左相兼兵部尚书。馀如故。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735年 盛唐 · 王维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一作将)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一作狎小)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一作比)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一作拂)
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767年10月19日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一作特)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答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一作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一作绣)衣。况(一作晚)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公孙大娘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引用典故:木已拱 九轮烛照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音酷)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一作末)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莫,况(一作脱,一作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一作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一作暮)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一作寂)
唐故衢州司士参军李府君墓志铭774年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公讳涛。皇唐太祖景皇帝六代孙也。
曾祖道立。尝典陕济陈三州刺史
封高平郡王。祖景淑。
毕国公。父仲康
官至尚书主客郎中楚州刺史。世秉懿德。
为公领袖。语在皇室谱。
公纯孝忠厚。贞信廉让。
直而逊。而晦。
朴而不固。静而应物
克已复礼。时然后言。
策名居官。清畏人知。
弱岁好学。笃志经术。
专戴氏礼。晚节耽太史公书。
酌百代之典故。以辅儒道。
以经明行修。宗正寺举第一。
初仕许州临颍县主簿。历宋州宋城县尉
皆以恭宽信惠。闻于千室。
议黜陟幽明者。谓公文行吏事。
宜登三台。会河朔军兴。
避地江表。相国崔涣
承诏署衢州司士参军。于时五府辟召之权。
移于兵间。务苟进者。
多由径而致显位。公俭德正志。
安贞俟时。未尝以得丧夷险。
芥蒂方寸。视荣辱晏如也。
论者高之。乾元二年某月日。
寝疾终于扬州。春秋若干。
某月日。权窆于衢州
呜呼。仁可以师表缙绅。
而无贵仕。礼可以轨范风俗。
而不遐寿。冲用休绩。
卷而未形。溘焉化往。
使善人相吊。呜呼哀哉。
公殁后十有二载。从父弟涵。
以宗室柱石为御史大夫。按节江东
痛仁兄生不登公侯卿大夫之位。殁不备踰月外姻至之礼。
遂茹哀筮日。减月俸以庀丧具。
由是大历九年夏四月二十七日。公长子居介及居佐居敬居易。
奉公之輤柩归葬于洛阳先使君夫人宅兆之侧。凡今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者。
于此乎观礼。及谓知公者宜莫若懿亲。
今将以无愧之词。申报幽路。
故作铭以刊之于石。其词曰。
天地方否。君子安卑。
世道既夷。隙驹莫追。
仁而不寿。才既无施。
积善必庆。天何余欺。
襜襜裳帷。溯江绝淮。
苍苍故山。玉树斯埋。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令德家风。与天壤偕。
睦州桐庐县丞君故夫人天水权氏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夫人姓权氏。天水略阳人。十二代祖翼。前秦仆射安邱敬公。其后至周隋閒。有佐命功。代茅土者三叶。以至曾王父滑州匡城县崇本。王父益州成都县无侍。烈考许州临颍县伋。成都太学进士擢第临颍判入甲科。皆以文学著名。粹行纯气。有以钟下。夫人生而敏异。姿性端明。懿行全识。发于天授。而和敬以事长。慈惠以拊下。窈窕德象。动成仪度。机鉴精辨。而深自晦默。伯仲甥侄等。每有疑理滞义。多所咨访。夫人不得已而后言。言必中伦。诚顺之道。自中形外。外内族姻之中。瞻其仪型。刚戾者顺。不仁者化。以贞元二年三月。归河东君。君为睦州桐庐丞。方谓有鱼轩象服之庆。享偕老宜家之寿。不幸遘疾疠。以其年七月日。终于桐庐之官舍。享年若干。自设帨至于属纩。九族无閒言。终食无违德。宜乎绥福履而介眉寿。备祭服以参茧馆。而迫阨终身。莫申其道。六姻安仰。为善者惑。岂善庆昭报之言妄作耶。将寿夭淹速之度固有所定耶。君奉其丧。以某月日权厝于丹阳县某原窦氏伯娣之茔次。从遗旨也。从父兄子德舆。一二偫从。衔茹永痛。书实录于墓石。铭曰。
采蘩采蘋,列于诗人。
恭惟淑明,与古为邻。
嘉玉粹温,英葐蒀。
凄风夜壑,销铄堙沦。
命不可问兮,从古沄沄。
追琢淑德兮,用识幽坟。
叔父故朝散郎华州司士参军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洪范叙三德五福之道。而德存乎人。福系乎运。时未光大。则卷而怀之。姑以清行厚德。遗诸子姓而已。公讳隼。字子鸷天水略阳人。十二代祖安邱敬公讳翼。为前秦司徒。代有勋德。以至四代祖平凉公讳文诞。历开府仪同三司涪常二州刺史。曾祖滑州匡城县讳崇本。王父益州成都县讳无侍。烈考许州临颍县讳伋。初平凉之先。三叶开国。匡城以降。世名文行。公缵承茂绪。祗服家法。有大易之鸣谦。中庸之慎独。慥慥其守。孳孳其勤。中立而不易方。夷道而不由径。故克家无玷。干禄有声。天宝末。州里举经明。属幽陵叛涣。计偕中止。解巾试守河西。真拜鄢陵丞。时东郊不开。违难逃禄。艰贞洁白。终出盗泉。朝廷嘉之。除楚州宝应丞。是岁太夫人弃孝养。刺血写大乘微言。毁瘠过礼。既除丧。为亲戚所勉。调补宋州宋城县丞孟尚书某方持郡节。深相推重。每岁考课。居郡中最。大历中福昌丞。贞元初华州司士。尝辟彭城刘公萧国班公之府。皆分事任。实助经费。所至之邦。必闻其政。所奉之主。必加以礼。而又学古不怠。歌诗必类。缘情而不流。体要而无害。故秘书包公谓公内外循理。心正气和。君子以为知言。其道未伸。天夺之算。呜呼。贞元九年四月辛亥。终于富平从事之馆。享年六十一。夫人陈郡殷氏。皇曹州司法丽正殿学士践猷之孙。清河寅之女。故给事中杭州刺史亮。其兄也。今侍御史郴州刺史永。其弟也。生德义之门。袭猗那之庆。自执笲主馈。逮四十年。孝慈柔明。六姻是仰。学备箴诵。言成礼法。公之禄甚薄而家甚肥。中外无閒言。诸孤犹已子。闺门之内。和乐薰如也。既茹未亡之痛。护奉輤车。东旋洛都八月癸丑。遘疾疠终于新安之别墅。享年若干。有男子五人。长曰少成。仕至桐庐。次曰少清。以经术甲科。次曰某曰某。皆以文学裕蛊。禀公之义方。女子五人。长适安福公范。次适常州司仓齐畅。其次未及笄。皆禀夫人之明训。少成等曾未半岁。再集荼蓼。思养于下。如不欲生。衔恤忍哀。竭其诚信。以十月某日。得吉卜于新安方山龙涧原。礼也。小子龀岁而孤。夙承善诱。且惧徽音行实之不传于后。与陵谷之有迁也。谨用论撰。哀而不文。铭曰。
惟叔父。秉直清。
温而文。诚而明。
六试吏。扬令名。
从事。有淑声。
猗夫人。懿纯德
倬妇行。为内则。
乐申申。恭翼翼。
女有家。男述职。
天不佣。降鞠凶。
道未行。祸已钟。
刻金石。识邱封。
德不泯。哀无穷。
唐故河南府登封县权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噫嘻。吾之从祖弟曰少成。字某。仕至河南府登封而殁。其年五十七。曾王父益州成都县尉府君讳无侍。王父许州临颍县府君讳伋。父华州司士参军府君隼。三叶有文行。而赋禄不称。当时才士名人。皆与之游。君甫成童。通左史古文小戴礼。以经明调选为睦州桐庐。凡七徙官。皆以功次得调。其为右威卫纪纲掾尚书郎有官人于黔巫者。请为之介。裔夷得职。其为河西奉职左曹。吏无奇邪。其为梁县也。二千石领行诏条。缪行徵令。而多赋于人。属城皆不能辨。君毅然有守。折其疑文。词坚气正。不直不已。人得以蒙其泽。遂其生。郡表尤异。拜河南府兵曹。曹事修理。元和十一年调补登封春二月。病风痹。逮寖剧。九月十七日。启手足于官次。悲夫。君仁厚质实。廉隅介独。洁清在公。颠沛以之。探经术法义。往往以文自道。不务游谈。不驰名声。深知者以为古之循吏不若也。阶近赤绂。官近朱轓。谓跂而及。竟殁于周圻一同之地。斯可恸也。娶博陵崔氏。某官某之女。雅有妇行。长男顼。以经明为凤州两当令。专敏好学。次曰琯。华州参军。笃志于文章。幼嗣曰某曰某。皆在稚孺。呱呱以泣。顼等以明年二月。安祔于伊阙之旧封。礼也。呜呼。吾无期叔父。无期大功兄弟。以至于君。且有一岁之长。班白相视。疾恙相悲。奄然委化。痛入肝膈。故出涕而铭之。铭曰。
东周苍茫兮。甸邑鲜原
以之赋政兮。以之归根。
呜呼不可作兮。死生沄沄。
许州张中丞临颍 中唐 · 欧阳詹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心诵阴符口不言,风驱千骑出辕门
孙吴去后无长策,谁敌留侯直下孙。
贺行营破贼状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二
右。
臣得当道行营兵马使李黯状报。
诸军兵马。
四月十七日临颍县三道齐进。
二十七日溵水县张村下营
问探知桑林中有贼。
遂与接战。
大破贼军。
擒生斩级。
不知其数者。
臣伏以天道无亲。
助其效顺。
人生有欲。
患在不安。
今逆贼吴少诚
深入祸门。
自沈罝罟。
执迷不复。
谓暴无伤。
去至安而即甚危。
弃大顺而为巨逆。
避日月之照。
干雷霆之诛。
尚假息于寸阴。
敢偷生于数刻。
今者将从天落。
兵若山行。
溵水而不濡。
隔偃城而欲断。
长蛇之首尾如截。
应接自难。
狡兔之窟穴已焚。
死亡无所。
方当破竹。
犹系苞桑。
剩锐气以长驱。
抗威棱而直指。
困虽犹斗。
乱不能军。
既摧众恶之锋。
必丧元凶之胆。
以愚筹度。
不日埽清。
臣忝守戎旃。
无任抃跃愤激之至。
唐故朝散大夫永州刺史崔公墓志810年9月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维元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壬子
永州刺史崔公薨于位。
享年六十八。
己未
殡于路寝。
景寅
迁神于舟。
以某年某月日。
归葬于某县某原。
祔于皇考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府君之墓。
尚书讳漪
玄宗南巡。
内禅圣嗣。
府君以谋画定命。
起一旅以复天下。
厥功载焉。
尚书之先曰贵乡丞赠太常少卿府君讳子美
太常之先曰扬州江都府君讳道祯
行高位卑。
华冠士族。
公讳某。
字某
承世德之清源
浚之以蠲洁。
以端其志。
采群言之枝叶。
植之以茂实。
以修其能。
始由右千牛备身环卫
盩厔三原蓝田
仍有大故。
三徙同位。
继授许州临颍汝州龙兴
推以直道。
二邑齐风。
哥舒曜河南
鲸寇猾骜。
黎人播越。
表公尉河南
糗粮刍茭。
戎备毕给。
版图田洫。
民事时乂。
扬州录事参军
实吴楚之大都会也。
政令烦拿。
贡奉丛沓。
一日不葺。
镌谯四至。
公为之优游有裕。
长史司徒杜公与之揖让。
异于宾僚
入为太子司议郎
归州刺史
岩险湍悍。
人类鸟兽。
古号难理。
公克有声。
永州刺史朝散大夫
惟是南楚
风浮俗鬼。
户为胥徒。
家有禳𥙴。
大者虐鳏孤以盗邦赋。
殴愚蒙以神讹言。
悖于政经。
莫有禁御。
公于是修整部吏。
黜侵凌牟渔者数百人。
以付信于下。
而征贡用集。
擒戮妖师。
毁焄蒿淫昏者千馀室。
以举正群枉。
而田闾克和。
宽以容物。
直以率下。
邦人方安其理。
缙绅犹郁其望。
体魄遽降。
哀何有穷。
呜呼。
公前夫人徐州参军荥阳郑钜女。
有子曰义和
早夭。
后夫人万年尉范阳卢彤女。
嘉淑之德。
继闻宗族。
有子曰贻哲贻俭。
克承于家。
洎公之兄子曰励曰礼。
诚愿志于墓。
无忘公之德。
铭曰。
孰为德门。
清河浚源。
远哉沄沄。
自叶而根。
世有显懿。
扬其清芬。
焕炳增华。
昭于后昆。
惟鲂与鲤。
旧史是尊。
孰为茂功。
尚书清风。
蔼其有融。
勃焉而兴。
披草从龙。
布令诸夏。
敷和六戎。
赫矣太阳。
升于中。
孰为惠政。
公嗣馀庆。
形于谣咏
小程其功。
大遂其性。
黠吏是省。
妖风以正。
于邑于邦。
扬休命。
孰为遗爱。
公去昭代。
邦人斯痗。
始焉是赖。
今也何戴。
孰葬我公。
于洛之会。
何以铭之。
徽音不昧。
平淮西碑 中唐 · 段文昌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七
夫五兵之设。
本以助文德而成教化。
故圣人不专任之。
其有桀骜暴邪。
干纪作孽。
道德不服。
则兵以威之。
文诰不谕。
则兵以静之。
在禁暴除害而已。
不能无诛。
至汤武受命。
武功寖盛。
其本之以仁义。
行之以吊伐。
惟帝与王。
率由兹道。
于戏。
创业之君。
劳而后定。
守文之主。
安而忘战。
故三代之衰。
功在五伯。
未有中叶之后。
再安生灵。
前古所无。
归于圣代。
我唐运之兴也。
高祖太宗以仁义之兵。
除暴隋之乱。
戎功祖武。
百代丕承。
玄宗尝亦内剪奸邪。
外清夷狄。
所以继文之代。
协帝之明。
既而祸起于微。
乱生于理。
由是髋髀之众。
结固于两河。
斤斧不用。
绵历于五纪。
肃宗代宗
亲剪大憝。
且务生育。
德宗顺宗
观于天象。
察于人事。
以理运未至。
沴气犹凝。
运启升平。
以俟后圣。
惟我后握枢出震。
端扆向明。
上元之心。
思祖宗之意。
扫涤区宇。
光启帝图。
不以万乘为尊。
四海为富。
大禹栉风之志。
有光武乙夜之勤。
以为景擒七国而汉民安。
成剪三监而周化洽。
焉有患难未去。
而德教可兴。
日者李琳恃近狄之固。
刘辟凭坤维之险。
李锜保长江之冲。
从史资太行之阻。
四凶相挺。
继为乱常。
三数年间。
尽膏鈇锧。
太尉茂昭以中山之地。
尽室来朝。
司空宏正以全魏之
举宗向阙。
义风所激。
莫不归心。
彭城从折简之召。
横海展执圭之觐。
向之谈虞虢之存亡。
议辅车之形势。
莫不刳心断臂。
继踵为忠。
既而麟见于巴賨之间。
河清于鄘卫之际。
固本根之贶。
昭圣祚之符。
廓清寰海。
兆于此矣。
而长淮右地。
连山四起。
控扼吴楚。
密迩轘辕。
有上帝濯龙之池。
同冀方多马之国。
戈鋋雪照。
驵骏云屯。
二姓三凶。
凭阻作孽。
岁在甲午
吴少诚积祸而毙。
馀殃聚于逆嗣。
氛祲淮濆。
我后方吊人省冤。
垦灾除秽。
犹命使者持节
往申宠赙。
以昭柔服之义。
示含宏之仁。
元济劫众拒境。
滔天肆逆。
叶县
舞阳
襄城
伊洛之间。
骚然震恐。
乃询廷议。
咸愿假以墨绖。
授以兵符。
天子渊默以思。
霆驰以断。
独发宸虑
不询众谋。
汉宣从屯田之议。
晋武决平吴之计。
至圣不惑。
群疑自消。
于是会凫藻之师。
鹰扬之帅。
忠武军李光颜
往者平朔边。
静庸蜀。
双矛电激。
孤剑飙驰。
亦犹冯异之总军锋
子颜之将突骑。
才气雄武。
可扫搀枪
总魏博河阳合阳凡三军。
临颖而前。
河阳军帅乌重允。
当从史内訹邪谋。
外阻兵势。
精诚奋发。
密应王师。
故得虏魏豹于军中。
吕布于麾下。
识虑中正
可革枭音。
益以汝海之地。
总朔方义成陜虢剑南西川凤翔延州宁庆凡七军。
襄阳而进。
宣武帅韩宏。
请以子公武领精卒一万二千。
时集洄曲。
栾书作帅。
针为戎右。
充国讨虏。
卬统支军。
是能从帅之命。
成父之志。
又以寿春李文通
夙精戎韬。
累习军旅。
明于守备。
可保金汤。
宣武淮南西徐泗凡五军。
固始之险。
鄂岳都团练使李道古
以先曹王皋任城之武。
昔征凶渠。
尝取安陆
授以戎柄。
嗣其家声。
五关之隘。
以唐邓随帅李愬
温敏能断。
静深有谋。
赵孟成季之勋。
复能霸晋。
亚夫绛侯
亦克擒吴。
想其英徽。
必有以似。
山南东道荆南凡两军。
文成而东。
乃命御史中丞裴度
挟纩之恩。
奉如丝之命。
以谕群帅。
以抚舆师。
且以古之会兵。
必谋元帅
令归于一。
势不欲分。
宣武军帅韩宏为诸道行营都统
陆逊之钺。
韩信之坛。
指踪画奇正之机。
发号申严凝之令。
然后有司马之法。
成节制之师。
而寒暑再罹。
贼巢未下。
又命内掌枢密之臣梁守谦。
肃将天威。
尽护诸将。
悬白日于千里。
推赤心于万人。
由是甘宁奋升城之勇。
君文励击郾之志。
上蔡以剪其翼。
郾城以扼其吭。
以轩后攻蚩尤之乱。
殷宗伐鬼方之罪。
周公诛淮夷之叛。
虽以圣讨逆。
皆三年后定。
百辟之议。
且谓久劳。
将决其机。
以安海内。
复命丞相裴度
拥淮蔡之节。
将帅之臣。
邓禹之麾旆。
窦宪幕府
四牡业业。
于藩于宣。
先是光颜重允公
戎旅同心。
垒垣齐列
常蛇之势。
首尾相从。
胡骑之雄。
纷纭纵击。
逐馀孽如鸟雀。
猎残寇似狐狸。
干矛如林。
行次于洄曲。
丞相之来也。
群帅之志气逾励。
统制之号令益明。
势如雷霆。
功在漏刻。
贼乃悉其精骑。
以备洄曲之师。
唐随帅李愬
新总伤痍之军。
稍励奔北之气。
城孤援绝。
地逼势危。
而能养貔虎之威。
未尝矍视。
屈鸷鸟之势。
不使露形。
是以收文城栅而降吴秀琳。
兴桥而擒李祐
果敢多略。
众以留之。
或谓蓄患。
不利吾军。
诚明在躬。
秉信不挠。
爰命释缚。
授之亲兵。
感慨之心。
出于九死。
纵横之计。
果效六奇
十月既望
阴凝雪飞。
天地尽闭。
乃遣其将史旻仇良辅留镇文城
备其侵轶。
李祐领突骑三千以为乡导。
自领中权三千。
监军使李诚义继进。
又遣其将田进马步三千以殿其后。
郊云晦冥。
寒可堕指。
一夕卷旆。
凌晨破关
铺敦淮濆。
仍执丑虏。
军得田畴为导。
潜出卢龙
邓艾田章先登。
长驱绵竹
用奇制胜。
与古为俦。
四纪逋诛。
一朝荡定。
摅宗庙之宿愤。
致黎庶之大安。
周汉以还。
莫斯为盛。
帝命策勋。
进宏为侍中
光颜重允并为司空
左仆射
山南东道
散骑常侍
节制鄜坊丹延。
道古御史大夫
文通散骑常侍
王师获金爵之赏。
环境蒙优复之恩。
掩骼埋胔。
除瑕宥罪。
跻群生于寿域。
还比户于可封
东西南北。
无思不服。
丞相旋请来朝。
后加金紫光禄大夫
封晋国公
乃眷淮濆。
烝人生殖。
俾择循吏。
抚其疾伤。
宣慰副使刑部侍郎马总领淮蔡之任。
天子议功云台。
追美将帅
俾刻金石。
以扬休勋。
而百辟佥谋。
群帅克让。
推义士之志。
敢贪天功。
徵贤臣之言。
实在君德。
于是搢绅之士。
暨侯服之臣。
上献鸿名。
式昭徽册。
然后光辉千古。
声名百蛮。
诏命掌文之臣文昌勒铭淮浦
庶乎阅周雅者。
宣王之中兴。
观剑铭者。
戒蜀川之恃险。
铭曰。
天有肃杀。
万物以成。
雷风为令。
霜霰为刑。
君有武节。
四海以宁。
陈之原野。
阻以甲兵。
在昔圣主。
格宁邦国。
以禁暴。
刑以助德。
牧除害马。
农去蟊贼。
苟非戎功。
孰静群慝。
明明我后。
神算精微。
九重独运。
千里不违。
宵衣旰食
再安中宇。
始剪朔漠。
旋枭蜀虏。
丹徒鏦濞。
白门缚布。
服兹四罪。
岂劳一旅。
淮夷怙乱。
四十馀年。
长蛇未剪。
寰宇骚然。
逮于孽童。
逆志滔天。
怀柔匪及。
告谕罔悛。
帝念生人。
乃申薄伐。
飞将鹰扬
前锋电发。
斋坛命信。
灵旗指越。
惟扬。
祅氛未灭。
集于洄曲。
决战摧凶。
豹略临晋
维留沓中。
桓桓襄帅。
奇谋成功。
浮罂暗渡。
束马潜攻。
合以长围。
绝其飞走。
布德灭妖。
升城获丑。
商不易肆。
农安其亩。
洄曲残兵。
投戈束手。
帝嘉群帅。
赏不踰时。
画社启封
圭组陆离。
洎于蛮貊。
服我英威。
刻之金石。
作戒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