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关键词
诗文库
宋城者讴(《诗纪》云。即华元歌。) 先秦 · 无名氏
《左传》曰:郑公子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云云。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云云。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
于思于思弃甲复来(○《左传》宣公二年传。《类聚》十九。《御览》百九十二、三百五十五、三百六十六、四百六十五。《诗纪前集》一。)
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左传》宣公二年传。《御览》百九十二、三百五十五。《诗纪前集》一)
河激颂 东汉 · 边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二
阳嘉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谒者王诲疏达河川,遹荒庶土。
往大河冲塞侵齿金堤,以竹笼石,葺土而为堨,坏聩无已,功消亿万。
请以滨河郡徒疏山采石,垒以为障。
功业既就,徭役用息。
辛未诏书,许诲立功府卿,规基经始,诏策加命,迁在沇州。
乃简朱轩,授使司马登,令缵茂前绪,称遂休功。
登以伊、洛合注大河,南则缘山,东过大伾,回流北岸。
其势郁懞涛怒,湍急激疾,一月决溢,弥原淹野。
蚁孔之变,害起不测,盖自姬氏之所常蹙。
昔崇鲧所不能治,我二宗之所勉劳。
于是乃跋涉躬亲经之营之。
比率百姓,议之于臣,伐石三谷,水匠致治,立激岸侧,以捍鸿波
随时庆赐,说以劝之,川无滞越,水土通演。
役未逾年而功程有毕。
斯乃元动之嘉课,上德之宏表也。
昔禹修九道,《书》录其功;
后稷躬稼,《诗》列于《雅》。
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民,安得淹湮没而不章焉。
故遂刊石记功,垂示于后。
其辞云云。
使河堤谒者山阳东缗司马登字伯志、代东莱曲成王诲字孟坚河内太守宋城向豹字伯尹、丞汝南邓方德山、怀令刘丞字季河堤掾匠等造。
陈留浚仪边韶孝先(《水经七·济水》注云:「石铭岁远,字多瀹缺。其所灭,盖阙如也」。)
风俗通义佚文卷一 其四十四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六
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
俗说池中鱼,人姓字。
居近城。
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谨案:百家书,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艺文类聚》八十,又九十六,《意林》,《御览》八百七十,又九百三十五,《通鉴注·梁纪》十六)
曹洪魏文帝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文选卷四十一
十一月五日白:前初破贼,情奓意奢,说事颇过其实。
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亦欲令陈琳作报。
顷多事,不能得为。
念欲远以为欢,故自竭老夫之思。
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
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而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
虽云王者之师。
有征无战,不义而强,古人常有。
故唐虞之世,蛮夷猾夏;
周宣之盛,亦雠大邦。
诗书叹载,言其难也。
斯皆凭阻恃远,故使其然。
是以察兹地势,谓为中才处之,殆难仓卒。
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是夏殷所以丧,苗扈所以毙;
我之所以克,彼之所以败也。
不然,商周何以不敌哉!
昔鬼方聋昧,崇虎谗凶,殷辛暴虐,三者皆下科也。
高宗有三年之征,文王有退脩之军,盟津有再驾之役,然后殪戎胜殷,有此武功。
焉有星流景集,飙夺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则中才之守,不然明矣。
在中才则谓不然,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虽有孙田墨氂,犹无所救,窃又疑焉。
何者?
古之用兵,敌国虽乱,尚有贤人,则不伐也。
是故三仁未去,武王还师;
宫奇在虞,晋不加戎;
季梁犹在,强楚挫谋。
暨至众贤奔绌,三国为墟。
明其无道有人,犹可救也。
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折箸为械,坚不可入。
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焉肯土崩鱼烂哉!
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
墨翟之术何称?
田单之智何贵?
老夫不敏,未之前闻。
盖闻过高唐者,效王豹之讴;
游睢涣者,学藻缋之䌽。
间自入益部,仰司马杨王遗风,有子胜斐然之志,故颇奋文辞,异于他日。
怪乃轻其家丘,谓为倩人,是何言欤?
夫绿骥垂耳于林坰。
鸿雀戢翼于污池,亵之者固以为园囿之凡鸟,外厩之下乘也。
及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岂可谓其借翰于晨风,假足于六驳哉!
恐犹未信丘言,必大噱也。
洪白。
列仙传赞 其二 商丘 东晋 · 孙绰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一
商丘卓荦,执策吹竽。
渴饮寒泉,饥食菖蒲
所牧何物,殆非真猪。
傥逢风云,为我龙摅(《世说·轻诋篇》注)
列仙传赞 其五十八 商丘子胥 晋 · 郭元祖
 押质韵 出处:全晋文
商丘幽栖,韫椟妙术。
渴饮寒泉,饥茹蒲术。
吹竽牧豕,卓荦奇出。
道足无求,乐兹永日。
北陵被发上疏 东晋 · 熊远
 出处:全晋文
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之者未可为定。
且园陵非一,而直言侵犯,远近吊问,答之宜当有主。
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
即宜命将至,修复园陵,讨除逆类。
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
况此酷辱之大耻,臣子奔驰之日!
夫修园陵,至孝也;
讨逆叛,至顺也;
救社稷,至义也;
恤遗黎,至仁也。
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
项羽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
群贼豺狼,弱于往日;
恶逆之甚,重于丘山。
大晋受命,未改于上;
兆庶讴吟,思德于下。
今顺天下之,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晋书·熊远传》,元帝作相,列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将举哀,上疏。)
乐社树赞(序) 东晋 · 卞承之
 出处:全晋文
余门前有一社树,盘根疏柯,以非近世所植,抗秀路左,流阴庭宇,庄周喻道于商丘之木,匠石辨才于曲辕之轹,由斯而观之,固可以悟微矣(《御览》五百三十二)
高帝哀策文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
降阶执礼,泣血缠心,感容台之罢御,哀恭馆之不临。
神仪而邈绝,视区物而增阴。
俾兹良史,敬修旧则。
敢图鸿规,式扬至德。
其辞曰:
灵源遥裔,肇惟商丘
圣功宁夏,贤识归周。
我皇踵武,超冠前猷。
英风允迪,德音孔修
月准敷仁,日精表孝。
则地均和,体天合照。
外弘三至,内隆七教。
水祀将倾,乾维晦象。
韦弁长袭,鼓磬属响。
声化已沦,政刑遂往。
国图靡缉,民规载爽。
康世以德,拨乱资武。
威以雷霆,润以风雨。
六术允昭,四义克举。
自东徂北,遐方即叙。
功被河济,化隆江汉。
帝谟仰式,王维伫干。
改步藩屏,来登翼赞
绸缪总章,因循阳馆。
昔在保衡,君违斯正。
爰兹博陆,亦鉴灵命。
放昏以忠,登明资敬。
义焕金石,功昭舞咏。
蠢尔荆汉,悖乱人经
谋连枢禁,兵接神坰。
御奸以德,御宄以刑。
献捷宗寝,饮至王庭。
政教云行,徽猷天造。
山鉴紫璇,苑茂朱草。
玉检腾晖,金绳荐宝。
天镜既穆,地维既肃。
遐迩一体,表里禔福。
乃眷斯民,昧旦杼轴。
兴文偃武,缵禹旧服。
所尚维简,所保维贤。
居尊弥约,无善不延。
胶庠载缉,风轨克宣。
上洞清仪,下达玄泉。
听览闲日,应物馀景。
怡虑以文,栖心以静。
鸿章晨映,徽言夕永。
迹庇区服,情深箕颍。
万宇飧和,百神受职。
梁甫欣仪,云亭望式。
辅德伊何,奄捐民极。
嵩岳长倾,宸晖斯昃。
机照惟寂,达鉴靡伤。
慎终敬始,知微知彰。
立言垂范,玉润金相。
瞻仰遗式,哀结流霜。
旋玉轪之皦镜,动云旗之逶迤。
振哀笳于八极,响清跸于咸池
顾应掖而稍远,视机衡而长离。
风迟迟而怀暮,日憯憯其若垂。
感衣冠于乔岳,追弓剑之在斯。
悼丁年之薄祜,诉穷心于两仪(《艺文类聚》十四)
张普惠 北齐 · 杜弼
 出处:全北齐文卷五
明侯渊儒硕学,身负大才,秉此公方,来居谏职,謇謇如也,谔谔如也。
一昨承在胡司徒第,当面折庭诤,虽问难锋至,而应对响出,宋城之带始萦,鲁门之柝裁警,终使群后逡巡,庶寮拱默。
虽不见用于一时,固已传美于百代。
闻风快然,敬裁此白(《魏书·张普惠传》,作中山庄,字之误也。《北史》四十六作杜「」。)
大法颂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十三
皇帝以湛然法身,不舍本誓,神力示现,降应兹土,龙颜日角,参漏重瞳,衡表连珠,文为玉斗。自纳麓开基,天地之德已布;封唐启迹,日月之照先明。百揆之序方舜,九河之导均禹。尚弘事殷之礼,且屈在田之则。自五昴朝飞,告赤文之瑞,其雨七日,受绿色之符,神器有归,鼎运斯集。焦门厌弃德之君,鲔水发白旄之阵,然后受皇天之眷命,当四海之乐推。岂假祀蚩尤于沛庭,托河冰于王霸。于时凤凤裂序,苍苍舛度。乃选五石以补之;坤倾斜,积冰发坼,乃纬九薮而正之;阴兔两重,阳鸟三足,乃定王业以晖之。摄提乖方,孟陬失纪,乃置清台而辨之。维冠冕于巳颓,缀珩佩于既毁,自凭玉几,握天镜,履睿玑而端拱,居岩廊而渊默,于今三十有二载也。是以天德一于上,地数二于下,复朗参辰,不易日月。两曜如合璧,五精如连珠,禋宗类昊,虔丘礼泽。名行五祀,国被百神。川岳呈祥,风烟效祉。青云千吕,内气出翼。听隃山之威凤,制衣贞筠。阳管叶,雌钟应律。上林之课匪疏,相府之占无谬。奏六央于右水,张咸池洞庭。秉翟动和天之乐,建华宣易俗之奏。协律有沨沨之序,典乐致雍雍之节。诗书乃陈,缃缥斯备。蒲轮受伏生之诵,科斗荐鲁宅之文。蒸杀青,玉牒石记;填委广内,晖焕麒麟。置台命兖,法河依岳;建职树司,区云祥火。高山容与,赤黻逦迤;色丽文翚,章研织鸟。谏鼓高悬,刍言不弃;肺石通惋,书谤桥板。草名指佞,便辟动朝;兽称触罪,奸回放黜。是以龙翔凤集,河兼海夷,露下若饴,泉浮如醴。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玉皋讵率,而银瓮斯满。河光似罗,树彩成车;氛氲四照,晖丽五色;神明磊落,征祥布濩。金鳞铁面,贡碧砮砮之厥;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戴日戴斗,靡不来王;太平大蒙,无思不服。方叔、邵虎之臣,均鼙、应鼓之将,秉龙虎之秘韬,握朱玄之异略,受赈于庙堂之上,扬威于关塞之下。出玉门而直指,度金城而奏策;荡杂种之残妖,匡中原之涂炭。北临地脉,西出天渠,昆夷罢患,夙沙自服。获犬戎之鹿,悬密须之鼓;藁街有受缨之虏,诏水观受降之首。四表无尘,六合共贯,皇德隆矣。太平之风,浃乎无外矣。天子内韬无生之至慧,外应体乾之弘迹,将欲改权教,示实道,遣方便之说,导化城之迷,乃端户神居,吁而言曰,若夫眇梦华胥,怡然姑射,服齐宫于玄扈,想至治于汾阳,轻九鼎于褰裳,视万乘如脱屣,斯盖示至公之要道,未臻于出世也。至于藏金玉于川岫,弃琴瑟乎大壑,卑宫菲食,茨堂士阶,丹车非巧,鹿裘靡饰,斯盖示物以俭,亦未阶于出世也。解网放禽,穿泉掩胔,起泣辜之泽,行扇暍之慈,推沟之念,有如不足,纳隍之心,无忘宿寤,盖所以示物以为仁,亦未阶乎出世也。紫府青丘陉山漳水,敦河上之道文,悦岐伯之章句,甘泉启太一之坛,嵩山奉高之邑,碣石刻羡门之誓,不期(《艺文类聚》作「不夜」。)作交门之歌,斯盖止爱久龄,事存诸己,笃而为论,弥有未弘。虽获宠嵷之禅,终堕长生之难;徒阶三清之乐,不祛八倒之境。岂若然智慧之炬,照生死之暗,出五阴之聚,升六度之舟,浮众得之海,践不至之岸。于是庄严国界,建立道场,广行利益,开阐佛事,驱彼众生,同跻仁寿,引兹具缚,俱入大乘。九有倾心,十方划靡;如凭津济,咸赖归依。晔乎若朝日之开众华,霈乎若农夫之遇膏雨。功德之翼已圆,智慧之门必备。以为般若经者,方等大法,峻极靡际,深邃无底。笼万善乎无相,兆九垓而无边。譬犹枝川派别,入大海而同味;众芳杂彩,到须弥而一色。空空不著,如如俱会;不合不散,无去无来。种觉可生,允兹佛母;群典弗逮,是号经王。乃欲震一音,雨法雨,示五眼,引重昏,昭旸纪岁,玄枵次星,夹钟应乎仲春,甲申在乎吉日,将幸同泰,大转法轮。兹寺者,我皇之所建立。改大理之署,成伽蓝之所,化铁绳为金沼,变铁网为香城,照神光于热沙,起清凉于炎火。千栌载巕,百栱穹窿;红壁玄梁,华榱玉砌。三阶齐列,四注周流;上玉翼而扪天,飞银楹而蔽景。虹拖蜿垂,承甍绕榴;莲抽井倒,冒宇临窗。彤彤宝塔,既等法华之座;峨峨长表,更同意乐之国。下凿白银之堑,傍晖金薄之砖。高门洞启,不因铜马之饰;宝殿霞开,无假凤皇之瑞。金轮烛日,妙临淄之地下;层台累驾,迈宛委之空飞。夏宇凝霜,温室含暖。雕楼之内,滴动而响生;洞扉之里,鹪归而气激。幢号摩尼,幡悬金缕;盘径十丈,铃围四斛。舒七宝之交枝,流八功之净水。地芝侯月,天华逆风;法鼓夜鸣,声中闻法。琼枝旦动,叶里成音;妙德阳之宫,丽未央之阃。故铜檐三丈,追嗤并干;玉楼十二,遥耻神仙。譬彼清凉之台,同符兰台之寺;忉利照园之东,帝释天城之北。故以辛王癸甲,绵蛮𩅾䨴,吁哉其不可状,锵锵旰旰;环谲杂错,邈乎不可名。于是璧日扬精,景云丽色;薰风徐动,渊露微垂。后距屯威,前茅警列;武较星连,鸿钟吐响。运天宫之法驾,启天路之威神。百灵扶持,千乘雷动;六虬齐轸,七斗垂晖。云罕乘空,勾陈翼驾;超光蹑景,日被天回。金盖玉举,豹服鼍鼓,𩦷骊沃若,天马半汉;缘弓黄驽,象饰鱼文。佽飞案节,不劳斩蛟之剑;虎贲夐羽,岂假鸣鸟之射。湛湛奕奕,辚辚赫赫,出乎大通之门。天子降雕辇之贵,行接足之礼,顶拜金山,归依月面。如闻万岁之声,若观六变之动。于是乃披如来之衣,登狮子之座,均百虑之纷总,悯三请之殷勤,启真慧之深宗,明度彼之弘教。二谛现空有之津,二智饥权实之底,大乘豁其靡碍,道心究其归涯。因果之摄,不运而行;真俗莫求,弗动斯到。不以二法,会乎中道;尽佛渊海,入佛法藏。极修妒之妙典,研龙宫之秘法;宣娑婆之奥旨,阐众圣之微言。正水既沾,邪难自息;慧日普照,毒霜并消。除黑暗于四生,遣无明于三界;巍巍乎若弥楼之在巨海,穆穆乎譬众星之绕圆月。于时天龙八部,侧塞空界,积衣成座,散华至膝。三千化秽土之质,火宅有离苦之期;恶道蒙休,泥犁普息。诜诜学侣,济济名僧,皆乐说如辩才,智慧如身子。逾乎青目黑齿,高彼广膝赤髭;咸符写瓶之思,并沾染毡之施。如金复冶,似玉更雕;闻所未闻,得未曾得。郁摇动色,请益无倦,百司俱列,簪履相趋。丰豹焜煌,华绶苒弱。谓舍卫之集,大林之讲,无以过也。将令一一佛性,逢了因而俱出;一一佛土,咸遣二而除三。比夫歌南风,尚,临辟雍,讲孔宅,幺么安足而语哉。距于三月甲辰,法席圆满;如来放大光明,现希有事。雄雄吐色,珠火非俦;瞳瞳上映,丹紫竞发。荣河耻其祥润,汾阴聘其晖影。掩入殿之紫云,夺鸿门之妙气。昔法华初唱,毫照普林;般若聿宣,通身尽笑。王城之瑞,千载更逢。岂非圣主,同诸佛身,降兹妙相,等诸佛力,若符契焉。犹秉渊默之谦虚,弘懔焉之至诫,为而不宰,推而勿居,以百姓之心为心,非关诸己,荷负益倦,摄受四生。皇太子臣纲,视膳东厢,亲承大法,以为西巡东狩,赞颂以兴,柴山望祀,咏歌斯作。况顶开而受露,鞠躬而闻道。敢述盛德之形容,以为颂曰:
玉牒悠琼,青史绵长;
道洽五胜,风殊百王。
商丘命填,姬水开璜;
河澄待圣,海谧期皇。
方天譬地,功归有梁。
垂拱南面,克己岩廊。
权舆教义,制造衣裳;
九韶革响,六乐改张。
仪凤婉婉,击石锵锵;
广修璧水,洞启胶庠。
轻轺征聘,旌帛搜扬;
兰台且富,广内斯藏。
芸香兰馥,绿字摛章;
文功既被,武迹斯彰。
题雕臆镂,舌紫支黄;
南街请质,北阙来王。
飞旌集翰,勒迹书狼;
银车引附,黑节招荒。
文同海截,化普龙乡
西逾月窟,东渐扶桑。
卑宫类禹,解网如汤;
衢室纳异,明台引良。
善旌弗卷,谏鼓其镗;
万符集祉,百神启祥。
黑丹吐润,朱草舒芳;
珠怀镜像,星含喜光。
液池下鹤,高梧集凤;
赤熊旦绕,素雉朝翔。
观玉伯友,访道西王;
游经建木,巡指盛唐。
终非运出,岂曰津梁,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玉銮徐动,金轮晓庄;
紫虬翼轪,绿骥腾骧。
虎文驻跸,龙骖启行;
阑干玉马,照曜天狼。
玄旄映日,翠凤晞阳;
前飞格泽,后拥陆梁。
风移霆埽,参差焜煌;
峨峨宝座,郁郁名香。
法徒学侣,尘沙堵墙,慈云吐泽,法雨垂凉,三密不限,四辩难量,犹兹海宝,譬彼山王,慧流总被,药木开芒;
佛日出世,同遣惑霜。
帝释歌咏,幽祇赞扬;
空华竞下,天琴自张。
山含影色,地入毫光;
非烟绕气,陆藕开房。
泽普三界,恩均八方;
巍巍堂堂,为舟为航。
伊臣稽首,万寿无疆(《广弘明集》二十,《艺文类聚》七十六。)
何佟之社稷位向议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郊特牲》又云:「君之南向,答阳也。
臣之北向,答君也」。
若以阳气在南,则位应向北,阴气在北,则位宜向南。
今南北二郊,一限南向,皇帝黑瓒阶东西向(《通典》作今一郊一社南向,皇帝奠币东西向。)
故知坛墠无系于阴阳,设位宁拘于南北。
群神小祠,类皆限南面。
荐飨之时,北向行礼,盖欲申灵祇之尊,表求幽之义。
魏世秦静使社稷别营,称自汉以来,相承南向。
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丘馀树,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庾蔚之昔已有此议,后徐爰周景远并不同,仍旧不改(《南齐书·礼志》上,永明十一年何佟之议,以为社北向,稷东向。仪曹称治礼学士议,又见《通典》四十五。)
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 北周 · 庾信
四言诗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五
公讳字某河南洛阳人也。旧姓辛,陇西人,基若水之源,纂商丘之胄,邑于大毫,实定其居,封于小辛,乃成其姓。是以三川披发,幸有得见事机之机,八卦占爻,辛谬有知人之鉴。佐治东都上将帝解衣;武贤以西国功臣汉王推毂。/祖太汗,武川太守。考生,河州四面总管大都督。陇右贵臣,河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镳,并得声振长榆,名雄高。/公秉灵山岳,载诞星辰,结发嶷然,龆年成德,澄波万顷,建标千仞,锋颖既高,光芒已远。青衿学剑,既为人主所称;童子论兵,即佐中军之策。永熙元年入仕,蒙授直荡都督。/太祖文皇帝雪旧君之耻,连西伯之功,始裂鸿沟,初登函谷。公濯衣沐发,杖剑辕门。撤洗足而相迎,下宾阶而顾问。自此即居帐内,仍为直寝,授宁远将军羽林监白土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大统元年,从迎大驾,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加冠军将军散骑常侍,转大都督。公善于用兵,长于抚御。自攻洛阳,定弘农,战河桥平沙苑,冒刃冲锋,前无横阵。况以弦木六钧,函犀七属,门多悬胄,箭必中鞍,山积器械,谷量牛马,军吏计功,司勋赏策。授使持节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昔者受律赤符,韩信当千里,治兵白帝张飞拟万人。皆比于今日,公之谓也。五年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浮于江海,达于淮泗,怎么样既敷,瑶琨即序。十三年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仍赐姓普屯,即官族。入陪武帐,出总戎韬,置府于阳关,张旃于瀚海,故得上书于汉,即用同宗,争长于周,还无异姓。十六年鄜州诸军事鄜州刺史。公频烦两牧,风政神明,虎去西河,枭移东郡。河湄瑞气,特表廉平,鄜畤神光,偏明正直。/及乎魏终天禄,周受惟新,明命已迁,彝伦或革。周元年改授大将军抱罕郡开国公,增邑一千户。军中受诏,非论北伐之功;大将登坛,无待东归之策。置阵太平,开阴晋之道,连兵广武,纳荥阳之城。校战丹山,移营白壁,莫不勇冠三军,名凌五将。保定四年宁州总管。掌其北门,既为郑国所委,捍其西鄙,无惧秦亭之逼。是以筑平网之城,人拱手,戍荥波之泽,梁氏寒心。朝廷与公有内外之亲,令公从戚里之贵,乃以魏文帝女为公夫人,遂得长门之左,别开公主之园;濯龙之傍,便有王姬之馆,五年被征入,拜少司马。期于司武,以公为魏绛;佐于中军,以公为荀首,岂直谓之鹑火,称之缙云而已哉。其年被使领兵出西凉州,奉迎突厥皇后。纪裂繻来,卿为郡逆,称族而行,尊君命也。天和元年柱国,拜大司寇。楚之柱国,方之南火,轩之司寇,譬以西云,总授于公,能官人也。建德二年少傅四年河州总管都督工州诸军事,即为河州大中正。公之桑梓,本于此地,再为连率,频依衣锦。襄城龙种,更反池台;桂阳仙人,还归乡里。故老亲宾,歌相庆,安车驷马,天下荣之。/宣政元年,授上柱国,更加少傅。配于上相,即陪玄扈之图;居于京师,实有圯桥之策。改封宿国公食邑并前五千五百户。射鸿旧圃,舞鹤余城,既浮酸枣之河,聊对淇园。来朝建章,则天子降席;出游戚里,则群公下阶。是以行满天地,名闻四海。方当光辅五君参谋七政,夭厉弗戒,薨于所居,春秋六十有九。柳庄告殡,倾社稷之臣,郑侨云亡,得诸侯之礼。诏赠某官,谥某公,礼也。以今开皇元年七月某日反葬于河州金城郡之苑川乡。山行陇底,地入塞原,望积石在缘河,临崆峒而下坂。玄甲黄肠,崎岖亭鄣,及云奠彻,方荣榆沈。若夫树反壤也,封夏屋焉,终须颍川之碑,乃见华阴之碣。/世子仪同永达,孝性有闻,居丧得礼,嗟海变而田成,惧山飞而地绝。勒石墓田,仍铭云尔。
少典之孙,玄王之子。
虹贯于月,金承于水。
降及于周,公侯复始。
风俗气候,山川表里。
河连积石,山带崆峒
秦亭北上,汉使西通。
金行气壮,地势人雄。
棱棱高节,凛凛疏风。
祖考藩屏,浊河清渭。
两地谟明,双流光贲。
水无别色,云无异气。
为吏为民,惟怀惟畏。
公之嗣世,实秉英灵。
降神中岳,回文列星。
鸾翔凤舞,珠角山庭。
臣深义本,子极天经。
洛城战阵,河桥旗鼓。
箭饮石梁,剑燃铜柱。
并丽六麋,俱抽双虎。
玉门开部,阳关置府。
再为上台,两为少傅
模范帝师,经纶国步。
允袭峻德,钦明审谕。
不吝车茵,谁言温树。
天道茫昧,年龄倏忽。
上将星开,功臣鼎没。
九原陵阜,三河甲卒。
地险龟林,营危马窟。
西州永别,北阙长辞。
山张虚盖,野祭空帷。
陵原地迥,松路风悲。
铭于碣石,勒以贞龟(《文苑英华》九百十一)
尚书令 陈朝 · 江总
 出处:全隋文卷十
臣弱岁立朝,本无奇志,每谓任登常伯,足承基绪。
值梁季不造,牧拙人间,东窜三江,南徂百越,不知秦汉,十有七年。
心迹退黜,平生毕矣。
但性疏懒,不屑死增,俯仰乖时,人物多忤,天飞践祚,任寄隆重。
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
燕岱之石混同瑚琏之器。
当由崇贤使举,早守名节。
窃以天府文昌,万方之薮;
天官冢宰,无所不统。
礼革三独,事昭百揆,旷职云久,三十馀载,一旦开置,必资望实。
岂期廷典私偏,滥庸菲薄。
陛下听览馀辰,曲垂昭纳,遂斯反汗,高选具瞻,则敝盖敝帷,使臣暮齿,岁制月制,赊臣皓发,不以一怠(《艺文类聚》四十八)
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督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二月己卯朔九日丁亥
皇帝若曰。
于戏。
帝子之星。
凭紫浔而启耀。
天孙之岳。
青路而摛光。
故庆表裁梧。
德成观梓。
皇跗睿屏。
声孚地轴之西。
储秀英藩。
飙偃宸街之北。
冀州大都督上柱国殷王旭轮
金桢挺秀。
玉颖层敷。
姿表淹凝。
符彩闲雅。
淮南之镜。
混冲照于髫辰。
睢阳之藻。
齐洪辉于绮日。
绿车就驾。
朱邸洞开。
道昭英。
田期彦。
猎清风。
宣芳于大雅。
承流日。
澄华于高义。
固以联崇躅于河楚。
叠茂轨于酆郇。
是用命尔为单于大都护大都督
勋封并如故。
往钦哉。
尔其缄训趋庭
兢怀履薄。
方资威横雁塞。
惠渐龙沙
光膺朝奖。
可不慎欤。
文馆学士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楚国尊贤。崇道光于申穆。
梁邦接士。楷德重于
咸以著范前修。垂芳后烈。
顾惟菲薄。多谢古人。
高山仰止。能无景慕。
是以芳兰始被。深思冠盖之游。
丹桂初丛。庶延髦俊之士。
既而场苗盖寡。空留皎皎之姿。
乔木从迁。终愧嘤嘤之友。
所冀通规正训。辅其阙如。
故侧席无倦于齐庭。开筵有待于燕馆
属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于志宁军咨祭酒苏世长天策府记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思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道元天策仓曹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虞世南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太学助教盖文达咨议典签苏勖等。或背淮而至千里。
或适赵以欣三见。咸能垂裾邸第。
委质藩维。引礼度而成典则。
畅文词而咏风雅。优游幕府
是用嘉焉。宜令并以本官兼文馆学士
功臣世袭刺史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周武定业。
胙茅土于子弟。
汉高受命。
誓带砺于功臣
岂止重亲贤之地。
崇其礼秩。
抑亦固磐石之基。
寄以藩翰
魏晋巳降。
事不师古。
建侯之制。
有乖名实。
非所谓作屏王室。
永固无穷者也。
隋氏之
四海沸腾。
朕运属殷忧。
戡剪多难。
上凭明灵之祐。
下赖英贤之辅。
廓清宇县。
嗣膺宝历。
岂予一人。
独能致此。
时迍既共资其力。
世安而专享其利。
乃眷于斯。
甚所不取。
但今之刺史
即古之诸侯。
虽立名不同
而监统一也。
故申命有司。
斟酌前代。
宣条委共理之寄。
象贤存世及之典。
司空国公无忌等。
或材称人杰。
望表国章。
论道庙堂。
寄深舟楫。
用资文武。
诚著艰难。
折冲阃外。
隐如敌国。
或志力忠烈
实为心膂。
或气干强果。
是曰爪牙。
策名运始。
功参缔搆。
义贯休戚。
效彰夷险。
嘉庸懿绩。
于朕心。
宜委以藩镇。
改锡土宇。
无忌可赵州刺史
改封赵国公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玄龄宋州刺史
改封梁国公
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
改封莱国公
特进代国公靖濮州刺史
改封魏国公
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申州刺史
改封申国公
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陈州刺史
改封陈国公
刑部尚书任城郡道宗鄂州刺史
改封江夏郡王
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
改封河閒郡王
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宣州刺史
改封鄂国公
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蕲州刺史
改封英国公
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玄金州刺史
改封褒国公
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普州刺史
改封卢国公
太仆卿国公刘宏基朗州刺史
改封夔国公
相州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澧州刺史
改封郧国公
馀官食邑并如故。
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久旱刑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去冬之閒。
雪无盈尺。
今春之内。
雨不及时。
载想田畴。
恐乖丰稔。
农为政本。
食乃人天。
百姓嗷然。
万箱何冀。
昔颓城之妇。
陨霜之臣。
至诚所通。
应天地
今州县狱讼。
常有冤滞者。
是以上天降鉴。
延及兆庶。
宜令覆囚使至州县。
科简刑狱。
以申枉屈。
务从宽宥。
以布朕怀。
庶使桑林自责。
不独美于殷汤。
齐郡表坟。
岂自高于汉代
周王显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一
周武垂则。
汾邑启维城之固。
汉文承统。
睢阳树磐石之基。
所以作镇邦家。
克隆景业
第七子
毓粹云峰。
分辉日观
风仪秀举。
神识冲和。
挺玉质而含章。
振金声而发彩。
夙遵教于诗礼。
方导德于閒平。
既表岐嶷之姿。
宜申圭社之贶。
封周王
食邑一万户。
虢王凤宋州刺史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维显庆三年岁次戊午正月甲申朔二十九日壬子
皇帝若曰。
于戏。
永固鸿基。
义属于藩卫。
载孚王化。
职隆于制举。
历选前修。
兹道无替。
豫州刺史上柱国虢王凤
襟神秀发。
理识淹远。
夙标懿范。
早茂清徽。
宽恕以表其情。
恭逊以成其美。
荆河之地。
巳洽于仁声。
梁宋之郊。
伫闻于善政。
是用命王为使持节宋州诸军事宋州刺史
王及勋官并如故。
往钦哉。
其克膺显命。
式遵彝典。
崇孝义以训下。
践忠贞而奉上。
廉平之化。
垂惠爱之风。
居敬而行。
恤隐而求瘼。
惟良丕寄。
可不慎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