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张讷”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赵南星明 1550 — 1627
维基
赵南星(1550年—1628年1月23日)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直隶高邑县(今河北)人,明朝东林党政治人物、文学家万历甲戌进士
天启间,官至吏部尚书,因不受魏忠贤拉拢,遣戍代州
崇祯时平反,追谥忠毅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进士,任河南汝宁府(今汝南县)推官,治行廉平
后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员外郎
为人嫉恶如仇,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乞归乡里。
再起考郎中,主京察,罢黜贪官污吏,不久遭诬陷,斥为民。
后来居于家乡赵南星名声日益高涨,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东林三君」,朝野请求起用赵南星的上书数以百计,但都没有被采纳。
明光宗时,起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大力打击不法官吏
天启三年(1623年),改任吏部尚书,期间公正无私,拒绝了权贵的求官请托,另一方面又起用有清廉正直名声、广被百姓赞誉的正人于朝列庶位。
史称当时朝廷「众正盈朝」、「群贤满朝」、「中外忻忻望治」,熹宗也曾称赞赵南星「老成清正」、「深切铨政」。
宦官魏忠贤曾雅重他,在熹宗面前称赞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其拉拢,反而正色警戒魏忠贤说「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
」,终于得罪魏忠贤
大学士魏广微是万历名臣魏允贞之子,赵南星向与魏允贞相熟,但因魏广微后来谄附魏忠贤,因而叹息说「见存(魏允贞的字号)无儿。
」,又责怪魏广微曾议论东林前辈李三才,因而使得魏广微也深恨赵南星
后来在廷推山西巡抚时,赵南星知道谢应祥为人清廉,于是为谢应祥美言「沉静有为,能称其职」,力荐起用其为山西巡抚,但被大学士魏广微从中作梗,并被御使陈九畴弹劾赵南星在廷推力挺谢应祥,是为了报答谢应祥曾经提拔魏大中,使得熹宗对「朋谋结党」而震怒,赵南星也因而被逼乞休请辞。
御使张讷也因为其兄张朴没有得到山西巡抚官职,而诬蔑赵南星有坏政十罪,使赵南星被削籍。
阉党后来诋毁赵南星贪赃一万五千两,赵南星素清贫,幸好亲朋故友的捐助凑齐后,才倖幸获释,但仍被谪戍代州
四年后病卒。
崇祯初,追赠为太子太保追谥为忠毅
世以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称“东林三君”。
冯从吾明 1556 — 1627
维基
冯从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河南道监察御史
巡视中城,有宦官求见,但被他拒绝。
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奸诈狡猾,多次弹劾不去。
冯从吾揭发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调往外地。
当时正值考核外官政绩之时,冯从吾严格巡查,贿赂受请之事便不再发生。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冯从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
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励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
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
天下后世,其可欺乎!
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
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责冯从吾
恰逢仁圣太后寿辰,加上阁臣们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
随即便告老还乡,后被起用为巡查长芦等地盐政
冯从吾洁身自好,任内惠利商人,违法乱纪之事均有所收敛。
不久,冯从吾返回京师,适逢神宗因军政之事大罢谏官
冯从吾也因而被革职,仍然是因为之前上疏谏言的缘故。
冯从吾生性纯朴诚实,有志于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
罢官归乡后,闭门谢绝客人来访,拿来古代贤人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语句,体察考验自己身心,学问造诣更加精深。
在家闲赋了整整二十五年
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
冯从吾被起用为尚宝卿后晋升为太仆寺少卿,因为兄长去世而未赴任。
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左佥都御史
不到两个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
廷议梃击、红丸、移宫等三大案,冯从吾说:“李可灼以至尊尝试,而许其引疾,当国何心!
至梃击之狱,与发奸诸臣为难者,即奸人也。
”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惧他。
不久,与邹元标共同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人在这里讲学,给事中朱童蒙上疏诋毁书院。
冯从吾说:“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
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
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
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
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
”于是冯从吾再次称病求归,明熹宗温言安慰挽留。
但是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又相继努力诋毁邹元标
冯从吾又说:“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
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
”于是再次上疏请求归乡。
天启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连推却不任。
熹宗召见授予工部尚书
恰逢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相继离开朝廷,冯从吾连续上疏,极力请辞,熹宗遂同意其致仕。
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党张讷上疏诋毁冯从吾冯从吾被革职。
同乡人王绍徽向来对冯从吾怀恨在心,等到他成为吏部官员,就立刻派遣乔应甲陕西巡抚,想搜集各种罪證获罪于他,但都没有收穫。
于是便毁掉了书院,推倒了圣贤塑像,将其扔到了城墙边角。
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
崇祯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复冯从吾官职,并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恭定
邹元标钟羽正等人并称“西台三正人”。
毕懋良明至南明 1563 — 1645
维基
毕懋良(1563年—1645年)字师皋直隶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应天乡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江西万载知县,升南京吏部主事,督学浙江
福建按察司副使福建布政使
他在任内赈恤饥民、减免加派、抚降海盗,有善政名声。
天启四年(1624年),由顺天府,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不久,因不依附魏忠贤,被御史张讷议论,罢官閒居。
其时毕懋康也从郧阳抚治削职,士人引以为荣。
崇祯初年,朝廷起用毕懋良兵部左侍郎,至京师戒严时得罪尚书张凤翔,以原官致仕。
他和毕懋康都有清誉,称为「二毕」;得知南京失守,掷杯在地而卒,年八十三。
乔若雯明末清初 1578 — 1638
维基
乔若雯(1578年—1638年)字章甫直隶真定府赵州临城县人
生于万历六年戊寅二月初一日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顺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天启五年礼部祠祭司主事六年,以殿工叙升本司员外郎,加一级,仍管主事事。
七年二月,送瑞王之国汉中
崇祯元年(1628年)复命,时廷臣争击魏忠贤党,若雯亦两疏劾兵部侍郎秦士文御史张讷、智铤,备列其倾邪状,寻上《巨奸始祸疏》,言故辅魏广微罪恶滔天,致先帝冒桓灵之名,罪不下忠贤;其徒陈九畴张讷、智铤为鹰犬,专噬善类,罪不下彪虎,乞死者削其官阶,生者投之荒裔,帝责其诋毁先帝,而九畴等下所司行遣。
二年,调吏部稽勋司主事,调验封司,调考功司,调文选司崇祯三年主考陕西,迁升考功司员外郎,秉铨政,无所瞻徇。
四年出为兖州知府
至府,剔除积弊,豪猾敛手,寻以疾归,士民遮道泣送。
里居课子读书,不预户外事。
抚按四举地方人才,终不出。
崇祯十一年冬,清军南下入关,畿辅诸郡悉被兵,失城四十有八,兵及临城,同知县萧时勉缮守御诸务,十二月初四日,城陷,若雯按剑端坐堂中以待,遂被害,同死者有太恭人高氏及庶母沈氏、弟若霞、子妇魏氏,以及内外家人十六人,追赠太常寺少卿谥曰“恭肃”,荫一子入监读书,祀乡贤
乔璧星字文见号聚垣,官至四川巡抚
元配张氏(1578—1599),早卒,继室李氏(1586—1647),封安人
子乔己百(1609—?
),字百一,增生,秉家学,有文章,与魏裔介交。
康熙三十一年知县杨宽修邑志,聘己百主稿,时年已八十有三。
弟己千,亦知名。
韩光祜
维基
韩光祜号嵾岭湖广襄阳府光化县人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二十九年常州府推官三十五年行取,擢户科给事中,劾内监陈永寿采木滥估,工部裁数尚浮,为永寿颐指。
三十八年,奉命册封襄府兰阳王妃
四十年典试江西
四十三年右给事中掌吏科署印。
四十五年以党争免官。
天启元年(1621年),起升通政使司右参议,寻升太常寺少卿
二年大理寺右少卿,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
五年户部右侍郎五月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分考会闱,误取举人沈同和,为御史张讷所劾,引疾乞休,寻卒。
崇祯七年户部吕维祺疏称赤心热肠,嫉邪被陷,请赐恤,从之。
张朴
维基
张朴四川保宁守御千户所军籍保宁府阆中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
历任山东密云道兵备副使万历四十年五月河南参政,照旧管事。
以考察去职。
四十七年二月起为陕西参议
再升山东密云道兵备副使天启二年蓟辽总督兵部尚书王象乾推荐,三年六月山西按察使兵备遵化
四年五月太常寺少卿,以弟浙江道御史张讷首劾吏部尚书赵南星,为魏忠贤所赏识,十二月大同巡抚
六年正月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
上疏请为魏忠贤大同五台山建德勋、报功二生祠,七年四月获升南京户部尚书
崇祯二年削籍为民,兄弟并列名魏党逆案。
贺世寿
维基
贺世寿(1584年3月3日17世纪),字梧希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贺世寿本名贺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式应天乡试举人八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中式第二十七名,成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户部主事,曾疏驳南京湖广道御史周达斥责徐缙芳等人东林党排斥异己,指出周达御史徐兆魁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首辅李廷机为一党,藉机会除去不附和者,令史继偕感到不安,自陈乞归。
员外郎郎中,当时顾宪成高攀龙被诋毁禁止讲学,他两次上疏争论,言词间侵犯吏部尚书赵焕赵焕也因此引退,不久与他不和的齐楚浙党势力壮大,他也因故遭降级外调。
明光宗即位贺烺邹元标推荐,起用为刑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党羽张讷弹劾罢官,同期卢承钦将东林党人姓名罪状列入榜,称他为「敢死军人」。
魏忠贤被诛杀后,再起复他为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客司崇祯二年(1629年)以避皇太子朱慈烺改名贺世寿
不久再改任礼部仪制司署员外郎主事次年(1630年)升为光禄寺添注少卿四年(1631年)太仆寺少卿西路马政,依附周延儒弹劾礼部尚书闵洪学,又依附温体仁获擢任通政使,到崇祯六年(1633年)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巡抚天津十年(1637年)南京户部侍郎
十七年(1644年)北京失陷,弘光帝南京即位,起用贺世寿刑部左侍郎,曾指斥不应该封吴三桂公爵,很快晋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加太子少保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吴希哲弹劾,告病回籍,阮大铖秘密派人在长江劫掠他。
隆武帝继位,召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很久后才在家去世。
马如蛟明 1600 — 16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和州人字腾仲
天启二年进士,知山阴县
崇祯初御史,劾罢魏忠贤徐绍吉张讷
出按四川,革除奸民以他人田产寄势家之弊。
还朝,监武会试
武举董姓入试被黜,帝怒,落职归。
八年,在乡助州官拒农民军,被杀。
维基
马如蛟(1600年—1635年)字腾仲号讷斋直隶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
天启壬戌进士
崇祯间官至监察御史,因事罢官乡居。
张献忠和州马如蛟力战殉国。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第十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刑部观政三年四月浙江山阴县知县,为官有清操。
崇祯元年(1628年)选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劾罢魏忠贤馀党徐绍吉张讷
二年(1629年)出按四川,列上十事,永革当地兼并田地之弊。
还朝,监武会试
武举董某,以技勇闻名,崇祯帝亦有所耳闻,然而因文不合格被黜。
崇祯帝怒,罢黜考官,马如蛟亦落职。
八年(1635年)论平安邦彦之功,复故官,因父丧未赴。
同年,张献忠农民军逼近和州马如蛟倾赀募士,辅佐和州知州黎弘业固守。
城破,巷战力屈而死。
阖门自兄马如虬而下男女死义者十四人
事闻,赠太仆寺少卿
明史·忠义》有传。
毛士龙明末清初 ? — 1644
维基
毛士龙字伯高号禹门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起家杭州推官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擢刑科给事中,过同里何士晋寓,值杨涟至,士龙未与谋面,屏后闻语,即出见定交,群小嫉之。
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
杨涟去国,抗疏请留。
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陆梦龙陆大受何士晋马德沣王之寀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
帝是之。
内侍刘朝、田诏、刘进忠等五人以盗宫赀下刑部狱,尚书黄克缵庇之,是年五月司礼监王安罢,魏进忠用事。
诏等进重赂,令其下李文盛等上疏鸣冤,进忠即传旨贷其死罪。
大学士刘一燝等多次执奏。
旨下刑科,士龙抄参者三,旨几中寝。
克缵乃陈其冤状,而请付之热审。
进忠不从,传旨立即释放。
士龙大愤,弹劾黄克缵阿旨骫法,不可为大臣,且指数刘朝等罪甚悉。
由是进忠及诸阉衔士龙次骨。
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
士龙即劾锦衣卫指挥使思恭及诬告者罪。
进忠张后抑己,诬为死囚孙二所出,布散流言。
士龙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两人互相上疏攻讦,士龙削籍为民,辅忠落职闲住。
天启四年冬,魏珰令其私人张讷吏部尚书赵南星坏政十罪,并及士龙,再命削籍。
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遣戍山西平阳卫
邵辅忠起用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
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有司无如之何。
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崇祯元年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
士龙始诣阙谢恩,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
至崇祯十四年,同邑周延儒再次任首辅,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
明年冬,入为太仆寺少卿
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
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任,士龙独掌院事。
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
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御史李嗣京
十月谢病归。
国变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