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元朝
赵功可南宋末元初 1246 — 1326
简介
赵功可(1246-1326),南宋末遗民词人。
名宋安字功可号晚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七岁丧父,由其祖父抚养成人,有文名,与其堂兄赵文并称“二赵先生”。
布衣终身,平身交游詹玉揭傒斯等人。
今存词八首,词风苍劲。
何中元 1265 — 1332
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
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
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
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
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二书院山长
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揭侍讲徯斯志其墓。
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
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
伯清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
余于病中授集读之。
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
」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柳贯元 1270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
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
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
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
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
既卒,门人私谥文肃
有《柳待制文集》。
杨载元 1271 — 1323
维基
杨载(1271年—1323年)字仲弘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元朝进士、著名诗人。
虞集揭傒斯范梈并称“元诗四大家”。
范梈元 1272 — 1330
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
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
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
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
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
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
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
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
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
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
人称文白先生
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
以为虞伯生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
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
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
瘦骨崚嶒,神气自若。
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
四顾无人,一碧万里。
差可彷佛耳。
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
欧阳原功曰: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
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
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
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
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
盖以德机曼硕为之倡也。
人物简介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
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
历官翰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
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虞集元 1272 — 1348
字伯生蜀郡人
宋丞相允文五世孙也。
父汲,侨寓临川崇仁
以契家子从草庐吴先生澄游。
大德初,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累迁秘书少监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拜奎章阁侍书学士
命修经世大典,进侍讲学士
文宗晏驾,谢病归。
至正八年五月卒,年七十有七,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仁寿郡谥文靖
欧阳元功曰:皇元统一之初,、宋旧儒,布列馆阁,然其文气,高者崛强,下者委靡,时见馀习。
承平日久,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
于时虞公方回冑监容台间,有识之士,早以斯文之任归之。
至治天历,公仕显融,文亦优裕。
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咸出其手,粹然成一家之言。
家素贫,束修羔雁之入,还以为宾客费,虽空乏弗恤也。
早岁与弟槃辟书舍为二室,书陶渊明邵尧夫诗于壁,左曰「陶庵」,右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
先生为文万篇,存者十二三。
门人订其在朝、应制、归田、方外诸稿,釐为五十卷,曰《道园学古录》。
(诗稿亦曰《芝亭永言》。
先生诗与浦城杨仲弘清江范德机富州揭曼硕先后齐名。
人称虞、杨、范、揭,为有元一代之极盛。
先生尝谓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唐临晋帖,曼硕诗如美女簪花,人或问曰:「公诗如何?
先生曰:「虞集乃汉廷老吏也。
」盖先生未免自负,而公论皆以为然。
周权元 1275 — 1343
字衡之别号此山处州人
磊落负隽才,不得志,一旦束书走京师,见袁伯长伯长大异之,谓其诗意度简远,而议论雄深,可以选预馆职,力荐诸朝,弗就。
乃益肆力于词章,欧阳原功亦盛称之。
陈众仲复为选其最佳者,题曰《周此山诗集》。
原功见之,以为益倍神采。
原功尝为之序云:「宋金之季诗人,宋之习近骫骳,金之习尚号呼,南北混一之初,犹或守其故习,今则皆自刮劘而不为矣。
世道其日趋于盛矣乎!
」有元之诗,每变而上,伯长原功众仲,皆文章钜公,善于持论,特借此山诗发之耳。
揭曼硕谓诗之正,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
而其变,如风云雷雹、龙腾虎踯。
要在尽其常,通其变而已。
惜不得与衡之共论之。
衡之句法,实多可观,如《荷亭》云:「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
」《村溪即事》云:「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倦游》云:「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村行》云:「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访陈子高》云:「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又如:「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即众仲所谓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者也。
黄溍元 1277 — 1357
字晋卿婺州义乌人
生而俊异,学为文,顷刻数百言。
弱冠西游钱塘,得见遗老钜工宿学,益闻近世文献之详。
还从隐者方韶父游,为歌诗相唱和,绝无仕进意。
延祐开科登进士,授宁海丞
至顺初,以马祖常荐,入应奉翰林文字,转国子博士,出提举浙江等处儒学。
亟请侍亲归,俄以秘书少监致仕。
至正七年,起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擢兼经筵官,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累章乞休,不俟报而行。
遣使追及。
十年夏,得请还南。
七岁而卒,年八十一。
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江夏郡公谥文献
所著有《日损斋稿》三十三卷、笔记一卷。
宋景濂曰:先生素行挺立,贵而能贫。
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雅善真草书,为文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
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色,自不可犯。
世之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俊逸类薛嗣通,历事五朝,嶷然以斯文之重为己任。
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同郡柳贯齐名,号儒林四杰,合而观之,待制之才雄肆,而侍讲之思峻洁,一时才士如王祎宋濂辈,并出黄、之门,而汇为一代文章之盛。
殆亦气运使然者矣。
张雨元 1283 — 1350
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
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
年二十,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
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
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
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句曲外史」。
至正间,卒于开元宫斋舍。
外史风裁凝峻,赵文敏公一见而异之,授以李北海书法。
范德机以能诗名,外史造焉。
范适他出,有诗集在几上,外史取笔书其后,为四韵诗,守者大怒,走白范。
范惊曰:我闻若人不得见,今来,天畀我友也。
即日诣外史,结交而去,由是外史名震京师
一时袁伯长马伯庸杨仲弘揭曼硕黄晋卿诸人,皆争与为友。
他日谒虞伯生,虞问能作几家符篆乎?
答曰未也,虞连书七十二家示之。
外史下拜曰:真吾师也。
自后与虞手札,必执弟子礼。
晚年尤为杨廉夫所推重。
吴郡徐良夫序其诗曰:虞范诸君子,以英伟之才,谐鸣于馆阁
而流风馀韵,播诸丘壑之间。
外史以豪迈之气,孤鸣于丘壑,而清声雅调,闻诸馆阁之上。
虽出处不同,其为词章之宗匠一也。
夫以方外诗人,而与馆阁词臣相颉颃,宁非一代之盛欤。
查居广元 1284 — 1329
居广字广居临川人
少入金溪望仙观受度为道士,复之上饶龙虎山,从庐阜黄尊师石翁学为诗。
尝东游至鄞海上,还憩虎林山,得杨推官仲弘诗七言今体,服其雄浩。
又得范太史德机诗五七言古今体,服其清峻。
皆手钞口诵,心领神解,期与之俱化。
因橐其诗西之清江百丈山,求德机之庐而卒业焉。
德机定其可传者五十馀篇,序为《学诗初稿》。
天历己巳,卒于仁寿观,年四十六。
广居杜原父孙履常揭曼硕友善,所交多畸人静士,雅嗜佳山水,杖屦所历,揽结奇秀,资之赋咏。
柳道传为作墓表,谓当时诗名与广居上下颉颃而余最善者,危素太朴、王渐玄翰、揭车子舟四人,为江右后来之秀云。
张翥元 1287 — 1368
(臣)等谨案:蜕庵集五卷,元张翥撰。
字仲举晋宁人
至元初,用隐逸荐,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
寻退居淮东
会修宋、辽、金三史,起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承旨,致仕,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给俸终身。
事迹具元史本传。
金明昌承安间亦有张翥字曰仲阳
刘祁归潜志记其矮窗小户寒不到,一炉香火四围书。
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诸句,称其浮艳。
诸书援引,或误为一人,非也。
尝从学于李存,传陆九渊之说。
诗法则受于仇远,得其音律之奥。
其诗清圆稳贴,格调颇高。
近体长短句,极为当时所推。
然其古体亦伉爽可诵,词多讽谕,往往得张王之遗,亦非苟作。
王士祯居易录曰:蜕庵,元末大家,古今诗皆有法度,无论子昂伯庸辈,即范德机揭曼硕,未知伯仲何如。
其论当矣。
史称遗稿不傅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
王士祯则称蜕庵集四卷,明洪武三年锡山郎成抄本。
朱彝尊所藏明初释大杼手抄本,前后有来复宗泐二人序跋。
杼与为方外交,元末没无嗣,杼取其遗稿归江南,别为选次而录存之。
考元音、乾坤清气集、玉山雅集诸书,所录诗,尚有出此集之外者,则亦非全本也。
许有壬元 1287 — 1364
有壬字可用彰德路汤阴人
年二十,畼师文荐入翰林,不报。
授开宁路学正,登延祐二年进士第,累官参议中书省事
元统二年九月,拜参知政事
至正初,转中书左丞
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御史中丞,以病归。
河南行省左丞
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左丞,寻兼太子左谕德
十七年,致仕,给俸赐终其身,越七年卒,年七十八,谥曰文忠
可用历事七朝,垂五十年。
有元词人由科举而登政府者,可用一人而已。
当权臣恣睢,稍忤意则诛窜随之,可用绝不为巧避计。
善笔札,工辞章,欧阳元功序其,以为雄浑闳隽,涌如层澜。
迫而求之,则渊靓深实。
其深许之如此。
揭曼硕云:「相下许公章誉望,矫然为当世名臣。
而扈从上京,凡志有所不得施,言有所不得行,忧愁感愤,一寓之于酬倡。
」晚年得康氏旧圃,出所赐金买之,名曰圭塘别墅。
昆弟翁季宾客,留连觞咏其间,酒酣赋诗,顷刻成什,传于四方,所著《至正集》百卷。
其弟有孚,别辑其诗为《圭塘小稿》。
序之曰:《至正集》卷轴浩繁,以犹子桢起遣南行,仓卒不及收拾,有孚为辑小稿,并平生倡酬纪行诸作,为别集以传于世。
薛玄曦元 1289 — 1345
玄曦字玄卿河东人
徙居信州贵溪
年十二,辞家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
延祐间,用荐者召见侍祠,制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升提点上都崇真万寿宫
泰定元年,奉诏徵嗣天师,既至,住镇江乾元宫,未行,扈从滦阳,还至龙虎台,喟然叹曰:楚云江树,遐阻万里。
引领亲舍,宁无惕然于中乎!
即日辞归。
辟清宁斋、见心亭、熙明轩,筑琼林台龙虎山之西,日与学仙者相羊其间,而密修大洞回风混合之道。
杭州佑圣观孙真人仙去,法席久虚,省府奉书币以迎,辞不就。
至正三年,制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观住持,兼领杭州宫观玄曦不得辞,乃拜命而遣弟子摄其事。
五年卒,年五十七,自号上清外史
所著有《上清集》、《樵者问》,会稡群贤诗文为《琼林集》。
玄卿负才气,倜傥不羁,善为文,而尤长于诗。
揭曼硕留琼林月馀,斋三日乃为作序,称其老劲深稳如霜雪桧,百折莫能挠;清拔孤峻如豪鹰俊鹘,千呼不肯下;萧条閒远如空山流泉深林,孤芳自形自色,不与物竞。
人以为知言。
玄卿书札极丽逸,片楮出,人争欲得之。
有闻风而未之见者,或使图其像以去。
见心亭后有土阜隆然,人称之曰「薛公墩」云。
王士熙
士熙字继学东平人
翰林学士承旨构子,以文学世其家。
尝师事蜀郡邓文原,博学工文,声名日振。
累升中书省参知政事,官南台御史中丞卒。
继学为诗,长于乐府歌行,与袁伯长马伯庸虞伯生揭曼硕宋诚夫辈唱和馆阁,雕章丽句,脍炙人口。
如杜、王、岑、贾之在唐,杨、刘、钱、李之在宋,论者以为有元盛世之音也。
傅若金元 1303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42 【介绍】: 临江新喻人初字汝砺后改字与砺
少孤贫,刻励于学。
工诗文。
年甫三十,游京师虞集揭傒斯见其诗,皆大称赏之;公卿大夫,皆知其名。
后以广州路教授卒。
有《傅与砺诗文》。
若金字与砺新喻人
家贫力学,为同郡范梈所知,得其诗法。
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名胜之士莫不倒屣而迎,以为上客。
蜀郡虞集广阳宋褧以异材荐之,佐使安南,归除广州文学教授
至正三年卒,年四十。
若金初字汝砺揭文安公以同姓氏者众,与汝声相近,易之曰「与砺」。
且云:余每读与砺诗,风格不殊,神情俱诣,如复见范德机也。
德机七言歌行胜,与砺五言古律胜,馀亦在伯仲之间
虞文靖公序其诗曰:国初中州袭赵礼部元裕之之遗风,宗尚眉山之体。
涿州卢公稍变其法,始以诗名东南,宋季衰陋之气亦已销尽。
大德中,文章辈出,赫然鸣其治平者,则浦城杨仲弘、江右范德机其人也。
其后马伯庸中丞用意深刻,思致高远,亦自成一家。
进士萨天锡者,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作者皆爱之。
今诸公先后沦逝,而德机里人傅君与砺出,以诗鸣,台省馆阁称之无异辞,非其风韵足以及于余所道诸君也哉!
与砺诗有《初稿》、《南征稿》、《使还新稿》、《牛铎音》。
殁后,其弟若川次舟重为编次锓梓,总名曰《清江
揭汯元末明初 1304 — 13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73 【介绍】: 龙兴富州人字伯防
揭傒斯子。
少苦学,年十八,尽通六经大义。
以荫补秘书郎,迁国史院编修官,转太常博士
历官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事。
建宁,拒陈友谅延平等三州。
江西行省郎中,未赴。
转至山东,升秘书少监
赴洛,授刑部侍郎,不就。
元亡,南还。
方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望江人字希才
少负逸才,与揭傒斯朱公迁欧阳玄同游许谦之门,称许门四杰
有《先儒宗旨》和《茗谷丛说》。
朱晞颜
(臣)等谨案:瓢泉吟稿五卷,元朱晞颜撰。
元代有两朱晞颜,其一为作鲸背吟者,其一为长兴人字景渊,即著此稿者也
晞颜始末,无可考。
吴澄集有晞颜文进表,载及晞颜,称其能诗文而为良吏,亦不详其为何官。
今以集中诸诗考之,则初以习国书被选,为平阳州蒙古掾,又为长林丞,司煮盐赋,又曾为江西瑞州监税
盖以郡邑卑吏终其身者。
其集藏书之家罕见著录。
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瓢泉集四卷,而世无传本。
顾嗣立录元诗三百家,亦不及其名。
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抄撮编次,釐为诗二卷、诗馀一卷、文二卷。
牟巘、郑僖原序二首尚存,仍以弁诸卷首。
集中所与酬赠者为鲜于枢揭傒斯杨载诸人,故耳目薰濡,具有法度。
所作虽边幅稍狭,而神理自清。
牟巘序所称拟古之作,今具在集中,颇得汉、魏遗意,异乎以割剥字句为工。
其杂文亦刻意研练,不失绳墨。
惟郑僖所赏曲生、隐二传,沿毛颖革华之体,自罗文、叶嘉以来,已为陈因之窠臼。
僖顾以奇赡许之,殆所谓士俗不可医欤?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何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都昌平人
有才气,工诗文。
顺帝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辞。
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字得之昌平人
负才气,与高尚书彦敬、鲜于太常伯机同学为诗。
家善织纱縠,日出买纱,骑驴歌吟道中,指意良远。
尝有诗云:「一井当门冻,寒光照四邻。
」又云:「我住东街北,钟楼在屋西。
」其景象可知也。
至正间,名公交荐,以亲老不就,年八十而终。
得之诗集散亡,京兆杜伯原稍忆其所口授者叙而传之,蜀郡虞伯生为记其后。
东平王继学曰:余识京师耆老多矣,所敬者惟张子正何得之
得之最能为诗,充然有得,如宋陆务观,可传也。
豫章揭曼硕尝过其故居,作诗有云:「心事以上,文章陶阮之间。」
乐良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定海人字仲本
乐大原孙。
少治理学,从程端礼学。
元顺帝至正间,以贤良征至,与揭傒斯等游。
见元政已衰,归隐读书。
明洪武初,辟为定海教谕
教授有方,及门多名士。
有《乐良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