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李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曾隐居终南山紫阁、白阁二峰,与贾岛薛能交往。
又漫游吴地,与许浑相过从。
一度赴宥州谒李权。
生平事迹散见贾岛《送李溟宥州李权使君》、《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许浑《送李溟秀才》等诗及《唐诗纪事》卷五八。
诗僧栖白称其诗:“数篇正始韵,一片补亡心。
”(《赠李溟秀才》)。
张为将其列清奇苦僻主孟郊及门之一(《诗人主客》)。
全唐诗》存诗1首。
僧无可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俗姓贾范阳(今北京西南)人。
贾岛从弟。
少年时出家,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
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
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金石萃编》卷六六《僧无可书幢》)。
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金州无可往访之。
又与张籍马戴厉玄喻凫等人友善。
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唐才子传》卷六。
无可工诗,多五言,与贾岛、周驾齐名,张为诗人主客》列其“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无可象外句,“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冷斋夜话》),如“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微阳下乔木,远烧人秋山”。
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关中金石记》)《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又2句。
僧志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生平不详。
张为诗人主客》列其清奇雅正主之及门者。
全唐诗》存诗4句。
周元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句曲(今江苏句容)人。
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列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
《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常建
作品评论
殷璠诗选,以常建为第一。
张为句图,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
盖二子皆盛唐名家。
常幽深无际,孟古雅有馀。
常“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绝是长吉之祖;孟“朝日上高堂,离人怨秋卓。
少壮无会期,水深风浩浩”,剧东野所宗,
顾况唐 727 — 82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
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
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
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判官
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
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789)、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
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
贞元十年苏州,定居茅山
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
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附《顾况传》。
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
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
张为诗人主客》以白居易广大教化主,列顾况升堂。
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
有明刻本《华阳》,内诗赋2卷、文1卷。
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
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卫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卫单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大历五年(770)进士第,见《唐诗纪事》卷六三、《登科记考》卷一〇。
工诗,张为诗人主客》列其清奇雅正主李益之及门。
全唐诗》存断句2联。
陈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苏州(今属江苏)人,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
代宗大历五年(770)明经第,六年中茂才异等科。
后官至坊州鄜城,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前。
事迹散见白居易《唐故坊州鄜城县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唐诗纪事》卷三九。
工诗,张为诗人主客》列为高古奥逸主孟云卿及门。
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逸》补断句6句,《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陈羽中唐 753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在镜湖若耶溪漫游,与诗僧灵一唱和。
德宗贞元四年(788)戴叔伦赴任容州刺史陈羽有诗相送。
七年桂州起解入京应试。
八年进士第
东宫卫佐
生平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三五、《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评其诗云:“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如《自遣》诗……二十八字,一片画图。
”(《唐才子传》卷五)张为诗人主客》列其瑰奇美丽主升堂者之一。
全唐诗》存诗1卷,其中杂有贾岛郎士元作品。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于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大历德宗建中间久居长安,应举未第。
退隐汉阳山中。
贞元中历佐山南东道荆南节度幕。
十四年(798)尚在世,卒于宪宗元和九年(814)前。
事迹散见张籍《伤于鹄》、《唐诗纪事》卷二九。
于鹄有诗名,与张籍交善。
张为诗人主客》列清奇雅正主之入室。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联。
长孙佐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朔方(今陕西靖边)人。
进士不第。
德宗贞元中,其弟长孙公辅吉州刺史,遂往相依。
后隐居以终。
辛文房称其“诗格词情,繁缛不杂,卓然有英迈之气”(《唐才子传》卷五)。
张为诗人主客》列长孙佐辅瑰奇美丽主入室者之一。
其《寻山家》诗,宋人绘图画;《拟古咏河边枯树》诗,“哀怨而不伤,有风人之梗概。
”(何汶竹庄诗话》卷一五)事迹散见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一一注、《唐诗纪事》卷四〇、《唐才子传》卷五等。
全唐诗》卷八〇一长孙佐转妻,即长孙佐辅妻
作“转”误。
全唐诗》存诗20首,其中《山居雨霁即事》一作张碧诗。
《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武元衡中唐 758 — 81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
武则天曾侄孙。
德宗建中四年(783)进士第
监察御史华原县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
宪宗元和二年(807)门下侍郎平章事封临淮郡公
旋出为西川节度使
八年复入相。
因力主削藩,遭藩镇忌恨,十年六月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杀害。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其诗藻思绮丽,琢句精妙。
张为诗人主客》奉“瑰奇美丽主”。
魏泰以为“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临汉隐居诗话》)。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苏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活动于德宗贞元宪宗元和间,生平不详。
张为诗人主客》对其诗评价颇高,列清奇雅正主李益之“上入室”。
全唐诗》存诗3首,残句2,皆警拔有思致。
鲍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源,里居未详,自称“楚客”(《吴中夜别》),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则当曾寓居长安洛阳
宪宗元和四年(809)进士第
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
一生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
鲍溶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
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
张为诗人主客》尊之“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
辛文房称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可称独步”(《唐才子传》)。
宋曾巩重编其诗为6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录佚诗1首。
张籍中唐 767 — 830
作品评论
《诗辩坻》
文昌乐府与仲初齐名,然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情永,张为胜矣。
白居易唐 772 — 846
作品评论
《艺苑卮言》
张为白乐天“广大教化主”。
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极有冗易可厌者。
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
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张萧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张籍称之为“蜀客”(《弟萧远雪夜同宿》),或为蜀(今四川)人。
宪宗元和八年(813)进士第,仕历未详。
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四一。
其诗与舒元舆齐名。
张为诗人主客》将其列瑰奇美丽主武元衡之升堂者之一。
所作《送宫人入道》诗,明朱承爵以为在唐人同题诸作中“尤觉婉切可诵。
”(《馀堂诗话》)《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逸》录有残句若干。
殷尧藩中唐 ? — 83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以后 排行二十三
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宪宗元和九年(814)杨汉公荐,登进士第,官协律郎
敬宗宝历中为浙西节度判官
永乐福州从事
文宗大和七、八年(833、834)以侍御史湖南观察使李翱从事
韦夏卿之女流落潭州为舞妓,殷尧藩赋诗相赠,李翱得知,即日择士嫁之,一时传为美谈。
九年同州刺史刘禹锡参佐
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上、《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五一。
白居易雍陶许浑相唱和。
张为诗人主客》列广大教化主及门之一。
胡震亨称其诗“有葩艳,微嫌肉丰。
鹳鹊楼》一律,独茂硕而婉,不愧初唐遗则”(《唐音癸签》卷七)。
全唐诗》存诗1卷,混入、明人之作甚多。
景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邓州南阳人
宪宗元和中,任太常寺奉礼郎
穆宗长庆间尚在朝,后不详。
曾为《一切经音义》作序。
又工诗善书。
张为诗人主客》列瑰奇美丽主之及门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南阳(今属河南)人。
宪宗元和中太常寺奉礼郎穆宗长庆中尚在朝。
其后行迹无考。
生平事迹散见其《一切经音义序》、《宣和书谱》卷五。
景审工诗善书。
张为诗人主客》列瑰奇美丽主之及门。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
刘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
安南都护延祐子。
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客居梁州,作古乐府诗数十首。
元稹至梁州治病见之,谓“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其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者。
”(《乐府古题序》)因选10题相和,但刘猛原唱已佚。
张为诗人主客》以刘猛为高古奥逸主之入室。
事迹见元稹《酬刘猛见送》诗、《唐诗纪事》卷四六。
全唐诗》存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