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作品评论
唐大历后,五七言律尚可接翅开元,惟排律不人竞。钱、刘已降,气味总薄。元、白中兴,铺叙转凡。所见中唐扬臣源、晚唐李商隐、李洞、陆龟蒙三家。杨则短韵不失前矱,三家则长什尤饶新藻。
作品评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浪仙诗无七古,其五古、五七言律以及绝句,皆生峭险僻,锤炼之功不遗馀力。……尤好为五言律,存遗二百涂篇,较别体为多,东野所谓燕本越淡,五言宝刀也。沿流而下,李洞之外,又有周贺、曹松、喻凫,皆宗派之可考者。其他诸贤,虽古无闻,体格不殊,可推而得之。……尊为“清奇僻苦主”,与张水部分坛领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作品评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林君无所考,或谓与“许洞庭”同时。《律髓》止录其《少年行》一诗,今检全集,实贾氏派也。才少力薄,不及李才江、马虞臣诸君,而幽僻苦涩,足征燕本衣钵。录之为初学入手,然须分别观之,勿使瑕瑜相掩。
唐诗汇评
李昌符,生卒年不详,字岩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淮南王李神通裔孙。应进士举,久不第,因出一奇,作《婢仆诗》五十首,行卷公卿间,遂于咸通四年(863)登进士第。累官至膳部员外郎、郎中。与郑谷、李洞友善。工诗,与张乔、许棠等合称“咸通十哲”。有《李昌符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曹秘书致语似项斯,壮音间似李洞。五字如“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太虚”、“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七字如“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点缀末运,赖此名场一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俗姓鲜于,名凤。有逸才而不拘检。懿宗咸通间,谒嘉州刺史薛能,能谓其难为举子,遂命其出家。不愿以常僧为师,遂自于陵云寺大佛前披剃。后入京为文章供奉,赐紫,与诗人张乔、李洞为友。昭宗时返俗,曾为李鋋江西判官,又为西班小将军,在黄州遇害。其诗学李白歌行,奇崛诡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间,曾作诗送陆肱应试。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为文章供奉,赐紫。后复归荆州。与诗人方干、郑谷、李洞、司空图等为友。卒年逾九十岁。诗法贾岛,长于五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尚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俗姓薛,字茂圣。唐末五代诗僧。工五言诗。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节度使薛能。后居荆门十年。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内廷,赐紫。又曾居庐山、潭州、峡州等地。卒年九十馀。与诗人方干、陈陶、陆龟蒙、郑谷、司空图、吴融、李洞、齐己等均有唱和。有《荆门集》五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年十五为息慈。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止执卷服膺三遍。精义入神众推俊迈。有老宿维摩和尚者。释门之奇士也。问楚师曰。门人秀拔孰者为先。曰有幽州沙弥者。温故知新厉精弗懈。于是求见。遂质问胜军比量。随难应变辞不可屈。维摩曰。后生可畏。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遂率力请止开讲恒阳。缁素无不钦羡焉。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于寺敷演。二十三往并部。习法华经百法论。景福年中至河池。有请讲因明。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乾宁三年进诗昭宗。赐紫袈裟。应制内殿。本道刘仁恭者。据有北门控扼蕃汉。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其父与师相次物故。母犹在堂。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行诵青龙疏三载。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矫首顾视似有所告。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且曰。蛇则目睛不瞬。今其动乎。得非龙也。止焚香祝之曰。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苟实龙神轸念。希值一檀越。居数日。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召申供养。时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历乎年载百谷勇贵。止顿释忧惧。未几燕陷。刘氏父子俘归晋阳。止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止。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奏署大师号文智焉。于长寿净土院住持。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奄然而化。俗年七十五。僧腊五十六。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止风神峭拔戒节孤高。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有赠樊川长老诗。流传人口。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王令方欲继好息民。因命僧斋于庆云寺。会有献白鹊者。王曰。燕人诗客试为咏题。止即席而成。后句云。不知谁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王欣然。诗人李洞者。风骨僻异。慕贾阆仙之模式。景福中在河池相遇。赠止三篇。时宰相孙公渥赵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皆唱予和汝。埙篪韵谐。止顷在长安。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是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年代寖深鞠为茂草。且曰。吾为释子忍不兴乎。奏昭宗乞重修。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后请樊川净休禅伯。聚徒谈玄矣。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盛行于时。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少逢唐末乱世,奔走江西、湖南等地,尝叹“避乱一身多”,见者悲之。屡行旧卷,久不第。至哀帝天祐三年(906)方以状元及第。后累迁补阙,终礼部员外郎。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三、《郡斋读书志》卷四中、《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一〇。说与弟谐皆有诗名,与当时著名诗人曹松、贯休、王贞白等人友善。诗风近贾岛、李洞。辛文房称其“为诗足奇思,非意表琢炼不举笔”(《唐才子传》)。胡震亨亦谓其“时出意外句耸人观”,且赞其《寄边衣》诗“亦绵宛中情,不嫌格下”(《唐音癸签》卷八)。《郡斋读书志》著录《裴说诗》1卷。《全唐诗》存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1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