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林仙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不详。
号金门羽客
道士
《正统道藏》本杜光庭编《天坛王屋山圣迹记》录其诗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姚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居云蜀(今四川)人。
早年隐于蜀中,常出入好士公卿之幕。
武宗会昌三年(843),以宰相李德裕之荐,登进士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累官至台州刺史
事迹散见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唐摭言》卷三、《玉泉》、《唐诗纪事》卷五五、《唐才子传》卷七。
元辛文房谓其“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
明胡震亨则称其诗如“入河残日雕西尽”、“雪坛当醮月孤明”等为“清拔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张为唐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闽(今福建)人,尝举进士不第。
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游历至长沙,以诗酒自得,不复汲汲于名场。
后南入钓台山访道,不知所终。
事迹散见杜光庭《毛仙翁传》、《唐才子传》卷一〇。
为工诗,善品评,著有《诗人主客》。
清李调元序云:“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标目。
余有升堂、入室、及门之殊,皆所谓客也。
宋人诗派之说实本于此。
”然所录“落落仅此数人,于唐代诗人中未及十分之三四,即所引诸人之诗,亦非其集中之杰出者,或第就其耳目所及而次第之,故不繁称博引”(《诗人主客图序》)。
其书今存,乃清人辑录。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为诗》1卷,今佚。
全唐诗》存诗3首及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
僧贯休五代 832 — 91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隐
金华兰溪姜氏子。
七岁。
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圆贞禅师
童侍
日能诵法华经。
千言不啻。
所居与处嘿邻。
而同时薙染。
故襟谊视他尤密。
每隔篱谈论。
旁听皆惊异。
始受具戒。
诗名已大著
复往豫章
究经论。
郡太守王慥笃敬。
后蒋瑰命监洗忏戒坛
唐乾宁初
吴越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以颂平越之功。
王悦
赠遗丰腆。
且树碑。
悉纪赞佐诸臣之名。
而并列诗于碑阴。
以归美朝廷。
于是吴越获赐铁券。
号功臣
与有力焉。
于书知六法。
画善水墨。
众安桥强氏。
尝请作十八罗汉像。
识者谓入神品。
曰当吾下笔时。
非想见其真。
不敢也。
过歙。
见唐安寺阇梨
三年
南登衡岳
北访荆帅成汭
加礼。
馆之龙兴寺
内翰吴融谪宦。
遂相追从。
序其集。
未几。
或有谮者。
命迁公安
以待辨。
乃题研寄意曰。
入匣始身安。
卒游蜀。
禅月大师
蜀主每见。
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
盖其初以诗献蜀主。
有三衣一钵垂垂老。
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
乾化二年终。
春秋八十一。
成都北门外。
塔曰白莲。
弟子昙域集其文。
冠以序。
行世。
名士韦蔼议其著述。
有风刺体。
系乎教化。
诚不在二李白贺下。
广成先生杜光庭
评其书。
瘦劲可爱。
号姜体
韦庄诗曰。
岂是为贫常见隔。
定应嫌酒不相过。
肥而矬。
蜀相王锴影堂赞。
殊能言其体裁。
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释贯休
字德隐
俗姓姜氏
金华兰溪登高人也。
七岁父母雅爱之。
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
出家为童侍
日诵法华经一千字。
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处默同削染。
邻院而居。
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
僧有见之皆惊异焉。
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
乃往豫章传法华经起信论。
皆精奥义讲训且勤。
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
太守蒋瑰开洗忏戒坛
为监坛焉。
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甚惬旨遗赠亦丰。
王立去伪功。
朝廷旌为功臣
乃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
遂刊诗于碑阴。
见重如此。
善小笔得六法。
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
受众安桥强氏药肆请。
出罗汉一堂云。
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
方成之。
与常体不同。
自此游黟歙与唐安寺阇梨道合。
后思登南岳
北谒荆帅成汭
初甚礼焉。
龙兴寺安置。
内翰吴融谪官相遇。
往来论道论诗。
作集序则乾宁三年也。
寻被诬谮于荆帅。
于功安。
郁悒中题砚子曰。
入匣始身安。
弟子劝师入
时王氏将图僣伪。
邀四方贤士。
甚喜。
盛被礼遇赐赉隆洽。
署号禅月大师
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尚
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
歌吟讽刺微隐存于教化。
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
至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
春秋八十一。
蜀主惨怛一皆官葬。
塔号莲。
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浮图。
乃伪蜀乾德中
梁乾化三年癸酉岁也。
能草圣出。
弟子昙域
癸酉年集师文集。
首安吴内翰序。
为后序。
韦庄尝赠诗曰。
岂是为穷常见隔。
只应嫌酒不相过。
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
比乡人也。
书迹好事者。
传号曰姜体是也。
尝睹真相肥而矬。
宰相王锴作赞。
昙域戒学精微。
篆文雄健。
重集许慎说文。
见行于蜀。
有诗集。
亚师之体也。
僧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不知何许人。
久亲炙悟达。
悟达亦乐教育成就之。
故其器卒获用于天下。
而相为表里。
以推明大法。
若悟达。
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
则衍法监四卷。
大无量寿经疏二卷。
则衍法镫二卷。
胜鬘师子吼经疏四卷。
则衍法苑十卷。
般若心经金刚经皆有疏义。
亦随衍成卷。
忏文六卷。
及杂文等。
必翼纬。
以行世。
初居法乾内寺。
官寮奉仰日甚。
寻充左右街应制。
每岁属诞辰。
于麟德殿。
升座讲演。
赐紫伽梨。
懿宗尤重佛乘。
月遇八日。
必饭僧内殿。
数盈万不啻。
且躬为赞呗。
朗咏高台上。
宠锡繁夥。
至造旃檀座以处之。
当是时。
两街四寺。
行方等忏法。
开坛受戒度僧。
各三七日。
别诏大德二十人。
咸秦殿。
为内福寿寺尼受戒。
缮写藏经。
雕造旃檀像千躯。
皆诏捡校。
又以十一月十四日返庆饰。
京城僧道。
赴麟德殿论义。
则敷畅皇猷。
恢宏祖道。
如他日。
赐号净光大师
咸通十一年
诏录两街僧事。
广明中
巢𡨥犯阙。
僖宗播迁于蜀。
是夕内宿。
旦与杜光庭
仓黄扈从。
再见悟达。
其师资终始无间如此。
著述尤富。
内翰侍郎乐朋龟为作真赞。
秦蜀间多其弟子。
则可谓生荣死哀矣。
僧彻
不知何许人也。
敏利天资高迈逸类。
稚岁聪颖而慕。
悟达国师
颜回之肖仲尼也。
既而时亲函丈颇见幽微。
随侍翼从未尝少厌。
窥其门墙其殆庶几乎。
悟达凡有新义别章。
咸嘱付畅衍之。
为如来藏经疏。
著法鉴四卷。
大无量寿经疏。
法灯二卷。
胜鬘师子吼经疏。
著法苑十卷。
观乎悟达为疏。
左丘明之传也。
述三法钞。
犹杜服之集解欤。
初居法乾内寺。
师资角立声彩风行。
凡百官寮无不奉仰率由。
内外兼学辞笔特高。
唱予和汝同气相求。
寻充左右街应制。
每属诞辰升麟德殿法座讲谈。
赐紫袈裟。
懿宗皇帝留心释氏。
颇异前朝。
遇八斋日必内中饭僧。
数盈万计。
帝因法集躬为赞呗。
则升台朗咏。
宠锡繁博。
敕造栴檀木讲座以赐之。
又敕两街四寺行方等忏法。
戒坛度僧各三七日。
别宣僧尼大德二十人。
入咸泰殿置坛度内。
福寿寺尼缮写大藏经。
每藏计五千四百六十一卷。
雕造真檀像一千躯。
皆委检校焉。
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
麟德殿召京城僧道赴内讲论。
尔日述皇猷。
辞辩浏亮帝深称许。
而又恢张佛理旁慑黄冠。
可谓折冲异论者。
当时号为法将
帝悦敕赐号曰净光大师
咸通十一年也。
续录两街僧事。
经江论海勇于揭厉。
青龙寺讲贯既循悟达国师义意寄呈所见。
蒙回八十四字。
云观君法苑思冲虚解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
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难敌。
九趣多才恐不如。
萧寺讲轩横淡荡。
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阇踰意。
今日堪将贝叶书。
一振微言冠千古。
何人执卷问吾庐。
览兹奖饰悲喜。
盈襟以广明中巢寇犯阙僖宗幸蜀。
其夕内宿。
明日仓黄与杜光庭先生
扈从入于岷峨
再见悟达痛序艰难。
极多著述碑颂歌诗。
不知所终。
内翰侍郎乐朋龟为真赞。
凤翔嘉州皆写其真相。
弟子秦蜀之间愈多传法者。
张令问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遂州唐兴人字博夫
道士,隐居天国山自号天国山人
放意林泉,长于诗什。
杜光庭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博夫,唐兴(今四川蓬溪)人。
唐末道士
隐居永康天国山自号天国山人
放意林泉,长于诗什。
曾作诗寄杜光庭
事迹见《竹庄诗话》卷一三引《蜀梼杌》、《蜀中名胜记》卷六。
全唐诗》存诗1首。
陈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
昭宗天复四年(904)进士第,旋归
以诗道自负,亦善弈棋。
韦庄友善,曾有诗贺其登第。
陈咏曾以所作“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诗置于卷首自炫,杜光庭曾讽曰:“先辈佳句甚多,何必以此为卷首?”答曰:“曾为朝贵见赏,所以刻于首章。
”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七、《唐诗纪事》卷七一。
全唐诗》存断句1联。
沈彬五代 864 — 961
唐诗汇评
沈彬(约865-?
),字子文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唐末,应进士举不第,浪迹衡湘,与诗僧齐己虚中游。
又曾入,与韦庄贯休杜光庭唱和。
后入,与孙鲂李建勋结为诗社。
李昪表为秘书郎,历员外郎,以吏部郎中致仕。
南唐中主南迁洪州尚在。
有《沈彬集》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九首,残句若干。
郑遨唐末 866 — 939
唐诗汇评
郑遨(约869-约942),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人。
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入少室山道士
后居华山,与道士李道盛、罗隐之为友,世以为三高士
晋高祖即位,召为谏议大夫,称疾不起,赐号逍遥先生,诏以谏议大夫致仕,好酒能诗,善弈棋长啸。
尝为《酒咏诗》千三百言,传布甚广,有诗集《拟峰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七首,多与杜光庭诗相混。
作品评论
杜光庭)与郑征君云叟)同应百篇(科),两战不胜,遂各挂羽服。
郑则后唐三诏不起,杜则王蜀九命不从,可谓高尚隐逸之士也。
马处谦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扶风人
幼病瞽,鬻筮安陆市中。
得一谒筮者密授星算之诀,筮易极精。
后从赵匡明
前蜀王建习其名,曾密令杜光庭问年寿几何。
后累官中郎,赐金紫。
卒年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