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张若虚唐 660 — 720
作品评论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李颀盛唐 690 — 751
作品评论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
王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王浣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少豪健恃才,喜纵酒。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第
玄宗开元八年(720)前后,受并州长史张嘉贞张说之器重礼遇。
复中直言极谏科,调昌乐县
后又中超拔群类科。
张说为相时,召为秘书省正字,擢通事舍人,转驾部员外郎
十四年张说罢相,出为汝州长史,徙仙州别驾
后坐与豪侠饮乐游畋,贬道州司马,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一、《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谭优学有《王翰行年考》,傅璇琮有《王翰考》。
能文善诗,与祖咏、杜华相唱和。
其诗善写边塞生活,尤以《凉州词》二首为著名。
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记其有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首。
作品评论
工诗,多壮丽之词。
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从。
华母崔氏云:“吾闻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
”其才名如此。
丘为唐 702 — 797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丘为祖咏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
其人与摩诘友,诗亦相近,且终卷和平淡荡,无叫号嘄噭之音。
唐诗人唯应几近百岁,其诗固亦不干天和也。
刘慎虚
作品评论
《渔阳诗话》
刘慎虚字挺卿,其诗超远幽夐,在王、孟、王昌龄常建祖咏伯仲之间
考其人,盖深于经术,不但词华也。
李华《三贤论》曰:“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称。
述《》、《》、《》、《春秋》、《礼乐》为五说,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
卢象唐 ? — 76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纬卿排行八,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东泰安曲阜一带)。
卢鸿侄。
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郎左补阙司勋员外郎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洛阳被执,受伪职,贬为果州长史肃宗乾元二年(759),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召为主客员外郎,于赴任回京路上,病死于武昌
生平事迹见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新唐书·艺文志四》之《卢象集》注、《唐才子传》卷二。
卢象工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祖咏等诗人交游。
刘禹锡评其诗:“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殷璠评曰:“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河岳英灵集》卷下)其孙卢元符于死后七十三年,集其诗文凡十二卷,请刘禹锡为之序,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1首,《全唐诗续拾》补3首。
姚合唐 777 — 85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鹤、僧、琴、药、、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
),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
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任,因寄家河朔
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
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
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
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
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
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
会昌中,为秘书监,卒。
世称姚武功
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
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
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七卷。
沈亚之中唐 781 — 832
作品评论
《新唐书•文艺传序》
今但取以文自名者为《文艺篇》,若韦应物沈亚之阎防祖咏薛能郑谷等,其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网,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