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王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冬晚对雪忆胡处士》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五四。
刘辰翁批本《王右丞集》卷四、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七皆收此诗,断为王维作,《全唐诗》亦收王维名下。
王邵疑误。
王维盛唐 701 — 76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61 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后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
排行十三
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
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
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
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
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
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
释褐为太乐丞
,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
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光禅师
张九龄为相,作《上张令公》诗。
二十三年,擢右拾遗
二十五年张九龄李林甫排挤谪荆州长史王维作《寄荆州张丞相》,抒发其黯然思退之情绪。
同年秋,奉命出使凉州,以监察御史节度使判官
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以选补副使桂州知南选
襄阳,作《哭孟浩然》诗。
明年春夏回长安,寻隐终南山
天宝元年(742),复出为左补阙
天宝三载始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暮春,以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
后迁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后,丁母忧十一载服除,拜吏部郎中(后改文部)。
在辋川期间实亦官亦隐。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陷贼,安禄山委任给事中
王维服药取痢,伪疾将遁,被囚洛阳凝碧池,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以明己心向唐室。
肃宗至德二载(757),王师收复两京,陷贼官六等定罪,王维以有《凝碧池诗》及弟缙请削己官为兄赎罪,获免。
乾元元年(758)二月,授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迁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官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葬蓝田辋川别业之西。
生平事迹见两《唐书》本传,张清华、陈铁民两《王维年谱》。
王维奉佛,学顿教。
受禅宗思想影响极深,以禅悟诗,独得任运自然之趣,故人称“高人”、“诗佛”。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
”《许彦周诗话》认为:王维“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
”顾起经亦云:“玄、肃以下诗人,其数什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
语四家者,唯右丞公为最。
”(《题王右丞诗笺小引》)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杰出代表。
王维早期怀“致君光帝典”、“动为苍生谋”之大志,颇欲“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作《少年行》、《夷门歌》、《老将行》、《燕支行》、《献始兴公》、《上张令公》、《送赵都督代州得青字》等诗言志抒怀。
早期边塞诗如《凉州赛神》、《使至塞上》、《送刘司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从军行》、《陇西行》,山水诗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皆表现出开阔胸怀与雄浑博大之风格。
玄宗后期政事腐败,王维乃日益信禅笃佛,追求超脱尘世之境界。
后期之诗艺虽不断提高,已臻“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泉为珠,著壁成绘”(《河岳英灵集》)之境界,然内容较狭,思想亦较消极。
前人以为“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右丞精于画,故诗体转工”(刘士鏻《文至》引晁补之语)。
如《皇甫岳云溪杂题》、《辋川集》、《山中》、《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皆脍炙人口。
虽不以文称,其“文格华整超逸”(《王右丞集笺注序》),今存文赋69篇,颇有娟丽可观者。
长于山水画,为南宗之祖,世传有《辋川图》等。
《王集》最早版本为宋蜀本与建昌本,校注则有刘须溪王右丞集》、顾起经《类笺王右丞全集》、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及今人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全唐诗》存诗4卷,《拾遗》补2句。
常建
作品评论
刘须溪云:常建诗情景沉冥,不类著色。
郎士元中唐 ? — 780
作品评论
刘辰翁语:士元诸诗,殊洗炼有味。
虽自浓景,别有淡意。
《载酒园诗话又编》
郎君胄诗,不能高岸,而有谈言微中之妙。
刘须溪谓其“浓景中别有澹意”,余则谓其澹语中饶有腴味。
如“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虽萧寂而不入寒苦。
至若“月到上方诸品净,心持半偈万缘空”,读之真躁心欲消,妄心欲熄矣。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诚佳,但观刘须溪细评,亦太钻皮出羽。
唯云“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釆色,不免有轻盈之意”,比喻尚好。
至谓二人意趣相似,则又不然。
“自顾躬耕者,才非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自是隐士高尚之言。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自是循吏倦还之语。
原不同床,何论各梦!
宋人又多以韦、并称,余细观其诗,亦甚相悬。
韦无造作之烦,极锻炼之力。
韦真有旷达之怀,终带排遣之意。
诗为心声,自不可强。
孟郊中唐 751 — 81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1—814 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郡望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
少隐嵩山,称处士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第
十六年溧阳县,抑郁不得志,遂辞官。
曾任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宪宗元和九年(814),因山南西道节度使郑馀庆奏,迁为兴元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时暴死途中。
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
友人张籍私谥贞曜先生
生平详见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有近人夏敬观孟郊年谱》、今人华忱之《孟郊年谱》,后者较完备。
孟郊早年居湖州,曾参加僧皎然组织之“诗会”(见《送陆畅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陆羽坟》、《醉会中赠郑方回》等),其诗歌思想受皎然影响甚巨。
诗与韩愈齐名,为韩孟诗派之开派者。
其诗可以德宗贞元八年(792)长安应试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由隐而仕,诗亦要求有为而作,诗歌基调积极明快,步武盛唐
后期仕途蹭蹬,遂由言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
其诗反映社会生活较广泛,或歌吟生民苦,或指斥藩镇割据,均体现其“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读张碧集》)之主张。
大部分诗则抒写一己之穷苦情怀,与贾岛诗有类同处,故有“”之称(见苏轼《祭柳子玉文》)。
“寒”既指其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
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之美,韩愈称之为“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
神施鬼设,间见层出。
”(《贞曜先生墓志铭》)“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荐士》)诗集10卷,明凌濛初刻《孟东野诗集》,载有宋人国材、刘辰翁评语。
今人华忱之点校之《孟东野诗集》较完备。
注本有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韩泉欣《孟郊集校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5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柳宗元中唐 773 — 819
作品评论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亦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