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福州长溪人。童稚时嬉戏庭中。俄有云气盘礴。天乐清亮。神圣仙真之状。出没空际。顷焉一叟貌类罽宾。挹其父而谓曰。汝子来处高胜。必当重光佛运。此群灵所以标异也。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祐执役于法恒律师。弱冠薙落。越三年具戒。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游天台之国清寺。遇寒山拾得。为说偈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一日侍立次。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祐拨云无。丈躬起深拨得小火。举以示之云。者个聻。祐有省。礼谢呈所解。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方知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若是心法。元自备是。汝今既尔。善自护持。时司马头陀。自湖南来。百丈谓之曰。老僧可往沩山否。答云沩山奇绝。可聚千五百众。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然非和尚所可住也。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答云待历观之。丈乃令侍者请首座。唤典座来。头陀见首座不许。见典座云。此正是沩山主也。首座有愠色。丈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你二人唤作什么。首座云。不得唤作木𣔻。典座踢倒净瓶。丈笑曰。首座输却山子也。首座即华林。典座即祐也。丈遂遣祐住沩山。既营梵宇。连帅李景让。奏寺额号同庆。相国裴公休。亦尝咨询玄奥。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便唤作无事道人。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脩否。答云。若真悟得本。脩与不脩。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犹有无始以来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脩也。不道别有法。教渠脩行。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皆当。此乃得座披衣。自作活计时也。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趣入。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祐问仰山。从何处归。仰云田中。祐云。禾好刈也未。仰云。好刈也。祐云。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仰云。和尚背后是什么。祐云子还见么。仰拈起一穗禾云。和尚何曾问著者个。祐云此是鹅王择乳。
祐睡次。仰山问讯。祐面向壁。仰云。和尚何得如此。祐转身云。我适来得一梦。试与我原看。仰山取一盆水。与祐洗面。少顷香严来问讯。祐云。我适来得一梦。寂子原了。汝更原看。香严点一碗茶来。祐云。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盥漱毕。趺坐而灭。寿八十三。腊五十九。葬于山之栀子园。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进士李商隐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