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释元净北宋 1011 — 10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91 【介绍】: 僧。
于潜人俗姓徐字无象
博通诸典,精于止观。
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学徒逾万人。
神宗元丰中赐紫衣及辨才大师之号。
赵抃苏轼秦观等皆与唱和。
后退居龙井圣寿院
师名元净
字无象
于潜徐氏。
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条。
八十一日乃灭。
父叹曰。
是宿世沙门也。
自幼出家。
受业于慈云
日夜精勤。
慈云没后。
复事明智。
年二十五。
赐紫衣及辨才号。
太守沈公遘谓上天竺观音道场以音声忏悔为佛事。
非禅那居。
请师以教易之。
师至。
吴越竞来。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学者数倍。
十七年。
有利而夺之者。
逾年夺者败。
复以𢌿师。
赵清献公赞之云。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光辉。
越二年谢去。
老于南山龙井之上。
平生精修净业。
行成力具。
著应非一。
尝与僧熙仲同食。
仲视师眉间有光如萤。
揽之得舍利。
后常有于卧起处得舍利者。
元祐八年示寂。
寿八十一。
果符初生肩痕之徵。
塔成。
东坡志其行事。
颍滨为铭。
赞曰。
法苑将兴  栋梁攸属  挥麈白云  雨花飘馥 维赵及苏  式是高躅  龙井风清  过者必肃
元净
字无象
杭州于潜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没。
十岁出家。
十八就学于慈云
不数年而齿高第。
嗣谒明智。
尝于讲次。
闻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吕溱
请住大悲阁
赐紫辨才之号。
嘉祐中
中翰沈遘抚杭。
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
学徒大集。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熙宁三年
杭守祖无择
坐狱于𭬥李。
师以铸钟例被追辩。
既而得释还山。
又有利山门。
施资之厚者。
倚权以夺之。
众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败。
闻朝廷复𢌿师。
众复集。
赵清献公
与师为方外友。
为之赞曰。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重辉。
未几。
谢居南山之龙井。
其后间一出。
南屏灵山祖场。
俯就众诚耳。
皆坐席未暖而还。
元祐四年
东坡治杭。
尝问师曰。
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师曰。
沙门多密行。
非可尽识。
坡子迨生四岁。
不能行。
请师落发。
摩顶数日即善步。
嘉兴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师适至秀。
彖袖香虔请。
因杖策随至其家。
儿病方剧。
师趺坐。
引而问曰。
汝居何地。
而来至此。
答曰。
会稽之东。
卞山之阳。
是吾之宅。
古木苍苍。
曰。
汝姓谁氏。
答曰。
王山上无人处。
几度临风学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冁然而笑。
师良久呵曰。
汝无始以来。
迷己逐物。
为物所转。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脱。
入魔趣中。
横生灾害。
延及无辜。
汝今当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为汝。
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
汝当谛听。
痛自悔恨。
讼既往过愆。
返本来清净。
示讫。
遂号泣不复有云。
自是儿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师咒水洒之。
无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将示寂。
乃入方圆庵宴坐。
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至七日。
出偈告众。
即右胁吉祥卧。
奄然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寿八十一。
适符绦没之数。
塔于本山。
东坡
子由为之铭。
师讲说不间昼夜。
尝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昼不得至。
夜中人静。
庶几能听。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师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
未尝须臾废。
或祷大士求放光。
光随现。
沙门熙仲对食。
视师眉间有光。
遽起揽之。
得舍利数粒。
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
有李生辩而无行。
欲从师出家。
东坡为之请。
未言其名。
力拒不许。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号回头。
以左道惑众。
宣言欲建大塔。
为吴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师不可欺。
惮于入杭。
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
师答曰。
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
教有明文。
不许互用。
狂人大惭。
而止。
释若愚北宋 1055 — 1126
全宋诗
释若愚(一○五五~一一二六)俗姓马字谷老海盐(一作德清,今同属浙江)人。
辨才净法师学,苏轼曾称许其诗。
久居龙井,三十年中多与诗人交往。
钦宗靖康元年卒,年七十二。
有《馀尘集》,已佚。
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若愚海盐马氏子。
学教辨才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欲营室以接游侣,建无量寿佛阁,诱人诵佛。
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与会诸贤,没时多有瑞应。
有奏道行者,赐号“法鉴”。
苏迨北宋 1070 — 1126
全宋诗
苏迨(一○七○~一一二六)(生年据《苏轼文集》附《苏轼佚文汇编》卷四《与子明》第三简),初名叔寄又名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属四川)人。
次子。
哲宗元祐中以父荫授承务郎
又以元祐党人家属故,至徽宗政和间始官武昌管库,卒于靖康离乱中。
事见《苏轼文集》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斜川集》卷二《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岘)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八○四
苏迨(一○八五——一一二六)初名叔寄竺僧字仲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次子,后妻王闰之生。
元祐六年承务郎政和元年武昌管库主任,靖康之乱时卒。
有三特点:头长、多疾、诗「文采可观」。
曾居宜兴广州颍昌等地。
见《苏轼文集》卷五五《与杨康功书》、卷六一《与辨才禅师书》、卷六三《祭欧阳文忠公夫人文》,《斜川集》卷五《送仲豫兄赴官武昌叙》,《南涧甲乙稿》卷二一《苏岘志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