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吴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鼎臣
吴仪父。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道州推官
会传有寇至,郡僚欲毁桥守城,称桥南皆其民而持不可,闻者壮其言,民心乃安,寇卒不至。
后官田曹,未老而归,优游自适。
诗文颇有名。
有文集,杨时为序。
孙升北宋 1038 — 1099
全宋诗
孙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邮(今属江苏)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清雍正高邮州志》卷七)。
盱眙主簿泰州判官真定府路安抚司勾当公事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迁殿中侍御史,出知济州
踰年,提点京西刑狱。
召为金部员外郎,复拜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擢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
哲宗绍圣初,削职,知房州归州,累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元符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六),年六十二。
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有《春秋传》若干卷(宋杨时龟山》卷二五),已佚。
汀州刘延世事,延世录为《孙公谈圃》三卷。
今录诗二首。
吕大临北宋 1040 — 10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92 【介绍】: 京兆蓝田人字与叔
吕大钧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通六经,尤精于《》。
以门荫入仕,后登进士第
哲宗元祐中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范祖禹荐为讲官,未及用而卒。
有《玉溪》、《考古图》等。
全宋诗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时称芸阁先生蓝田(今属陕西)人。
大钧弟。
学于张载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哲宗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有《玉溪》,已佚。
事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八五
吕大临(一○四六——一○九二)字与叔世称芸阁先生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大防弟。
初学于张载,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通六经,尤邃于礼。
元祐初太学博士
秘书省正字
七年范祖禹荐其修身好学,行如古人,可备劝学。
未及用而卒,年四十七。
著有《礼记传》十六卷(存)、《考古图》十卷(存)及《玉溪》等。
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传。
邹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邵武泰宁人字克恭
神宗熙宁进士
始学于刘彝,又从杨时游。
官终宣城,有惠政。
释元琏北宋
元琏禅师
泉州陈氏子。
褊颅广颡。
瞻视凝远。
望见令人意消。
首山
山问近离何处。
曰。
汉上。
山竖起拳曰。
汉上还有这个么。
曰这是甚么碗鸣声。
山曰。
瞎。
曰。
恰是拍一拍便出。
他日又见。
于火把子话下大悟云。
某甲。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后出世汝州广慧院。
华严隆为嗣法上首。
杨龟山大年
亦出师位下。
有寄内翰李公书。
叙师承本末云。
系曰。
首山一把火。
前烧谷隐。
后烧广慧。
二老故得出头光燄。
又有二智嵩
一住三交。
一住铁佛
首山门下。
皎皎者也。
不及传。
曾肇北宋 1047 — 1107
全宋文·卷二三七五
曾肇(一○四七——一一○七)字子开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巩幼弟。
治平四年进士,历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国史编修官,进吏部郎中
元祐元年,为《神宗实录》检讨,擢起居舍人,转中书舍人
乞外,历知州府。
七年,入为吏部侍郎
出知徐州江宁府
绍圣元年,徙知瀛州
又历知海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兼侍读,改龙图阁学士,复出知州府。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徙岳州,继贬濮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
大观元年卒于镇江,年六十一,绍兴初谥文昭
著有《曲阜》等。
杨时曾公神道碑》(《曲阜》附录),《宋史》卷三一九《曾肇传》。
李夔北宋 1047 — 11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1 【介绍】: 邵武人字师和
李纲父。
通经书,善属文,与杨时为友。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尝任华亭县,有政声。
累迁右文殿修撰,仕终龙图阁待制
以子贵赠太师魏国公
全宋诗
李夔(一○四七~一一二一)字斯和邵武(今属福建)人。
纲父。
神宗元丰三年(一○八○)进士,调秀州华亭,移松溪池州军事推官
历知钱塘县鄜延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签书平江军节度官厅公事。
徽宗即位,迁大宗正丞
久之,擢宗正少卿,兼学制局参详官,移太常少卿
大观四年(一一一○),知邓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五),兼京西南路安抚使
改知颍州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事见《龟山》卷三二《李修撰墓志铭》。
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夔(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师(一作斯)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纲父。
元丰三年进士,调华亭县,历知县幕职
徽宗即位,召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
大观四年集贤殿修撰邓州
以疾请宫祠,优游十馀年。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杨时龟山》卷三二《李修撰墓志铭》。
游酢北宋 1053 — 11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3—1123 【介绍】: 建州建阳人字定夫一字子通世称鹿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
游醇弟。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累官太学博士,擢监察御史,历知和州汉阳军舒州濠州等地。
师事程颢程颐,与谢良佐吕大临杨时并号程门四先生
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及《廌山文集》。
全宋诗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
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为太学录,除博士
二年,知河清县
范纯仁辟,为颍昌府教授
齐州泉州签判
元符三年(一一○○),召为监察御史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
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
七年,知舒州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
罢归,寓历阳
五年,卒,年七十一。
谥文肃
有文集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
事见《龟山》卷三三《御史游公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钱即北宋 1054 — 1124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钱即(一○五四——一一二四)字中道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吴越王诸孙。
熙宁九年进士第,授安州司理参军
累官显谟阁直学士,知延安府
政和初童贯宣抚陕西,行均粜法,上疏极陈其害,坐是贬永州团练副使,数月,复徽猷阁待制,除知兴仁府
政和五年春提举杭州洞霄宫
后以正奉大夫致仕。
宣和六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谥忠定
杨时钱忠定公志铭》(《龟山》卷三三),《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有附传。
杨迪北宋 1055 — 11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5—1104 【介绍】: 南剑州将乐人字遵道
杨时子。
游太学,甚有声。
后弃去,师事程颐,颇得器重。
钱世雄北宋
全宋诗
钱世雄字济明号冰华先生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
尝为吴兴(《参寥子诗集》卷四《同吴兴尉钱济明南溪泛舟》)。
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瀛州防御推官
五年,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四)。
通判苏州(《龟山》卷二五《冰华先生文集序》)。
苏轼游,与释道潜范祖禹邹浩有交往。
有《冰华先生文集》,已佚。
吴兴备志》卷七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七六
钱世雄字济明号冰华先生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年十六七时,其诗已为名流所称。
比壮,游苏轼之门,称其探道著书,云升川增。
曾倅平江
元祐二年瀛州防御推官五年权摄进奏院户部检法官
晚以诗书自娱。
见《冰华先生文集序》(《龟山》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翁彦约北宋 1061 — 1122
全宋诗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二)字行简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仲通子。
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进士,调汝州龙兴,改常州司法参军
居二年,召入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
七年太常博士,岁馀,出提举河北西路学事。
宣和四年,知高邮军,卒于任,年六十二。
有文集十卷,已佚。
事见《龟山》卷三二《翁行简志铭》。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翁彦约(一○六一——一一二一)字行简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政和三年进士,调汝州龙兴
常州司刑曹事。
五年,召为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七年,改宣教郎、除太常博士
以兴修因革礼,迁奉议郎
提举河北西路学事,权发遣黄州,转承议郎
宣和四年夏,改知高邮军
八月卒,年六十二。
杨时翁行简志铭》(《龟山》卷三二)。
吴仪北宋 ? — 1107
全宋文·卷二三四一
吴仪(?
——一一○七),字国华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自少笃志强学,以穷经学古为务,不事科举。
于书无所不究,尤深于《》、《》。
晚益玩心于象数、音律之学,自成一家。
杨时罗从彦等皆曾从之学。
崇宁五年诏求天下遗逸,授将仕郎大晟府审验音律,学者因称「审律先生」。
大观元年卒。
杨时龟山》卷三○《吴国华志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
廖刚宋 1071 — 11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43 【介绍】: 南剑州顺昌人字用中号高峰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少从陈瓘杨时学。
宣和初监察御史蔡京当国,秉直敢言,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为右正言
高宗绍兴元年,召为吏部员外郎,历起居舍人给事中刑部侍郎御史中丞,论奏不避利弊。
金人叛盟,以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忤秦桧,终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致仕。
有《高峰文集》。
全宋诗
廖刚(一○七一~一一四三)字中用号高峰居士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
少从陈瓘杨时学。
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由漳州司录召为太学录,擢监察御史
以忤蔡京,出知兴化军
钦宗立,以右正言召。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福建路提点刑狱,旋招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
六年,出知漳州
八年(《宋史》作七年,此据本集绍兴八年漳州乞致仕表),召拜御史中丞
因论事为秦桧衔,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
次年致仕。
十三年卒,年七十三。
有《高峰文集》十二卷传世。
事见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志铭》(《南轩》卷三公),《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廖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林佶家藏抄本,校以清林佶藏抄本(简称林本,原藏丁丙八千卷楼,今藏南京图书馆)。
编为二卷。
全宋文·卷二九九○
廖刚(一○七○——一一四三)字用中号高峰学者称古溪先生顺昌(今福建顺昌)人。
少从陈瓘杨时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初,由漳州司录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绍兴初,除福建路提刑,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权吏部侍郎兼侍讲,除给事中,迁刑部侍郎
六年,求补外,出知漳州
九年,拜御史中丞
工部尚书,以徽猷阁直学士致仕。
十三年正月卒,年七十四。
著有《诗经注解》、《高峰先生文集》。
张栻工部尚书廖公志》(《南轩文集》卷三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罗从彦宋 1072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2—1135 【介绍】: 南剑州剑浦人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
杨时学,又问学于程颐
高宗建炎四年,以特科授博罗主簿
后入罗浮山静坐,研习学问,绝意仕进,为朱熹所推尊。
卒谥文质
有《豫章文集》等。
全宋诗
罗从彦(一○七二~一一三五)字仲素学者称豫章先生罗源(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始从杨时学。
朱熹杨时“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著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特科授惠州博罗主簿(一说县尉)。
五年,卒,年六十四。
有《豫章罗先生文集》十七卷。
事见本集所附年谱,《宋史》卷四八二传。
 罗从彦诗,以明刊蓝印本为底本,校以清光绪盱江谢甘棠刻本(简称光绪本)。
光绪本增补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六○
罗从彦(一○七二——一一三五)字仲素南剑州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自幼颖悟,不为言语文字之学。
及长,坚苦刻励,笃意求道。
初从吴国华游,继学于杨时,与杨时李侗并称「南剑三先生」。
又鬻田裹粮至洛阳程颐
建炎四年就特科,授惠州博罗县主簿
绍兴五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淳祐间谥文质世称豫章先生
著有《毛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中庸说》、《语孟解》、《议论要语》(存)、《圣宋遵尧录》(存)、《台衡录》等。
事迹详见《豫章先生事实》(《豫章先生文集》卷一四)及《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谢良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蔡州上蔡人字显道
程颢程颐学,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程门四先生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应城县
徽宗时西京竹木场,坐口语下狱,废为民。
记问该赡,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
卒谥文肃
有《论语说》、《上蔡语录》。
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谢良佐(一○五○——一一○三)字显道寿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元丰八年进士,调应城
建中靖国初京师,召对忤旨,监西京竹木场。
坐口语系诏狱,废为民。
良佐受学于二程,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四先生」,学者称上蔡先生
著有《论语说》十卷、语录一卷行于世。
见《宋史》卷二○二、四二八本传,《宋元学案》卷二四。
周武仲宋 1074 — 1128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周武仲(一○七四——一一二八)字宪之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年十七补太学生,登绍圣四年进士
越州诸暨县尉,知淅川
侍御史御史中丞
尝使金还,言宜讲求御戎之策,童贯恶之,谪居黄州
高宗召为刑部侍郎、进尚书,转吏部尚书兼侍读
建炎二年八月卒于扬州官舍,享年五十五。
著有《读通鉴》、《通鉴解义》。
杨时龟山》卷三六《周宪之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
释法顺南宋 1076 — 1139
法顺禅师者。
绵州文氏子也。
弃蒙行脚。
观宝轮藏迅转。
顿彻教外别传之旨。
得受记于龙门佛眼
同出佛眼门者。
高庵悟竹庵圭雪堂行辈。
住白杨时
其同门俱名矣。
独白杨败屋数楹。
东倾西压。
以木丫支拄焉。
日携钵袋。
走抚之乡城
至晚或负斗而还。
及门数十人乐与之。
俱每夜参。
必端据木床。
徒属或足侧耳而听曲折。
曰。
好事堆堆叠叠来。
不须造作与安排。
落林黄叶水推去。
横谷白云风捲回。
寒雁一声情念断。
霜钟才动我山摧。
白杨更有过人处。
尽夜寒炉拨死灰。
忽有个衲僧出来道。
长老少卖。
弄得恁么穷乞相。
山僧祇向它道。
却被你道著。
又曰。
鸡啼晓月。
狗吠枯桩。
只可默会。
难入思量。
看不见处。
动地放光。
说不到处。
天地玄黄。
抚州尺六。
状纸原来。
出在清江。
大众分明话出人难见。
昨夜三更月到窗。
又曰。
风吹茨屋脊漏。
雨打阇黎眼睛湿。
恁么分明却不知。
却来者里低头立。
住白杨既久。
激励学者。
妙有方略
虽枯淡不堪。
有青原绍灯辈。
始终侍从
后俱出世。
大显其声。
老疾。
一日诸山趋询。
起示众曰。
久病未尝离木枕。
人来多是问如何。
山僧据问随缘对。
窗外黄鹂口更多。
只如七尺之躯甚处受病。
众中具眼者。
试为山僧指出病原。
看众争下语。
乃拊掌一下。
作呕吐声曰。
好个木枕子。
便趋寂。
依法阇维。
收五色舍利。
并诸不坏者。
曰目睛齿舌数珠。
瘗于寺西。
在龙门时。
云居虚席。
高庵悟表里端劲。
趋龙门聘之。
固辞。
佛眼勉其出住。
仍不就。
曰。
先知觉后知。
先觉觉后觉。
盖素分也。
况云居为江右名刹之首。
安众甚便。
沾沾小节。
奚足喜焉。
君应之。
虽不敏。
愿请为辅
乃欣起。
于是自为藏主
贤真牧维那
乌头典知客。
应庵华莅副寺。
德用为监寺
自圆为首座
佛眼之风大振焉。
赞曰。
余初阅师行实。
疑其为踽凉之士。
逮味师语句。
政黄牛端狮子之上也。
高庵最劲挺。
不近人情。
师降尊招贤。
阐扬一代时教。
其迹岂可测哉。
然其示枯淡于一时。
流膏腴于百代。
于戏尚矣。
练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质夫
少与杨时程颐之门,甚得器重。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历仕州县令,以扶翼名教为己任。
官至奉议郎
郑瑴宋 1080 — 1129
全宋诗
郑瑴(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今福建建瓯)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除安陆教官,权信阳县监南康军酒税,入为御史台主簿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监察御史
二年,迁司谏
三年,除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
谥忠穆(《鹤山大全集》卷六一《跋郑公忠穆公家问遗事》)。
有《建炎复辟纪》一卷。
事见《龟山》卷三七《枢密郑公志铭》,《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四○○
郑瑴(一作悫)(一○八○——一一二九)字致刚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政和八年进士,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监南康酒税。
召为御史台主簿
高宗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建炎三年谏议大夫
苗、刘之变,庭立面折之。
御史中丞
高宗复位,进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卒,年五十。
杨时枢密郑公志铭》(杨时龟山》卷三七),《宋史》卷三九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