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当代
邵祖平现当代 1898 — 1969年2月5日
培风楼诗·自序一
余幼多疾病,志学之年,不获以群籍自策,日惟取唐宋以来诗人之作讽咏而已。
诵之期年,精神启沃,体中转佳,中间志气之抗坠,性情之通滞,几前后相径庭。
每自惊喜而叹曰:夫诗之所以为诗者,效盖至是乎!
年二十,始稍稍出里闬,理行役。
寻阳出入路所由,而匡庐在焉。
匡庐,天下之雄秀处也,其崖峦所磅礴,云物之郁滃,长松飞瀑,朝夕异态,尝攀临不能有所发,然致思所得,固已私之箧中矣。
自是历岁有作,篇什稍夥。
游学金陵,吟咏尤密。
窃维诗者,穷达所交倚,哀乐之节文,若裘葛之于冬夏,俾人以不至大苦者也。
祁寒酷暑,人鲜不病,然而御裘葛者,虽病或加轻矣。
极贵至贱,穷哀过乐,生死旦暮之所环伺,其危殆至不可口谕。
使真知诗者过之,吾知其或免矣。
且人之生也,游不能侣鹿豕,居不能友木石。
以感焉,以触焉,能无戚戚于中,惘惘于外乎?
戚戚者无以声之,惘惘者无以状之,此天之僇人,人类之大苦也,乌足责之?
紃察往昔,温厚若三百,蕴藉若汉魏,奇放若太白,雄骜若东野昌黎之莽苍,次山之朴拙,玉溪之工丽,圣俞之平婉,山谷后山之精严,香山、放翁之爽垲,其受才虽不同,其于声,其穷达哀乐之情,则一也。
知其意者,旦暮遇之。
故一人之词,众贤皆备而不为泰,众贤同去而不为约。
不知其意,虽旦摹其体,夕肖其声,无益也。
鲁男子曰:我将以我之不可,柳下惠之可。
庄子曰: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斯二语尽之矣。
余受性梼昧,惰成习,至于心知古人之意,自顾不后人,年已三十过一,未有寸成,而忽遘先君子之丧,万绪悲凉,生人之苦,未有逾是。
旧日所嗜唐宋诸家诗,举莫予解,而三十以前所为诗四百馀首,随予南北行者仅七八年,尽刊之则多疵累,去之又良不忍,遂取而痛删之,得二百十馀首,都为一集。
嗟乎,余方富于春秋,固当亟究群书,通世变,以蕲益人益己而免于弃物。
志诸总总,日不暇给,又何为有刻诗之举?
其亦存志念之起伏,备行役之踪迹,因而防极贵至贱、穷哀过乐之或至而求倖免乎?
则余亦不能自知矣。
诗存写定后,抵书陈散原先生求序,不十日而序来,感其言微有不类余者,因自叙其学诗原委于此,且以质散原云尔。
民国辛未邵祖平自识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
培风楼诗·自序二
论诗于变风变雅之后,陶渊明杜子美其嗣响矣。
阮嗣宗刘越石谢康乐陈子昂始各以其神理气骨,才情风格,陵跨一时,然犹古之诗也。
中唐以韵味胜,晚唐以组练胜,宋人以意趣胜,诗始极其变态。
时至元祐,诗之流派已尽,勉力拓之,仅得一元遗山而止。
元遗山以后,可谓无诗,此诗视时代为隆污之说也。
顾诗之所以为诗者,系乎人心,人心之邈忽远阔,至不一律也。
追怪物,出宇宙,超泰山,析毫芒,高翥远游,退藏于密,岂可尽量?
则如屈原之《离骚》,孔明之《梁甫吟》,元次山之《水乐》,家康节之《击壤》,心声布,似诗非诗,又岂可随时代为升降乎?
覈而论之,太白之七言歌行,王、孟之五律,东野之五古,昌黎之琴操,玉川之杂言,乐天之新乐府,鲁望之吴体诗,东坡之议论诗,文山之《指南录》,皋羽之《晞发吟》,林林总总,将为异中之同,又复为同中之异,似天壤间不可无此等文字者。
则豪杰之士,不受时代约束,虽欲为之画野,不能也。
现代之诗,有学于泰西,归而为话自由诗者,既无所成,而同光诸人为宋诗者,又复凋零殆尽。
近十年来,有某报附刊某录,以采风为名,号称荟萃天下吟篇,而从未登载民生疾苦、匍匐告哀之咏。
脩禊登高,视为常课,揖让周旋,惟在冠带,予心窃异之。
四年前,曾刊布《诗厄篇》一文于《制言》杂志,痛陈二厄十二异之说。
(全文附见本序之后。
)哓音瘠口,不蒙人察,反以贾怨召闹。
卢沟桥变起,天崩地坼,国步再移,寇氛匝地,衍淫江海。
所谓某录之诗人,有从贼伏诛者,有身膺伪职者,有坐沐鹰犬之豢养者,有远丐雁鹜之残粒者,蒲稗因依,菉薋缭结,狼贪奴拜,相习从风,诗教不幸,罹此膻辱。
嗟我诗人,平日引商刻羽,嚼宫含徵,自许吐纳骚雅,激扬清浊者,今乃秽贱卑屈,曾匹夫匹妇齐民之不如。
吾固为吾《诗厄篇》不幸言中而悲,然几亦疑心声之诗,真不可恃,而颂诗知人之义,殆果不可通于今日矣。
盖尝推论之,古之所谓诗人者,心期存于道术,忧愉周乎天人,不以穷达异节,不因治乱改操。
世则有在野登进之殊,遗逸阨穷之怨,貌似闲澹,内实躁狭,言皆硕美,中乃螫毒。
潘岳王融宋之问储光羲郑虔王维,以至曾觌舒亶赵孟頫方回危素严嵩阮大铖诸人,所历世愈纷乱,而所为诗愈整暇,开卷绎之,几不省其为何代人。
彼辈上者固有托二氏以自掩,假山水以自泽者,下者则公然殉利啖名,沈湎爵禄,媕然媚当涂而晞世,庸讵知诗之所以为诗乎?
心精销亡,百事舛谬,老佛为之逋逃,山林受其污嬻,猿鹤既惭,且羞卉木。
虽曰其才足以登诸坛坫,其声足以被之管弦,吾独哀斯辈之不幸而识字读书,曾不若负耒灌园引车卖浆者之尚足葆其白也
祖平不敏,早年泛览古者圣哲书传,中岁敬受名师良友檠括,自世之亟变,恒惊立身一亏,负师友而辱先人。
值兹大浸稽天,人欲横流之际,要当竞慎于取与辞让出处动静之微,冀可作一遭乱尚堪读书之人。
偶然作诗,奚当厕乎今之作者之林哉?
顾受性善感,不能无作无存,十年前有《培风楼诗存》一册,谬与世相见,今后续存其稿四百馀篇,纪岁月,述行旅,悯战乱,悼穷黎,颇有峭拔沈厉之姿,无与温柔敦厚之选。
既不足为遗山之遗,更不足拟古哲遭乱所赋之变风变雅,然自审其心,尚非浮侈荡佚忘所归者,差足邮传当今大人君子之前,归而焚诸先人之墓,庶几无所愧而已。
稿既写定,谬当付锓,爰牵连书述近十年来诗学之蕃变,以及一己于诗之仞识于此。
民国辛巳邵祖平自识于成都
林平现当代
百度百科
林平浙江镇海(今宁波)人。
1938年参加新四军。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新四军营教导员、华东野战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团政委。
建国后,历任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三航校政治部主任,外交部美澳司专员、副司长,驻智利商务代表、大使,外交部美大司司长,驻澳大利亚大使兼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
石一宸现当代 1914 — 2004年6.11月
百度百科
石一宸 (1914年—2004年6月11日)山东省临淄县人
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连长,第四支队独立大队副营长,第九支队第一团参谋主任,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团参谋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主任,警备十旅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参谋处长,二十三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六师参谋长,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顾问。
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乐时鸣现当代 1917 —
人物简介
乐时鸣 1917-,浙江定海(今舟山)人。
1936年参加上海职业界救国会。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国红十字会交通股组长、救护委员会运输股副主任。
1939年参加新四军。
后任新四军军部副官江南指挥部副官处人事科科长,新四军第六师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师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纵队民运部部长、后勤部政委,第八兵团军教导团政委。
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
回国后,任师政委。
1965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
后历任军副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副政委。
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有《时鸣诗词草》。
罗义淮现当代 1918年1月3日 — 1978年11月18日
百度百科
罗义淮1918年1月3日出生,四川省(今重庆市荣昌县西北复兴场人
曾用名罗济罗定涛、罗海滨。
1935年开始在四川省万县师范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活动,1937年底与七名(罗义淮李新王方名、李成之、胡其谦、陈寄宇、周极明)爱国学生步行奔赴延安1938年3月10日到达,入陕北公学学习。
3月30日入党,6月30日转正,同年12月参军,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
1939年初随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历任抗大指导员,抗大一分校三支校宣传股长、教导员,山东军区五师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27军)宣传部副部长、部长,27军81师政治部代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长、高干团政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军事 学院(院长刘伯承)文化外语教授会主任、兼训练部政治处主任、兼基本系二期副主任、军事学院秘书长、战史系政委,军事科学院政工条令编写组组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秘书长昆明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
罗义淮被誉为军中“大秀才”,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军事学院先进工作者一等奖,胡志明金质奖章。
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
1978年11月18日病故于北京,被授予烈士称号。
王济生现当代 1922 — 2011
百度百科
王济生(1922—2011)字景同山东泰安人
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所属华东野战军9纵73团荣获中央军委嘉奖,被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时该团首先突破长江,上海战役获上级“军政全胜”团称号。
1955年调入北京,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军政大学、后勤学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