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一日。湖西吴按使来。授以诗集一通曰。此吾外王父西坰柳公之遗稿也。今刊工告讫。盍为一言以弁诸首乎。不佞受而卒业而叹曰。人有其身。而有其才者难也。虽有其才。而有其时者尤难也。盖我明宣之际。本朝之文治隆矣。公以词学名家。与一时诸公。润色王猷。奎章钟奏。郁郁乎洋洋乎。后世无能望焉。岂所谓天使鸣国家之盛者耶。其有才有时。何其全胜欤。盖其才宜有其时也。公最与五峰李公。诗名相埒焉。不佞虽未涉声病之流。而尝闻前辈谭艺之馀论。西坰不如五峰之天才。而五峰不如西坰之人功。评者以为知言云尔。不佞于此复窃有所感焉。集中所咏退陶先生者甚多。而其一绝有云。动察恒资静养多。岂尝抠衣于函丈之间耶。不然。当日微言。何自而得也。前哲益远。妙旨无传。一言之几乎道者。不可复见。此余之所感者也。圭庵宋先生受祸最酷。亲知莫或省顾。而公于其所寓遗宅。吟咏发挥。以寓其追慕之诚。窃念前辈风流笃厚如此。而十数年间。已有今无之叹。此余之所感者也。凡集四编所与酬唱。盖多中朝文苑之士。昔缟纻之事。犹为今古之胜谈。况珠玑锦绣之什。投报于皇华大雅之伦。相得如期牙。相须如埙篪秀句佳篇。脱于口而脍炙于天都搢绅之间。则其荣耀于今与后。奚独公一身为哉。久矣此事之不能复睹也。此余之所感者尤深也。不佞少读退陶书。其高山景行之思。老而弥深。而圭庵又余曾考之家弟也。则其爱玩是集。岂必多逊于按使。而按使独于皇华之什。不遗一言半句。不与诸作从其删略者。得无意乎。抑亦同余之所感者乎。聊书此以归之。且因以问之。时崇祯壬寅仲秋。恩津宋时烈。序。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时余未能晓事。不知他求于公也。壮岁。得依金文敬公门墙。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因想像公家法之懿。风流之美。而惜其只以诗闻也。及其老也。遍阅公遗事。又从先辈长者。得公之事迹尤详。然后乃喟然而叹曰。是将以人掩诗。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盖撮而言之。则公之所与游。牛,栗两先生也。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斯实语也。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盖其清苦之节。人有所不堪。而处之悠然。见山海等闪奸之状。便绝旧要。以故。玉堂湖堂铨郎之选。皆被阻遏。而终不悔焉。其以先见之明。讽切栗谷。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而其言之符合。如左契焉。然则公之为人。不待胪列而可知也。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岂足以掩其人乎。抑公之诗。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而著说以难之。华使朱给事之藩。叹赏不已。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刊布于中朝。若是者。诗可以掩人乎。人可以掩诗乎。必有能辨之者矣。公。海州人。讳庆昌。字嘉运。孤竹。其号也。隆庆戊辰及第。官止钟城府使。镇安公讳振海。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其季胤硕英。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时崇祯癸亥仲夏。恩津宋时烈。叙。
易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说者谓君臣父子各止其所。此则圣人之文也。下此而如郑国之辞命。既见称于圣人。而朱子亦善其能说义理。则其为数世之福也信矣。又孔子尝叹二代之文献无徵。而然而又曰有宋存焉。盖观于正考。甫得商之名颂。以祀先王。而孔子得以编于诗后。则岂亦洪范微子诸书。亦宋之自出耶。盖有献然后有文。郑之辞命。微东里诸人。则谁能草创而润色之。殷商之季。苟无微箕胶鬲诸贤。则其遗俗流风。可得以存耶。其在我朝。则月沙李文忠公讳廷龟字圣徵。其殆庶几乎。公自在小官。已掌丝纶。以至仁祖改玉之后。国家多事。权经交互。而公发之容易。浑浩流转。顷刻万变。盖彬彬乎昌矣。而其义理则必主于典谟雅颂。参之以左国公谷。故苟考信于六艺之文者。虽刻薄如申韩。纵横如仪秦。莫不心服而口唯焉。最是万历戊戌辨诬奏文。辞严义明。名正理得。天朝诸大人开纳敷奏。神宗皇帝洞照冤枉。快赐伸雪。圣谟神翰。炳如日星。微公此文。则数千里箕子之邦。将未免于夷虏禽兽之归矣。最功定次。谁与竞哉。虽然。为是者。有本有源。观于宋御史幕中大学讲语。可见公之学问。而其学一主于洛闽而靡他也。故御史虽主象山,阳明。而于公之论说。不敢剖击。至于补亡之章。朱子实用廉颇赵卒。而御史亦且肯从公说。不敢疑贰。而其终不回头者。惟经一章改亲为新而已。然则公之学之正而不挠夺于异端者如何也。呜呼。公之帝庭奏文一出。而华夷逆顺。皆得其止。此乃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大学讲语一出。而章句训诂。各得其止。此乃圣贤之宗旨。孔门之衣钵也。是虽未可遽议于文明以止之域。而抑其所止者。亦不可谓不大。则其馀小者。因亦可知。盍观于栗谷先生之状文乎。今人大都曰知宗栗谷。而其知之真信之笃而形容尽者。未有如此状者也。盖学得其正。然后命辞无差。命辞无差。然后吾乃沛然矣。呜呼。观此数篇论议。则其为文献何如也。虽百世可徵也。是宜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使与天壤终如可也。始门人崔有海刊其全集于公山。今已坏乱。不可次第。公之孙判书翊相弼卿。奉其先旨。与其堂侄喜朝等亟谋重刊。而老峰闵相公鼎重大受。实赞斯役焉。其意盖曰。宇宙间此等文字。自不泯灭。然六籍之传。尚有赖于剞劂之功。则今玆重刊之役。正不可缓也云。弼卿诸人。猥以问序于余。余曰。序不必多矣。中朝大雅。本朝名公。皆已发挥矣。惟玆辨奏数文字。无甚表章。其在今日。表章之尤不可已也。何也。世衰道微。诐淫邪遁。塞路滔天。尊周之说。为天下所讳。而朱子之学。或不免抵排。公之文献。尤岂可任其埋没。不以新一世之耳目哉。曩也悉索弊赋之时。清阴文正公。引用奏中万折必东语。公诵于朝。而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彝。灿然复明于世。呜呼。百世之后。复有能徵如文正公者乎。不但为数世之福而已。否乎。或将曰于止知其所止乎。呜呼。是岂易与俗人言哉。噫。
著雍执徐三月日。恩津宋时烈撰。
维基
叶天陛,字懋缙,别号翼堂,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民籍。万历三十七年(1609)福建乡试举人,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进士,授直隶泾县知县,迁刑部主事,转礼部。官至江西广信府知府。儿媳游氏,员外郎游叔骅女,知府叶天陛子綦英妻。归英甫二载而寡,守节三十馀年,年五十七卒。女叶氏,举人周圻妻,年二十六而寡,抚孤成立,为夫及翁营葬,至九十一岁卒。
简介
许穆(1595年—1682年4月27日),字文甫、和甫,号眉叟、台领老人,谥文正。是李氏朝鲜后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及作家、诗人、画家、教育家,礼讼争议时南人党的强硬派及领导人。历官大司成、吏曹判书、大司宪、右议政等。西人党的领导人宋时烈的主要政敌之一。
简介
宋浚吉(송준길,1607年1月25日—1673年1月19日),朝鲜王朝中期儒学家。字明甫,号同春堂,本贯恩津,仁显王后的外祖父,与宋时烈合称“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