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庄昶明 1432 — 1498
字孔旸江浦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以谏谪桂阳州,迁南行人司副,进礼部郎中
天启初追谥文节
有《定山》。
(《四库总目》: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主体。
然如「山随病起青逾峻,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颜」,「酒残漫倾刚月上,钓丝绕扬觉风和」,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麓堂诗话》:庄定山未第时,已有诗名,苦思精链,累日不成一章。
如「江稳得秋天」,「露冕停江上树」,往往为人传诵。
晚年益豪纵,出入规格,如「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类」之类。
陈公甫有曰「百练不如庄定山」,有以也。
升庵》:庄定山早有诗名,诗集刻于生前。
浅学者相与效其「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以为奇绝。
又有绝可笑者,如「赠我一壶陶靖节,还他两首邵尧夫」,本不是佳语,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宦苞苴诗云「赠我两包陈福建,还他一疋好南京」,闻者捧腹。
定山晚年诗入细有可并唐人者。
古诗如《题》及《养庵》雨篇,七言如《题玉川尽》。
五言律如「野暝微孤树,江清著数鸥。
与君真自厚,不是两相留」,七言律如《游琅邪寺》「偶上蓬莱第一重,道人今夜宿芙蓉。
尘埋下界三千丈,月在西岩七十峰」,又「秋灯小榻留孤艇,疏雨寒城打二更」,「北海风回帆腹饱,长河霜冷岸痕高」,和沈仲律原字韵「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寄刘东山云「尘外有人占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次东桥》诗云「电悬双眼疑秋水,髻拥三花御野风」,又「岂无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当紫芝」,又「招隐谁甘同寂寞,著书不独为穷愁」,《木昌道中》云「行客自知无岁暮,宾鸿不记有家归」,《寄邓五羊》云「后时自许甘丘壑,前席将无问鬼神」,「浮世虚名非得已,出山小草却悲人」,「别时笑语风吹断,会处迷离梦写真」,此数首若隐其姓名以示人,观者决不谓定山作也。
(《艺苑卮言》:庄孔旸佳处不必言,恶处如村巫降神,里老骂坐。)
张缙明 1433 — 1515
维基
张缙(1442年—1524年)字朝用号玉雪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
进士出身
天顺六年(1462年)中式山西乡试第二十六名举人
成化五年(1469年)乙丑进士
钧州丁母忧,服阕,补沧州,擢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出为浙江杭州府知府,在任八年弘治六年八月山东布政司参政,同年秋黄河决口,辅助平江伯陈锐都御史刘大夏治水有功,升通政司右通政,管理河道。
十三年(1500年)八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等关。
十四年四月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十一月改任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都御史
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升任户部右侍郎十二月左侍郎
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六年八月复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地方。
七次上章乞休,九年九月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晚年居于沧州
嘉靖三年(1524年)六月卒,享年八十三。
墓在今沧州张家坟村。
谢文祥明 1433 — 14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3—1479 【介绍】: 湖广耒阳人字元吉号枫林
成化二年进士
监察御史
数上封事,以直言得罪,谪南陵县,年三十七致仕。
李东阳刘大夏陈献章辈俱壮其节,赠以诗。
杨守随明 1436 — 1520
公字维贞号贞庵,性强朴,师大父栖芸先生,事兄文懿公、友弟碧川先生,问学出一门。
进士监察御史
御史有在权贵人门为相招延,公谢不往。
数上陈时事,劾奏奸僧继晓妖术,罔上之罪,直声大震。
出按江西,有大猾李孜省者,能变幻为暴于乡里,公按其罪,当戍遣。
孜省脱身走京师,结中贵,以左道惑上,遂得幸。
公服阕赴京,孜省已为太常寺丞
公复劾奏孜省罪人,不宜典郊庙百神之祀,改上林苑监。
孜省益贵,得用小简奏百官贤否,竟以事诬公斥守南宁
弘治初,迁应天府
以治守备太监蒋琮罪,反为所噬,谪广西参政七年不调。
巳而历迁至大理寺卿,进工部尚书掌寺事。
刘公大夏马公文升韩公文并朝野之望,各励风节。
正德初年巨珰刘瑾等在上左右。
日擅政,会中旨取户部馀盐四十万充内用。
韩公率九卿廷诤传旨。
此何大事,遽尔伏阙。
公退谓诸大臣曰:果然天下事甚有大于此者。
今八虎相扇为恶,恣行不轨,势危社稷,奈何舍此不言。
韩公乃更具疏会众伏阙下,请治等罪,得旨处分。
司礼监,诸珰出筦机要。
公曰:祸益大矣。
乃专疏曰:臣等力陈诸珰之罪。
谓必立正国法。
今反授以政事根本之枢,兵财机务之地,阳为远放而阴近之,名为疏斥而实亲之,政柄一入其手,将来事势必有不可言之事。
伏愿陛下乾纲独断,立诛此数人,远鉴延熹既往之愆,无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辙。
不报。
积衔入骨,遂传旨勒公致仕,即日乘小车就道。
怒不已,矫诏罚公出米千石输边,削夺官秩,追缴出身以来诰敕,再罚米二百石。
公家无馀财,至粥先人遗田请贷,兄弟一簪一衣不得留,尚输不给。
伏诛,复公原官,台省交章论荐,公竟不复出。
惟与里中诸高年结为耆会,幅巾绦履,日徜徉山水间,身敦礼义,为士族法。
得年八十有五。
卒之日,士大夫走哭,父老声钟相吊。
赠太子少保谥康简
戴珊明 1437 — 1505
维基
戴珊(1437年—1505年)字廷珍号松溪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
父戴哻,官嘉兴教授
戴珊幼嗜学,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与刘大夏同年,授御史,督南畿学政
成化十四年(1478年)迁为陕西副使
历官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福建右布政使刑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再进为南京刑部尚书
弘治二年(1489年),擢升为右副都御史
弘治十三年(1500年)召为左都御史
为官廉洁有政声,家无余积。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潘蕃明 1438 — 1516
字廷芳崇德人
成化丙戌进士
刑部郎出知安庆
历升山东湖广布政使,所至有治绩。
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五载西陲晏然。
寻督两广。
海南黎贼乱,统兵逆击。
大破之。
思恩岑浚以争地叛,筹其道里,远近险易,批亢乘危,分六哨以进,遂诛
后复剿丰湖十三猺寇及惠州古三仔、唐大鬓等,屡战俱获奇功。
正德初,升南刑部尚书
瑾横,耻俛屈,乞休。
瑾复谮,逮赴京,与刘司马大夏同谪戍甘肃
瑾诛,复官,优游林泉者数年。
性简朴如贫士。
时人为之谣曰:尚书归来无第宅,税地种花兼种鱼。
举网打鱼鱼换酒,花前醉倒老尚书
临卒,诫其子勿请赠恤,勿刻奏疏,人鲜及焉。
张敷华明 1439 — 1508
维基
张敷华(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实号介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景泰初年,进入国学。
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成化元年(1465年),与刘大夏从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
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居浙江十余年,历任浙江布政使
弘治初年,迁湖广布政使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途奔丧,除服后恢复原职
在任期间处理粮运管理等。
改为陕西巡抚,制定婚丧礼仪等。
之后南京兵部右侍郎
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府。
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国子监祭酒章懋共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南京刑部尚书
正德元年(1506年),召为左都御史
同年冬,大臣与言官请求驱逐刘瑾宦官内阁力主此事。
武宗犹豫不决。
继而朝廷风气大变,宦官势力大增。
张敷华只能与杨守随辞职,至徐州时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触石几乎溺死。
刘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广仓储浥烂事,连坐张敷华
翰林院修撰康海刘瑾说:「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
刘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连坐其与杨守随罪。
次年六月病卒。
屠滽明 1441 — 1512
字朝宗号丹山
少才气锐发。
为文下笔千馀言,折其同辈。
进士监察御史王襄敏公钺重公才,使总诸道章奏,且荐公可大用。
即擢佥都御史右都御史
占城国安南所侵,其王子来奔。
公受敕处分,定其国难,使人护王子归国。
因以金宝器异香为报,公不受。
其国人至以疏请,上命公受之,再辞乃止。
吏部尚书阙,上手书公名付内阁,公黜陟至慎。
值考察,见以忧去官者,非大过不黜。
注选至瘴远地,多濡笔不下,务以土俗稍宜者补之,奏著为令。
复请起王端毅公恕与之共事,以班在马忠肃公文升上,奏请后之。
时多内降官,公疏言天下士竭其心力,有积数十年不得官,而白身之人,缘借蒙幸如拾芥,不可以为训,因得稍减。
有请开纳马例者,公疏言内藏与太仆见积尚多,忽开此例,是使人疑国用大耗也,恐不可以示远,议遂格。
户、礼、刑、工诸部尚书,俱为言官所论去位,公面陈诸大臣,不宜轻遂其去,执对甚力,遂并致仕归里。
正德改元,敕召公吏部尚书掌院。
逆瑾盗政,将大起罗织之狱,公执不可。
必欲置刘忠宣公大夏死,公曲为保,护得减论。
当轴二年,度势终不可回,坚请致仕。
公达治体,论事俱得机要。
生平耑以爱护人才为重,处心逊厚,自谓手持此笔,论狱生死,惟恐误杀一人。
铨衡退惟恐误黜一人。
尝坐部堂,令办事官奉砚。
公初衣白绫甚泽,其人误倾墨汁衣上,匍伏请罪。
公笑挥曰:去,去,吾方恶其太白,亦何罪?
以方韩魏公
有乡人冒称屠公子于道,请谒郡县,其怨家发之。
公呼至,但相戒曰:汝甘为吾子置而翁何地耶?
国法可畏,后慎勿为此。
诸居乡盛德事甚多,不能具载。
黄錀明 1444 — ?
维基
黄錀(1444年—?
),字世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
同进士出身
早年出身县学增广生,广东乡试第七十三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进士
大理寺评事,升广西按察司佥事
弘治初,閒住家居。
郁林陆川寇起,朝廷诏黄錀军前听用。
郁林博白流民几三千户,清无徵税米二千石,袭杀归化贼郭公才等,与按察使陶鲁指挥使欧磐皆威行夷獞。
以功复前职,改江西按察司佥事、分巡南昌道,擒端州王宏湖广贼姚明礼,遣散其党。
都御史刘大夏总督两广,以轮尝有功广西,荐升副使,整饬柳庆南宁等处兵备兼分巡右江道,莅任旬馀卒。
刘洪明 1447 — 1515
维基
刘洪(?
—1515年),字希范湖广安陆卫(今湖北省钟祥市)人,军籍。
早年出身国子生湖广乡试第六十七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
山东阳谷知县,征监察御史
历升浙江副使、广东按察使,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四川,不久升右都御史总督两广。
兵部尚书刘大夏力荐,掌南京都察院事。
因母丧守制,正德十年(1515年)二月卒于家,诏赠刑部尚书,赐祭葬。
杨茂元明 1450 — 1516
字志仁
生能视烈日,久不眩。
六岁所读书,一过即诵。
客或指铜炉使作破题,应声曰:以为体,然火以为用。
及长,策名俱高等。
授刑部曹,善执法
尚书林公聪倚以为重,凡事关会鞫,俱使兼理,人称为掌三法司
曹主事杨仕伟以事忤汪直,诬坐受贿,徵其赃。
仕伟廉不能输,同曹敛手莫敢顾,公独为代输,且手署曰:刑部主事杨茂元俸银十两。
见之,诧曰:此人大好胆气。
仕伟遂得白。
出虑江南囚多,释冤狱。
后曹录其论,奏为式,由郎中湖广副使
弘治二年,改山东,适河决张,公乃陈三事各一疏合上。
其一言天下事任专则功成,官多则民扰。
今河决张,事诚至急。
皇上既命都御史刘大夏来治,复遣太监李兴总兵平江伯陈锐同治之。
以张秋方掌地,而三大臣群聚于此,费用万亿,此可寒心。
臣闻各官初至,祭大河之神,天气阴晦,帛久不然。
及将焚,忽结为人形,面目毕具,万人惊骇。
此神明特垂警戒。
乞朝廷将太监总兵取回,独用大夏
大夏不妄费财,不携妻子,不惮劳苦。
若朝廷专其任,重其权,自可责以成功。
且水阴象也,欲消其变,宜严宫禁,重边防。
近闻后戚家威权太盛,其假名号横行河道间,不可胜数,乞稍裁抑。
运道未通,外敌不知,国家有十年之积,恐生觊觎。
宜严加堤备,庶使地变可消。
后又陈治河诸策,乞命廷臣会议。
其二言:近闻明旨,访求天下画工赴京供奉。
臣谓自皇上御极,收用名贤,罢传奉之官,塞宝石之门,绝四方贡献,出奇禽异兽于外。
时俱谓尧、舜复生。
今甫七八年,而明诏及此,使人得窥圣心所向,此魏徵所以献十渐于太宗也。
乞皇上挽初心,却小僻,收涣汗于既颁,天下幸甚。
其三言:山东连年旱涝相仍,差科繁童,民至不能堪。
近又差都知监右监丞李全前来镇守,加派供给,将何所出?
况朝廷设官,可谓极备,不知此镇守复理何事?
乞皇上即将李全取回,以苏民困。
三事前后数千言,后家愤甚。
兴锐亦指疏中焚帛数语,斥为妖言。
诏遣锦衣百户胡节槛系如京。
所至遮路哭,马至不前。
及陛见,公挺身跪,不伏。
上大怒,命系锦衣狱。
胡节独入,与诸中官泣白公冤,且具言遮道状。
中官俱心动,为之解。
上亦察其忠,谪同知长沙
后河治一如公所策。
论者谓公三事疏与文懿讲学听政疏义相表里,而剀切过之,若公可谓不负君父者也。
公在官,数以疾乞身,不许,历迁广西参政
逆瑾擅命使御史出查盘取赂,人谓公若以千金馈御史可免祸。
公曰:千金非盗官帑,则下剥脂。
以此自救,是畏无妄之灾,而显犯有名之律,某誓死不为也。
遂勒公致仕。
公以书寄子曰:昔求之不得,今不求而得之,喜可知矣。
即日买舟归里。
诛,起迁副都御史,抚贵州,讨平篁子坪诸苗。
再晋南刑部侍郎,卒于官。
公为人强介独立,见义辄赴,毅然不可回。
性孝友天至志成,文懿所未行。
拓始祖及五世祖墓地,树碑益田。
从弟二人早孤,以文懿所授田分给之,抚恤终其身。
值大父母、父母讳辰,必斋素,尽日往吊。
有丧者之家,虽数十里不烦其饮食。
诸嘉言行,不能尽载。
所著有麟洲稿。
姜绾明 1452 — 1507
维基
姜绾(1452年—1507年)字玉卿
江西弋阳人
成化戊戌进士
江西乡试第六十三名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会试244名,三甲216名进士,由景陵县知县举荐为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
弘治二年(1489年),因与南京守备太监蒋琮因芦场事对抗,下南京三法司。
不久恢复官职,同官孙纮刘逊、金章、纪杰曹玉谭肃徐礼余浚给事中缪樗等人均牵连,贬为桂阳州判官,改宁国府同知,再升庆远府知府,期间平定叛乱有功,被总督刘大夏举荐为右江兵备副使
起用为河南按察使,因病辞职回乡。
正德二年卒于家,享年五十六。
王鸿儒明 1459 — 1519
维基
王鸿儒(1459年—1519年)字懋学号凝斋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王鸿渐之兄。
王鸿儒年幼好学,但家贫,担任府书佐理。
南阳府知府段坚爱其才能,留在署中并亲自教导。
后遣入学校为诸生成化十九年乡试中举第一(解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进士弘治二年(1489年)南京户部主事七年员外郎,催舟于淮安,督税于凤阳九年山西提学佥事十五年副使,仍督学政
其在任九年时间,山西士风甚盛。
明孝宗曾对刘大夏称:「藩臬中若王鸿儒,他日可大用也。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鸿儒借病请求致仕。
正德时刘瑾擅政,收召名流。
正德四年,起用为国子监祭酒,后因父丧丁忧
七年(1512年)再起用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十年南京吏部右侍郎,转左侍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升南京户部尚书
朱宸濠谋反,命其督军饷,七月坐船至安陆,因背生疽病去世,年六十一,谥文庄
邹文盛明 1459 — 1536
维基
邹文盛(1459年—1537年)字时鸣号黄山湖广承宣布政使荆州府公安县(今湖北省公安县)人,官至户部尚书
湖广乡试第十六名,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辽东巡抚韩重弹劾镇守中官廖玘,邹文盛郎中杨茂仁考察属实。
此后朵颜三卫屡次犯边,邹文盛上奏治理对策,深得兵部尚书刘大夏赞许,并转达给边疆官员。
之后,出任考察两广粮储
正德年间,历任户科都给事中,出为保定府知府,累升至福建左布政使
正德十一年(1516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平定清平苗阿旁、阿阶、阿革叛变,后管理南京都察院
明世宗即位,召为户部右侍郎,改户部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改南京户部尚书
嘉靖六年(1527年),秦金罢免,召邹文盛代任。
乞归。
赠太子少保谥庄简
方良永明 1461 — 1527
维基
方良永(1461年—1527年)字寿卿号松崖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进士
负责督逋两广,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所器重,随后归还授刑部广东司主事,升刑部员外郎,改广东佥事
跟随刘大夏平定琼州民变。
正德初年方良永因反对刘瑾而被借海南杀人事而被贬。
再起为湖广副使,再升广西按察使
检举揭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
山东右布政使,调任浙江左布政使
曾上疏阻挡钱宁以制钞二万而纳贿敛财,因担心祸及其身,年其母年老,而上三疏乞休离去。
明世宗即位,朝廷内外交相举荐。
拜为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因母老上疏乞终养
都御史姚镆请求破格褒宠。
尚书乔宇孙交亦称其家无赢赀,应以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以前惯例,赐以廪米。
世宗下诏每月给三石
久之,母卒,世宗下诏赐祭葬。
服除,以故官担任应天巡抚,他尚在家中即赐敕。
路经衢州事得病,上疏乞致仕,未报遽归而卒。
死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
讣闻上报,世宗赐恤如制,谥简肃
文森明 1462 — 1525
文氏家藏集略
涞水公洪,字公大成化乙酉举孝廉,署直隶涞水县教谕
公为人笃行勤学,世称醇儒,雅好吟咏,不事副墨,兴至成篇,辄复散去。
所藏括囊稿盖十之一二云。
温州公林,字宗儒涞水公之长子也。
成化壬辰进士博洽典籍,有经济才,宰永嘉博平二邑,有声行取至
先是,东省守臣珰廉得博平,大如瓶,重一觔以上,歛取充贡。
公恐害民,令一夕伐去之。
珰怒,行间,欲危公,几不免。
乃稍迁南京太仆寺丞,移疾家居。
久之起为温州太守,卒于官中。
丞公字宗严涞水公次子。
成化丁未进士,授直隶庆云县知县,赈饥开河俱有惠政。
监察御史,会宰缺,有夤缘求进者,公疏斥之,且举刘大夏周经可用。
下诏狱,上察其无他,特笞而不问。
后因逆瑾擅权致仕,再起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考满升都察院佥都御史
有疾,乞休,卒于家。
公为诗往往口占不留笥,故所存仅百馀首。
周伦明 1463 — 1542
维基
周伦(1463年—1542年)字伯明号贞庵南京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市)人。
弘治己未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谥康僖
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三甲十二名进士
直隶新安知县,治理当地蝗灾大水有功,十七年选授山东道试监察御史十八年五月实授,巡视居庸关龙泉关等。
刘瑾当权时,因得罪权贵归乡。
刘瑾伏诛后复官,举荐谢迁刘大夏等人。
复除江西道御史正德八年巡按山西十一年(1516年)五月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明世宗即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大理寺右少卿
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左少卿六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二年闰四月以母病乞归,不久母亲病故丁忧
四年十一月服阕,起任南京提督操江右佥都都御史五月五月升本院右副都御史六年四月南京工部右侍郎五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十月佐理都察院事,七年(1528年)正月升本部左侍郎十一月南京刑部尚书八年五月改任刑部尚书九月复为南京刑部
嘉靖十二年(1532年)五月致仕辞归。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康僖
熊绣明 1463 — 15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3—1530 【介绍】: 湖广道州人,字汝明
成化二年进士
弘治初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练兵积粟,边备修举。
兵部左右侍郎,为尚书刘大夏所倚重。
正德中总督两广军务,忤刘瑾罢官。
维基
熊绣(1441年—1515年)字汝明湖广承宣布政使永州府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明朝兵部侍郎两广总督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奉旨出使楚府,巡四川茶业。
监察御史巡按陕西等地。
陕西左布政使于璠贿赂苑马寺卿邵进熊绣举发。
于璠赴京攻击熊绣,两人一并被下吏部知事本末,邵进、于璠被除名,熊绣担任凤翔府知府
弘治初年,升山东左参政右布政使
弘治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升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为尚书刘大夏所倚信。
正德元年,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其地。
正德二年,与总兵官伏羌伯毛锐平定贺县僮民叛变。
后来掌管南京都察院事。
因得罪刘瑾被罢免。
正德十年去世,赠刑部尚书谥庄简
张津明 1464 — 1518
维基
张津(?
—1518年),字广汉广东承宣布政使惠州府博罗县(今广东省博罗县)人,明朝户部侍郎
广东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八十一名进士
建阳县知县
监察御史
弘治十四年吏部尚书职位缺,廷臣推马文升闵圭,而张津同官文森曾大有请用致仕尚书周经两广总督刘大夏等,忤逆旨意而下诏狱。
后言官论救得以释放。
明武宗继位后,巡按广西,弹劾总镇中官擅移官帑。
之后出任泉州府知府
刘瑾被诛后,起用为宁波府知府、升山东左参政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之后晋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等地。
后加户部右侍郎,仍巡抚应天。
死后,赠南京户部尚书
王纶明 1465 — 1521
维基
王纶(1465年—1521年)字演之陕西庆阳卫军籍,西安府咸宁县人弘治丙辰进士正德间官至江西参政
参与宁王之乱被诛。
陕西乡试第六十一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进士
他经常同王守仁一起就思想、哲学上的有关问题研究、辩论,因此名气很大,重于当世,有南王、北王之称。
兵部主事十八年(1505年)七月奉命往军前协同纪功,赞画都御史史琳军务
因阿附刘大夏触忤刘瑾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顺德府推官,并勒令致仕。
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复原职三月四川按察司佥事八年二月副使,累官江西左参政
朱宸濠叛,王纶降,授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兵败以大逆被判处凌迟。
静海县庆阳王纶正德二年碑碣石《西峰寺重修记》原在元蒙口村,后存县胜利公园
碑载(摘录,下同):“由瀛州东北百八十里许,有邑名静海,屹然当南北之冲也。
邑城西南地方三十里有元蒙口,旧有古刹西峰寺在焉,寺之建既兴寻复废。
入国朝来,其废如故,茅茨得以蔓兴,土荆又得以滋其旁,僧迹亦少矣,顾其遗址,依然犹存。
仗锡来典是教日:“兴遗而举废,吾侪之分也。
”“乃募遐迩善款……爰市美材,召匠卜日以兴造,其功囗就大佛殿而化往矣,和疏请上赐额西峰寺
弘治年间,主持僧人道教绪和尚修置香花佛像,而寺之森然。
罗汉、观音、地藏一堂,建若伽蓝、祖师二殿。
正德二载重建金刚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