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高启元末明初 1336 — 1374
字季迪长洲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
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
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
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
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
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
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
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
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
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
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
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龙江,又与照邻无异。
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
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
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
』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
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
季迪青丘子歌》:「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睛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其自负亦复不浅。
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
盖亦有托而逃。
观其京《师寓廨》诗「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
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
旧游素交,同声哀悼。
杨孟载:「《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
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
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
文章穹壤成何用?
哽咽东风泪满巾。
徐幼文:「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
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
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
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
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
张来仪:「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
」又:「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
浦长源:「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
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
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
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
」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偶桓元末明初
字武盂太仓卫人
洪武中,以荐为崇安从事,授桂林河泊大使
永乐中,终荆门州吏目
有《江雨轩稿》、《醉吟录》、《凤台吟啸集》。
(《姑苏》:武孟少尝接识杨维桢倪瓒
谓其诗有超乘挽缰之力,日升川至之渐。
梅花草堂集》:偶武孟落拓嗜酒,喜吟咏,年八十二卒。
尝自作挽诗云:「堪怜八十白头翁,自笑生前万事慵。
北阙荐贤虽有剡,南村作守竟无功。
耽诗不愧诗才拙,嗜酒惟愁酒盎空。
留得五湖风月在,浪游谁复继遗踪?
」著《江雨集》。
秣陵,雅慕醉吟先生之为人,又作《醉吟录》行于世。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江雨轩稿》八卷,自题义阳偶桓武孟
按:《太仓志》:「偶桓武孟,少尝接识杨维桢倪瓒
亟称之。
洪武二十四年,应秀才毕,为崇安从事,授广西桂林河泊大使,终荆门州吏目,致仕归。
淮南故人蒋文用,即随入,侨居建安坊下,放情觞咏,久之乃还,卒年八十二。
桃源径,筑江雨轩,每自题『瞎牛』,又号海翁
」志所云桃源泾者,即茜泾也。
明初茜泾尚属昆山县,故黄容叙其集,称为昆山偶武孟也。
其《辛卯立春日试笔》诗云「野老行年七十三」,是武孟生于元顺帝至元五年己卯,其卒当在阴永乐十八年庚子矣。
武孟有《自题桃花书屋诗卷》诗云:「野翁家住桃源曲,手种桃花结书屋。
太平老作葛天,自喜无荣亦无辱。
」又有《元夕写兴寄茜上诸友》诗。
予所藏乃弃文庄菉竹堂钞本,前有巡抚宣府关防印。
田按:偶武盂选元人及明初诗,题曰《乾坤清气》。
钱塘金弘选元人诗,亦曰《乾坤清气》,贝廷琚为作序,见《清江》。
武孟《江雨轩稿》世不多见,予检陆文量菽园杂记》杂:「予观政工部时,叶文庄公礼部侍郎,尝欲取吾昆元末国初以来诸公文集,择其可传者,或诗或文不出十篇,名曰《昆山片玉》以传。
命予采集之。
郭翼羲仲林外野言》、殷奎孝章强斋》、袁华子英《耕学稿》、易恒久成泗园集》、吕诚敬夫《来鹤轩集》、朱德润泽民《存复斋稿》、林钟仲镛《谷集》、沈丙南叔白云集》、马麟公振淞南渔唱》、屈昉季明寓庵》、王资之深《瑞菊堂集》、郑文康时乂平桥稿》、偶武孟《江雨轩集》之类。
不久予除南京吏部主事,恐致遗失,俱以送还,乡先辈之美竟泯泯矣!
钱竹汀《江雨轩集跋》云「得自菉竹堂钞本」,当即文量所见者也。
《明史艺文志》、《四库提要》均未著录,安得好事者为物色而甄录之。)
虞堪元末明初
吴江虞堪胜伯一字克用,宋相忠肃公之八世孙也。
贫而好古,藏书甚富,所与往还,皆四方名士,一时以诗文简牍相赠遗者,动盈箧笥。
胜伯既以云南府学教授没于官,其子镛且能读父书,授徒里中,至其孙湜,始去儒业,先世故物,时卖以供衣食费。
湜有子权,家益贫,物益卖不已。
昆山叶文庄公尝作书止之,力加提挈,竟得一官,未几而卒,自是家愈落。
初虞氏所藏词翰,无虑数箧,权卒后,妻子仅以一鱼罾裹置屋梁,今则并其罾亡矣。
予每见其家遗墨,未尝不把玩兴叹。
盖!
物聚而散,此其常理,无足怪。
然未有不聚于贤而散于愚者,此可以叹虞氏之世也。
友人陈玉汝之子镃得此数幅,乞予题之。
虞与陈,姻家也,且居隔一水,镃之藏此,其为鉴亦何远之有?
此则盈丈之纸,出于蠹伤鼠啮之馀,所以助吾之德者固在。
不然,玩物丧志,适足为德之累,吾何取于镃耶?
孔镛明 1417 — 1489
维基
孔镛(1427年—1486年),谱名公字韶文号节庵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五十八代孙,景泰甲戌进士
弘治初官至工部侍郎
应天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
江西都昌县知县,改广东连山县知县,当时徭族、僮族土著经常侵扰,使得汉人纷纷迁离连山县
孔镛赴任后招安,并设房送钱体恤赈灾,使情况得以改善。
其后孔镛跟从都御史叶盛征讨广西时,曾力争多人免被将领杀害。
成化元年(1465年)叶盛举荐,孔镛升任高州府知府,因治理得宜,使得百姓有所归,民变的党羽均放弃对抗。
丁忧归。
守丧期满,改任广西,升为广西左布政使,随即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在任三十馀年,均在边陲地区,因染瘴气得病,恳求离任但不被允许,终于在弘治二年(1486年)召为工部右侍郎时,卒于途中。
尹凤岐明 ? — 1459
凤岐字邦祥吉水人
永乐戊戌进士,(《诗综》误作丙戌
)改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读
田按:叶文庄水东日记》称侍读喜作戏谑诗,今录二诗,亦复庄雅。
王越明 1423 — 1498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毛里孩王越理军务,同年,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固原,举定西侯蒋琬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论。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卒于甘州
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朱存理明 1444 — 1513
存理性甫长洲人
有《野航集》。
(《甫田集》:性甫诗精工雅洁,务出新意,得意处追躅古人。
四友斋丛说》:野航葑门老儒,在扁王氏教书。
与主人晚酌罢,主人入内,适月上,野航得句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
」喜极发狂,大叫扣扉,呼主人起,咏此二句。
主人亦大击节,取酒更酌。
明日更请吴中善诗者赏之,大为张具,徵戏乐,留连者数日。
吴中旧事,其风流致足乐也。
祝肇《金石契》:性甫书窥晋户,吟升宋堂。
《续吴先贤赞》:存理工篆籀。
静志居诗话》:性甫晚年募刻己诗疏曰:「呕心少日,已无绵囊之才;流泪终年,空有碧云之叹。
发白因其搜索,雌黄费我推敲。
抹去若干。
存来十一。
欲望收拾在后子孙,莫若流传先自朋友。
」其情甚为可悯。
祝希哲赠诗云:「书抄满箧皆亲手,诗草随身半在舟。
沈启南题稿云:「虽上百篇诸体备,不拘、律大方谐。
」惜乎!
其稿罕传矣!
田按:注甫好藏书,手自钞录,精致不苟。
又好砚、鉴别书画。
自记谓消除岁月,惟品砚、借书、鉴画三事而已。
所辑《铁网珊瑚》,万历时,为常熟赵琦美所得,增绿数卷。
雍正中年希尧镂板行之。
又珊瑚木难八卷,至今好事家多有钞本。
元季明初,吴中旧俗奸古之士多以文史自娱。
南园俞氏、笠泽卢氏庐山陈氏书籍金石之富,甲于海内。
景、天以来,若叶文庄吴文定都玄敬杜东原、邢蠢斋、忱石田文徵仲钱孔周闽秀卿戴章甫赵与哲之流,多手自抄写,流播人间。
余尝谓博雅收藏,海内多有,苦手自钞录,精册名编,此吴人独绝者也。)
程敏政明 1445 — 1499
敏政字克勤休宁人
成化丙戌第二人及第,授编修
左谕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以事罢官。
寻起复,改太常卿,仍兼侍读学士,进詹事,再进吏部侍郎
尚书
有《篁墩集》九十三卷。
(《殿阁词林记》:孝宗时尤重经筵,学土程敏政记其事云:「弘治元年三月十二日,初开经筵,宴它及白金宝镪。
十三日文华后殿早进读《尚书》、《孟子》,及午进读大学衍义》以为常。
讲毕赐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
四月二十八日以后屡赐、郁李、莲房、鲜青梅枇杷杨梅、雪梨、鲜
敏政等具表称谢,且记之以诗,有曰:『黄封尽带乾清字,朱实平分上苑香。
七月二十日文华后殿讲,上顾中官赐讲臣冠带靴袍。
敏政预赐织金云雁绯袍一副、带一,及乌纱帽、皂靴,面谢讫。
上顾谓曰:『先生辛苦。
』咸对曰:『此皆职分当为。
』顿首而退。
有诗纪之云:『日映罘罳晓殿清,湛恩稠叠驾亲临。
裒衣红濯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
久幸清班容宦履,渐惭华发点朝簪。
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 查慎行人海记》:刘文靖程篁墩短其不能诗,衔之,酿成廷鞫之狱。
李文达之嗛叶文庄,亦以疵其诗文之故。
二公贤相也,其器量狭小乃尔。
田按:克勤勘少慧,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命赐食。
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诏读书翰林
大学李贤妻以女。
弱冠成进士,学问该博,为一时冠,数遭齮龁,末竟其用。
篁墩集》存诗甚夥,撷其精华,不愧一时作者。
特以芜蔓不剪,为世訾议,亦可为存诗太多之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