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宋濂元末明初 1310 — 1381
字景濂浦江人
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
太祖婺州,召见,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
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
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
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
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
正德中追谥文宪
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
才思之雄,卿不如;学问之博,不如卿。
」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
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
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
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
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
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
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
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
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
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
吁!
可悲也!
」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
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释自缘元 1310 — 1368
自缘
号会堂
姓陈氏
台之临海人
父某。
以诗书为业。
人称为石泉处士
母某氏。
感奇梦而生。
师气骨不凡。
翛然有出尘之趣。
初为四明白雪寺观公弟子。
十七薙发受具戒。
即以缚禅为事。
还台谒天宁日溪泳公。
泳公一见。
辄加奖予。
泳迁净慈。
师从行。
咨决心要知解。
且日至渐息群念。
期造于无念。
处士君春秋高。
师欲尽觐省之礼。
复还台。
道经宁海
日已暮。
悲风号林莽间。
师遑遑急走。
欲求憩泊之地。
竟不可得。
夜行三里所。
乃逢逆旅主人。
破屋一间。
不能蔽风雨。
师竟夕不寐。
明发。
指天自誓曰。
所不能建庵庐以延。
旦过者有如日。
阛阓中有妙相。
古寺两庑萧然。
不留一物。
师往还视。
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
白于主僧。
假西偏粪除芜秽。
具床几。
设衾褥。
下至庖厨溷湢之属。
罔不整洁。
吴楚闽浙之士。
肩摩袂接。
而至者如归。
皆得歇息安饱而去。
其费一出师之经画。
先是。
县东有桃源桥
跨广度河上。
故有圆通阁
岁久将压。
县人李斯民。
撤而新之。
邀致师为主。
师遂迁至其处。
遇过客如初。
师犹以为未足。
俭衣削食。
建华严宝阁。
月集善士。
阅华严经。
桥之南。
复筑弥陀阁。
像净土十六观相。
览者观相兴行。
启发极乐正因。
阁道行空。
朱甍耀日俨然。
如化人天宫矣。
事闻于朝。
授师金襕法衣。
及锡佛心普济之号。
仍俾报恩寺额。
以宠异之。
师既受命。
复自念曰。
上之恩侈矣。
顾尘居杂遝。
无以称清净宏伟之观。
爰择地县北五里。
而近大桥之阳。
林樾苍润。
蔚为神灵之壤。
新建报恩院一区。
晨夕帅其徒。
以祝釐报上为务。
繇是。
两地之间。
钟鱼互答。
有若东西家焉。
元季政乱。
海上兵动。
烽火涨天。
三阁与寺。
皆鞠为茂草之场。
师衋然伤心。
又以兴复为己任。
持钵行化聚落中。
随其地建华严传经之会。
演说因果。
屠沽为之易业。
于是施者四集。
师仍于桃源夹河
两堤悉甃以石。
建杰阁三楹间。
命工塑佛菩萨天神诸像。
毕工未久。
而师厌世矣。
师一旦早作。
无疾如平时。
索浴更衣。
属诸弟子。
以见性为急。
且曰。
吾明日将逝。
至期呼笔书偈。
怡然委顺。
时国朝洪武戊申三月某日。
世寿五十九。
僧腊四十二。
龛留七日
颜貌如生。
茶毗。
得舍利无算。
其徒即寺西北偏。
塔而藏之。
宋景濂为之铭。
从学子方孝孺请也。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自缘字会堂
姓陈氏临海人也。
父本儒素,夙好诗书,人称石泉处士
母感奇梦,寤而生缘。
气骨不凡,虽在幼少,翛然有出尘之意。
每入招提,见像则变容起敬,合爪作礼。
处士君见之,谓其母曰:是子如青莲花,水不能沾,岂俗能淹耶。
乃命从四明白云寺观公为弟子,见其容止修雅,言辞温简,出内典授之读。
年十七,薙发,受具足戒。
趺坐一室,日以缚禅为事,已而还台,谒同郡天宁日溪泳。
一见辄加奖予,使执侍左右,复付藏钥。
泳迁杭之净慈,从其行。
净慈居五山之列,号大丛林
四方龙象,咸来栖止。
由是咨厥心要,知解日至,惭息群念,期至无念。
处士君春秋高,欲归觐省,乃复还台。
道经宁海,日已向暮,悲风号林莽间,苍皇疾走,欲求憩止之地,而不可得。
夜行三里许,乃逢逆旅,主人破屋一间,不能蔽风雨,危坐竟夕。
因以建庵庐,延过客自誓。
阛阓中有妙相古寺,两庑萧然,不留一物。
往复视之,喜曰:“是足以遂吾志矣。
”白于主僧明公,假其西偏,湔除芜秽,具床几衾褥之属,罔不严絜。
吴楚闽浙之士,肩摩袂接,投之如归,宿宿信信,或至浃旬,皆饫其食饮而去。
先是县东有桃源桥,跨广度河,上故有圆通阁,岁久将圯。
县人李斯民撤而新之,邀为主,遂迁其处。
远方来者从之如初,犹以为未足。
俭衣削食,建华严阁,月集善士阅《华严经》。
桥之南,复筑弥陀阁,为像净王十六观相。
览者睹相兴行,启发极乐正因。
阁道行空,朱甍耀日,俨如天宫。
事闻于朝,授以金襕法衣,锡号为“佛心普济禅师”,更畀报恩寺额,以宠异之。
复念廛居杂遝,尘氛袭人,无以称清净弘伟之观。
乃择大桥之阳,去县治五里,而近林樾苍润,蔚为神区,更建报恩禅院
晨夕讽咏,由是两地梵声,钟鱼互答。
会元季丧乱,海宇不宁,烽火四起,三阁与寺鞠为茂草,衋然伤之。
又以兴复为己任,托钵聚落中,随其地建华严传经会,演说因果,屠沽为之易业。
于是施者四集,仍于桃源,夹河两堤,悉甃以石,建杰阁三楹,命工造像,未几而厌世。
自知期至,𧦝笔书偈,怡然委顺,明洪武戊申三月也。
年五十九,腊四十二。
荼毗得舍利无算。
弟子祖溢等,以其年六月二十一日,奉遗骨塔于寺西北偏。
乡先生克复所叙行业,因方孝孺而徵铭于宋文宪公濂云。
释辅良
辅良
字用贞
介庵其号。
苏州吴县范氏子
文正公之十叶孙也。
年十五。
迎福院薙染圆具。
时笑隐。
集庆之龙翔。
法道宣振。
师往见之。
问答之际。
棒喝兼施。
凡情顿丧。
他日笑隐拈语诘之。
师发言愈厉。
笑隐哂曰。
得则得矣。
奈第二义何。
师弗懈益虔。
久之。
乃契入。
云空川流。
了无留碍。
笑隐曰。
乃知吾不尔欺。
出世秀之资圣。
越之天章
移杭之中天竺。
时海内大乱。
兵燹相仍。
南北两山诸刹。
皆化为烈焰。
灵隐古称绝胜觉场。
凉烟白草。
凄迷于夕照之间。
过者为之兴叹。
康里公。
为浙行省丞相
妙拣名僧能任起废者。
莫师为宜。
恳命居之。
师既至。
剪剔荆丛。
葺茅为庐。
以栖四方学者。
虽当凋零之秋。
开示徒众。
语尤激切。
其言有曰。
达磨一宗。
陵夷殆尽。
汝等用力。
如救头然可也。
然百千法门。
无量妙义。
于一毫端。
可以周知。
如知之变。
大地为黄金
受之当无所让。
否则遗素餐之愧矣。
岁月流电。
向上之事。
汝等急自进修。
参学之士。
多有因其语而入者。
化缘既周。
手疏衣赀。
入公帑散交游。
顾谓左右曰。
翌日巳时吾逝矣。
及期澡浴。
坐而寂。
师性简直。
虽面折人过。
而胸中无留物。
与人交。
无少长。
以诚相遇。
所造偈词。
初不经意。
而语出浑成。
有若宿搆。
举扬大法。
不务缘饰。
而西来之旨自明。
复以净土观门。
若海舟航时。
兼修之未尝少怠。
其所见。
盖卓然云。
方克勤元末明初 1326 — 13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6 【介绍】: 浙江宁海人字去矜号愚庵
方孝孺父。
洪武四年济宁知府,召民垦荒。
视事三年,耕地大增,户口数倍于前,一郡饶足。
旋为属吏所诬,又受空印案牵连,逮死。
有《汗漫集》。
宋璲元末明初 1344 — 1380
字仲珩浦江人学士濂仲子。
洪武九年召为中书舍人,以兄子慎连坐死。
方孝孺逊志斋集》:近代能草书者吴兴赵公子昂
公所敬者为鲜于公伯几,稍后得名者为康里公子山,继三公而作者,金华宋仲珩,草书如天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涧渡险,不动气力,虽若不可踪迹,而驰骤必合程矩,直可淩跨鲜于、康里,使赵公见之,必有起予之叹。
何乔远名山藏》:宋仲珩精篆隶真草书,尝见草堂法师篆,及吴天玺中皇象书三段石刻,观之至忘寝食,遂悟笔法。
小篆之工,为国朝第一。
景廉每见佳处便曰:「写老夫名,足可传世矣!
」 《诗薮》:吾婺景濂文、仲珩书。
皆国朝第一,而七言律亦盛有佳篇,如承旨《送张仲藻毕姻》,舍人《题水帘洞》,皆精工华整,国初似此有几?
田按:沈景倩刘伯温工于山水,似李营丘
李君实宋景濂精于细楷,为明代第一。
名辈游艺之工如此。
舍人禀承家学,书体吟才俱称绝俗。
天不欲阳冰、长吉并出一人,遽尔中萎,惜哉!)
张孟兼
孟兼名丁,以字行。
洪武三年与修《元史》,史成,授国子学录
礼部主事太常寺丞,出为山西按察佥事,迁山东按察副使
为吴印所讦,论弃市。
有《白石山房稿》。
(田按:孟兼国子学录时,国学旁有五兔泉,宋丞相秦桧之所凿也。
孟兼作《玉兔泉铭》为泉洗辱。
刘伯温闻之,继作《后玉兔泉铭》云:「呜呼泉乎夫何辜?
所污,世无吴隐之,孰昭其污?
死为蛆,泉洁自如。
我作铭诗,众惑斯祛。
洪武五年宋潜溪与仲子遂过孟兼于成均,命侍史汲玉兔泉瀹茗。
熊参军鼎、刘职方崧、周虞部子谅皆集,吕太常仲善闻之,亦欢然来会。
孟兼出新造《玉兔泉铭》讽之,且曰:「今夕何夕胜友如云,不可无以为娱,请举泉联诗。
潜溪为主倡,馀则以次而续,斗奇据胜,哄哄弗能休。
至二鼓诗成,各散去。
诗曰: 「成均地何灵,圣泽资灌沃。
)兔奔兆奇徵,井渫发新斸。
)自非三窟深,孰湛一泓绿。
孟兼)储精本从金,生色绝胜玉。
子谅) 霜毛蘸寒钦,雪毳翻夜浴。
(崧)酿洌补酒经,沐丹验仙箓。
(仲善)杵舂蟾宫弃,珠喷鳝堂触。
(遂)孕月生阴精,观天漏晴旭。
) 冰澄毛骨坚,鉴澈须眉烛。
)㕙名徒自奇,狯行秽难赎。
孟兼)虽涵东郭狡,难洗上蔡辱。
子谅)引满瓶未赢,探幽绠频续。
(崧) 流罂渗银床,出窦溅琼
(仲善)醉沃目晕花,冻汲指连■(疒豕)。
(遂)濡毫乃自润,照影从人欲。
)光沈天上魄,祥启地中躅。
) 摛辞挹馀清,盥荐侑嘉告。
子谅)剑刺非贰师,池移身毒。
孟兼)燕支愧淫陈,盐卤鄙富蜀。
(崧)不动疑洼雪,频探笑风纛。
(仲善) 天光一眼开,云影片鳞束。
(遂)剧咽觉疹阑,蹶足想彳亍。
)觱沸虎爪跑,吸𤠔臂臼。
)洁士濯冠缨,渴卒卸刀韣。
子谅) 精当昴君降,液或井宿督。
孟兼)谁知钟阜分,脉与伊洛属。
(崧)锡名尔固嘉,战句吾何局。
(仲善)联将指比,疾胜击钵促。
(遂) 惊风落灯烬,斜月坠檐曲。
灵源讵能穷,短咏聊可录。
)」 孟兼子谅赎、辱二联,盖犹是洗辱之意也。
潜溪此会招高季迪,不就。
季迪明日作诗呈潜溪云:「白兔如嫌桂宫冷,走入杏花坛下井。
姮娥无伴每相寻,水井亭亭落孤影。
曾捣秋风玉臼霜,至今泉味带天香。
玉堂仙翁欲饮客,鹿卢夜半响空廊。
斋灯明灭茶烟裹,醉魂忽醒松风起。
只愁诗就失弥明,残雪满庭寒似永。
」诸公才藻风华,生际承平,岸帻哦诗,询可作成均一段佳话也。
孟兼潜溪荐,得召见。
孝陵谓曰:「张丞骨相薄,仕宦徐徐进可耳。
」卒与祸会。
方希古为作传云:「法虽遇严,其底于此酷,厥有自哉!
孟兼恃气淩人,而才锋峻立,青田与孝陵评骘才人,晶居第三。
惜《白石山房稿》散佚,莫由赏其神骏耳。)
唐之淳明 1350年10月13日 — 14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0—1401 【介绍】: 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
唐肃子。
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
旋卒。
有《唐愚士》。
愚士名之淳,以字行,绍兴山阴人,应奉肃之子。
建文初,用荐为翰林侍读
有《萍居稿》。
(《逊志斋集》:愚土长身巨鼻,博闻多识,练达世故。
为文蔚赡有俊气,长于诗而善笔劄,每一篇出,人多传道之。
曹国李公好士,待以宾友礼,征行四方皆与俱,历燕、蓟,,过前代废都旧邑、名贤杰士之遗迹,援笔有赋,词旨超绝,必惊压一时。
田按:方希直愚士《萍居稿》数十卷,今《四库》著录仅二卷,附《会稽怀古诗》一卷,不过十之一二耳。
愚士名父之子,诗才闳肆,不愧乃父。
愚士领书局、修《类要》,在建文二年庚辰十月十二日,见周是修刍荛集》。
《诗话》云:「建文三年同事纂修,是年闰月即病死。
」盖误会希直愚士志「天子即位之三载」一语耳。)
许继明初 1350 — 1386
字士修宁海人
洪武中台州训导
有《观乐生集》。
逊志斋集》:士修诗温厚和平,归乎至理;清雅俊洁,出乎天趣。
程,邵之所存,陶、谢之所达,沛乎其两得之。
田按:士修侯城畏友,为之序其集,铭其墓。
所作《观乐》九诗,宋景濂叹赏之,以为不愧古人。
惜年三十七而卒,未见其止。
集中五言,趋步陶、谢,胸次既高,非徒摹拟。
卢原质明 1351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浙江宁海人字希鲁
方孝孺表兄。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编修历官太常少卿
建文时屡有建白。
燕兵至,不屈被杀,族其家。
维基
卢原质(1351年—1402年)字希鲁江浙行省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宁波市宁海西乡桑洲田洋卢村)人。
明朝探花、官员。
卢原质为大儒方孝孺姑母之子。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因文采超群,深受太祖朱元璋赏识。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太常少卿
建文年间,屡有建言。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城后,方孝孺被“诛十族”。
原质宁死不屈,与弟原朴等皆被杀。
方孝闻明 1351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1—1402 【介绍】: 浙江宁海人字希学
方孝孺兄。
力学笃行。
孝孺而死,得不预灭族之祸。
周是修明 1354 — 1402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明经,为霍丘训导
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
靖难兵入,走应天府自经死。
有《刍荛集》六卷。
《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载于典籍可为鉴戒者,纂为《类要》。
总裁方孝孺唐愚士楼琏胡靖
分修则陈好义、徐好古、叶仲泛、郑孟宣章谨苏伯厚、李铎、王汝玉、张拱、高可大王真刘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维时、陆伯赡、赵友同、周思、颜子明萧用道杨士奇先生与焉。
催纂则王艮杨溥,极一时之选。
黄才伯翰林》称,「洪武戊寅,诏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侍读唐愚士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盖遵革除令讳之也。
先生诗逸情古调,寄托遥深。
先生孙希韩,为馀妹婿,尝假《刍荛集》于其家录之。
蒋文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诸暨人字公旦
洪武初以贡拜河南道御史
方孝孺友善。
以言易储事忤旨,被杀。
魏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应天府高淳人,一说溧水人字彦恩
洪武中刑部尚书
靖难之役后,谪宁海县
成祖方孝孺族党时,匿孝孺九岁幼子方德宗,使得免祸。
王度明初 1356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6—1402 【介绍】: 广东归善人字子中
洪武中荐授监察御史
建文时燕王朱棣起兵,方孝孺书,誓死社稷,悉心赞划防御。
成祖即位,坐方孝孺党,谪戍贺州,又坐语不逊族诛。
郭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海宁人字士渊
宋濂弟子,与方孝孺友善。
洪武中秀才贡入太学肆业。
尝上书论时政甚切,召对忤旨,令在太学读书三十年,方许任用
因与学官不合,受诬论死。
徐善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浦城人字敦复
洪武时御史,备兵台州
建文末方孝孺被杀,有诏籍其家,善安匿其怀孕之妾。
事发,受杖至臂断,坚不吐实,坐戍边。
练子宁明 1359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江西新淦人名安,以字行。
洪武十八年进士
授修撰,历迁工部侍郎
建文时,与方孝孺并见信用,改吏部左侍郎,寻拜御史大夫
燕王起兵,李景隆北征屡败,子宁请诛之,不听,因大哭求死。
燕王即位,缚子宁至,语不屈,被磔死,并遭灭族之祸。
有《金川玉屑集》。
茅大方
大方名誧,以字行,泰兴人
洪武中淮安府学教授,擢秦府长史
建文元年副都御史,燕师入见收,不屈死。
有《希董遗集》五卷。
(《吾学编》:大芳典教淮南,考绩入朝,高庙召对悦之,擢秦府长史,勉以董子辅相之业。
大芳感激,额其堂曰「希董」。
方孝孺为记。
建文君即位,擢右副都御史
靖难兵起,遗诗淮南守将梅殷:「幽燕消息近如何?
闻道将军志不磨。
纵有火龙翻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
关中事萧丞相,塞上功勋马伏波
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建文四年八月死之。)
明成祖明 1360 — 142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棣 成祖、太宗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文皇帝 1402年—1424年
永乐 1403年—1424年 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0—1424 【介绍】: 即朱棣
明朝皇帝。
太祖子。
洪武三年封燕王
十三年,至封地北平
屡率诸将出塞击北元
建文元年兵号“靖难”。
四年,陷京师,即皇帝位。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尽灭其族,坐“奸党”死者至众。
次年,定年号永乐,改北平北京顺天府
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
在位时,开会通河,解决南粮北运问题。
五次亲自领兵出塞击败鞑靼瓦剌二部。
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管理。
永乐三年起,派宦官郑和西洋,终永乐之世,远航六次,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
又用宦官监军,为明朝重用宦官之始。
解缙纂修永乐大典》。
定文臣入直文渊阁,预机务之制。
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还至榆木川,病死。
乐清樵夫明 ? — 14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浙江乐清人,佚姓名。
成祖即位,杀方孝孺卓敬等,号哭,投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