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张以宁元末明初 1301 — 1370
以宁字志道古田人
进士,官翰林学士
入明,复授侍讲学士,出使安南还,道卒。
有《翠屏稿》、《淮南稿》、《南归纪行》、《安南纪行集》。
何乔远《闽书》:学士奉使安南,御制诗送之。
北还,道卒。
学土亮直通敏,廉谨自将,临终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娄被,垂橐都无陆贾
」 徐熜勃《笔精》:淮西阃帅夏贵,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书左丞至己卯薨。
有吊以诗曰:「自古谁不死,惜君迟四年。
间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元学士古田张以宁洪武二年徵为原官,四年卒。
夏贵略相似。
列朝诗集》:国初诗派,西江刘泰和崧、闽中则张古田志道
泰和以雅正标宗,古田以雄丽树帜。
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也卑冗而不振。
闽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规模唐音,其流也肤弱而无理。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
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
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气排宕,发源杜陵,出入遗山道园之间,可以独张一军。
田按:志道八岁赋《琴堂》诗,释伯父于狱。
史称其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劄赋诗,可谓荣幸:《翠屏》一咀含英华,当为闽诗一代开先,二蓝、十子,皆在下风。)
胡翰元末明初 1307 — 1381
字仲子一字仲申金华人
明初以荐衢州教授
洪武二年,召与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有《胡仲子文集》、《长山先生诗集》。
田按: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取元都,获其十三朝《实录》以归。
二年二月,召修《元史》,命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总裁官
徵山林遗逸之土,祁门汪克宽德辅馀姚宋禧无逸天台陶凯中立临海陈基敬初新淦曾鲁得之休宁赵访子常、宁波张文海淳安徐尊生大年新喻赵埙伯友傅恕如心长洲谢徽元逸傅著则明高启季迪及黄篪、王绮纂修官仲申与焉。
开局天界寺八月史成。
诸人各授官,赐金帛遣归。
无逸《寄潜溪诗》所谓「当时十八士,去留各有缘」也。
庚申君一朝,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召礼部遣使行天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国上之。
三年二月重开史局,廉、仍为总裁官
纂修者,临海朱右伯贤崇德贝琼廷琚义乌朱廉伯清嘉定王彝常宗浦江张丁孟兼河南高逊志士敏当涂李汶宗茂江阴张宣藻仲、吴张简仲简、仕寅彦正耒阳李懋中卿、殴弼俞寅,复兴焉。
七月书成,授官赐归如前。
余录前后两局诸公诗,惟子常、德辅敬初无逸仲简顾侠君已采入元诗选,不列此集,与《诗综》体例差别。
采诗时,元诗选本尚无大集,元遗老诗不妨兼收。
此集义取断代,如舒道原、谢龟巢、华黄杨沈茶山刘仲修贡南湖张光弼吴主一、沈花溪诸人概不入选。
仲申文与潜溪华川鼎峙金华,诗学有端系,为吴立夫人室弟子。
立夫胡仲申至诗云:「新文十馀篇,笔墨擅百炼。
口传发秦壁,凿晋竁。
考论无差爽,风雅有正变。
世儒弄俗学,雅曲极荧炫。
群羊虽冒虎,草悦豺则战。
谁其制横溃,或者瘳瞑眩。
牛毛独不多,麟角时一现。
」奖许甚至。
余读《渊颖集》,淩厉震宕;仲申诗乃纯占苍浑。
师弟子之渊源,岂必在面貌之似哉!
宋濂元末明初 1310 — 1381
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
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
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有《宋学士文集》。
刘基元末明初 1311 — 1375
字伯温青田人
进士
吴元年,授太史令
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
正德中追谥文成
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
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
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
忧时痛国,每形于辞。
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
淮濆何日歌《常武》?
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
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
」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
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
《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
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
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
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徐一夔元末明初 1318 — 1400
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徙嘉兴
元末建宁教授
洪武二年,徵修礼书三年,书成,授杭州教授
六年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赐文绮遣归。
有《始丰类稿》。
(《至正庚辛倡和集补传》:大章博学善属文,危太朴元时,尝言于朝,授建宁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𦆭里。
有屋三四楹,牖外有大柞,因作《独柞轩记》以见志。
钱塘潘时雍题一诗曰:「萧洒幽轩水面开,轩前老树倚云栽。
闲来扶杖过三币,醉后支颐看百回。
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
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 田按:明初以考《》徵者,如杨维桢、王锜、张宣朱右鲁渊钱宰林弼刘俨、张翅、陈世昌辈,不堪枚举。
其见于明集礼者,仅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曾鲁十人。
此外如高季迪《送舒徵士考礼毕归四明》诗云:「寄语关门吏,休轻尚布衣。
叔孙聊应诏周党竟辞归。
赤日京尘远,苍烟海树微。
送君还自叹,者却故山薇
」徽士不能举其名,盖亦应诏考《》毕辞归者也。
刘仲修清江集》有《秣陵述怀》诗云:「误蒙曲台召,秉笔从诸公。
」是仲修亦以考《》徵矣。
曾得之以修《元史》毕留礼局。
高季迪《送徐大年严陵序》云:「大年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以老乞还。
春官议修《五礼》,复奏留之,其书又成,有司具礼传送归。
是大年亦以修史留《》局者。
《集礼》何以不列大年名?
大年所修《五礼》,又别自成书欤?
梁孟敬《赠徐大章序》云:「吴元年丁未岁以召徵至都,四方之土翕然云集。
」是时置三局,一律局,旧官之陈于宪章者居之;二礼局,宿儒之通于古制者居之,三诰局,俊才之优于文辞者居之。
明史》云:「太祖首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徵宿学耆儒,分局讨究。
是礼局之外又有乐局。
厥后《集礼》书成,末附钟律雅乐俗乐三事,始为合并耳。
谢密庵《送朱伯贤考礼序》云:「皇帝混一初元,命中书翰林太常,率诸儒定拟《三礼》。
明年再命集仪《礼乐》,又明年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与考定之。
」盖自吴元年洪武三年,无岁不诏诸儒考礼。
三年九月,《集礼》成,特以大章等十人竣事耳。
大章王子充所荐续修《元史》,力辞。
其《报子充书》,深明史法,为世所称。
始丰稿》十四卷,独缺诗。
今所录者,皆散见于他选本者也。)
刘崧元末明初 1321 — 1381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
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
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
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
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
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
,七岁能赋诗。
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
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
年愈老而诗亦愈工。
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
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
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
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
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初名,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举于乡。
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
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
复徵为国子司业
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
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
」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
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
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
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杨基元末明初 1326 — 13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
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
善诗文,兼工书画。
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
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
洪武二年放归。
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
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
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
有《眉庵》。
词学图录
杨基(1326-1378后) 字孟载号眉庵
苏州长洲(今吴县)人,原籍嘉州(乐山)。
高启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精书画。
有《眉庵》,词在集中。
杨基(1326—1378后) 明代诗人。
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吴中(今江苏苏州)
元末入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官至山西按察使
高启徐贲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工诗,擅书画,有《眉庵》《眉庵词》等。
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临黄鹤楼,写七古《黄鹤楼看雪》,描写黄鹤楼的雪中奇景。
后再次登临,写七古《雪中再登黄鹤楼》,抒发“平生不愿万户侯”和“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的感慨;诗句“玉树参差”、“瀛洲浩荡”被后世书法家题写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坊”横额上。
张适元末明初 1330 — 13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0—1394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宜
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应江浙乡试,人以为神童。
明洪武初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
周正道陈惟寅辈觞咏自得,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
后为滇池鱼课、宣课二司大使,衣食不给,卒于官。
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
字子宜长洲人
洪武初秀才举,擢工部郎中,病免。
复以明经荐授广西布政理问,调云南鱼课大使,考满改宣课大使
有《甘白先生集》十二卷。
田按:子宜高季迪为素交,不入「北郭十子」之烈。
晚官滇南,沐景颙沧海遗珠集》亦不录焉。
盖名在显晦之间者也。
诗有《乐圃》、《江馆》、《南湖》、《江行》、《滇池》等集。
与文集合为十二卷。
《明史艺文志》仅称子宜有《乐圃集》六卷,《四库提要》存目有《甘白集》六卷,盖均未见其全也。
余所得为翁覃溪顾千里旧藏本,诗文皆具。
乐圃集》多摹拟末化,《江馆》、《南湖》以后,特为俊爽。
集中有《画竹赠王生》、《写竹枝寿周南老》等诗,盖尝与陆天游、倪元镇诸人游,故兼擅盘礴之长。
此亦纪明初画家者所当知也。
唐肃元末明初 1331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74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处敬号丹崖
元至正二十二年举人,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迁嘉兴路儒学正
明洪武三年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不久免归。
六年谪佃濠梁,卒。
通经史,工诗文篆籀,善画山水梅石,与高启等称十才子
有《丹崖》、《丹崖画谱》。
字处敬自号丹厓居士山阴人
至正末,授黄冈书院山长,转嘉兴学正,遂家焉。
高启有送唐博士移居槜李诗云:杨柳发初齐,春阴废院西。
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
舟重全家去,诗多一路题。
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其自作挽郭秉心诗,亦有吾昔居秀州,友有徐一夔句。
明初以荐擢为编修,罢归,卒。
文章称大家,时有唐、刘、毛、蔡之目。
行尤修饬,缙绅咸推重之。
有丹厓集。
字处敬会稽人
元末官嘉兴学正
洪武初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以失朝罢归,谪佃濠。
有《丹崖》八卷。
(《诗谈》:唐肃谢肃,骅骝骕骦,并驰艺苑。
唐有子之淳,克继其学。
《国雅》:唐处敬:「山色元来蜀,江声直到吴。
」「月到翻经榻,苔缘挂壁琴。
」亦是高唱。
田按:处敬,与高季迪为诗友。
季迪《赠处敬序》云:「馀世居北郭,同里之士有文行而相友善者王君止仲一人而已。
十馀年来,徐幼文昆陵高士敏河南,馀唐卿永嘉张来仪浔阳唐处敬会稽,各以故居吴。
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矣。
」其移家槜李也,赠以诗云:「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其为寓公增重如此。
处敬谢密庵称会稽二肃
密庵》佚。
四车馆开,从《永乐大典》录出《丹崖》,收藏家尚有传本,迄今并峙艺苑。
核其诗品,正不相下。
处敬兼长六法,尝自作《石图》,赋诗题之。)
王行元末明初 1331 — 13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95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
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
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
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
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
旋谢去,隐于石湖
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
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
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等。
字止仲长洲人
洪武末,坐蓝玉党死。
有《半轩》,《楮园》二集。
(《四库简明目录》:王行诗格清刚骏爽,在「北郭十子」内,与高启亦称敌。
《笔精》:吴郡王止仲,国初布衣也。
王文恪笔记称其才敏,尝识姚广孝于未遇。
余尝得杨文敏公遗书,中有王行半轩文集》十二卷,写本也。
其诗不甚多,如:「高馆疏帘晚乍开,读书声里故人来。
山中本自无尘土,催得家僮扫绿苔。
」清逸可诵。
田按:「北郭十子」,能画者五人。
幼文画迹流传最多,孟载来仪仲温止仲今罕传者。
止仲喜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
自题所作画诗云:「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曛时。
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
」可想见盘礴之趣矣。)
高士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
高启族人。
善属文。
称其“有春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
有《辛丑集》。
张宣元末明初 ? — 1373
字藻仲,初名〈王宣〉,江阴人
洪武三年以考《》徵,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以事谪濠,道卒。
有《青阳集》。
许学夷《澄江诗选》:张藻仲古诗语多警绝,律则始振唐音,使天假之年,未有涯矣。
田按,藻仲少有才名,尤善草书。
高季迪有《草书歌赠藻仲》云:「昔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会垂大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飏飏游丝罥晴昼,落落高斗回寒更。
饮猿连臂深涧绝,饥鹘捩翅荒烟横。
自言静里观万物,故能变化穷其情。
」其为当时推重如此。
诗亦俊爽有气格。)
张羽元末明初 1333 — 13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1385 【介绍】: 元明间江西九江人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
元末避乱居湖州,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
再迁吴中,与高启等为诗友。
明初,举贤良,不出。
洪武四年,徵至京师,廷对称旨,擢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
以事谪岭南,中路召还,知不免,投水死。
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初与高启杨基徐贲唐初四杰
有《静居》。
字来仪浔阳人,徙于吴。
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
洪武初,徵至,应对不称旨,放还。
再徵授太常司丞,坐事窜岭南,未半道召还,自知不免,投龙江死。
有《静居》六卷。
(《书史会要》:张羽喜临《兰亭帖》。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张来仪不独能诗,兼亦善画。
曾临高房山小幅,感而作歌,有云,「我纵有心嗟欲老。
」又云:「乾坤浩荡江湖阔,纵我执笔嗟何从?
」盖深心于是者。
(《画史会要》:张静居画法米氏父子,笔意最妙。
亦喜高房山,曾临其小幅山水,有「五峰秀出青芙蓉,云气郁郁如游龙」之句。
《国雅》:张司丞来仪体裁精密,情喻幽深,颇似钱、郎。
其《送僧还日本》云:「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
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禅。
咒水归龙钵,翻经避浪船。
本来无去住,相别与潸然。
」字字沈著。
至《游山寺》句有:「松老知僧腊,禅空悟佛心。
」或讥其剽窃韩翃「僧腊」「禅心」语也。
子卿有「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有「落月照屋梁,犹疑见颔色」,不以为病,今来仪用「老知」「空悟」虚字转妙。
余近《题南林禅院》亦云:「门前流水经行意,湖上青山宴坐心。
」寓目得句,偶与此合,岂有意述古耶?
田按:来仪榜所居曰「静者层」,因以名集。
高季迪有《静者层记》云:「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
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层静矣。
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誇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
子谓其静者乎?
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
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
子谓其非静者乎?
季迪此言庶几知退者,而卒与祸会,亦所遭之不幸也。
来仪《送季迪赴台》诗云:「天网讵恢恢,康庄遍榛菅。
」读之良可悲矣!
来仪五古可肩随孟载,七古奔轶绝尘,超孟载而上之,特方之季迪尚非其伦,如纠髯客见太原公子,未堪并驱中原。)
魏观元末明初 ?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4 【介绍】: 元明间湖广蒲圻人字杞山
元末隐居蒲山。
朱元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累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读书,授诸王经
国子祭酒
以老乞归。
五年,以荐出知苏州府,尽改前守苛政。
旋以改张士诚废宫(即元府治旧址)为府治,触太祖怒,与名士高启同时被杀。
有《蒲山牧唱》、《蒲山集》。
初名已孙字杞山蒲圻人
太祖武昌,聘授平江学正,迁国子助教,再迁浙江佥事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
洪武初,进太常卿,改侍读学士,迁祭酒
坐考礼,谪龙南知县,未至召为礼部主事
出为苏州知府,擢四川参政,复知苏州府事,坐法死。
有《蒲山牧唱》四卷。
田按:《列朝诗集》称:「𣏌山为起居注,进太常卿翰林侍读学士,侍皇太子诸王授经,迁国子祭酒,年六十有六矣。
以衰耄乞归,赐参政俸,优赡于家。
既行,复召还,与詹同宋濂赐宴奉天门,命各赋诗以记其事。
」考𣏌山授经,在洪武元年,时官起居注
至二年秋,命偕文原吉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访求遗才,所举得人,始转太常卿,及考订祀典称旨,改侍读学士
再迁祭酒,当在三年中矣。
其赐宴奉天门也,𣏌山本集诗标题云:「二年十一月,和暖如,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奉天门东紫阁,命观等各赋一诗,以纪今日之乐。
宋景濂《应制冬日诗序》云:「洪武二年冬十一月,上御外朝,召翰林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起居注臣观等列坐左右,大官进馔。
赐黄封酒。
上亲禦翰墨赋诗,命各以诗进。
」据此则赐宴赋诗时。
𣏌山仅官起居注,安得序次于官太常侍读祭酒后耶?
何乔远名山藏》云:「𣏌山坐考祀孔子礼,谪知县,召还为礼部主事
赐燕奉天门,上曰:『前日逐卿去,今日与卿饮,何乐如之!
』」此或谪龙南召归时,别有赐宴事,而诸家纪载,牵合为一,躇驳如此,馀详考而正之。
𣏌山五古质悫有味,近体亦多佳联,如「青虫悬丝不到地,黄鸟蹴花时近人」,「一苇载云归晚溆,百花吹雨入春流」,「竹树睛烟浮楚甸,柳花春雨隔樊城」,「窗前峭壁悬青雨,屋上流泉绕白云」,「松扉近挹桥边翠,花岛平分水上云」,「鸟度春阴归汉甸,江含云影护襄城」,皆可诵也。
𣏌山治迹擅绝一时,徒以修守邸、浚城河,御史张度诬以基兴灭国,泾开锦帆,遂遭惨戮。
高季迪王常宗亦牵连以死。
哀哉!
姚广孝元末明初 1335 — 1418
江南长洲姚医师子,不肯学医。
魁磊高岸,意度伟然,喜为儒者博贯该通之学。
至正间,削发居相城妙智庵。
里中灵应观道士席应真者,读书学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
公师事之,尽得其学,然深自退藏,人无知者,惟王行止仲独深知之。
公应径山书记之召,止仲为文赠之,以谓上人年甫壮,天下乱已极,且必该治,治然后出于时,以发其所蕴,非以沙门之法终其身者。
尝寓嵩山寺,袁珙见其相而异之,曰:「公非常僧,刘秉忠之俦也。
洪武初,再以高僧征。
十五年,十王之国,太祖命各选一高僧侍王。
公在燕府籍中,住持庆寿寺
靖难兵起,妙识几先,赞助秘密。
太宗即大位,召至京师,欲官之,固辞,为僧录左善世
东宫,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
太子南京监修高皇帝实录。
上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宫人,不近亦不辞,逾月乃召还。
尝以赈济归,徒步闾里,以赐金散之宗党。
永乐六年,来朝北京,仍居庆寿寺
病笃,车驾临视。
问后事,对曰:「出家人复何所恋?
」明日,诏诸门人,告以去期,敛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
荼毗之日,心舌与牙坚固不坏,得舍利皆五色。
赐茔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上自制文,铭其碑。
仁宗立,加赠少师,配享太庙。
嘉靖中,移祀大兴隆寺
公初侍燕邸,每夜梦与刘太保仲晦寤语,厥后现身佐命,恪守僧律。
南屏西山,后先观化,两公之赐名,一曰秉忠,一曰广孝,岂非宿乘愿轮再世示现者与?
余录公诗,列诸释氏,以从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
公居吴,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尝叙其《独庵集》,以为险易并陈,浓淡迭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
化后,吴人总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
广孝长洲人
幼名天僖,既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洪武中高僧选侍燕邸。
永乐初,论靖难功,为僧录左善世,加太子少师,复姓赐今名。
卒赠荣国公谥恭靖
有《逃虚子集》十卷。
(《凫藻集》:斯道上人独庵集》闳放驰骋,以发其才,优柔曲折,以泄其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兼采众家,不事拘狭。
水东日记》:刘原博尝见姚荣公小像,仅寸许,周遭皆书公诗句,警联如《永团扇》云:「掩歌声不散,障月影同圆。
」《禦沟》诗云:「静涵金殿影,清断玉街尘。
」此类甚多。
《国雅》:姚恭靖性空思玄,心寂语新,其兴弥僻,其趣弥远。
如「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翠低承雨竹,绿碎受风蕉」,「过林才见日,到渡不逢山」,此例已到彼岸,惠休法振不得专誉禅藻。
田按:《逃虚子集》有《读韦应物诗》云:「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
」集中斯体最为列格。
高季迪游,列「北郭十友」之一。
季迪赠诗云:「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固不待袁珙见三角目僧,知为病虎。)
徐贲元末明初 1335 — 13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393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
工诗善画。
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元末为张士诚掾属。
张氏亡,谪临濠
洪武二年放归。
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
官至河南左布政使
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
有《郭集》。
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吴。
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居湖州蜀山。
吴平,谪徒临潦。
洪武初用荐奉使晋冀,还授给事中,改御史,出按广东
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再迁河南左布政使,以事下狱死。
有《郭集》六卷。
(《国雅》:除方伯幼文,词彩遒丽,风韵凄朗,殆如楚客丛兰,湘君芳杜,每多惆怅。
皋亭山作全佳,当似耿湋
余尝爱其《折莲子》绝句云:「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
」读之颇增悲慨。
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将幕》云:「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
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
洮水从岷下,祁山陇平
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
」中二联并佳。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除幼文画山水林石,濯濯可爱。
六砚斋三笔:徐幼文作绘,清润恬雅,所题楷笔,亦秀整端慎,不为遝拖自恣。
今得睹其草书《泰山纪游》三诗,雄紧跌宕,出入、素,无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则也。
诗云:「万仞峰头上帝居,紫宸绛节接清虚。
昆仑尚想周王制,屃赑犹传秦相书。
盘礴三齐横地轴,孤根西北接天枢。
自是仙人真窟宅。
愿得安期一起予。
」其二曰: 「山下更衣路渐难,岩岩高上历欲岏。
天关遥控三千里,烟磴斜悬十八盘
复殿尚留元狩碣,老松仍挂祖龙官。
怪来爽气清人骨,玉峡流云瀑布寒。
」其三曰:「翠削芙蓉倚碧霄,盘空霞磴度飞轺,绝壁金银双阙迥,澄空钟磬万山岧。
天门过雨岚光合,日观标霞海色遥。
穹碑读罢占遗迹,欲共玄晖问泬㵳。
」《画史会要》:《陈仲醇》云:「幼文字学晋王廙,画法董源,曾于项氏见之。
」 《木事诗》:杨孟载《梦绿轩序》曰:「馀与劝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馀居西。
诗云:『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忆危楼望葱茜。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因题其室曰梦绿。
幼文《纪梦》诗云:『梦里绿阴芳草,画中春水人家。
何处江南风景?
莺啼小雨飞花。
』又《听歌》云:『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
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炎许悲?
』」知其身伤离乱,又遭逢迁谪,故间情之作,亦复凄楚。
田按:季迪幼文投契不浅。
季迪《送徐七往蜀山书舍》诗云:「获君乃瑚琏,顾我犹斗筲。
高怀矫衰薄,雅音变哇咬。
谈诗辨六义,读易穷诸爻。
情亲岂殊意,气合真同胞。
因依像轮辐,畅和谐埙匏。
妓席夜留宴,僧扉昼携敲。
要抄送讴唱,澜翻杂诙调。
」《北郭徐幼文远来兼送南归》云:「东海徐君同里,日共周旋接冠履。
斯人自是真可人,不见心忧见之喜。
」《怀徐七》云:「客行日已远,我思日已积。
东南望归棹,鸟去烟波夕。
忧来不成言,满抱空戚戚。
」《徐记室钟离归后同登东丘亭》云:「同上高亭一赋诗,喜逢君是谪归时。
不然此日登临处,应望天涯有远思。
」可谓情溢言外。
幼文诗才,不及高、杨、张,而蹈矩中规,亦自善用其短。
诗集称北郭,而吕志学《跋幼文惠山图》云:「幼文所制乐府诗文若干卷,签题《悟澹集》。
」此又读幼文诗者所当知也。)
孙蕡元末明初 1337 — 1393
字仲衍南海人
洪武庚戌举人,授工部织染局使
寻出为虹县主簿,擢翰林典籍,复出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
旋为苏州经历,谪戍辽东,坐蓝玉党死。
有《西庵》八卷。
(《四库总目》:孙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
黄哲李德王佐赵介南园五先生
哲之五言古体,祖述齐、梁,德之七言长篇,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
气骨稍卑,未能骖驾,而诗所存太少,不足以见所长。
黄佐《明音类选》:吴下四杰岭南先生,大家辈出,莫不比兴成音,其深于诗者乎?
《诗谈》:岭南孙仲衍王彦举黄庸之赵伯贞李仲修时称五杰,惟仲衍清圆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彦举雄俊丰丽,殆敌手也。
德庆李文彬亦时劲敌,后琼山丘浚词虽丰腴,劲秀则少矣。
《国雅》:广中四杰,并有盛才,特闲于七言。
如孙之《蒋陵儿》、《次武昌》,黄之《战城南》,李之《秋情》等篇,能自迥出常境,绮崭处亦类初唐语。
诗薮》: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宀儿}。
孙同时岭南黄哲亦长七言古,才情少劣,气骨胜之。
屈大均广东新语》: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
越山诗社始自王光禄浙逵、伦祭酒以训
俘丘诗社始自郭光禄棐、王光禄学曾
诃林净社始自陈宗伯子壮,而宗伯复修南园旧社,与广州名流十有二人倡和。
叶石洞云:「东广好词,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
人故多高致乃尔。
粤诗自五先生振起,至黄文裕而复兴。
」陈云淙云:天史公谓齐、鲁文学其天性。
粤于诗则有然矣。
我国家以淮甸为丰、镐,则粤应江,汉之纪,《风》之所为首《二南》也。
先生以胜国遗佚,与吴四杰、闽才子并起,皆南音,风雅之功,于今为烈。
」 《本事诗》:仲衍才调杰出四人之上,即吴中四杰亦应让步。
邓球《泳化类编》:孙蕡博学善诗,豪逸足追古,为宋潜溪高弟。
太祖蓝玉尝为题画,被逮将刑,口占一诗云:『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既诛,太祖问监杀指挥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
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奏而遂杀之,何也?
」亦命杀之。
赵翼陔馀丛考》:明孙蕡蓝玉题画,临刑口占云云。
按:此诗乃五代时江为所作。
建州人,值王氏国乱,其友欲亡奔江南草《投江南表》。
其友未出境被擒,搜得稿,遂并收
临刑词色不挠,乃索笔诗曰:「衙鼓惊人急,西倾又斜。
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
」事见浔阳陶岳所撰《五代史补》第五卷。
今乃移之仲衍何耶?
仲衍被刑时诵此诗以寓哀,闻者不知,遂以为仲衍自作耶?
田按:仲衍彦举庸之仲修伯贞南园五先生
其实南园结社,抗风轩中吟侣,仲衍一一举之,伯贞不与也。
西庵》中《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序》云:「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皮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讷、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选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馀为同庚,情好尤笃。
」独不及伯贞名。
黄才伯云:「伯贞尝以一囊自随,遇景即投诗其中,绝不为人留题。
缙绅恒病其狷。
日往还西樵泉石间,独与八十翁刘乐善,相倡和以自娱。
方孙、王、李、黄结社南园,更迭倡和,而伯贞自成一家言。
世以四子并之,称五先生
」此亦伯贞不与结社之一證也。
继读伯贞《听雨诗》有云:「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又似曾与南园诗社者。
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
仲衍于诗社中,独推许彦举,其作《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
群英结诗社,尽是琪琳仙。
沧洲之盟谁最雄?
王郎独有谪仙风。
狂歌放浪玉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
青山日落情人已,王郎拂袖花前起。
欢呼小玉弹鸣筝,醉倚庭梧按宫徵。
哀弦泠泠乐末终,忽有华月出山东
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似虹。
当时意气淩寰宇,湖海声诗万人许。
酒徒散落黄金空,独卧茅檐夜深雨。
」读此诗,可想见南园风雅之盛。
迄今游岭海者,诧为美谈。
仲衍家有烟霞寄傲事,当与南园抗风轩并峙不朽也。)
王佐元末明初 1337 — ?
字彦举河东人,移居南海
洪武初用荐拜给事中
有听雨轩,瀛洲二集。
田按:彦举仲衍踪迹最密,何左丞开府广州,两人同为书记,后复同游琪琳联句。
彦举仲衍诗云:「春风草檄将军幕,夜月联诗羽客坛。
」纪其事也。
彦举绐事黄门二年即乞骸骨归。
时臣僚自陈者多被谴斥,彦举以恭慎得归,当时以为难。
彦举舟次匡卢,寄同朝诸公诗云:「天上鹓鸾还接武,江边鸥鹭已忘机。
他年行部如相问,秋水芦花是钓矶。
」以高季迪诸人视之,有幸有不幸矣。
王立中元末明初
立中字彦强长洲人
以荫授开化,元末,知嘉定州,迁松江知府
吴元年归附,摄松江知府
有《稚斋》、《寓斋》、《辨隐》三集二十卷。
(《西湖竹枝集》:彦强少年傲达淩物,晚刻节厉行,能以门荫公子争秀于作者之林。
田按:《实录》:「吴元年大将军徐达苏州,遣元帅杨福、参谋费敬直松江府守臣王立中以城降,立中就摄府事。
既而上命荀玉珍代之。
高季迪《送王太守云间》诗云:「男屠猪羊女酾酒,共祷神祠留太守
太守今年迁大州,除书已下谁能留?
两州相去无百里,失君应愁得君喜。
安得如君数十人,一时尽福东南民。
」又有《送王邑长彦强》诗云:「雨昏沙溆蒹葭湿,离人暮逐江鸿集。
田家回首隔村遥,烟路逶迤一帆入。
县斋明日写秋吟,古城商树清砧急。
彦强生三子:琏字汝器,遂字汝玉,琎字汝嘉。
吏部主事,遂、琎官翰林
遂最显。)
贝琼元末明初 ?年2月13日 — 1379
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
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六年,以荐除国子助教
九年,改中都助教
有《清江》四十卷。
(《四库总目》:学诗于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而丰腴为可乐」。
盖虽出于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
乡曲之言,未免过实。
然其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虽不能兼有诸人之胜,而驰骤诸人之间,实固无所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