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以宁字志道,古田人。元进士,官翰林学士。入明,复授侍讲学士,出使安南还,道卒。有《翠屏稿》、《淮南稿》、《南归纪行》、《安南纪行集》。
(何乔远《闽书》:学士奉使安南,御制诗送之。北还,道卒。学土亮直通敏,廉谨自将,临终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娄被,垂橐都无陆贾金。」
徐熜勃《笔精》:淮西阃帅夏贵,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书左丞,至己卯薨。有吊以诗曰:「自古谁不死,惜君迟四年。间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元学士古田张以宁以洪武二年徵为原官,四年卒。与夏贵略相似。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气排宕,发源杜陵,出入遗山、道园之间,可以独张一军。
田按:志道八岁赋《琴堂》诗,释伯父于狱。史称其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劄赋诗,可谓荣幸:《翠屏》一集咀含英华,当为闽诗一代开先,二蓝、十子,皆在下风。)
田按: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取元都,获其十三朝《实录》以归。二年二月,召修《元史》,命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为总裁官。徵山林遗逸之土,祁门汪克宽德辅、馀姚宋禧无逸、天台陶凯中立、临海陈基敬初、新淦曾鲁得之、休宁赵访子常、宁波张文海、淳安徐尊生大年、新喻赵埙伯友、郢傅恕如心、长洲谢徽元逸、傅著则明、高启季迪及黄篪、王绮为纂修官,仲申与焉。开局天界寺,八月史成。诸人各授官,赐金帛遣归。无逸《寄潜溪诗》所谓「当时十八士,去留各有缘」也。惟庚申君一朝,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召礼部遣使行天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国上之。三年二月重开史局,廉、祎仍为总裁官。与纂修者,临海朱右伯贤、崇德贝琼廷琚、义乌朱廉伯清、嘉定王彝常宗、浦江张丁孟兼、河南高逊志士敏、当涂李汶宗茂、江阴张宣藻仲、吴张简仲简、仕寅彦正、耒阳李懋中卿、殴弼俞寅,埙复兴焉。七月书成,授官赐归如前。余录前后两局诸公诗,惟子常、德辅、敬初、无逸、仲简,顾侠君已采入元诗选,不列此集,与《诗综》体例差别。竹采诗时,元诗选本尚无大集,元遗老诗不妨兼收。此集义取断代,如舒道原、谢龟巢、华黄杨、沈茶山、刘仲修、贡南湖、张光弼、吴主一、沈花溪诸人概不入选。仲申文与潜溪、华川鼎峙金华,诗学有端系,为吴立夫人室弟子。立夫有胡仲申至诗云:「新文十馀篇,笔墨擅百炼。口传发秦壁,竹简凿晋竁。考论无差爽,风雅有正变。世儒弄俗学,雅曲极荧炫。群羊虽冒虎,草悦豺则战。谁其制横溃,或者瘳瞑眩。牛毛独不多,麟角时一现。」奖许甚至。余读《渊颖集》,淩厉震宕;仲申诗乃纯占苍浑。师弟子之渊源,岂必在面貌之似哉!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夫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忧时痛国,每形于辞。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淮濆何日歌《常武》?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徙嘉兴。元末建宁教授。洪武二年,徵修礼书,三年,书成,授杭州教授。六年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赐文绮遣归。有《始丰类稿》。
(《至正庚辛倡和集补传》:大章博学善属文,危太朴在元时,尝言于朝,授建宁路教授。元末避兵于郡之白𦆭里。有屋三四楹,牖外有大柞,因作《独柞轩记》以见志。钱塘潘时雍题一诗曰:「萧洒幽轩水面开,轩前老树倚云栽。闲来扶杖过三币,醉后支颐看百回。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田按:明初以考《礼》徵者,如杨维桢、王锜、张宣、朱右、鲁渊、钱宰、林弼、刘俨、张翅、陈世昌辈,不堪枚举。其见于明集礼者,仅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曾鲁十人。此外如高季迪《送舒徵士考礼毕归四明》诗云:「寄语关门吏,休轻尚布衣。叔孙聊应诏,周党竟辞归。赤日京尘远,苍烟海树微。送君还自叹,者却故山薇。」徽士不能举其名,盖亦应诏考《礼》毕辞归者也。刘仲修《清江集》有《秣陵述怀》诗云:「误蒙曲台召,秉笔从诸公。」是仲修亦以考《礼》徵矣。曾得之以修《元史》毕留礼局。高季迪《送徐大年归严陵序》云:「大年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以老乞还。会春官议修《五礼》,复奏留之,其书又成,有司具礼传送归。」是大年亦以修史留《礼》局者。《集礼》何以不列大年名?岂大年所修《五礼》,又别自成书欤?梁孟敬《赠徐大章序》云:「吴元年丁未岁,寅以召徵至都,四方之土翕然云集。」是时置三局,一律局,旧官之陈于宪章者居之;二礼局,宿儒之通于古制者居之,三诰局,俊才之优于文辞者居之。《明史》云:「太祖首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徵宿学耆儒,分局讨究。是礼局之外又有乐局。厥后《集礼》书成,末附钟律雅乐俗乐三事,始为合并耳。又谢密庵《送朱伯贤考礼序》云:「皇帝混一初元,命中书暨翰林太常,率诸儒定拟《三礼》。明年再命集仪《礼乐》,又明年遍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与考定之。」盖自吴元年至洪武三年,无岁不诏诸儒考礼。三年九月,《集礼》成,特以大章等十人竣事耳。大章为王子充所荐续修《元史》,力辞。其《报子充书》,深明史法,为世所称。《始丰稿》十四卷,独缺诗。今所录者,皆散见于他选本者也。)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崧,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崧,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诗亦愈工。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崧。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然崧之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崧初名楚,字子高,泰和人。元未举于乡。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复徵为国子司业。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词学图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0—1394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宜。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应江浙乡试,人以为神童。明洪武初以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与周正道、陈惟寅辈觞咏自得,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后为滇池鱼课、宣课二司大使,衣食不给,卒于官。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
适字子宜,长洲人。洪武初以秀才举,擢工部郎中,病免。复以明经荐授广西布政理问,调云南鱼课大使,考满改宣课大使。有《甘白先生集》十二卷。
田按:子宜与高季迪为素交,不入「北郭十子」之烈。晚官滇南,沐景颙《沧海遗珠集》亦不录焉。盖名在显晦之间者也。诗有《乐圃》、《江馆》、《南湖》、《江行》、《滇池》等集。与文集合为十二卷。《明史艺文志》仅称子宜有《乐圃集》六卷,《四库提要》存目有《甘白集》六卷,盖均未见其全也。余所得为翁覃溪、顾千里旧藏本,诗文皆具。《乐圃集》多摹拟末化,《江馆》、《南湖》以后,特为俊爽。集中有《画竹赠王生》、《写竹枝寿周南老》等诗,盖尝与陆天游、倪元镇诸人游,故兼擅盘礴之长。此亦纪明初画家者所当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74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处敬,号丹崖。元至正二十二年举人,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迁嘉兴路儒学正。明洪武三年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不久免归。六年谪佃濠梁,卒。通经史,工诗文篆籀,善画山水梅石,与高启等称十才子。有《丹崖集》、《丹崖画谱》。
肃字处敬,自号丹厓居士,山阴人。至正末,授黄冈书院山长,转嘉兴学正,遂家焉。高启有送唐博士移居槜李诗云:杨柳发初齐,春阴废院西。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舟重全家去,诗多一路题。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其自作挽郭秉心诗,亦有吾昔居秀州,友有徐一夔句。明初以荐擢为编修,罢归,卒。肃文章称大家,时有唐、刘、毛、蔡之目。行尤修饬,缙绅咸推重之。有丹厓集。
(《诗谈》:唐肃、谢肃,骅骝骕骦,并驰艺苑。唐有子之淳,克继其学。
《国雅》:唐处敬:「山色元来蜀,江声直到吴。」「月到翻经榻,苔缘挂壁琴。」亦是高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95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行字止仲,长洲人。洪武末,坐蓝玉党死。有《半轩》,《楮园》二集。
(《四库简明目录》:王行诗格清刚骏爽,在「北郭十子」内,与高启亦称敌。
《笔精》:吴郡王止仲,国初布衣也。王文恪笔记称其才敏,尝识姚广孝于未遇。余尝得杨文敏公遗书,中有王行《半轩文集》十二卷,写本也。其诗不甚多,如:「高馆疏帘晚乍开,读书声里故人来。山中本自无尘土,催得家僮扫绿苔。」清逸可诵。
田按:「北郭十子」,能画者五人。幼文画迹流传最多,孟载、来仪、仲温、止仲今罕传者。止仲喜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自题所作画诗云:「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曛时。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可想见盘礴之趣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高启族人。善属文。启称其“有春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有《辛丑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1385
【介绍】:
元明间江西九江人,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元末避乱居湖州,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迁吴中,与高启等为诗友。明初,举贤良,不出。洪武四年,徵至京师,廷对称旨,擢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以事谪岭南,中路召还,知不免,投水死。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初与高启、杨基、徐贲比唐初四杰。有《静居集》。
(《书史会要》:张羽喜临《兰亭帖》。
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张来仪不独能诗,兼亦善画。曾临高房山小幅,感而作歌,有云,「我纵有心嗟欲老。」又云:「乾坤浩荡江湖阔,纵我执笔嗟何从?」盖深心于是者。
《国雅》:张司丞来仪体裁精密,情喻幽深,颇似钱、郎。其《送僧还日本》云:「杖锡去随缘,乡山在日边。遍参东土法,顿悟上乘禅。咒水归龙钵,翻经避浪船。本来无去住,相别与潸然。」字字沈著。至《游山寺》句有:「松老知僧腊,禅空悟佛心。」或讥其剽窃韩翃「僧腊」「禅心」语也。昔子卿有「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子美有「落月照屋梁,犹疑见颔色」,不以为病,今来仪用「老知」「空悟」虚字转妙。余近《题南林禅院》亦云:「门前流水经行意,湖上青山宴坐心。」寓目得句,偶与此合,岂有意述古耶?
田按:来仪榜所居曰「静者层」,因以名集。高季迪有《静者层记》云:「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层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誇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静者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非静者乎?」季迪此言庶几知退者,而卒与祸会,亦所遭之不幸也。来仪《送季迪赴台》诗云:「天网讵恢恢,康庄遍榛菅。」读之良可悲矣!来仪五古可肩随孟载,七古奔轶绝尘,超孟载而上之,特方之季迪尚非其伦,如纠髯客见太原公子,未堪并驱中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4
【介绍】:
元明间湖广蒲圻人,字杞山。元末隐居蒲山。朱元璋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累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读书,授诸王经。迁国子祭酒。以老乞归。五年,以荐出知苏州府,尽改前守苛政。旋以改张士诚废宫(即元府治旧址)为府治,触太祖怒,与名士高启同时被杀。有《蒲山牧唱》、《蒲山集》。
观初名已孙,字杞山,蒲圻人。太祖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迁国子助教,再迁浙江佥事、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洪武初,进太常卿,改侍读学士,迁祭酒。坐考礼,谪龙南知县,未至召为礼部主事。出为苏州知府,擢四川参政,复知苏州府事,坐法死。有《蒲山牧唱》四卷。
田按:《列朝诗集》称:「𣏌山为起居注,进太常卿,翰林侍读学士,侍皇太子及秦、晋、楚诸王授经,迁国子祭酒,年六十有六矣。以衰耄乞归,赐参政俸,优赡于家。既行,复召还,与詹同、宋濂赐宴奉天门,命各赋诗以记其事。」考𣏌山授经,在洪武元年,时官起居注。至二年秋,命偕文原吉、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访求遗才,所举得人,始转太常卿,及考订祀典称旨,改侍读学士。再迁祭酒,当在三年中矣。其赐宴奉天门也,𣏌山本集诗标题云:「二年十一月,和暖如春,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奉天门东紫阁,命观等各赋一诗,以纪今日之乐。」宋景濂《应制冬日诗序》云:「洪武二年冬十一月,上御外朝,召翰林学士臣濂、侍讲学士臣素、侍读学士臣同、起居注臣观等列坐左右,大官进馔。赐黄封酒。上亲禦翰墨赋诗,命各以诗进。」据此则赐宴赋诗时。𣏌山仅官起居注,安得序次于官太常、侍读、祭酒后耶?又何乔远《名山藏》云:「𣏌山坐考祀孔子礼,谪知县,召还为礼部主事。赐燕奉天门,上曰:『前日逐卿去,今日与卿饮,何乐如之!』」此或谪龙南召归时,别有赐宴事,而诸家纪载,牵合为一,躇驳如此,馀详考而正之。𣏌山五古质悫有味,近体亦多佳联,如「青虫悬丝不到地,黄鸟蹴花时近人」,「一苇载云归晚溆,百花吹雨入春流」,「竹树睛烟浮楚甸,柳花春雨隔樊城」,「窗前峭壁悬青雨,屋上流泉绕白云」,「松扉近挹桥边翠,花岛平分水上云」,「鸟度春阴归汉甸,江含云影护襄城」,皆可诵也。𣏌山治迹擅绝一时,徒以修守邸、浚城河,御史张度诬以基兴灭国,泾开锦帆,遂遭惨戮。高季迪,王常宗亦牵连以死。哀哉!
江南长洲姚医师子,不肯学医。魁磊高岸,意度伟然,喜为儒者博贯该通之学。至正间,削发居相城之妙智庵。里中灵应观道士席应真者,读书学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公师事之,尽得其学,然深自退藏,人无知者,惟王行止仲独深知之。公应径山书记之召,止仲为文赠之,以谓上人年甫壮,天下乱已极,且必该治,治然后出于时,以发其所蕴,非以沙门之法终其身者。尝寓嵩山寺,袁珙见其相而异之,曰:「公非常僧,刘秉忠之俦也。」洪武初,再以高僧征。十五年,十王之国,太祖命各选一高僧侍王。公在燕府籍中,住持庆寿寺。靖难兵起,妙识几先,赞助秘密。太宗即大位,召至京师,欲官之,固辞,为僧录左善世。立东宫,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辅太子南京,监修高皇帝实录。上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宫人,不近亦不辞,逾月乃召还。尝以赈济归吴,徒步闾里,以赐金散之宗党。永乐六年,来朝北京,仍居庆寿寺。病笃,车驾临视。问后事,对曰:「出家人复何所恋?」明日,诏诸门人,告以去期,敛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荼毗之日,心舌与牙坚固不坏,得舍利皆五色。赐茔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上自制文,铭其碑。仁宗立,加赠少师,配享太庙。嘉靖中,移祀大兴隆寺。公初侍燕邸,每夜梦与刘太保仲晦寤语,厥后现身佐命,恪守僧律。南屏、西山,后先观化,两公之赐名,一曰秉忠,一曰广孝,岂非宿乘愿轮再世示现者与?余录公诗,列诸释氏,以从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公居吴,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启尝叙其《独庵集》,以为险易并陈,浓淡迭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化后,吴人总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
广孝长洲人。幼名天僖,既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高僧选侍燕邸。永乐初,论靖难功,为僧录左善世,加太子少师,复姓赐今名。卒赠荣国公,谥恭靖。有《逃虚子集》十卷。
《国雅》:姚恭靖性空思玄,心寂语新,其兴弥僻,其趣弥远。如「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翠低承雨竹,绿碎受风蕉」,「过林才见日,到渡不逢山」,此例已到彼岸,惠休、法振不得专誉禅藻。
田按:《逃虚子集》有《读韦应物诗》云:「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集中斯体最为列格。与高季迪游,列「北郭十友」之一。季迪赠诗云:「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固不待袁珙见三角目僧,知为病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393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吴。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居湖州蜀山。吴平,谪徒临潦。洪武初用荐奉使晋冀,还授给事中,改御史,出按广东。改刑部主事,迁广西参议,再迁河南左布政使,以事下狱死。有《北郭集》六卷。
(《国雅》:除方伯幼文,词彩遒丽,风韵凄朗,殆如楚客丛兰,湘君芳杜,每多惆怅。皋亭山作全佳,当似耿湋。余尝爱其《折莲子》绝句云:「柔丝零落芳心苦,未及秋风已断肠。」读之颇增悲慨。集中有《送曾伯滋赴河将幕》云:「上将初分阃,儒官解习兵。风旗春猎野,雪帐夜归营。洮水从岷下,祁山入陇平。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中二联并佳。
王稚登《吴郡丹青志》:除幼文画山水林石,濯濯可爱。六砚斋三笔:徐幼文作绘,清润恬雅,所题楷笔,亦秀整端慎,不为遝拖自恣。今得睹其草书《泰山纪游》三诗,雄紧跌宕,出入旭、素,无不淋漓快健,乃知古人之不可则也。诗云:「万仞峰头上帝居,紫宸绛节接清虚。昆仑尚想周王制,屃赑犹传秦相书。盘礴三齐横地轴,孤根西北接天枢。自是仙人真窟宅。愿得安期一起予。」其二曰: 「山下更衣路渐难,岩岩高上历欲岏。天关遥控三千里,烟磴斜悬十八盘。复殿尚留元狩碣,老松仍挂祖龙官。怪来爽气清人骨,玉峡流云瀑布寒。」其三曰:「翠削芙蓉倚碧霄,盘空霞磴度飞轺,绝壁金银双阙迥,澄空钟磬万山岧。天门过雨岚光合,日观标霞海色遥。穹碑读罢占遗迹,欲共玄晖问泬㵳。」《画史会要》:《陈仲醇》云:「幼文字学晋王廙,画法董源,曾于项氏见之。」
《木事诗》:杨孟载《梦绿轩序》曰:「馀与劝文同谪钟离,结屋四楹,幼文居东,馀居西。诗云:『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忆危楼望葱茜。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因题其室曰梦绿。幼文《纪梦》诗云:『梦里绿阴芳草,画中春水人家。何处江南风景?莺啼小雨飞花。』又《听歌》云:『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题时。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炎许悲?』」知其身伤离乱,又遭逢迁谪,故间情之作,亦复凄楚。
田按:季迪与幼文投契不浅。季迪《送徐七往蜀山书舍》诗云:「获君乃瑚琏,顾我犹斗筲。高怀矫衰薄,雅音变哇咬。谈诗辨六义,读易穷诸爻。情亲岂殊意,气合真同胞。因依像轮辐,畅和谐埙匏。妓席夜留宴,僧扉昼携敲。要抄送讴唱,澜翻杂诙调。」《北郭秋喜徐幼文远来兼送南归》云:「东海徐君我同里,日共周旋接冠履。斯人自是真可人,不见心忧见之喜。」《怀徐七》云:「客行日已远,我思日已积。东南望归棹,鸟去烟波夕。忧来不成言,满抱空戚戚。」《徐记室谪钟离归后同登东丘亭》云:「同上高亭一赋诗,喜逢君是谪归时。不然此日登临处,应望天涯有远思。」可谓情溢言外。幼文诗才,不及高、杨、张,而蹈矩中规,亦自善用其短。诗集称北郭,而吕志学《跋幼文惠山图》云:「幼文所制乐府诗文若干卷,签题《悟澹集》。」此又读幼文诗者所当知也。)
(《四库总目》:孙蕡当元季绮靡之馀,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而要非林鸿诸人所及。黄哲、李德、王佐、赵介与蕡号南园五先生。哲之五言古体,祖述齐、梁,德之七言长篇,胎息温、李,俱可自名一家。惟佐气骨稍卑,未能骖驾,而介诗所存太少,不足以见所长。
黄佐《明音类选》:吴下四杰、岭南五先生,大家辈出,莫不比兴成音,其深于诗者乎?
《诗谈》:岭南孙仲衍、王彦举、黄庸之、赵伯贞,李仲修时称五杰,惟仲衍清圆流丽,明珠走盘,不能自定,彦举雄俊丰丽,殆敌手也。德庆李文彬亦时劲敌,后琼山丘浚词虽丰腴,劲秀则少矣。
《国雅》:广中四杰,并有盛才,特闲于七言。如孙之《蒋陵儿》、《次武昌》,黄之《战城南》,李之《秋情》等篇,能自迥出常境,绮崭处亦类初唐语。
《诗薮》:孙仲衍《骊山老妓行》浓丽繁富,殆过千言,而中多猥{宀儿}。孙同时岭南黄哲亦长七言古,才情少劣,气骨胜之。屈大均《广东新语》:广州南园诗社始自国初五先生。越山诗社始自王光禄浙逵、伦祭酒以训。俘丘诗社始自郭光禄棐、王光禄学曾。诃林净社始自陈宗伯子壮,而宗伯复修南园旧社,与广州名流十有二人倡和。叶石洞云:「东广好词,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粤人故多高致乃尔。粤诗自五先生振起,至黄文裕而复兴。」陈云淙云:天史公谓齐、鲁文学其天性。粤于诗则有然矣。我国家以淮甸为丰、镐,则粤应江,汉之纪,《风》之所为首《二南》也。五先生以胜国遗佚,与吴四杰、闽才子并起,皆南音,风雅之功,于今为烈。」
《本事诗》:仲衍才调杰出四人之上,即吴中四杰亦应让步。
邓球《泳化类编》:孙蕡博学善诗,豪逸足追古,为宋潜溪高弟。太祖诛蓝玉,蕡尝为玉题画,被逮将刑,口占一诗云:『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既诛,太祖问监杀指挥,蕡死时有何言,指挥以前诗对。太祖怒曰:「彼有如此好诗,汝乃不奏而遂杀之,何也?」亦命杀之。
赵翼《陔馀丛考》:明孙蕡为蓝玉题画,临刑口占云云。按:此诗乃五代时江为所作。为建州人,值王氏国乱,其友欲亡奔江南,为为草《投江南表》。其友未出境被擒,搜得稿,遂并收为。为临刑词色不挠,乃索笔为诗曰:「衙鼓惊人急,西倾日又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事见浔阳陶岳所撰《五代史补》第五卷。今乃移之仲衍何耶?岂仲衍被刑时诵此诗以寓哀,闻者不知,遂以为仲衍自作耶?
田按:仲衍与彦举、庸之、仲修、伯贞称南园五先生。其实南园结社,抗风轩中吟侣,仲衍一一举之,伯贞不与也。《西庵集》中《琪琳夜宿与彦举联句序》云:「畴昔年十八九时,一时闻人相与友善,若洛阳李长皮仲修、郁林黄别驾楚金、东平黄通守庸之、武夷王徵士希贡、维扬黄长史希文、古冈蔡广文养晦、番禺赵进士安中、及其弟通判澄、徵士讷、北平蒲架阁子文、三山黄选士原善共结诗社南园之曲,豪吟剧饮,更唱迭和,而彦举与馀为同庚,情好尤笃。」独不及伯贞名。黄才伯云:「伯贞尝以一囊自随,遇景即投诗其中,绝不为人留题。缙绅恒病其狷。日往还西樵泉石间,独与八十翁刘乐善,相倡和以自娱。方孙、王、李、黄结社南园,更迭倡和,而伯贞自成一家言。世以四子并之,称五先生。」此亦伯贞不与结社之一證也。继读伯贞《听雨诗》有云:「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又似曾与南园诗社者。或入社较晚,故仲衍琪《琳联句序》偶不及之耶?仲衍于诗社中,独推许彦举,其作《南园歌》云:「昔在越江曲,南园抗风轩。群英结诗社,尽是琪琳仙。沧洲之盟谁最雄?王郎独有谪仙风。狂歌放浪玉壶缺,剧饮淋漓宫锦红。青山日落情人已,王郎拂袖花前起。欢呼小玉弹鸣筝,醉倚庭梧按宫徵。哀弦泠泠乐末终,忽有华月出山东。裁诗复作《夜游曲》,银烛飞光白似虹。当时意气淩寰宇,湖海声诗万人许。酒徒散落黄金空,独卧茅檐夜深雨。」读此诗,可想见南园风雅之盛。迄今游岭海者,诧为美谈。仲衍家有烟霞寄傲事,当与南园抗风轩并峙不朽也。)
佐字彦举,河东人,移居南海。洪武初用荐拜给事中。有听雨轩,瀛洲二集。
田按:彦举与仲衍踪迹最密,何左丞真开府广州,两人同为书记,后复同游琪琳联句。彦举酬仲衍诗云:「春风草檄将军幕,夜月联诗羽客坛。」纪其事也。彦举绐事黄门,二年即乞骸骨归。时臣僚自陈者多被谴斥,彦举以恭慎得归,当时以为难。彦举舟次匡卢,寄同朝诸公诗云:「天上鹓鸾还接武,江边鸥鹭已忘机。他年行部如相问,秋水芦花是钓矶。」以高季迪诸人视之,有幸有不幸矣。
立中字彦强,长洲人。以荫授开化尉,元末,知嘉定州,迁松江知府。吴元年归附,摄松江知府。有《稚斋》、《寓斋》、《辨隐》三集二十卷。
(《西湖竹枝集》:彦强少年傲达淩物,晚刻节厉行,能以门荫公子争秀于作者之林。
田按:《实录》:「吴元年,大将军徐达攻苏州,遣元帅杨福、参谋费敬直谕松江府守臣王立中以城降,达令立中就摄府事。既而上命荀玉珍代之。」高季迪《送王太守迁云间》诗云:「男屠猪羊女酾酒,共祷神祠留太守。太守今年迁大州,除书已下谁能留?两州相去无百里,失君应愁得君喜。安得如君数十人,一时尽福东南民。」又有《送王邑长彦强》诗云:「雨昏沙溆蒹葭湿,离人暮逐江鸿集。田家回首隔村遥,烟路逶迤一帆入。县斋明日写秋吟,古城商树清砧急。」彦强生三子:琏字汝器,遂字汝玉,琎字汝嘉。琏吏部主事,遂、琎官翰林。遂最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