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姜曰广明末 1584 — 1649
维基
姜曰广(1584年—1649年2月29日)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湖里(今丰城市同田乡候塘村)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庶吉士,改编修
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1625年10月31日)容妃任氏生皇子朱慈炅,颁诏天下。
次年,充正使朝鲜,与给事中王梦尹敕封仁祖朝鲜国王,并奉旨视察师海上情形,还针对毛文龙功绩大小虚实,询问过中朝边境当地朝鲜百姓,考核毛文龙水师
得到一些关于毛文龙的重要关键消息。
回国,便上疏言:“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馀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
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
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
朝廷知文龙以用文龙,则不致失文龙而莫尽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
”然而朝廷终究没有重用毛文龙,后果然如曰广所言,以致于明军兵败,辽东一带、藩属国朝鲜皆落入后金之手。
姜曰广出使朝鲜期间,洁身自好,不受贿赠,又赠送医书和揭帖给朝鲜仁祖,深受朝鲜君臣好评。
但回国后不久,因忤逆魏忠贤,被免职回乡。
崇祯初年(1628年)阉党倒台,起擢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三年(1630年)南京乡试,并提拔一干名士,如杨廷枢张溥陈子龙杨廷麟等各以文章气节著闻,顾以清白坚不依附时局,但却都为温体仁周延儒等首辅排斥,无法被重用。
崇祯九年(1636年)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事获罪而被贬为南京太常寺卿,遂引疾归乡。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任詹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而亡,南京议论立帝,姜曰广等主张立潞王,结果福王为帝,仍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
内阁首辅马士英虽与姜曰广同年,但两人素来不和,本想诬陷姜曰广
然而因姜曰广有声望,无人敢响应马士英
后得知宗室朱统𨰥品行恶劣,便想到可以用职官加以利诱,使其打击姜曰广
遂指使朱统𨰥上疏诬告弹劾姜曰广任用东林党郑三俊吴甡房可壮孙晋等人,把持朝政,以刘士祯通政使,阻遏章奏,以王重为文选,扶植私人;命令杨廷麟放走狱中的凶悍盗贼,联同江河大侠与水陆奸官窥视南京,阴谋迁都或另新君;包庇曾投靠李自成的臣子;收受贿赂;姑息养奸等五大罪状。
后又遭马、阮党人佥事陆朗副使黄耳鼎等人上疏弹劾其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遂弃官回南昌
隆武四年(1648年)金声桓姜曰广起义,并授其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等官衔,御赐尚方宝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先斩后奏,清廷得知后,派征南大将军谭泰率兵攻打南昌次年,正月十九,城破,金声桓投水死,姜曰广亦投水自尽,一说于仁臣之心牌坊下上吊自尽。
张玮明末清初 1586 — 1643
维基
张玮(1586年—1643年)字席之号二无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授户部主事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
时欲典筦钥,谢不可,出为广东提学佥事
至即聚诸生讲学,士风大变。
魏阉势滔天下,争建忠贤祠,抚臣某亦议建,移文于,欲撰上梁文,怒裂文,弃官归。
崇祯二年,起为江西参议,历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备兵岭北,时山寇盘踞,蹂躏至数郡。
至,身冒矢石,斩首千馀级,又谕贼众乞降,虽在军旅,未尝手释书卷。
生徒负笈至者,讲学如平时。
以里人大学士吴宗达荐,擢南京尚宝司正卿,进太仆少卿
乌程相柄国,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又疏各镇兵号数万,半系本地豪贵占役与衙役,借名食粮,苟实实清汰,则兵食俱足。
大帅刘玘等纵兵焚掠,宜加卢象升部堂衔童,并赐剑印节制,皆不报。
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
久之,起应天府
疏言:「山东南北咽喉,军国命脉所系。
今大盗披猖,道途梗塞,转输不通者三月矣。
倘不早灭,害胡可言。
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则起故尚书郑三俊范景文任之
」帝以为借端市恩,降旨切责。
是岁,四方大旱,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徐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
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
南京光禄寺卿,召为右佥都御史
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壮下狱,以代之。
又奏宇内不靖,盗贼蝥起,皆由郡县不恤其民,巡方漫无激扬所致,上大悦。
时总宪刘宗周、佥都金光辰同视事,长安目之曰「三清」。
未几,以病谢归。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
检视遗囊萧然,仅得遗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伍文定故事。
又必稍宽文法,俾得展布。
」遗命以布衾敛,毋受赙,毋易吾生时节。
福王时,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清惠
李际明
维基
李际明字幼安号白水山东青州府安丘县军籍。
李际明出生之日,其门前地中忽有声如雷,其父异之,遂为细究,得泉一眼,味极甘冽,稍疏之流为溪,父为此更加钟爱际明,因自号所居之地名为甘泉。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初授卫辉府推官,历刑部员外郎,官至南兵部职方司郎中
崇祯二年三月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疏言见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李际明禽白莲教,妄杀平民,欺上官而得荐,贿奸人而骤升,倡议鸠工,不顾小民膏血,治品供献,务得守者欢心,并造胡监生祠,不时拜祭,威拨陵军六十守其私衙,故知珰荐之,与名不负,此膝之久屈。
张有誉
维基
张有誉(17世纪—17世纪),字难誉号静涵直隶江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有誉万历二十年进士张履正的儿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为官清廉。
崇祯年间曾出任饶州知府江西督粮副使四川按察使,任内施行德政。
郑三俊举荐五名官员时将他排在首位,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总督仓场,到任时弘光帝已经即位,转为左侍郎
宦官张执中收取白粮超越旧制,打死解户,张有誉就将他的差役囚禁,并上奏朝廷,于是张执中行为收敛。
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任官,使朝臣不满,于是传旨任命张有誉户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太保衔;当时四镇需要粮饷二十万,他无法拨出,致令他呕血,上书请求辞官,但不获允许。
南京被清军攻陷,他逃到武康削发为僧人,法号「大圆」,之后回到故乡,八十一岁时逝世。
骆方玺明末清初 1590 — 1649
维基
骆方玺(1590年—1649年)字尔玉号武懿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
南京刑科给事中湖广副使骆问礼孙。
从叔骆先觉,同榜进士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浙江乡试六十名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三百七十二名,三甲一百七十五名进士
三年句容知县四年丁内艰归,七年起补南海县知县崇祯四年考察,七年山西布政司照磨八年临晋县知县十年工部营缮司主事,升工部虞衡司员外郎,管三山
崇祯十年八月方玺奏:『皇上以廷臣不足,用中官;而内臣邀此旷典,必能捐躯报主。
惟皇上善用中官,故中官为皇上用』。
刑科给事中何楷其通内呈身,吏部以削籍请;上手敕降谪外职(江西按察司照磨)。
十一年二月,下刑部尚书郑三俊于狱。
初,宝源局铸钱,穴墙构奸;又有隐屯豆七千馀石者:事下刑部,如律抵罪。
上以为轻,屡履如故;并逮郎中熊经主事骆方玺王家录讯之。
南明弘光亡后,在定海总兵王之仁军中监军
陈观阳明末清初 1591 — 1659
维基
陈观阳(1591年—1659年)字宾之南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京口人
天启元年(1621年)陈观阳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任应天府儒学教授
其父蒙冤而死,陈观阳写血书呈情诉冤,孙达始伏法。
不久,转南京国子监助教,升北京户部主事,奉命纂修全国赋役全书,三月告成。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关袭扰,京师戒严。
陈观阳分守安定门
又救大灾,条上五大要。
转为吏部主事,当时,李长庚吏部尚书观阳告以「汲引正人,预储边材」,不能用。
李长庚去职后,闵洪学继任,南司农郑三俊考满至,陈观阳三俊负清望为由,请求为其增秩荫子,闵洪学不悦。
兵部员外郎华允诚疏纠洪学洪学认为华允诚陈观阳二人同乡且乡试同年,怀疑陈观阳参与其中,遂对其愈发不满。
陈观阳于是引疾归里,不久以在考功司时诖误被捕,下诏狱。
年馀方得澄清,罢归。
乌程温体仁当国,洪学力修前怨也。
甲申交章荐,起拟补原官,不就。
安居十余年,卒年六十九岁。
刘民悦
维基
刘民悦字时可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进士,授四川富顺,其俗豪役贫贱代贵,巨室收赋多不归县藏,民悦悉为厘正。
每谳断不肯曲承上官指,有中之者,改苏州府教授
饰学宫,考古祭器、乐器,作郡县志。
再迁南户部主事,管江北仓,例多羡馀,尽籍以报,部尚书郑三俊服其廉正。
迁知河南汝宁府,部有持官府短长者,得其名,悉置于法。
崇祯四年,为河南巡抚吴光义纠劾不职,罢归。
墓在江夏县黄鹤里白珠山
周延儒明末 1593 — 1644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吏部刘宗周都察院范景文工部倪元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太师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陈燕翼明末 1594 — 1647
维基
陈燕翼(1594—1647)字仲谋号醴原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福建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令程乡县性恬澹,抑暴恤弱,有古循吏风。
建五忠祠及铁汉楼,以示景仰往哲之意,士民咸爱戴之,称为陈菩萨
行取,擢工科给事中,弹劾黄澍等守汴冒赏,言词愤切,几陷不测,尚书郑三俊疏救之。
南明弘光年间琉球册封使, 旋至闽而明亡,未成行。
隆武年间曾任吏部给事中
南明史学者朱希祖考證,或为《思文大纪》作者。
鼎革后削发为僧归隐雪峰山
后迁至连江县马鼻广化寺(现名月峰寺)筑小居名曰报慈。
留像于广化寺中。
徐世荫明末
维基
徐世荫字尔绳号竹孙浙江开化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
初授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应对王府繁杂需求,有条不紊。
屯卫军多有冒滥,尚书郑三俊计划整治,结果军兵围攻官署,徐世荫单骑前往解围。
历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凤阳府知府,任内多有惠政。
不久改常州兵备道,再升福建按察使
闽民患病多求神佑,徐世荫捐俸创办药局,救治病人。
崇祯十年(1637年)福建教案爆发,徐世荫福州府知府查禁天主教,驱逐教士。
历升河南布政使、安庐巡抚
请归养,在开化乡居不出。
冯师孔明末清初 ? — 1643
维基
冯师孔(?
—1643年),字景鲁开封府原武县人明朝进士、官员。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恤刑陕西,释疑狱百八十人。
天启初,出为真定府知府,迁井陉兵备副使,忧归。
崇祯二年,起临巩兵备,改固原,再以忧归。
服阕,起怀来兵备副使,移密云。
忤镇守中官邓希诏。
希诏摭他事劾之,下吏,削籍归。
十五年诏举边才,用荐起故官,监通州军。
明年,举天下贤能方面官,郑三俊师孔
六月,擢右佥都御史,代蔡官治巡抚陕西,调兵食,趣总督孙传庭出关。
李自成将自淅川龙车寨间道入陕西
传庭闻之,令师孔四川甘肃兵驻商、雒为掎角,而师孔趣战。
无何,官军败绩于南阳,贼遂乘胜破潼关,大队长驱,势如破竹。
师孔整众守西安,人或咎师孔趣师致败也。
贼至,守将王根子开门入之。
十月十一日,城陷,师孔投井死。
同死者,按察使黄絅长安知县吴从义,秦府长史尚絅指挥尔达
周镳明末 ? — 1645
维基
周镳(?
—1645年),字仲驭南直隶金坛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因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授南京礼部主事
上疏极论内臣、言官二事,言辞激烈,被崇祯帝怒斥为民,从此名闻天下。
崇祯十五年(1642年),起为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倚重所倚。
但其为人好名,文过饰非,被给事中韩如愈弹劾罢归。
福王南京即位,改元弘光
不久得罪马士英阮大铖,被下诏狱,勒令自尽。
廖国遴
维基
廖国遴(16世纪—17世纪),字孟符湖广长沙府长沙县人
廖国遴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授扬州推官,向抚按纠察宦官杨显名恶行,令对方收敛。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主应天乡试,堪称得士。
不久调任保定府,修缮被破坏的城墙、筹集粮饷赈灾煮粥救活饥民。
升任户科给事中,推荐刘宗周郑三俊熊开元,上陈的奏疏都获颁行;熊开元廷劾周延儒周延儒以事牵廖国遴,诬陷他入狱。
崇祯十七年(1644年)获释,北京城破后南归,被大西将领李定国责骂误公怀私,遇害而死。
陈子龙明末 1608 — 1647
维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青浦县籍。
陈子龙由祖母抚养长大,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参加童子试。
崇祯元年(1628)与湖广宝庆府邵阳县知县张轨端之女结婚。
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庚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出任广东惠州府推官
官至南京兵科给事中
福王南京即位,子龙上防守要策,请召还前吏部尚书郑三俊,朝廷不听,隔年二月,以奉养父母为由离开朝廷。
后出家,法名信衷
屡次起兵抗清,后联络太湖反清武装,图谋起事,最终兵败逃亡。
夏之旭自杀后,陈子龙到密友侯岐曾的仆人刘驯家里躲避,又逃至其婿昆山顾天逵兄弟处。
不久在吴县潭山顾天逵祖墓被操江都御史陈锦所逮捕,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6月15日夜间,在登船前往江宁的途中穿过跨塘桥时,陈子龙挣断镣铐,投河自杀死,被割下首级,抛尸河中。
陈子龙学生们捞其遗体,将其安葬于陈氏坟地。
乾隆间追谥忠裕
黄云师明至南明
维基
黄云师(?
—17世纪),字雷岸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今九江市)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黄云师诸生黄学诗的孙子,父亲黄开先专门研究经学;他自己则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乡试举人,到十三年(1640年)进士,历任吏科、户科给事中,弹劾傅永淳颠倒选法,非常失职。
范复粹成为首辅,他上疏说首辅需要有才识度三者。
复粹怨恨请罢,他则调任兵科。
之后他曾抗疏考核京卿,理据详细切实,得郑三俊重视;又负责催收湖广广东粮饷,提出免去郧阳襄阳两地积欠的三十六万石粮饷。
弘光帝继位,黄云师依次转官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大理右丞隆武帝时,升任右少卿,到九江瑞州饶州等地募兵及恢复,再升为大理寺卿
事败后,他住在莲花峰,不接受清朝徵召,闭门著书,七十七岁时去世。
罗万杰明末 1613 — 1680
全粤诗·卷六五一
罗万杰(一六一三 — 一六八〇),字贞卿号庸庵
揭阳人
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
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
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
冢宰郑三俊澄清吏政,力荐其诚实不阿,破格畀以选事,在职一年,丁内艰归。
值岁祲,倡富户出谷平粜,全活甚众。
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
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
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
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
有《瞻六堂集》。
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余日新明末清初 ? — 1658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路迈
维基
路迈(?
—17世纪),字子就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三丘乡人。
路迈年少和弟弟路遴读书,期望报答父母,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次年(1634年)联捷进士,获授诸暨知县,升任礼部郎中,再转为吏部员外郎
吏部尚书郑三俊知道他清廉谨慎,委派重任给他,他说:「掌计是重任,也是膻局,稍有不慎就会声名狼藉。
我双亲年事已高,归养避开吧。
」因此告归,在家居赋诗自娱。
清朝入关,路迈因事牵连入狱,获顺治帝放归,在家去世,有《明心录》、《梦馀诗草》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