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僧明中清 1711 — 1768年二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明中字大恒一字烎虚
原名演中,后得法于无阂永觉,始从玉琳支派,易演为明。
姓施氏桐乡人也。
七岁薙染于秀水楞严寺,其师早世。
太师含明读内典外籍,过目不忘,颖悟非凡儿所及。
清雍正十二年,受皇戒于京师法源寺
世宗耆年,潜心释氏,宏度千僧,留选二十二人侍讲佛楼,明中与焉。
复于二十二人选得四人,明中又与焉。
命住吉祥苑池南,参究禅学。
万几之暇日,必一至讨论课程,训谕翔切,于明中尤笃恩赐,手敕数千言发挥本地光明,及杖、钵、如意、法帖诸物。
未三岁,龙驭上宾。
高宗御极,始各还本籍。
乾隆四年,受法于永觉
六年,主席西湖圣因寺,寺为圣祖行宫,百寮肃谒,绣岭屏围,花堤带绕,规模崇焕,冠于诸刹。
众仰清望,檀施云集,禅侣日臻,常数百人。
住持十载,香积无缺,山阴道俗。
介邑侯舒瞻请驻锡乾峰寺,智杖暂临,旋归湖上,移主上天竺
此间香市,盛于补陀,僧伽所欣羡。
明中为大吏所引重,清操弥励,纤尘不染。
十六年春三月,翠华南幸,驻跸寺,御制七言,命明中赓和,日未移晷,恭进一律,并南巡颂十八首,册皆留览。
及法驾重临,从容奏称曰:“三竺有上中下者,本土人习称,恳肇锡嘉名,以光青简。
”竟邀俞允,赐额“法喜寺”。
宸眷俯肯,天章下贲。
是岁冬,皇太后万寿,赐如意一柄。
二十二年,移住净慈,会高宗重游江南赐紫
二十七年,圣驾三巡,复赐紫,御书“片石孤云”联语。
三十年,驾幸净慈,三次赐紫,御制诗一首,刋石寺
云汉昭回,照耀山谷,前所未觏。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一日示寂,年五十八,腊五十一。
其辞世偈有“披蓑赤脚千峰去,不问芦塘旧钓舟”之语。
得法弟子六人,为建塔慧日峰下。
杭世骏为之铭,具山志。
所著《语录》上下卷,诗集三卷。
明中天性冲夷,耻与物迕。
瓶拂萧然,犍椎不设,而戒律精严,道风秀出。
禅馀为诗,性海游泳,了自忘机。
间涉绘事,妙参三昧,得其片楮,咸知宝贵
晋有林远,唐惟禅月,反覆比儗,庶几彷佛云尔。
释永光清末民国初 1860 — 1924
碧湖集·刘善泽序
吾湘多高僧,唐以来,南岳石霜沩山、道吾、药山云岩,尊宿相望,惟阐禅宗,独齐己以诗鸣于乾宁龙德之间
三唐缁流诗集传者,齐己如皎然、贯休辈可指数也。
《四库提要》称齐已五言律诗风格独遒,有大历以还遗意。
予读《白莲集》,睪然想见其人,以不并时为憾。
及予得交海印上人,则深引为幸,以为今之齐己也。
海印益阳,习儒业,与齐己同。
幼祝发,长而历名山亦同。
晚值革除,运丁百六,惓惓有所思亦同。
其耽吟咏,与士大夫游,亦莫不同。
此意予为海印言之,为之愀然。
而天下后世之不知海印者,以知齐己者知之,不必泥其为齐已为海印可也。
国变后,海印续倡碧湖诗社于会春园遗址,旧志所谓碧浪湖者,葺舍数椽。
人多河汾之俦,社则月泉之比。
以予沉冥孤往,相招㞚㞏其中,沆瀣之投,殆逾夙分。
每制一章半偈,必示予推敲而后快。
自后行迈羁旅,时获与俱。
其诗虽不必袭前贤之迹,以篇句相高,而自有其所以为诗者。
故五律攀王、孟,七绝亦追大历诸子,皆出于机杼之自然,斯又疑齐己未逮者矣。
钟伯敬齐己诗有一种高浑灵妙之气翼其心手,予于海印亦云然。
顷者西山逸士为订遗稿付剞劂,书来督序,盖去海印之没且十稘矣。
回忆湖社之雅,旷若隔世。
曩日俦侣,经乱离老死,存无二三,予亦不复自放于诗。
海印之诗之卓尔可传,则终有不能泯灭如齐己者在。
要其性情意趣、悲欢歌哭,非诗何以传海印哉。
其传不传,海印无容心,后死者固不得不尸其传之之责也。
抑予夷考齐己生平,与司空图缔交尤挚。
海印可拟齐己,予虽不敢拟表圣,而襟契之深,则无不及。
即阳九之厄,似又过之,是不能不重发予愧,增予喟! 壬申孟春刘善泽谨序于长沙天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