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秦鉽清 1621 — 1687
维基
秦鉽(1621年—1687年)字克绳江南省常州府无锡(今属江苏省)人。
其善于文书,书法自成一体。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会元、探花
殿试后,顺治帝阅卷时,对读卷官傅以渐说,“这肯定是秦鉽的试卷,我知道他的书法。
”拆卷的时候果然如此。
顺治帝非常高兴,召见其并赐袍服,后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
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会试同考官,选拔出大学士李天馥等人。
后出任广东布政使司参议,分守雷州,官至江西按察使
卒年六十七岁。
王士禛清 1634年8月26日 — 1711年5月11日
渔洋续诗集·原序七
吾师宫詹学士新城王公次其辛亥以后诗十有六卷,曰《渔洋山人续稿》,其门下士刻之吴中将成,公以示言,而命之序。
言惟公之于诗,既已寝息乎三唐两宋之间,而輘轹六朝、追踪汉魏矣。
二十年来,渔洋山人一集,士之好称诗者莫不家有其书。
言何人,更敢以言先之?
然尝闻之宋潜溪曰:「诗非易易也,必天赋超逸之才,加以稽古之勤、良师友琢磨之切,而朝吟夕课,以验其浅深,登山临水,以博其情趣。
五美云备,然后可以言诗。
」今观于公,宁有一之或缺乎?
公天姿秀拔,一切嵬琐解果之习不以屑于怀。
自幼承家庭之传,其于诸经百家言,穷日夜钻研之,虽饥渴之于饮食,无以易也。
所居琅琊渤海之乡,所游北而燕赵、南而吴楚之地,犹以为未极乎周览,则西溯黄河,登二华,纵目于剑阁、云栈之险,历蜀都夔门,浮江汉而下焉。
其经行之处,必与魁人杰士班荆赠缟,以上下其议论。
其间能诗之家,若今左都御史陈公说岩吏部侍郎李公容斋翰林编修汪公钝庵,及故礼部尚书叶公讱庵四川按察使宋公荔裳翰林侍读施公愚山,其尤著者。
盖公自释褐,且三十年于兹,其吟咏之功,远思冥索,未尝以旦夕间,而后能致此篇什之多也。
虽然,今日贵人何限?
其为负绝异之姿、矜博洽之富者,宁不可与公等比?
而纵情饮博、流连于亲朋之座者去其半,溺志荣膴、驰逐于之列者又去其半,方寸几何,其精神既有所注,则思路发挥之处自不能远出于人,此理势之必然者。
自公掌太学,三四年来,言见其趋朝入署之外,未尝出邸门一步;捉鼻鼓膝,时唯作呜呜声,无论一辈徵逐之事。
非其所好,即廷推屡及,而得与不得亦皆漠然听之。
是公之刊落声华、律己于宁静,实有贯五美而为之根柢者,宜乎拔起流俗、卓然成其为一家之诗也。
然则士苟不以宁静自处,即使五美略具,犹未足尽诗之能事,况一无所操,而欲与公并驱风雅,庸有当乎?
言质本疏庸,又处海滨广斥之区,无可以激发其志气。
少虽学文于梨洲先生,而未究其业,辄弃之北游。
以公艺林宗匠,幸获洒扫其门,而黾勉公事之馀,日唯鬻手以给食,不暇从公竟学诗之愿。
因读公诗集,俯仰今昔,尤滋愧焉。
康熙甲子十月,鄞受业门人万言谨序。
李孚青清 1664 — 17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4—? 【介绍】: 安徽合肥人字丹壑
李天馥子。
康熙十八年进士,官编修
时仅十六岁。
年未满四十而卒。
有《野香亭集》。
清诗别裁集
字丹壑江南合肥人
文定公天馥子。
康熙己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著有《野香亭集》。
丹壑十六岁馆选,人以黑头公目之,惜未四十辞世,故流传诗篇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