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清朝
聂际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山东长山人号松岩
诸生
笃志好学。
通六书,尤擅长篆刻,然不轻为人奏刀。
所刻印章为纪昀赞赏。
有《司空表圣诗品印谱》。
纪迈宜
纪迈宜字偲亭文安人
康熙甲午举人,官泰安知州
有《俭重堂集》。
纪晓岚曰:“吾宗文安一派,衣冠科第甲畿辅。
文章淹雅,承其家学,与当代作者颉颃。
偲亭伯父,平生性笃至,寄托遥深。
其诗上薄《风》、《骚》,下躏宋、元,无不一一闯其奥。
而空肠得酒,芒角横生,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于东坡居士为最近。”
卢见曾清 1690 — 1768
维基
卢见曾(1690年—1768年11月7日)字抱孙号澹园又号雅雨山人
山东德州人
康熙末进士乾隆间累官两淮盐运使
因亏空牵连,下狱身死。
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
卢见曾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形貌矮瘦,人谓之矮卢。
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五十年举人康熙六十年中礼部试,赐进士出身,授四川洪雅县知县,当时地瘠民贫,税目繁多,见曾“除杂派,清积牍,一以俭勤为治”。
雍正九年(1731年)补官江南亳州蒙城知县,并协理州务;不久又授六安州知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任江宁府知府历官所至,多建书院。
乾隆元年(1736年)初任两淮盐运使乾隆五年(1740年)五月,“被参一十七款,共诬赃银一千六十两”,获罪远戍,往塞外军台效力,谪戍塞外开始研究《易经》,他说:“余年五十有一,远投塞外,始学《》。
乾隆九年召还。
乾隆九年滦州知州十年永平府知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任两淮盐运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告老还乡。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淮盐政尤拔世索贿未遂,于是举发盐政严重亏空,谕旨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详悉清查,盐政高恒普福等皆得罪,卢见曾因曾长期任两淮盐运使亦被牵连下狱,待秋后处决,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1768年11月7日),卒于苏州狱中。
此案中,卢见亲家纪昀纪晓岚)曾私自告密,乾隆命大学士刘统勋吏部尚书托恩多、侍郎英廉三人调查,纪昀因此受牵连。
姜炳璋清 1709 — 1786
维基
姜炳璋(1709年—1786年)字石贞号白岩浙江象山丹城横十字巷人,清代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姜桂萼,以孝闻乡里。
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月初三日,十岁能文,十六岁补博士弟子员
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举人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学政雷鋐以“浙东一学者”荐于朝。
明年选拔为象山第一名拔贡。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进士,因其貌不扬而未授官,居乡候选十年,乾隆二十九年始授四川石泉(今北川知县
任石泉知县时,村民不知种水稻,以荞麦为粮。
任内教导居村民种植水稻。
钱大昕纪昀等称“八彦”。
卒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著有著有《周易通旨》八卷、《禹贡言贞言错辨》一卷、《诗序广义》二十四卷、《诗经提纲》一卷、《周礼提纲》一卷、《枟弓钺》一卷、《读左补义》五十卷、《八分隶楷考》一卷、《三朝百官志》六卷、《历朝纪元考》一卷、《两汉总论》一卷、《范香溪年谱》一卷、《姜忠肃祠堂志》二卷,《尊行日记》四十八卷、《尊乡集》四卷、《古诗忆》一卷、《玉溪生诗解》四卷、《白岩山人诗文集》四卷、《兰江晤语》一卷、《鄮风》一卷、《霜鸿留影集》一卷、《栾栾草》一卷、《鸣榔纪剩》一卷等。
董元度
维基
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县人
清朝诗人,政治人物。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知县,又改山东东昌府教授
纪昀交好。
工诗,有《旧雨草堂集》。
李绶清 1713 — 1791
维基
李绶(1712年—1791年)清朝官员,字佩廷号杏浦,又别号竹溪
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
李绶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曾任奉天府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西巡抚乾隆四十九年四月湖南巡抚乾隆四十九年七月湖北巡抚乾隆五十二年二月甲辰1787年3月24日)由工部左侍郎转任左都御史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戊戌1791年2月25日)在左都御史任上卒。
好读书,作诗千余首,文章也具有法度。
2005年北京发现李绶墓志,由刘墉纪昀董诰三人合作。
李绶孙李熉娶兵部尚书戴联奎之女。
纪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直隶献县人字懋园
纪昀兄。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内阁中书舍人
父疾,乞假归,不复出。
治《毛诗》,能杂引郑笺、孔疏及诸儒之说,加以阐发。
有《毛诗广义》、《养知录》。
李中简清 1721 — 17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直隶任丘人字廉衣号子静一号文园
乾隆十三年进士,授编修
侍讲学士提督山东学政
工诗文,在翰林朱筠兄弟及纪昀齐名。
有《嘉树轩诗集》、《赋颂》、《杂体文》等。
维基
李中简(1721年—1781年)字廉衣一字子敬号文园直隶任丘县长丰镇西郝村人。
文学家
少受知于督学钱陈群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式戊辰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累迁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先后提督山东云南学政
边连宝纪昀戈涛刘炳戈岱边继祖并称“瀛州七子”。
以挂吏议罢官。
庄培因清 1723 — 1759
维基
庄培因(1723年—1759年)字本淳江苏武进人,乾隆朝状元
雍正状元彭启丰的女婿。
乾隆十年榜眼庄存与之弟。
乾隆六年(1741年)庄培因举人分考中书,入军机房办事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状元(同期进士纪晓岚)授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授侍讲学士
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福建学政
同年奔父丧回乡,不久因悲伤过度去世。
著《虚一斋集》。
王昶清 1724年11月12日 — 1806
维基
王昶(1724年—1806年)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
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
学者。
祖籍浙江兰溪,明季迁至朱家角定居。
王昶早年广交海内诗人,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升之曹仁虎、王文莲并称「吴中七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归入选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王昶获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爆发卢见曾案,卢见曾因受贿一万六千两被抄家,王昶转告纪昀,使卢家得以藏匿资财,仅抄出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
乾隆得知此事,下令严查卢见曾寄顿赀财一案。
刘统勋审问卢见曾之子卢瑛及孙卢荫恩,乃供出预通信息之纪昀、黄骏昌及徐步云
当时云南边境战乱,王昶之座师即当时云贵总督阿桂之父阿克敦王昶阿桂保奏,随其远征缅甸。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阿桂入川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平定大小金川后,功任吏部员外郎,在随军岁月著有《征缅纪闻》和《征缅纪略》。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通政副史升大理寺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左副都御史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江西按察使,同年免职。
官至刑部右侍郎
钱大昕清 1728 — 1804
词学图录
钱大昕(1728-1804) 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
史学家、汉学家,诗人。
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
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
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弘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官内阁中书
十九年,中进士
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十二子书。
参与编修热河》,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
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二千人。
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后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
四十年,居丧归里,引疾不仕。
以治经法治史,自《史记》、《汉书》,迄《金史》、《》,一一校勘,详为考证。
又善书。
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史拾遗》、《诸史拾遗》、《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后世辑为《潜研堂丛书》。
侍朝清 1729 — 1777
维基
侍朝(1729年—1777年)字鹭传又字鹭川号补堂江苏泰州人乾隆庚辰进士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国子监监丞,后征为四库全书总校,改翰林院庶吉士,为人正直不阿,通经史之学,工诗文。
金兆燕任大椿袁枚纪昀等有诗文来往。
学生章学诚乾隆戊戌进士清代文学家、思想家。
金士松清 1730 — 1800
维基
金士松(1730年—1800年)字亭立号听涛江苏吴江人,寄籍宛平(今属北京)
雍正七年(1730年)出生,少时家贫,随父金翁外出读书。
顺天乡试后,改归原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侍读广东学政顺天学政礼部侍郎等职。
官至兵部尚书
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卒。
谥文简纪昀为其撰墓志铭。
弟为金学诗
彭元瑞清 1731 — 1803
维基
彭元瑞(1731年—1803年)字掌仍号芸楣江西南昌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任礼、兵、工三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每次遇见民间水旱疾苦,一定反复具陈,甚至于痛哭。
乾隆常笑他:“汝又来为百姓哭矣!
彭元瑞博学强记,善对楹联,时有令誉。
彭元瑞身居纪晓岚门下的第一把交椅。
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彭元瑞是十位副总裁之一。
乾隆称其与蒋士铨为“江右两名士”。
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武英殿校录缺出,彭元瑞替女婿饶文震咨送,引起诸生不满;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彭元瑞之侄彭良馵为子贿买吏员执照,事发,良馵以家有老母求饶,彭元瑞替其容隐。
先后被御史初彭龄张鹏展参奏,遭革职,日后客居怀庆
嘉庆八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勤
陆锡熊清 1734 — 1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4—1792 【介绍】: 江苏上海人字健男一字耳山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
以献赋召试赐内阁中书舍人,累官至左副都御史
纪昀同负总纂《四库提要》之责,与编《通鉴辑览》、《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录》、《河防纪略》等。
晚年留心经济之学,通知古今水利、兵刑、食货等事。
有《宝奎堂文集》、《篁村诗钞》等。
维基
陆锡熊(1734年—1792年)字健男号耳山晚号淞南老人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进士出身
陆深从七世孙。
其父陆秉笏。
博学强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
后与纪昀孙士毅陆费墀同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官至左副都御史,出督福建学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廷发现《四库全书》中有诋毁朝廷字句的书籍,乾隆帝大怒,令陆锡熊纪昀负责重新修正,并由两人分摊费用。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月,时陆锡熊已心力交瘁,最终死于重校东北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路上。
编有《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录》等书。
余廷灿清 1735 — 1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35—1798 【介绍】: 湖南长沙人字卿雯号存吾
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检讨,充《三通》馆纂修,以母老辞官归。
家贫,不苟取与。
于天文律历句股六书等学,均能贯通,与纪昀戴震相切磋。
有《存吾文集》。
维基
余廷灿(1729年—1798年)字卿雯号存吾湖南省长沙府长沙县(今长沙市)人。
清朝翰林、作家、数学家。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第三甲第三十七名同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充三礼馆纂修官
以母亲年纪八十,乞求解职返乡供养;母殁,居丧只喝粥、睡草席,遇到暴雨,雨水打入守丧草房,地泥泞,家人送去木板也不接受。
嘉庆三年(1798年)卒,年七十。
余廷灿学问通经史、诸子百家、天象经纬、几何勾股、律吕音韵,都能探取精义,曾与休宁戴震河间纪昀互相切磋。
晚年主掌溓溪、石鼓、騄江、城南书院,教育以兼通、宋为宗旨。
著有《存吾文集》四卷、《贻谷草堂诗集》一卷。
任大椿清 1738 — 1789
维基
任大椿(1738年—1789年)字幼植又字子田
江苏兴化人
清朝官员、学者。
扬州学派前期代表人物。
任陈晋之孙。
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八岁能诗,尤长于三《》注疏、六书训诂,长大后很得王鸣盛的赏识。
工于诗,诗句“无言便是别时泪,小坐强于去后书”、“放船归思减,久客别人难”为袁枚所激赏。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大椿中式庚辰恩科第六名举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式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礼部主事,“惟键户读书,不肯谒权贵”。
故而浮沉郎署,不入词馆。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载道:有清开国以来,二甲第一名进士,不入词馆者仅三人,任大椿居其一。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不久历升员外郎、迁郎中
戴震称赞“好学深思如幼植,诚震所想见其人不可得者”。
晚年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得授陕西道监察御史、仕途偃蹇。
一个月后病卒。
家甚贫,其弟售其藏书后得以归葬。
好辑佚,经常带病操劳。
祥庆清 1739 — ?
维基
祥庆(1739年—?
),孙氏,字素云号厚斋,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常德常英管领下)。
杭州织造孙文成之孙、两淮盐政普福之子。
进士出身
乾隆己未年乾隆四年(1739)八月初四日生(齿录错记成雍正己未年雍正朝没有己未年),正黄旗汉军监生。
乾隆二十五年顺天乡试举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进士(时隶内务府正黄旗包衣花尚佐领下,载《钦定八旗通志:进士》卷104;花尚阿曾任内务府正黄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一管领,该管领系康熙二十四年(1685)分立,据《钦定八旗通志》),翰林散馆授编修
乾隆五十三年,任江西乡副考官;四十九年、五十四年两任会试同考官
乾隆末历官吏部考功司、验封司主事员外郎郎中
嘉庆朝初,外放福建兴化府知府嘉庆二年(1797年)接替安汛,嘉庆五年奏折称祥庆年逾六旬,病解回旗,由扎隆阿接任)。
任《四库全书》督催官。
祥庆洪亮吉房师之一,祥庆阮葵生翁方纲(见《复初斋诗文集》里雨寄怀谢蕴山祥厚李敬堂)、钱陈群翁方纲作陪赵鹿泉赵佑大理祥厚斋(祥庆吏部宴集百花洲钱宫傅(钱陈群)韵二首)、赵佑长闱(李氏,字迈仁,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李氏李延禧、舒贵家族,见(李)长闱《挹录轩诗稿》里有作次韵祥厚太守)、顾宗泰(《月满楼诗集》出守江南祥厚斋韵)、纪晓岚(《纪晓岚全传》提及洪亮吉房师祥庆纪晓岚)、黄文旸(见《埽垢山房诗钞祥厚斋赋绝句四首) 等有交集。
德生清 1750 — 1817
维基
德生(1750年—1817年)字载之体仁荟斋号厚圃垕圃别号葆光主人,邱氏,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旧称襄平)。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画。
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举人(与胞兄福庆顺天乡试同榜,时隶内务府正黄旗第五参领第二旗鼓佐领杨作新下,据《钦定八旗通志》科举;杨作新系内务府镶黄旗汉军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宜振高祖),四十三年(1778)戊戌进士(隶内务府正黄旗佐领杨作新下)。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提调官兵部主事
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乾隆四十六年山东兖州府知府嘉庆三年登州府知府嘉庆五年济南府知府六年七年两次护理济东泰武临道;升山东兖沂曹济道
嘉庆七年(1802)因事(被裁审理嘉庆年金乡冒考案失当)谪戍乌鲁木齐
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贵州乡试主考官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进士翁方纲德生的《寒香课子图》题诗《厚圃侍御以其先人寒香课子图属题》:“……琅琅交诵声,穿出寒林翠。
寒香在根干,所养深以粹。
……一椽鼓箧地,一掬思亲泪”(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进士纪昀为该图题诗《德厚圃侍御尊甫寒香课子图》:“……谁知料峭寒侵骨,尚把遗经自课儿。
何必燕山窦十郎,五枝丹桂一时芳。
弟兄父子相诗友,也抵三苏共一堂”(载纪昀纪文达公全集:诗卷十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进士金士松为该图题诗《为德荟斋侍御生题其尊人寒香课子图照》:“……兀傲几枝斜映雪,清芬尤记过庭时。
……记取香从寒后发,德门遗泽卷中传”(载金士松《乔羽书巢诗集:外集卷四》)。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探花刘凤诰为该图题诗《为德垕圃前辈题寒香课读图》(载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八)。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进士陶澍嘉庆二十年(1815)乙亥为该图题诗《寒香课子图为垕圃太守德生作》:“百本环屋数楹,暗香深处读书声。
餐余雪蕊清官味(注:尊翁曾官于杭),谱入灯花课子情……君家世有承恩树,不袭淩寒两到名”(载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53)。
此外,进士书法家刘墉 (清朝)亦曾题诗《寒香课子图》(载《刘文清公遗集》卷13)。
担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复校官,详校《四库全书》本(冯惟讷辑《古诗纪》156卷、《集礼》,覆堪(审核)《四库全书》本《江南通志》、《江西通志》、《云南通志》(鄂尔泰督修)、《广东通志》(郝玉麟督修),与内务府正黄旗蒙古进士法式善共同担任《四库全书》本满文版《御制翻译易经》的覆堪(审核)。
曾游访湖南桃源县桃花源,绘《桃源图》,作《游桃源洞记》(载胡焯桃花源志略》、胡凤丹桃花源志》),其子景星 (道光进士)后两任桃源县知县
嘉庆五年(1800)山东邹平县知县李琼林(字西圃乾隆中举人,修嘉庆八年刻本《邹平县志》十八卷)祥报济南府知府德生关于西汉经学家伏生墓祠现状(载《邹平县志》,1836)。
嘉庆七年,重修济南府乡贤祠题名碑、府学名宦祠题名碑。
曾收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进士、画家余集 (清朝)的《腊梅山茶轴》(上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垕圃”收藏印,据《傅熹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笔记》)。
景星 (道光进士)作《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垕圃府君年谱》(又名《垕圃德生)年谱》一卷,载《贩书偶记续编》)。
伊秉绶清 1754 — 1815
词学图录
伊秉绶(1754-1815) 号墨卿默庵
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
大学士朱圭纪晓岚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刘墉为师习书。
乾隆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1799)出任广东惠州知府,后为扬州知府
以廉吏善政著。
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别,后扬州人建"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
善书画篆刻,工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