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清诗别裁集
字孔传,山东临朐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毅。○文毅力荐魏环极为名臣,在阁不诡随,不矫激。诗以雅正为主,不争长于字句之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92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绛州人,字宪公,自号冰壑居士。布衣,明末曾应试,入清闭门不出。终身读《四书》不辍。魏象枢嘱地方官礼聘讲学,终不应。有《学庸澹言》、《朱陆同异辨》等。
清诗别裁集
字石生,直隶柏乡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补谥文毅。著有《兼济堂集》。国朝诸大典半属文毅奏议所定。学宗朱子,著有《约言录》、《知统录》诸书,风节侃侃,时称二魏,谓公及敏果公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若侯,号龙怀,一字弱侯。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间荐授国史院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历工、户科。与魏象枢并以敢言称,时号姚魏。康熙间官至刑部尚书。卒谥端恪。有《姚端恪公诗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城人,字子益,号东谷。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清初入翰林,官至刑部尚书。五十九岁致仕。去官后杜门却扫,名所居为“归庸斋”,以宋朱熹、明薛瑄之学说训其子弟,又十余年而卒。有《东谷集》、《桑榆集》等。
维基
许三礼(1625年—1691年),字典三,号酉山,河南安阳人。清初政治人物。早年师从孙奇逢,读书于林虑山中。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进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赴北京,与魏象枢、叶方蔼有往来,官海宁县知县。康熙十五年(1676年),礼聘黄宗羲至海宁讲学。主持纂修了《海宁县志》。黄宗羲称之“举循吏第一”。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考授御史。康熙二十三年七月,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先后掌山东道事、江南道事。康熙二十七年(1684年)三月,提督四译馆、任太常寺少卿。七月,转任大理寺少卿。十二月,迁顺天府府尹。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上疏弹劾刑部尚书徐乾学纵子贪赃受贿。康熙三十年(1691年)正月初九日病逝京师,葬安阳县西之灵药。
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平湖人。居泖上。少食贫,授徒以给。专意圣贤之学,而一折衷于朱子。康熙庚戌进士,授嘉定知县。邑剧难治,以德化之,讼者无不感泣去。吴下侈靡风为一变。寻以盗案落职,后总宪魏象枢举廉吏十人,陇其与焉。有旨,复原官,补灵寿。庚午,上谕举科道员,九卿荐之,擢四川道御史。罢归,屏迹村舍,布衣蔬食,泰如也。越数年而没。
维基
田喜𩄢(1633年—1695年),字子湄,号望西。山西省大同府马邑县(今属朔州市朔城区)人。丰神俊逸,气度閒雅。顺治八年(1651年),中式辛卯科山西乡试举人,年仅十九岁。十八年(1661年)中式辛丑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三甲第十二名同进士出身。六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康熙五年(1666年)九月,散馆,授内三院检讨。历官国子监司业、司经局洗马。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上元节,与群臣共同赋和御制诗九十三韵,作「罘罳流影耀璧珰」句。二十二年(1683年)正月,以司经局洗马充任《太宗文皇帝圣训》、《世祖章皇帝圣训》纂修官。后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初六日,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兼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升詹事府少詹事。二十九年(1690年)三月二十一日,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三十年(1691年)正月二十四日,因母梁太夫人卒,丁母忧去职回籍。过度悲伤,哀毁骨立。三十三年(1694年)服阙,三月二十八日,补任原官。闰五月十四日,因病休致获准。三十四年(1695年)病卒,年六十三岁。七月二十五日,上谕赐祭葬。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途经山西马邑,绅民迎驾,康熙帝勒马询问谁是田学士之子、兄弟几人、有无授职诸子,康熙帝聆听奏报并见到田喜𩄢儿子后对侍卫说:「若面庞何逼肖其父!」田喜𩄢在还是举人之时,与同窗戚友交情隆厚,之后任官翰林时曾以省侍母亲请假回乡,接见老友,执手叙旧,毫无倨傲之态;不吝解囊帮助长年科考落第的昔日贫贱之交;乡民有因饥荒卖身旗下为奴者,田喜𩄢出资赎回,并赠路费让其返回马邑;康熙二十二年山西地震,马邑城墙崩塌,慷慨捐出俸银资助城工。乡人感叹,若更长寿,其事业可与王家屏、魏象枢并列大同之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1689
【介绍】:
清湖广荆门州人,字于常,号荆湖。顺治十八年进士,官咸宁知县,擢商州知州,以均徭役为先务。迁刑部员外郎,持正不阿,尚书魏象枢极称之。官至太仆寺少卿。
维基
刘霦(1621年5月20日—17世纪),字潜夫,号玺楚,北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渡口村人。刘霦个性孝友,为诸生时孝顺侍奉双亲得欢心,是顺治二年(1645年)的举人,三年(1646年)成进士,先在吏部观政,后获授武陟知县,勤于安抚经历战乱的平民,又打通河水以救旱灾,改任文县知县,重修地方文庙、拆毁淫祠觉醒愚民,表彰灵石以开乡试,立八比法宽限期劝输,同时增补县志,广集生童给予食廪,按时教学,使当地文风变改,又改建阴平桥、设置建靖江楼控制番民;文县土地贫瘠,他到任后劝喻务农、教种庄稼,到丰年时则上请免除屯卫逃亡的户口,代缴积欠钱粮。之后刘霦升任随州知州,除却荒粮、讨平流寇,请求豁免军需二十万以安定随州民众,于成龙称赞他实心实政,不久他入朝任职礼部员外郎,康熙十五年(1676年)会试正值三藩之乱,云南、贵州士子到京赴考,同僚以为有伪打算拒绝,他却让两地举人入场;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自工部郎中外转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谢绝请托,提拔才俊不遗馀力,而未能中举者均解囊给与援例,三次乡会试担任同考官,并担任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武乡试正考官,人们皆知他有藻鉴之识。刘霦生平外和内刚,老成持重,同乡李霨、魏象枢皆称为畏友,辞官回乡后谦逊有礼,持家俭朴、恬静耿介,不再出现在公庭,又乐善好施,和睦宗族、周济贫者,三次出粟赈灾于所,又在东边渡口村聘师教学,仕宦三十八年声誉卓著,家居六年多行善,文县入祀名宦祠,死后高阳县入祀乡贤祠,孙刘楠曾任江南安徽布政使。
维基
宋文运(?—1684年),字开之,直隶南宫县人。清初政治人物。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进士,授山东滋阳县知县,改刑部主事,再迁吏部郎中。为官清正不阿。康熙十八年(1679年),通过魏象枢退荐,擢为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卿、顺天府府尹。累升刑部侍郎。因病乞休,加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端悫。《清史稿》载,康熙帝在其死后许久,仍“谓文选司事要,文运操守声名,无能及之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7—1721
【介绍】:
清山西蔚州人,字无伪,号一斋。魏象枢子。康熙二十一年进士,由内阁中书累官右谕德。熟悉吏治,父巡抚直隶,学诚从行,亦以清廉称。有《魏敏果公(象枢)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