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近现代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序
书》云:「诗言志。
」《鲁论》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教无穷也,如是焉已矣!
古今诗人如恒河沙数,而其诗如是则传,不如是则不传。
夫三代以下,如汉高项羽斛律金皆不学,彼岂以诗人自命?
然而《大风》《垓下》《敕勒》诸歌至今传之,虽李、杜、韩、苏亦为之心折首俯,是何也?
彼得乎《书》《鲁论》言诗之旨也,所谓如是则传也。
若诗人之诗,则冠绝一时者不可多得。
汉魏之际惟陈思魏晋之际惟步兵,终南北朝则陶、谢、鲍、庾而已。
唐以诗取士,诗极盛矣,然卓然大家,入《诗醇》之选者,亦李、杜、白、韩而已,宋则苏、陆,凡六家。
自时厥后,金之遗山元之虞道园明之高青邱何大复称焉,然而降矣。
有明七子,矫而学唐,而世以优孟衣冠讥之,我朝诸家,矫而学宋,世又以优孟衣冠讥之,而诗不甚传,何也?
以彼未尽合乎《书》《鲁论》言诗之旨也,所谓不如是则不传也。
然则诗之传岂易言乎?
读吾睫闇夫子之诗,则实有可传者。
夫子之诗,高则近太白,大则近少陵,特其才气然耳,岂规模哉?
中如《都门秋怀》、如《岭南草》、如《蜘蛛》、如《寄张介夫》、如《忆仲若》、如《折树叹》、如《由水墘晚至后𡑒》、如《感》诸篇,皆逼近汉魏
至于《王母寿》《粤王台》《祷雨龙山》《由碣石卫至金厢汎憩息》《升天行》《醉时歌》《登白云山过安期生遂诣九龙泉祈雨》《西樵吕祖阁》诸作,皆有阅古今、傲风霆之气,则纯乎屈、宋之遗,曾何李、杜、韩、苏之足云?
盖得言志之旨深也。
抑隽又尝受诗于夫子矣。
夫子曰:「吾人一言一行,须有安身立命处,作诗亦然。
孟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不知道者,不足以言诗。
古今诗人如麻,惟陶徵士、浣花、青莲昌黎眉山有然,次则李义山陆放翁元遗山三子之诗,亦能自道其意。
」及退而玩夫子之诗,其本诸安身立命以咏歌者,不可枚举。
乃知夫子以其所得者授隽也,盖得无邪之旨深也。
且夫夫子以名进士郎署改官来粤,历宰诸大邑
每治事,与民语,丁宁委婉,若恐重伤之者,而治盗恒用重典。
常语人曰:「周汉以来,名臣钜儒,论治无不明刑罚者。
然刑罚之本,在于教养。
今吾日取不养、不教之民而诛之,疚心多矣!
」每移任去,父老攀辕截镫,途为之塞,有出涕者。
立德、立功不朽之业大有在,岂区区以立言传哉?
初,隽以刊行是篇请,夫子辞之曰:「古大家诗,多则万篇,少则千篇。
余虽耽诗,存稿仅尔。
而一行作吏,此事遂废,偶有触托,亦不过于马背船唇得之。
我生不辰,衷怀摧怆。
或多急微噍率之音,遽以问世,徒授人以吹索之柄,可乎?
」隽谓:「白诗多,韩诗少,皆大家也。
且白不敌韩,诗岂以多寡论哉?
使所作有失乎《书》《鲁论》《孟子》言诗之旨,虽多,亦奚以为?
」夫子颔之。
隽遂校字以付梓。
吾夫子之诗之所得,述诸简端,以谂后之读睫闇诗者。
庚子腊日,受业张隽谨识。
费墨娟晚清 1869 — 1915年7月24日
二如阁诗集·黄纬序
墨娟者,我邑费担农广文先生之爱女也[1]。
方七岁,攻书史,积十余年,经传皆通,尤长于诗,先生亦乐以诗授之。
岁壬午,余就馆其家[2],乃兄寅生暨诸弟[3]皆及门[4],余亦藉承[5]先生教。
娟年十五,有才名,闺中日事讽咏[6]。
兄嫂绣云甫聘归[7],亦能诗。
于是,二人嗜学一心。
先生博物,拥书万卷,吴楚诸名公时过访[8]焉。
至则无有不赠,赠则无有不和。
数年诗既多,先生笑而汇之成一帙[9],曰:“吾锡汝名[10],署为《二如阁》。
”从兄[11]湘臣茂才、右达、明经素不轻许人诗者,于此稿则尽情击赏[12]。
[1]我邑:我县,即阳新县(旧时谓兴国县)。
邑,旧时县的别称。
费担农:费墨娟之父,名费光业,字敬之,号担农。
广文先生:指费担农先生
广文先生”是旧时对儒学教官或儒雅之士的泛称。
宋敖陶孙《次韵翁伯绍教授》诗:“政思坐上觅佳客,广文先生秀眉宇。
”费担农曾于同治九年例授县候选教谕,故云。
以下凡言“先生”或“广文先生”皆指费担农。
[2]就馆:任教于私塾。
馆,这里指私塾。
[3]乃兄:乃,代词;其,他的。
乃兄,即谓其兄。
红楼梦》第四回:“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十倍。
”暨:连词;与、及。
诸弟:同宗之弟。
《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
韦昭注:“诸弟,同宗之弟。
唐韦应物寒食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4]及门:受业于门下。
语出《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所谓“及门”,本谓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
《元史许谦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 [5]藉承:凭依,继承。
[6]讽咏:诵读吟咏。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 [7]聘归:,才,刚刚。
聘归:古代谓女子出嫁。
宋陆游《雪后寻梅偶得》之一:“定知谪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
” [8]过访:过访,探视访问。
[9]一帙:一本书稿。
明高启荆南唱和集后序》:“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词也。
'” [10]锡汝名:为你赐给书稿一个名字。
锡,通“赐”。
《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署:题记。
《汉书苏建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 [11]从兄:堂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 [12]击赏:击节赞赏。
《旧唐书阎立本传》:“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
” 娟年十八,归张外子坤轩[1],俊逸士也。
琴瑟既调,逮事翁姑,欢心最得[2]。
洎乎高堂已谢,家政独操,抚嗣息,课奴婢[3],内和伯叔之亲,外洁宾朋之馔,相夫子,摒挡一切,俾秩然而就绪[4]。
人静更深,则仍手一卷吟讽,参稽[5]故学识,与年俱进。
坤轩所与游多淹雅[6]著名之士,每因内子能诗欣欣然各有奉赠。
昭仪操人伦之鉴,尚矣[7]。
降若《随园》所纪,闺秀诗才极一时之盛,如叶方伯佩荪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及儿妇皆诗坛飞将也[8]。
娟殆可与媲美与?
惜乎[9]!
[1]外子:丈夫。
旧时夫称妻为内子,妻亦称夫为外子。
费墨娟丈夫名张学譓,幼名翌珍,字昆言,号坤轩。
[2]琴瑟:《诗经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
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逮事翁姑:逮事,侍奉。
翁姑,公婆。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 [3]洎乎高堂已谢:等到公婆谢世。
洎(jì)乎:等到,待及。
嗣息:儿子。
课奴婢:督促、训导奴婢。
宋苏轼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
” [4]相夫子:相,辅助。
夫子,指其丈夫张坤轩。
俾秩然而就绪:俾(bǐ),使。
秩然,秩序井然,整饬貌。
明方孝孺《祭童伯礼》:“孰如吾子,祠庙是虔,岁时烝尝,其仪秩然。
” [5]参稽:参,领悟。
稽,查考。
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 [6]淹雅:犹高雅。
《宋书王微传》:“少陶玄风,淹雅修畅。
” [7]昭仪操人伦之鉴:昭仪,皇帝妃嫔封号之一。
这里指唐代武昭仪,即武则天
人伦之鉴,即人伦鉴识,指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
《梁书丘仲孚列传》:“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武则天昭仪而为皇后继而为皇帝,大行科考,选贤能,立女官,时人许以人伦之鉴。
当时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武则天闻其多才,即召见宫中,试其文才而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奴婢身分,使其掌管宫中诏命,后又命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终使这位才女功成名就。
此句言下叹息墨娟女史生不逢时,没有那样的机遇。
尚矣:那是很久远的事了。
尚,通“上”,久远。
《史记三代世表序》:“五帝三代之记,尚矣。
” [8]降:这里是说到了后来。
降,表示从过去某时起往后算。
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由秦汉以降,未尝言。
”《随园》:指清袁枚随园诗话》。
方伯:这里泛称显贵的官员。
汉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布政使均称“方伯”。
唐韩愈《送许使君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飞将:清袁枚《随园诗话遗补》卷三:“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
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坛飞将也。
”并详引上述诸才女诗,如引叶佩荪先娶夫人周瑛清《甲戌闻捷》:“双眉欲展意犹惊,起听铜钲屋外声。
不惜雕梁驱乳燕,泥金帖子挂题名。
”又引其继娶夫人李含章《夏书》:“午楼风暖试轻纱,语燕声中日未斜。
满地绿阴帘不卷,游丝飞上蜀葵花
”又引女儿《春阴》:“碧窗人起怯春寒,小立闲庭露未干。
墙外杏花阶下草,引人长倚碧阑干。
”又引长媳《春晓》:“翠幕沉沉不上钩,晓来怕看落花稠。
纸窗一线横斜裂,又放春风入画楼。
” [9]殆可与媲美与:此句是说谓墨娟女史和《随园诗话》中提到的乾隆年间的闺秀诗才大概可以比美了吧,可惜出生得晚,她的诗无缘载入很有影响的《随园诗话》。
广文先生癸巳年冬遽赴召玉楼矣,逾年,绣云复兰萎[1]。
嗣是[2],诸作率多恼恨穷愁。
且因乃兄暨弟科名未就[3],则于诗中寓箴劝之意,盖其孝义之情、敦厚之旨,天性然也。
余叨世好[4],今又授馆于兹,长君明珠甫成童[5],经训已通,他日必显,显则此稿必传。
课徒之暇,尝请而读之[6],窃叹诗人之芳馨气泽大都不泯,而广文先生独得之爱女[7]。
因为之叙,一以志东君之韵事[8],一以述才人之苦心。
光绪辛丑年[9]孟春月之上浣10癸巳,恩科[11]举人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黄纬题撰[12]。
[1]赴召玉楼: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后因以“玉楼赴召”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兰萎:比喻丧亡。
宋王柏陈卿内邵氏挽词》:“槁兰萎兮弃钗钿,凄凄东坞兮藏风烟。
” [2]嗣是:从此以后。
[3]科名:科举功名。
箴劝:告戒、规劝。
[4]叨世好:忝为世交。
叨:犹辱。
谦词,表示承受之意。
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妄以庸才,谬叨重任。
” [5]长君明珠:长君:古代公子的泛称。
这里指费墨娟女史之子明珠,明珠又名张羽尧。
[6]课徒:教育学生。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萧山汤文端未第时,为人课徒。
”请:敬辞
用以代替某些动词。
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语气委婉。
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下放声大哭。
”在这里是说把费诗拿出来。
[7]之爱女:这样值得宠爱的女儿。
之,指示代词,这样,这样的。
[8]东君:犹东家。
对主人的尊称。
清袁枚《新齐谐梁朝古冢》:“朱生匆匆出署,将觅船赴浙,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韵事:风雅之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听其自制自歌,则是名士佳人,合而为一,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于此者。
” [9]光绪辛丑年:即公元1901年
此时费墨娟女史已32岁。
[10]上浣:即上旬。
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制十日一休沐。
浣:沐。
[11]恩科:此指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称为“恩科”。
[12]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指清代汉人通过考试后在皇族觉罗子弟的官办学堂任教,期满后以知县用的官衔。
罗卓英现当代 1896 — 1961
呼江吸海楼诗·李序
大埔罗慈威将军早嗜文史,斫习功深,弱冠掌教乡校,才名籍甚。
顾念国家多故,世局艰虞,慨然有澄清六合之志。
遂北上故都入保定军校,习万人敌焉,不数年而总师干拥节钺,丰采隐然动天下矣。
民国二十一年春,余始识将军金陵,同游西子湖上,推襟送抱,互有唱和。
厥后驻军丽水,秉节羊城,余均襆被相访,若袁宏之于谢尚,订文字之契。
有诗云"「我亦江湖老词客扁舟曾揖谢征西。
盖纪实也。
芦沟事起,国府西迁,余随节入将军督师转战于苏沪京浙皖及豫鄂湘赣等地区,戎马驰驱,不废吟咏,每有佳句,辄以寄示。
去岁罗君麓由军次来渝携将军《呼江吸海楼诗》嘱为之序,乃抗战以来所作也。
自维谫陋,何敢率尔。
然其中佳构有令余倾倒者,如战鼓开篇读孙子诸什,言简意赅,纯乎天籁,与汉高之《大风歌》斛律之《敕勒歌》词旨相似。
又如钟山遐想绝句仅二十字,饶有香山乐府格调。
此外赠人咏事之作,亦俱志和音雅,语不犹人。
将军之诗,自述其志而已,奚暇吟风弄月,与时辈争一日之短长哉「忆识将军之初,见其恂恂儒雅,道味盎然,相交既久,益知其文章勋业,蕴蓄磅礴,未有涯涘。
而平居待人接物,则仍谦逊若书生。
姚惜抱所谓事有旁观见其功名之美,而君子中心欲然者也。
将军之诗,因述交游聚散之迹,而叙其梗概如此。
中华民国三十年一月梅县李维崧圃序于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