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方志”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永颐南宋
全宋诗
释永颐字山老号云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居唐栖寺。
与江湖诗人周晋仙周伯弜父子等多有唱和。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上天竺佛光法师抗拒权贵侵占寺产,愤而渡江东归时,曾遗书慰问。
有《云泉诗集》一卷传世。
事见本集末附《上天竺志永颐小传。
 永颐诗,以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简称汲古阁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沈光文明末清初 1612 — 1688
全台诗
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省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县)人。
明故相文恭公世孙,少以明经贡太学
明亡,桂王朱由榔称帝于广东肇庆号永历
沈光文前往依附,授太仆少卿
永历五年(1651)广东潮州渡海到福建金门
后自金门搭船赴泉州,至海口围头洋遇飓风,遂飘流至台。
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来台,以客礼见,不署其官;郑成功去世,郑经嗣位,「颇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军亦日削」。
沈光文为赋以讽,几致不测,遂变服为僧。
后移居目加溜湾(今善化一带),设帐教学,并以医药活人。
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具表归降。
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
康熙二十四年(1685)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
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
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
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
〖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
〗(江宝钗撰)
朱术桂清 1618 — 1683
全台诗
朱术桂(1618~1683)字天球别号一元子
明太祖九世孙,始授辅国将军福王镇国将军鲁王封长阳王,至隆武改封宁靖王
状貌魁伟,美须眉,擅长文学,书法具有瘦劲风格。
明永历十八年(1664)三月东渡台湾,迁居郑经为他在承天府西定坊兴建的王府「一元子园」。
永历卅七年(1683)六月廿六日施琅攻佔澎湖朱术桂以出身皇族,义不可辱,遂于府邸悬梁自经,媵妾五人同殉。
  朱术桂传世的诗作仅见两首:其一是阙题作品,仅见郑世耀收录,未见他书记载,姑且录之。
其二是〈绝命词〉,连横评价:「王以天潢之贵,躬逢乱世,避地东都,终至国破家亡,毅然抱大节以陨。
明社虽墟,而王之英灵永存天壤矣」、「〈绝命词〉一章,凄凉悲壮,读之泪下……台人闻之,为叹息曰:『王孙与北地争烈矣!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以下主要以高拱乾台湾府》为底本,再参酌其他清代方志及后人研究而来。
杨永智撰)
施琅明末清初 1621 — 1696
全台诗
施琅(?
~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
自少膂力过人,通阵法,尤善水战。
早年从郑成功抗清,后以故得罪郑成功,郑氏诛其父大宣及弟显,施琅遂愤而投清。
以军功授同安副将,寻迁总兵官
明永历十六年(1662)郑成功病逝,施琅擢升为水师提督,积极打击郑氏势力,叙功加右都督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水师提督身分兴师,由铜山出发,进兵台湾
击败刘国轩于澎湖八月统兵入鹿耳门郑克塽率其属而降。
加授靖海将军封为靖海侯,世袭罔替。
康熙三十五年(1696)病卒后,赠太子少傅谥襄壮
施琅以武人出身,生平不以著作称能。
但是,他曾撰述多篇奏疏,如〈陈海上情形剿抚机宜疏〉、〈台湾弃留利害疏〉、〈论开海禁疏〉等文,建议清廷攻台、留台以及治台策略,均极中肯可取。
清代方志艺文志多收录其文,唯不见其诗。
以下所见乃江日升台湾外记》所录之诗作,不能确定否为施琅所撰,姑且录之〖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列传〉,台银本。
清耆献类徵选编》,台银本。〗。
(施懿琳撰)
蓝鼎元清 1680 — 1733
全台诗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福建漳浦人
清康熙六十年(1721)随族人蓝廷珍渡台平朱一贵事件,担任机要秘书。
善谈论,有卓见,廷珍一切机宜皆其所拟。
在台期间,主张积极开发台湾,反对闽浙总督对台消极设限之政策。
其对台湾政务之规划,虽当时未获采纳,却成为日后清廷治台之重要参考。
离台后,曾参与《大清一统志》之纂修,官至广东知府
著有《蓝鹿洲集》、《平台纪略》、《东征集》等〖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台银本。
〗以下所录乃以清代方志所收诗作,及蒋炳钊点校之《鹿州全集》为主,并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廖振富撰)
范咸
全台诗
范咸(?
~?
),字贞吉号九池又号浣浦
浙江仁和人
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入翰林院,以诸生侍从之职。
散馆后,曾任左庶子,督学山西
乾隆十年(1745)四月巡台御史兼理学政,任职两年,以故罢职。
在台期间,与六十七共同进行《重修台湾府》之编纂
著有《婆娑洋集》、《浣浦诗钞》。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台银本。
〗以下所录诗作,乃据范咸重修台湾府》(艺文)、余文仪续修台湾府》(艺文)、胡建伟澎湖纪略》(艺文)、林豪澎湖厅》(艺文)等清代方志,并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等近人选集编校。
(施懿琳撰)
陈绳
全台诗
陈绳(?
~?
字骝季一字礼园福建侯官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诏举博学宏词
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
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
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
乾隆九年(1744)三月诸罗训导
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
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
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其诗收录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及清代方志中。
〖参考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人物〉,台银本。
〗(施懿琳撰)
陈诗清 1748 — 1826
陈诗(1748—1826) 清代方志学家、考据学家。
字观民号愚谷别号大桴山人
湖北蕲春人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乡试解元,四十三年(1778)进士,授工部主事
两年后辞职归里,历主鹿门荆江江汉书院数十年,从学者甚众,状元陈沆探花陈銮皆出其门,时人称其为“楚北大儒”、“考据大师”。
著、辑有《湖北方域》《嘉靖湖北通志》《湖北旧闻录》《湖北金石存佚考》等,对古代湖北“乡邦文献,述造甚多”,其中保留了有关黄鹤楼的珍贵资料。
曾作七律《武昌怀古》八首,有“最喜司勋高唱在,白云黄鹤思无穷”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