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昭子
全粤诗·卷四九
张昭子字竹处
东莞人
赵必𤩪交游唱酬。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上。
诗二首。
张衡
全粤诗·卷四九
张迓衡一名张衡号小山
东莞人
张登辰之弟。
南宋末太学生
有德望,工词翰,肄业太学观化斋。
尝创敲月庵延湖海名士。
宋亡后,隐居不出,以吟咏自娱,与赵必𤩪李春叟诸遗老相往还,诗多离之哀。
事见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张衡传》。
有《小山吟稿》、《敲月集》,已佚。
今存诗九首,录自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参校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张衡传》附诗。
翟佐
全粤诗·卷四九
翟佐字孟卿
东莞人
赵必𤩪友善。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上。
诗二首。
释觉真
全粤诗·卷四九
释觉真号半颠
东莞人
赵必𤩪之友。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上。
诗一首。
张孺子南宋
全粤诗·卷四九
张孺子字全德
东莞人
张迓衡长子。
宋遗民,逃元不仕,时称高士
事见东莞《张氏族谱》,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附于张迓衡传后。
诗一首。
李春叟
全粤诗·卷四八
李春叟字子先号梅外
东莞人
李用长子。
春叟承家学而覃思经术,尝从学于李昴英等。
宋理宗嘉熙宝祐间,以《春秋》乡贡,凡三中举。
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以荐授惠州司户景定间肇庆府司理,皆有政誉。
德庆教授
秩满而归。
广州百姓受害于银场盐局,春叟上书察院,奏罢。
家居著书授徒,岭海名士多出其门。
朝廷授军器大监,辞而不赴,特赐“梅外处士号以旌之
宋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其姻兄弟熊飞起兵勤王赴文天祥麾下,春叟乃作诗送行。
宋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元兵欲剿东莞春叟往谒其帅,以死争得止。
因命春叟任邑,力辞不就。
自是绝意仕进,横经讲学,以道自任。
年八十而卒。
有《咏归集》,已佚。
明初陈琏为撰《梅外先生墓表》,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有传。
今从明吴中、高成化九年刊《广州志》卷二五及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辑得其诗共十三首,参校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李春叟传》附录其诗。
蔡郁南宋
全粤诗·卷四八
蔡郁字西野
蔡元定四世孙。
原籍福建建阳
宋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雷州司理
宋端宗景炎间,闻文天祥,作诗奉寄。
宋亡,归路梗塞,遂落家东莞,后子孙无仕元者。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蔡郁传》。
有《西野诗集》,已佚。
今存诗一首。
赵时清南宋
全粤诗·卷四九
赵时清号华巅
东莞人
宗室
宋末任修职郎连州桂阳主簿
宋恭宗德祐后,战乱纷繁,幕府委任时清代理邑丞时清尽心竭力,勉济民艰。
宋亡,乃与赵必𤩪陈纪偕隐乡间。
事见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上。
诗一首。
陈纪南宋 1255 — ?
全粤诗·卷四九
陈纪(一二五五 — ?
),字景元号淡交一号淡轩
东莞人
陈应辰之裔孙,陈庚之弟。
宋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以《周礼》中乡举,次年特奏名进士
官至通直郎
宋亡不仕,与兄退隐家居,以赋咏自娱,时与赵必𤩪赵时清等宋遗民唱和。
工小词,有周邦彦康与之风韵。
有《越斐吟稿》、《秋江欸乃》,皆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八、明张二果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皆以与其兄合传。
今从张其淦《东莞诗录》辑得诗二十六首,参校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陈纪传》附诗及《诗文补遗》。
张文斋
全粤诗·卷五五
张文斋字耿文
东莞人
张迓衡从曾孙。
元朝处士
事见清陈伯陶东莞遗民录》卷下《张衡传》。
诗一首。
陈琏明 1370 — 1454
全粤诗·卷七一
陈琏(一三七〇 — 一四五四),字廷器号琴轩
东莞人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举人,选授广西桂林府学教授
惠帝建文三年(一四〇一),秩满迁国子监助教
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廷臣荐有治才,召试列优等,擢知许州
三年,改知滁州
七年,擢扬州知府,仍掌滁州事。
复擢四川按察使
宣宗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召还,改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
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调升南京礼部左侍郎
六年,致仕。
历仕五朝,卒年八十五。
滁州时,均徭役,时征敛,禁奸戢暴,人感其德,并欧阳修王禹偁而祀之,称三贤祠
有《琴轩集》三十卷、《归田稿》若干卷等。
事见明罗亨信撰行状,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刻本《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四有传。
陈琏诗,《归田稿》已佚,《琴轩集》明刻本二种(正统六年初刊本、万历四十五年重刊本)亦已佚;今以香港学海书楼所藏(孤本)清康熙六十年万卷堂陈氏后人重刊本为底本(简称康熙本),该刊本前十二卷为诗。
参校民国十八年东莞陈伯陶聚德堂刊本《琴轩集》十卷本(简称民国本,为康熙本之简编本,前三卷为诗)、清温汝能嘉庆十八年刊本《粤东诗海》、民国张其淦民国十三年刊本《东莞诗录》等选本。
所辑佚诗,参考《莞水丛书·琴轩集》附杨宝霖辑佚部分,校以原版,并他本辑得者,另作一卷附后。
张在瑗
全粤诗·卷七一二
张在瑗字蘧度
顺德人
希载玄孙。
鼎革后,杜门不出。
著有《绿树山房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易训
全粤诗·卷七一二
易训字宣人
奇际第三子。
新会人
尝与诸名流重结南园诗社,陈恭尹极重之。
后适苍梧,得瘴疾,卒年二十八。
著有《东樵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邝日晋
全粤诗·卷七一○
邝日晋字无傲一字薜庵
南海人
总兵
张家玉起兵东莞日晋率部响应,战数有功,都督同知
明亡,礼道独,山名函乂,字安老
著有《楚游稿》、《磊园诗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陈履明 1530 — ?
全粤诗·卷四○三
陈履本名天泽字德基号定庵
东莞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
初任蒲圻,调休宁丁父忧,起补崇德
苏州同知户部郎中浙江大祲,上疏言事,擢广西副使
乞归,结社浮邱
有《悬榻斋稿》。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七有传。
陈履诗,以民国九年东莞陈伯陶刊《悬榻斋稿》为底本,校以选本清温汝能粤东诗海》、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
韩晃明末清初 1568 — 1644
全粤诗·卷五二○
韩晃(一五六八—一六四四)字宾仲号青崿
博罗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举人,授浙江青田知县,任满归休,杜门著述,有《梦游倡和集》、《拙修堂》、竹素园诗文集》。
甲申(一六四四)闻国恤,遂绝粒不食,尅期沐浴而逝,寿七十七。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一、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黄公辅明至南明 1576 — 1659
全粤诗·卷五六五
黄公辅(一五七六—一六五九)字振玺新会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
福州浦城县
南京山西道御史
劾权珰魏忠贤李实,旋削夺回籍。
珰败,起湖广参议,分巡湖北
江西副使
复为参议,分守宝庆
越二年,兼备兵镇长沙
未几复回宝庆,临乱兵万馀逼城,督兵逆击捣其巢,擒贼首斩之,馀党悉平。
上功,加俸二级,荫一子。
寻,会推都御史抚治偏沅。
以病辞归。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太仆卿,转南左通政刑部侍郎兵部尚书,皆不拜。
鼎革后,避地新宁
卒年八十有四。
有《北燕岩集》四卷。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又事见道光新会县志》卷六。
赵焞夫明末清初 1578 — 1668
全粤诗·卷六六九
赵焞夫(一五七八—一六六八?
),字裕子
番禺人,一作从化人
明思宗崇祯间诸生
著有《草亭稿》。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谢长文明末 1588 — ?
全粤诗·卷六五○
谢长文(一五八八—?
),字伯子号花城
番禺人
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
素有文名,曾参与陈子壮所开南园诗社,又和黎遂球黄牡丹诗》十章,名曰《南园花信诗》。
八年(一六三五)任惠州府训导,历平远县博罗县教谕
教职升涢阳知县
广州拥立,授户部主事,历仕户部员外郎
明亡,不复出。
晚年事释函是于雷峰,名今悟字了閒
有《乙巳诗稿》、《雪航稿》、《秋水稿》、《谢伯子游草》。
清李福泰同治番禺县志》卷一一、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尹体震明末 1598 — ?
全粤诗·卷六八八
尹体震(约一五九八—?
),字恒复
东莞人
诸生
王时中书舍人
国亡,遁迹罗浮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