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戚衮陈朝 519 — 5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9—581 【介绍】: 南朝陈吴郡盐官人,字公文
少游学建康,从刘文绍、宋怀方学《三礼》,得南北二学之长。
梁武帝策为高第,除扬州祭酒从事史。
寻兼太学博士
梁简文帝为太子时,曾召与中庶子徐摛互质经义。
梁敬帝立,为江州刺史
程文季北伐,军败入北周,久之得归。
陈宣帝太建中卒于始兴王府录事参军
著作除《周礼音》收入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丛书》外,余皆佚。
上官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西新城县灌湖人,字念川
少年时出游远方学医,遇良师授以儿科秘方,归而医道大行,名噪四方。
每值痘疹流行,足不停踵治之,自发苗至灌浆、收靥,诊视无昼夜,活人甚众。
卒年七十余。
王士禛清 1634年8月26日 — 1711年5月11日
蚕尾续诗集·原序
本朝海内诗人,自学士大夫以迄布衣隐逸,亡虑数百家,必称新城王阮亭先生为第一,非余一人之私言也。
学者诵法其诗而推尊之者,四十馀年矣。
先生自少通籍,不欲早仕,杜门攻诗,聚汉魏、六季、四唐、宋元诸集,无不窥其堂奥,故能兼总众有,不名一家。
而撮其大凡,则要在神韵。
画家逸品居神品之上,唯诗亦然。
司空表圣论诗云:「止于酸,盐止于咸。
饮食不可无酸咸,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
」余尝深旨其言。
酸咸之外者何?
味外味也。
味外味者何?
神韵也。
诗得古人之神韵,即昌谷所云「骨重神寒」。
诗品之贵,莫踰于此矣。
先生编年诸集,版行者甚夥,《蚕尾集》最后出。
今又辑为《续集》,自京师寓书,命余序。
余瓣香于先生者最久,忆廿年前客淄川,寄二诗呈先生先生辄谬称之。
嗣是浙人游京师者辄首问余,重以余未通显,为海内人才惜。
嗟乎!
先生交游及门满天下,余何以得此于先生哉?
是集起乙亥,迄甲申先生官少司农以至今大司寇京师之作,中间甲子使粤、丙子使蜀诗亦与焉。
其风格高夐,如少陵夔州以后诗,不烦绳削而自合,而清远萧澹,则仍自陶、韦门庭中来,信乎舍筏登岸时也。
先生夙有归志,屡请未果。
今年冬,获赋遂初,角巾归里。
篮舆筇杖,逍遥乎长白、锦秋之间,著书必日益富。
余以先生未至西湖为欠事,拟邀先生留题湖山,用补全集之缺,俾南方学诗者幡然一轨于正,先生傥有意乎?
作者良难,真诗尤绝少。
吾愿读先生诗者,先求先生之神韵,而会意于色声香味之外,庶可与参诗家最上乘也夫!
康熙甲申十月钱唐后学吴陈琰谨序。
改琦清 1774 — 1829
玉壶山房词·引
古之称三绝者有郑虔,虔之书画,今已不可得,唯诗仅存。
夫画之工者,必通于书,而书画出自能诗之人,亦自异于凡手。
阅时既久,则书与画不免零落,诗或单篇只句,不至尽泯,是故三绝之兼擅最难,而其传之难与易,又微有间也,三绝固不易见。
乃窃闻今时之能兼擅如古郑虔者,吴越间推两壶焉,越为松壶叟,吴即玉壶先生也。
先生习于先司马,两世交情,踪迹最稔。
嘉庆中叶,每长夏无事,辄邀先生至园中,池馆追凉,露荷风,宵盘昼憩。
先生书画款识,署古倪园者极多。
时伟方学诗,过庭暇,闻先生绪论,尝以所业就质,为点易一二字,辄使人豁然心开,然后知先生之学之不仅画也。
近岁来,尝橐笔出游,往来江淮间,岁暮旋里,则具杯酒邀叙壶中,或出游草视二三老友,伟亦与寓目焉。
至是,绘益工,名益高,四方求书画者,长笺短幅,盈箧堆几,日夕从事胶山绢海中。
先生初嗜诗,后专力于词,所作甚夥,郡中同人刻泖东近课,曾刻词一卷,先生意不自足,后以全稿属其友郭君麟选存若干首,又复自为删定,未及付梓,遽归道山。
伟以通家子,少承一字之师,大吃一惊旧伤情,无由追慰,求遗稿于苫次,寿诸,使读者知先生为今时之郑虔也。
至其词之工,则有当世能文之士序而传之,伟何人哉,岂敢复赘。
聊缀数语,识校刊之缘起云。
道光戊子七月既望,后学沈文伟谨书。
饶宗颐现当代 1917年8月9日 — 2018年2月6日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饶宗颐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
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
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
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
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
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1943年)广东文理(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1993年)、北京广播(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儒莲奖」。
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
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澳门美国周游讲,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
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学大师”的荣誉。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
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商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饶宗颐二十世纪术文集》便有十四卷二十巨册,超过一千二百万字,专著逾八十种;论文1000多篇。
除此之外,他精通甲骨文。
除了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
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
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
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
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
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
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