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卿秦战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卿或作庆。
战国时人
燕将。
一说卿官名,爰姓
当作爰秦。
燕王喜伐赵,使卿秦攻代,为乐乘所击败。
栗腹战国燕国 ? — 前2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51 【介绍】: 战国时燕国人
燕王喜丞相
王使以百金为赵王寿刺赵实情,还言赵氏长平败后兵弱可伐。
王乃命率兵攻赵之鄗。
为赵将廉颇所败,被杀。
燕太子丹战国燕国 ? — 前2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26 【介绍】: 战国时燕国人名丹
燕王喜子。
为质于秦,燕王喜二十三年,亡归。
二十八年,见秦兵旦暮至,乃遣荆轲以送督亢地图及樊于期首级为名,赴秦刺秦王政
事败,秦急攻燕。
燕王喜同逃辽东
燕王喜代王嘉之计斩以献秦。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惠王之少孙,王喜太子
质于秦,亡归。
坐遣荆轲事为秦所攻,走保辽东
斩首献秦,秦卒灭燕。
李好义南宋 ? — 12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7 【介绍】: 华州下邦人。
弱冠从军,善骑射。
初以准备将文州蕃部有功。
宁宗开禧初,为兴州正将
吴曦叛,与安丙杨巨源等密结勇士,猝然杀之。
事成,请乘机收复关外四州,亲冒矢石,攻占西和,遂以中军统制西和州,寻被部将王喜遣人鸩杀。
谥忠壮
释万恒元 1249 — 1319年8月18日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
进士景升之子。
熊津郡人。
己酉生。
师赴九山选中魁科。
忠烈王命住三藏社。
弟子至七百。
延祐己未遘疾。
前一夕。
南峰大木自仆。
赤祲亘山谷。
年七十一。
腊五十八。
王赐谥。
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
幼颖悟。
能自强于学。
长益不怠。
九山选中魁科。
拂衣往枫岳。
夏满。
移栖智理山。
饥不重味。
寒不袭裘。
胁不至席者累稔。
迹晦而名彰。
忠烈王
命住三藏社。
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
乃往。
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
凡经指授。
若聩而聆。
若𨠯而醒。
弟子至七百。
士大夫抠衣入社者。
不可胜计。
中吴蒙山
见其文偈。
叹赏不已。
赓和十数。
仍贻书致古潭之号。
皇庆癸丑
大尉王宴。
永安宫
安车卑辞。
邀至京城
时方聚禅教名流。
日以次讲论。
师主棒喝风生。
辩若悬河。
王喜甚。
行同舆。
手捧馔。
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
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
师还山。
悉以付常住。
不归于私。
浴更衣。
修遗书。
自占葬地。
夜艾唤侍者檛鼓。
披袈裟。
据禅床声喝告别。
其略曰。
廓清五蕴。
真照无穷。
死生出没。
月转空中。
吾今下脚。
谁辨玄踪。
告尔弟子。
莫谩扪空。
禅者景瑚。
问以告住之意。
则有何处不相逢。
渡河不用筏等语。
拍膝久手。
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
天降翠幕。
有童子。
肌肉如冰玉。
就视之。
遂合掌跃入郑氏怀。
反寤。
如纳斗大石胞中。
砭药之不效。
己酉八月六日诞师。
因名幕儿。
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
梦师登翠幕天去。
怪而明日奔至寺。
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释福登明 1548 — 1620
福登
别号妙峰
山西平阳人
姓续氏
春秋续鞠居之后也。
七岁。
父母值凶岁死。
无敛具。
荐席而已。
师无依倚。
为里中富人牧羊。
十二出家。
十八携钵至蒲坂
先是。
山阴
建文昌阁于郡之东山。
僧朗公居之。
师至。
日行乞于市。
晚投宿于阁中。
适王出游。
见之问
告之故。
王曰。
当善视此子。
他日必成大器。
遂留为弟子。
会地大震。
师被压不死。
王闻奇之。
谓师曰。
子幸免大难。
何不痛念生死大事乎。
遂入中条山
闭关习华严观。
取刺棘贴四壁。
不设床坐。
日夜鹄立棘中。
如此三年
稍有开发。
乃作偈一首呈山阴
山阴叹曰。
此子见处早如是。
不折之。
他日或狂。
因取宫人敝屣。
割其底洗净。
封寄之。
附一偈曰。
这片臭鞋底。
封将寄与你。
并不为别事。
专打作诗嘴。
师见之。
即对佛作礼。
以线系于顶上。
自此绝无一言矣。
三年破关往见王。
则具大人相。
王甚喜。
乃曰。
子虽知自己本分事。
但未闻佛法。
恐堕邪见。
介休山中。
法师讲楞严。
促师往听。
受具戒。
作务而听。
年二十七也。
时王深敬三宝。
居尝自恨不能瓢笠远游。
一日谓师。
为僧不游方。
如井蛙耳。
南方多知识。
子宜往参。
归来可当老夫行脚也。
师遂行。
遍历丛席。
南京天界。
无极老人座下。
净头
打扫粪秽。
洗涤筹杖。
众怪其处洁净异尝。
净头道者
莫知为谁。
憨师。
时为副讲。
侦之累日始得之。
与纳交。
且期同行参访。
不旬日觅之。
已潜行矣。
师归见王。
王喜问所参何人。
师具述之。
师意在居山。
复入中条最深处。
诛茆吊影。
辟谷饮水者三年
大有开悟。
王日重三宝。
南山建大梵刹成。
强出师居之。
且欲求北藏经。
欲师亲往。
师住山日久。
发长未剪。
乃俗扮入
藏板贮大内
非奉旨不可得。
且久闭不发。
师得之如掇焉。
时憨师。
先已至都下
忠法师讲法。
师于马上识之。
下马相劳苦笑。
谓憨曰。
视我何如。
憨曰。
本来面目自在。
因拉憨随藏出京。
曰。
子之宿愿耳。
遂入五台龙翻石。
冰雪堆中。
得老屋数椽。
共栖之。
师夜游五顶。
遣昏散。
刺舌血。
书华严经。
完起无遮大会。
结文殊万圣缘于塔院寺
凡一百二十日。
九边八省缁白。
赴会者路踵相继。
法筵之盛。
前所未有也。
两宫贤师德。
温旨屡降。
私念大名之下难久居
因入芦芽结庵。
将终身焉。
圣母求师得之。
为建大华严寺于芦芽绝顶。
命师居之。
更造万佛铁塔七成。
紫柏尊者
手书法华经一部。
安奉其中。
寻奉慈圣懿旨。
送藏云鸡足山
道出峨眉
礼银色光。
密矢铜殿之愿。
人弗知也。
自滇还山阴
请修万固寺大殿。
殿高十三丈。
阔九丈。
渭河病涉。
行者苦之。
大中丞李公。
请建桥其上。
师住二年。
修桥十三孔。
复受请建宣府大河桥两重。
重三十二孔。
大河。
自胡地入中国。
水势汹涌。
最难为力。
师竟成之。
有若神助焉。
二桥与殿。
所费数百万金。
师寔空手无一文。
信施云集雨合。
莫知所从来。
福缘成就。
殆不可思议也。
既还芦芽。
石窟宁化所
窟深广高下。
各三丈五尺。
镌华严世界十方佛刹图。
万佛菩萨像。
精巧细密。
遂成一大道场。
沈藩见而喜曰。
胜因成就。
好息心住山矣。
师白峨眉未了之愿。
王乃𢌿万金于师。
取栈道入
王中丞象乾
总制其地。
迎师问心要。
因笑谓师曰。
三大士兄弟行也。
师于普贤如此。
不虑观自在文殊。
谓师不平等耶。
师曰。
贫道不过空拳。
效奔走耳。
若如所云。
自有公等有力大人在。
王曰。
唯唯。
师一言而三铜殿岿然矣。
随殿各有渗金诸像。
峨眉五台各一。
普陀者不果行。
安置南京华山
两宫颁旨。
为三山护持。
复举七处九会道场。
台山永明寺
庆赞之。
嗣后建太原之塔。
阜平之桥。
又辟茶药庵于龙龙关
上亲书其额。
又修滹沱河大桥。
长五里。
修省大塔寺
寻还台山
料理所建上下道场。
立为十方丛林。
不留法属一人。
万历庚申八月
赐金佛绣冠千佛磨衲紫衣。
真来佛子之号。
是冬十二月
示微疾。
群鸟悲鸣。
异光匝地。
师乃集众开示毕。
端坐而逝。
年七十三。
腊五十一。
讣闻。
两宫遣中尝侍致祭赐葬于之西冈
立塔焉。
慈宫。
别赐举葬之费。
师貌不胜衣。
语不出口。
始以小王助道。
终致圣天子圣母诸王为檀越。
凡所营建。
应念云涌。
投足所至。
遂成宝坊。
动费辄累钜万。
悉听能事有实行者主之。
萧远自如。
一衲之外无长物
飘然若浮云之聚散。
孤鹤之往来。
苟非深證唯心。
遇缘即宗。
其能尔耶。
侍御苏云浦
尝问道于师。
深有契于心。
乃曰。
人以妙师。
为福田善知识。
而实不知其超悟处也。
大司马汪伯玉
尝谓憨师。
方今无可为公师者。
妙峰耳。
故憨师。
倾心服之严事之。
亦无两人也。
林饬明至南明
维基
林饬(17世纪—17世纪),字僩士号子穆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福建乡试,次年(1643年)联捷进士,获授无锡知县
弘光元年(1645年),衙役王喜向库吏索债,库吏诬告对方向劫库,他就杀死王喜,两天后清军进攻南直隶,衙役起哄称为王喜报仇,他就连夜携印逃遁,因此县绅就请教谕朱伯莲署任县事,其后他在康熙年间曾协纂修福清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