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行式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失姓。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张籍等人同时。
全唐诗》存其所作联句3首。
杜韦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妓女。
刘禹锡扬州杜鸿渐尝设宴命妓侍酒,禹锡有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
何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善歌。
诗人刘禹锡曾为作诗。
徐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累官台州刺史,有德政。
后改衢州
刘禹锡尝赠诗美之。
僧慧能初唐 638 — 713
全粤诗·卷五
释惠能(六三八 — 七一三),一作慧能俗姓卢
新州(今新兴县)人。
幼年丧父,家贫,不识字,以采樵为生。
二十四岁时,闻人诵《金刚经》,决心学佛,乃往投湖北蕲州黄梅县东山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得传衣钵,南归隐遁十六年。
唐高宗仪凤元年(六七六),薙发于广州制旨寺,受具足戒于法性寺
后于韶州曹溪宝林寺大倡顿悟法门,宣扬“见性成佛”,为佛教南宗开创者、禅宗之六祖
唐玄宗先天二年圆寂,年七十六。
唐宪宗谥大鉴禅师
弟子编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事见《坛经》及释法海撰序,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撰碑铭、碑文。
刘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冕,误。
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曾任连州刺史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在司勋郎中任,后又任给事中秘书省少监太常少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作太常卿)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刘仁轨》附、《旧唐书·音乐志》、《元和姓纂》卷五、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
全唐诗》存诗1首。
卢象唐 ? — 76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纬卿排行八,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东泰安曲阜一带)。
卢鸿侄。
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郎左补阙司勋员外郎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洛阳被执,受伪职,贬为果州长史肃宗乾元二年(759),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召为主客员外郎,于赴任回京路上,病死于武昌
生平事迹见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新唐书·艺文志四》之《卢象集》注、《唐才子传》卷二。
卢象工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祖咏等诗人交游。
刘禹锡评其诗:“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殷璠评曰:“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河岳英灵集》卷下)其孙卢元符于死后七十三年,集其诗文凡十二卷,请刘禹锡为之序,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1首,《全唐诗续拾》补3首。
僧皎然唐 720 — 80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
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
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
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
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
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
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
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
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
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
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僧灵一唐 728 — 76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62 诗僧
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9岁出家,13岁削发。
扬州僧法慎学相部律,造乎精微。
初住越州会稽山南悬溜寺,常与僧友讨论佛教义谛。
后住扬州庆云寺,复住余杭宜丰寺。
曾著《法性论》,探究佛理。
工诗什,与当时诗人皇甫冉独孤及李纾朱放张继张南史陆羽严维皇甫曾徐嶷等为诗友,常相互唱和,过从颇频。
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龙兴寺,36岁。
事迹见《毗陵》卷九《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传》卷一五。
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所称道,高仲武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澈上人文集纪》)。
有《灵一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诗》本、清江标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书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诗集八种》本,分为上下二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凡42首又2句。
除一首与护国互见之诗外,皆为近体诗。
李纾唐 731 — 79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1—792 字仲舒排行十七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李纵之弟。
玄宗天宝末校书郎肃宗至德初避地苏州
代宗广德元年(763)左补阙大历中累迁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元年(780)虢州刺史三年礼部侍郎四年知贡举
兴元元年(784)兵部侍郎封高邑伯
贞元六年(790)吏部侍郎八年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有文名,为李华所知,与包佶并称“包李”。
贞元四年(788)德宗与群臣唱和,诗列为上等。
刘禹锡称其诗为“高韵”(《董氏武陵集序》)。
全唐诗》存诗13首。
顾彖中唐 736 — 8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12 【介绍】: 吴郡人,居朗州
自十五岁从师习《》,毕生精治之。
宪宗元和初刘禹锡谪为朗州司马,过访与谈,称其邃于《》。
既卒,禹锡绝编生谥之。
章八元
作品评论
文宗朝,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唱和千百首,传于京师,诵者称美。
凡所至寺观台阁林亭,或歌或咏之处,向来名公诗板潜自撤之,盖有愧于数公之咏也。
会元、白因传香于慈恩寺塔下,忽睹章先辈八元所留之句,命僧拂去埃尘,二公移时吟味,尽日不厌。
悉令除去诸家之首,唯留章公一首而已。
乐天曰:“不谓严维出此弟子!
”由是二公竟不为之。
诗流自慈恩息笔矣。
僧灵澈中唐 746 — 81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
诗僧
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
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
尤善诗文。
初从严维学诗。
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
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
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
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
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
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
约于贞元末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
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
元和四年(809)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
旋东归湖州
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
元和十一年(816)卒。
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
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
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
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
二集今皆不存。
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
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李益中唐 748 — 829
作品评论
《唐诗别裁》
七言绝句,中唐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
马逢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扶风茂陵人
德宗贞元五年进士
二十年,官盩厔
宪宗元和中,为咸阳
内兄吕元膺鄂岳观察使,奏授大理评事,充观察支度使
以密亲佐幕,为宪司所劾。
八年,以殿中侍御史东川幕。
能诗,为元稹刘禹锡所称赏。
董侹中唐 ? — 8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2 【介绍】: 陇西人字庶中
幼嗜诗。
代宗大历四年,在岳州杜甫赠以诗。
又曾识卢象包佶李纾
德宗贞元中,为荆南节度推官
以疾去职,归卧于朗州,仍为诗不衰。
宪宗元和初刘禹锡谪为朗州司马,与其过从甚密。
有《武陵集》,佚。
王叔文中唐 753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806 【介绍】: 越州山阴人
以棋待诏
好言治道。
德宗时,与王伾同在东宫侍读太子倚重之。
顺宗即位,拜翰林学士,引韦执谊为相,用柳宗元刘禹锡等,推行政治改革。
贬贪官京兆尹李实,市井欢呼。
罢“宫市”、“五坊小儿”诸弊政,又罢盐铁使每月所进“羡余”等。
后人称之为“永贞革新”。
继而兼任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副使,又任户部侍郎,并谋夺宦官兵权。
后以母病去位。
顺宗亦被迫退位。
宪宗即位,贬渝州司户参军
次年被杀。
丘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贝州人
德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
工文辞,与刘禹锡为友。
魏博节度使田绪辟为节度判官,加兼中丞
十二年卒,为撰碑。
子季安继为节度使
与同僚争权,季安怒,斥为下邑尉,复遣人于中途害之。
钱徽中唐 755 — 82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5—829 字蔚章排行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钱起子。
德宗贞元初进士第
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宪宗元和初入为左补阙
元和三年(808)翰林学士八年承旨十一年学士,出为虢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礼部侍郎知贡举,试士失职,出刺江州
湖州
后两任华州刺史
文宗大和二年(828),以吏部尚书致仕。
次年卒。
谥贞
两《唐书》有传。
工诗,与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酬唱频繁,诗作多已亡佚。
白氏长庆集》、《韩昌黎集》附存其诗1首,断句2。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杨巨源中唐 755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5—? 字景山行第十二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
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第
宪宗元和六年(811)监察御史河中节度使从事
太常博士、凤翔少尹等职。
穆宗长庆元年(821)国子司业
四年以河中少尹退归乡里,韩愈有《送杨少尹序》记其事。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五、《唐诗纪事》卷三五。
一生吟咏不辍,年老头摇,人言吟咏所致。
早年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赠卢洺州》)知名。
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张籍等诗人相交往。
赵璘称:“巨源元和中,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工夫颇深。
”(《因话录》卷三)王夫之称其“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唐诗评选》卷四)。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3首,断句5,题1则。
作品评论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收》
刘公梦得杨公臣源,亦备有胜会。
余谓七律法至于子美而备,笔力至子美而极。
后此如杨巨源刘梦得甚有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