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房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萧颖士门人。
玄宗天宝十三载进士第
历官祠部户部员外郎度支郎中
能诗,与戴叔伦郎士元等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误作房白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唐初兵部郎中房德懋之玄孙。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
萧颖士门人。
是年,长安刘太真等十二人送萧颖士河南参军任。
历官祠部户部员外郎度支郎中
戴叔伦郎士元等为友。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唐诗纪事》卷二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一三及二二,《千唐志斋藏志》收《卢自省墓志》。
全唐诗》存诗1首。
僧怀素唐 725 — 78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
幼出家为僧。
喜草书。
家贫无纸,乃广种芭蕉,以其叶练字,书艺大进。
肃宗时,为吏部尚陟所赏。
代宗大历初
曾至广州岭南节度使徐浩
后又入,求见当时名公,以求进益。
颜真卿、张渭、戴叔伦钱起等,皆作诗文称赏其草书。
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以后。
全唐文》卷四三三有陆羽撰《僧怀素传》,《宣和书谱》卷一九亦有传,事迹另参见《唐才子传》卷三及其传世诸帖。
其草书今存10余帖,笔势圆转飞扬,狂纵放逸,与张旭齐名,世有“颠张”之目。
全唐诗》存诗2首,然小传则误为法名相同之唐初律僧
秦系唐 725 — 805
唐诗汇评
秦系(约725-约805),字公绪越州会猜(今浙江绍兴)人。
天宝末进士不第。
至德中隐居剡溪
大历五年薛嵩辟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辞不就。
大历末,因与妻谢氏离异获谤,迁居泉州南安,结庐九日山,穴石为砚,注《老子》,弥年不出。
刺史薛播往见之,岁时致牛酒。
建中末,返会稽
贞元七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荐,就加校书郎
晚年隐居茅山,年八十余年。
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皎然等友善,唱和甚多。
有《秦系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王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人
玄宗天宝十载进士第,与钱起为同年。
代宗大历初,任永州刺史,曾作诗赠草书僧怀素
官至金部郎中
善诗赋,与元结戴叔伦等亦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王𩔪,误。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
代宗大历初永州刺史
后官至金部郎中
善诗赋,与元结怀素戴叔伦有交往。
事迹散见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中》、《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五。
全唐诗》存诗3首,一首误题王𩔪
戎昱中唐 744 — 800
作品评论
《大历诗略》
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耿湋
唐诗汇评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宝应二年进士第,授盩厔
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江淮检括图书。
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
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
有《耿湋诗集》二卷。
全唐诗》编诗二卷。
释慧琳中唐 750 — 832年4月25日
释慧琳
字抱玉
俗姓柯
新安人也。
丱龄受业于灵隐西峰金和尚弟子。
所传法要断无重问。
大历初受具足戒于灵山会。
习学三教一领无遗。
不乐声华止好泉石。
一入天眼二十馀年。
天眼即天目也。
其山高三千丈周围三百里。
与天柱庐阜等相俦匹。
上有二湖。
谓为左右目。
登涉艰阻数日乃到巅。
顶多蛟龙。
池潭三所。
最上池人不可近。
气臭逆人不可久视。
或说山神作白鹿形。
五月震泽龙会必暴风雨焉。
居此率多妖异。
而心不挠。
元和丁亥
太守礼部员外城南杜。
陟请出永福寺登坛。
至己丑岁春史兵部郎中常棣
召临天竺寺坛。
度人毕归寺。
讲训生徒向二十载。
郡守左司郎中陆则
刑部侍郎杨凭
给事中卢元辅
中书舍人白居易
太府卿幼公
刑部郎中崔鄯
刑部郎中路异。
相继九邦伯皆以公退至院致礼。
稽问佛法宗意染指性相。
此诸名公。
簪组上流辞学高度。
或号毗昙孔子
或名胜力菩萨
何以感动哉。
太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示灭享寿八十有三。
法腊六十四。
其年五月十二日葬于今永安寺西山之阳码碯坡之左。
石塔岿然存矣。
崔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排行八
代宗时进士第大历初补阙十年(775)以拾遗充使往江淮访图书,后入集贤院学士德宗建中年间潞州功曹参军,官终州刺史,一说官终玄武
卒于贞元前期。
事迹见《新唐书·卢纶》、《唐诗纪事》卷三〇、《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韦应物戴叔伦严维皇甫冉等酬唱。
以五七律见长,《江上书怀》、《喜逢妻弟郑损因送入京》、《题桐庐李明府官舍》等篇不愧大家;“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题崇福寺禅院》)、“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等名句,韵致清绝,诚如高仲武所云“文彩炳然,意思方雅”(《中兴间气集》卷下)。
全唐诗》存崔峒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6句。
唐诗汇评
崔峒,生年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定州)人。
安史乱起,避地江淮
大历初由夜圆荐任左拾遗奉使江淮搜求图书。
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右补阙
建中中,因事谪潞府功曹参军,卒。
戴叔伦韦应物司空曙卢纶严维皇甫冉丘丹等唱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崔峒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陈羽中唐 753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在镜湖若耶溪漫游,与诗僧灵一唱和。
德宗贞元四年(788)戴叔伦赴任容州刺史陈羽有诗相送。
七年桂州起解入京应试。
八年进士第
东宫卫佐
生平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三五、《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评其诗云:“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如《自遣》诗……二十八字,一片画图。
”(《唐才子传》卷五)张为诗人主客》列其瑰奇美丽主升堂者之一。
全唐诗》存诗1卷,其中杂有贾岛郎士元作品。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陈羽(约753-?
),吴(今江苏苏州)人。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游蜀。
仕历东宫卫佐
工诗,与韩愈戴叔伦杨衡等交往唱酬。
全唐诗》存诗一卷。
崔载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茂实排行九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德宗时人。
曾至闽中
法曹
工诗,与刘长卿戴叔伦交密,唱酬甚多。
事迹据刘长卿戴叔伦诗推知。
嘉泰吴兴》卷一九收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熊孺登
唐诗汇评
熊孺登,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
贞元中,居洪州部北龙沙李兼戴叔伦权德舆均与之游宴唱和。
元和中,累辟使府
八年,府罢归钟陵
朗州刘禹锡有诗送之。
后复为剑南西川节度府从事,归江西九江,与白居易相遇。
后不知所终。
孺登工诗,《全唐诗》存诗一卷。
方干唐 809 — 888
唐诗汇评
方干(?
-约888),字雄飞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
徐凝为诗。
大和中姚合出守金、杭二州,携卷投谒,叹赏之。
后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会稽镜湖,与郑仁规、李频、陶详为三益友。
曾漫游岭南江西等地。
咸通末浙东观察使王龟欲表荐之,无何,卒,事竟无成。
段成式吕述于兴宗李群玉等交游唱和。
卒,私谥为“玄英先生”。
门人杨弇等编其诗为《玄英先生集》十卷,已佚。
明人辑有《玄英集》八卷。
全唐诗》编诗六卷,羼入戴叔伦诗多首。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御,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简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俊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曾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