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贯休五代 832 — 91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宁元年(894)钱塘钱镠,受礼遇。
二年江陵成汭
天复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潜逃南岳隐居。
三年,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特龙华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见昙域禅月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
十五、六岁即有诗名,后广交诗友,与当代名诗人陈陶方干许棠李频张为曹松吴融罗隐罗邺韦庄齐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书善画。
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
”(《西岳集序》)孙光宪称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
今存《禅月》25卷。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7首、断句6,补题1首。
唐诗汇评
贯休(832-913)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
俗姓姜字德隐
少向佛,师安和寺僧圆贞。
与邻院童子处默于习经之馀更相唱和,诗名渐著,大中中受成。
咸通中,于洪州开元寺听《法华经》。
数年后,亲登讲筵
后返婺州
乾宁初、谒浙东钱镠
西游江陵,初为成汭所礼,居龙兴寺,后被谮,流放黔州
遂入王建甚礼遇之,呼为“得得来和尚”,赐号禅月大师,卒。
善画,师阎立本,又工草书,世称“姜体”。
集初名《西岳集》,吴融为序;卒后,弟子昙域集其诗丈为《禅月》三十卷,今本存诗二十五卷,佚去文五卷。
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德隐
金华兰溪姜氏子。
七岁。
父母使依邑之和安寺圆贞禅师
童侍
日能诵法华经。
千言不啻。
所居与处嘿邻。
而同时薙染。
故襟谊视他尤密。
每隔篱谈论。
旁听皆惊异。
始受具戒。
诗名已大著
复往豫章
究经论。
郡太守王慥笃敬。
后蒋瑰命监洗忏戒坛
唐乾宁初
吴越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以颂平越之功。
王悦
赠遗丰腆。
且树碑。
悉纪赞佐诸臣之名。
而并列诗于碑阴。
以归美朝廷。
于是吴越获赐铁券。
号功臣
与有力焉。
于书知六法。
画善水墨。
众安桥强氏。
尝请作十八罗汉像。
识者谓入神品。
曰当吾下笔时。
非想见其真。
不敢也。
过歙。
唐安寺阇梨
三年
南登衡岳
北访荆帅成汭
加礼。
馆之龙兴寺。
内翰吴融谪宦。
遂相追从。
序其集。
未几。
或有谮者。
命迁公安
以待辨。
乃题研寄意曰。
入匣始身安。
卒游蜀。
禅月大师
蜀主每见。
则以得得来和尚呼之。
盖其初以诗献蜀主。
有三衣一钵垂垂老。
万水千山得得来之句也。
乾化二年终。
春秋八十一。
成都北门外
塔曰白莲。
弟子昙域集其文。
冠以序。
行世。
名士韦蔼议其著述。
有风刺体。
系乎教化。
诚不在二李白贺下。
广成先生杜光庭
评其书。
瘦劲可爱。
号姜体
韦庄诗曰。
岂是为贫常见隔。
定应嫌酒不相过。
肥而矬。
蜀相王影堂赞。
殊能言其体裁。
故兹聊举其梗槩云。
释贯休
字德隐
俗姓姜氏
金华兰溪登高人也。
七岁父母雅爱之。
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师
出家为童侍
日诵法华经一千字。
耳所暂闻不忘于心。
处默同削染。
邻院而居。
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
僧有见之皆惊异焉。
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
乃往豫章传法华经起信论。
皆精奥义讲训且勤。
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
太守蒋瑰开洗忏戒坛
为监坛焉。
乾宁初赍志谒吴越武肃王钱氏
因献诗五章。
章八句。
甚惬旨遗赠亦丰。
王立去伪功。
朝廷旌为功臣
乃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
遂刊诗于碑阴。
见重如此。
善小笔得六法。
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
众安桥强氏药肆请。
出罗汉一堂云。
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貌。
方成之。
与常体不同。
自此游黟歙与唐安寺阇梨道合。
后思登南岳
北谒荆帅成汭
初甚礼焉。
于龙兴寺安置。
内翰吴融谪官相遇。
往来论道论诗。
作集序则乾宁三年也。
寻被诬谮于荆帅。
于功安。
郁悒中题砚子曰。
入匣始身安。
弟子劝师入
时王氏将图僣伪。
邀四方贤士。
甚喜。
盛被礼遇赐赉隆洽。
署号禅月大师
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尚
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
歌吟讽刺微隐存于教化。
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
至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
春秋八十一。
蜀主惨怛一皆官葬。
塔号莲。
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浮图。
乃伪蜀乾德中
梁乾化三年癸酉岁也。
能草圣出。
弟子昙域
癸酉年集师文集。
首安吴内翰序。
为后序。
韦庄尝赠诗曰。
岂是为穷常见隔。
只应嫌酒不相过。
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
比乡人也。
书迹好事者。
传号曰姜体是也。
尝睹真相肥而矬。
宰相王锴作赞。
昙域戒学精微。
篆文雄健。
重集许慎说文。
见行于蜀。
有诗集。
亚师之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