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房琯盛唐 697 — 76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63 字次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中清廉守节政术可称堪县令科。
历仕监察御史,建德、宋城诸县令。
玄宗天宝初,累迁主客员外郎郎中五载(746)擢给事中,后又历宜春琅邪邺郡扶风郡太守十四载征拜左庶子,迁宪部侍郎
安史乱时,随玄宗,拜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至德元载(756)奉使册立肃宗十月兵马元帅,战败于陈涛斜(今陕西咸阳东,其道斜出而得名。
杜甫有《悲陈陶》诗)。
二载太子少师封清河郡公
上元元年(760)出为晋州刺史,寻改汉州刺史
代宗广德元年(763)卒于阆州僧舍,赠太尉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李华房公德铭》。
房琯杜甫王维綦毋潜贾至严武等人友善。
全唐诗》存诗1首。
僧元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禅宗僧人
早年曾游天台山,又历游五岳。
文宗时宣州开元寺许浑有诗相赠。
宣宗大中间长安左街保寿寺,以文章应制,为内供奉
作诗忆天台昔游,台州司马王谟作诗和之。
又与陈陶为诗友。
事迹散见《丁卯集》、《陈嵩伯诗集》、《宝刻类编》卷八、《古刻丛抄》等。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僧贯休五代 832 — 91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912 字德隐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7岁出家,20岁受具足戒。
懿宗咸通初洪州游学,后漫游江西吴越
僖宗乾符初返居婺州
昭宗乾宁元年(894)钱塘钱镠,受礼遇。
二年江陵成汭
天复二年(902)得罪成汭,流放黔州
潜逃南岳隐居。
三年,为王建所重,赐号禅月大师,特龙华院居之。
后梁乾化二年十二月卒。
生平见昙域禅月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
十五、六岁即有诗名,后广交诗友,与当代名诗人陈陶方干许棠李频张为曹松吴融罗隐罗邺韦庄齐己等皆有唱酬。
又工书善画。
吴融称:“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
”(《西岳集序》)孙光宪称其诗“骨气混成,境意卓异”(《白莲集序》)。
今存《禅月》25卷。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7首、断句6,补题1首。
周朴唐末 ? — 879
作品评论
清奇僻古主:孟郊
上入室二人:陈陶周朴
僧尚颜唐末至五代
唐诗汇评
尚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俗姓薛字茂圣
唐末五代诗僧
工五言诗。
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节度使薛能
后居荆门十年。
昭宗光化中,以文章供奉内廷,赐紫
又曾居庐山潭州峡州等地。
卒年九十馀。
与诗人方干陈陶陆龟蒙郑谷司空图吴融李洞齐己等均有唱和。
有《荆门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
僧修睦唐末五代初 ? — 918
作品评论
李咸用《读修睦上人歌篇》
李白亡,李贺死,陈陶相寻次。
须知代不乏骚人,贯休之后唯修睦而已矣。
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
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
意下纷纷造化机,笔头滴滴文章髓。
明年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
莲花妓南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氏不详。
五代南唐人,曾为严宇遣往西山侍陈陶不顾,乃作诗1首。
事见《唐诗纪事》卷六〇。
全唐诗》收此诗。
汪灏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庆元奉化人字季夷
宋亡不仕,杜门著书,受家学,治《》、《春秋》,躬耕孝养。
尝从陈嵩伯讲学。
有《蜡台稿》。
游朴明 1526 — 1599
游子乐府叙
古诗皆乐也,古乐皆诗也。
离诗而称乐府自汉始,至唐而诗诸体分,乐府居一焉。
至宋元以诗余词曲为乐府,而诗亡矣。
余尝取汉乐府准三百篇:郊祀,颂之遗也;铙歌鼓吹,雅之遗也;琴曲杂诗,风之遗也。
又取汉、魏、六朝、唐人诗准乐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绝句易见者无论,若齐梁人《折杨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
虞世南《从军行》、耿纬《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
沈佺期卢家少妇》、王摩诘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非五七言长篇乎?
盖乐府备古今诗体如此。
汉去古近,乐府多于古诗,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诚难之耳。
而好事者往往为拟乐府,用力勤而失之弥远,何以故?
王僧虔云:诗有丰约,解有多少。
诸曲调解有辞有声,而大曲有艳有趋有乱。
今所传多不可解,迫诘屈曲,或谓缺文断简,或谓曲调遗声,或谓兼正辞填调,大小混录,取其讹误以为规萭,其不能合宜矣。
即不然者,面目虽合,神情中乖,安足贵哉?
游太初,自为诸生,及仕为理官,入为廷评,居京师为比部郎,使越,出秉宪岭南参知藩政守郢中,积三十年之功为古乐府,不规规,法其调,袭其意,而调与意、时与古相得,国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诸咏叹。
率自创体裁,不复仿效,悲壮激烈,浑雄真致,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上者优孟之抵掌,胡宽之营新,丰次不失,为蔡中郎虎贲矣。
余亟善元微之持论乐府,沿袭古题,唱和重复,文有短长,义咸赘媵,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
近代惟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马》、《丽人》诸歌行,即事名篇,无有倚傍,友人白乐天辈谓是论为当。
明兴,自许为古乐府者,莫如历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弹射,独太仓乐府,变有少陵卓绝之识,即他所拟,亦总之类虎头传神手。
太初与元美生同时而不及从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矣。
太初诗,诸体俱有至境,而沾沾乐府,抟心辑志三十年不休。
夫三十年攻乐府,则其于诗诸体,譬之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太初之以诗名,有以也。
南新市人 李维桢 撰)